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合格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转化为石吸收热量,则石墨能量更低,更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8.对下列化学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的是
A.H2SO4+Ba(OH)2=BaSO2↓+2H2OB.NH4HCO3 NH3↑+CO2↑+H2O
C.CaO+H2O=Ca(OH)2D.Cu+2AgNO3=Cu(NO3)2+2Ag
A. 第七周期0族 B. 第七周期第IIA族 C. 第八周期第IIA族 D. 第八周期第IA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若第七周期排满,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为118,120-118=2,可知120号元素位于第八周期第ⅡA族,故答案为C。
4.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KNO3B.MgCl2C.NH3·H2OD.HClO
C.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得电子
D. 在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共有10个纵列且其包含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统称为稀有气体,均是气体,A正确;
B.同一周期,原子半径,从左至右依次减小,B错误;
C.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半径越小,越靠近上方,非金属性越强,故越容易得电子,C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共有10个纵列,所有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均是金属元素,D正确。
答案选B。
1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Fe2O3(s) 3CO2(g)+2Fe(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加Fe2O3的量反应速率加快
B. 压缩容器体积,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变化
C.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CO反应速率加快
4.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这是常考点,也是学生们的易错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9的氧原子:
B.NH4Cl的电子式:
C. 中子数为16,质子数为15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子数为9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9+8=17,其符号为 ,A选项错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且1、2实验中只有温度不同,实验2和实验3比较,温度相同,锌的形状不同,粉末状Zn与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以此来解答。
【详解】①2、3实验中温度相同,锌的形状不同,粉末状锌与酸反应速率快,则3中反应速率快,可知t1>t2,故①错误;
②实验1和实验2锌的质量和形状均相同,但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2中实验速率快,则t1<150,故②错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D2O和H2O属于同种物质,故A错误;
B.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14C与12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两种核素,为同一种元素,故B正确;
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35Cl2与37Cl2为氯的同位素形成的同一种单质,不是两种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B.O、S为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越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差,则稳定性:H2O>H2S,故B正确,不选;
C.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则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故C正确,不选;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碱的碱性越强,由于金属性Mg>Al,则碱性Mg(OH)2>Al(OH)3,故D正确,不选;
③实验1和实验2锌的质量和形状均相同,但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实验2速率快,则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实验1小于实验2,故③正确;
只有③正确,故答案为C。
16.判断Cl的非金属性比C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A.HCl的热稳定性比CH4的强 B. 氯气能溶于水,碳难溶于水
C. 常温下,氯单质呈气态,碳单质呈固态 D.HCl的酸性比H2CO3的强
A. 酒精溶于水 B.CaO溶解于水
C.KOH受热熔化 D. 白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酒精溶于水是物理变化,分子间的作用力被破坏,没有化学键被破坏,A不符合题意;
B.CaO溶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离子键被破坏,但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KOH受热熔化,KOH中的离子键被破坏,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C与13C互为同素异形体
B. 水泥、普通玻璃都是混合物
C. 某溶液加入CCl4,充分振荡后,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 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常被用来制造芯片和太阳能电池
【答案】B
【解析】
【详解】A.12C与13C均为碳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合格考试题(含解析)
第I卷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医学地质及考古等领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2O和H2O互为同位素B.14C与12C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C.35Cl2与37Cl2互为同素异形体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8O与16O之间的相互转化
故答案为B。
13.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NO2(g) 2NO(g)+O2(g),下列说法中,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反应混合物中NO2、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B.v(NO2)=2v(O2)
C.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改变 D. 生成O2的速率与生成NO2的速率相等
D.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O2的速率与生成NO2的速率比值为1:2时,反应才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金属性:Mg>CaB. 稳定性:H2O>H2S
C. 酸性:HClO4>H2SO4D. 碱性:Mg(OH)2>Al(O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Ca和Mg处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则金属性:Ca>Mg,故A错误,符合题意;
D.18O与16O之间的相互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核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1.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则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必须是单质;
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
3.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结构相似即同系物具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通式相同;
C.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错误;
D.Cu+2AgNO3=Cu(NO3)2+2Ag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进行,可设计成原电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某 元素天然存在的一个原子中共有质子、中子、电子93个,其中35个粒子不带电,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得电子能力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酸性越强。
【详解】A.非金属元素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HCl比CH4稳定,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C强,故A正确;
B.普通玻璃的组成成分是Na2SiO3、CaSiO3、SiO2,水泥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和铝酸三钙3CaO•Al2O3等,两者都是混合物,故B正确;
C.某溶液加入CCl4,发生萃取,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不是I-,故C错误;
D.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晶体硅常被用来制造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故D错误;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Cs>Na,所以Cs与水反应比Na和水反应剧烈,故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Cs>Na,所以C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钠的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下列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但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最高化合价为+2B. 原子半径比钠的小
C. 单质与水的反应比钠更剧烈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钠的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值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Cs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其最高化合价为+1,故A错误;
B.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Cs、Na位于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Na<Cs,所以Cs原子半径比Na大,故B错误;
B.NH4Cl是离子化合物,正确的电子式应为 ,B选项错误;
C.由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中子数为16,质子数为15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 ,C选项错误;
D.HCl为共价化合物,该分子中H原子和Cl形成共用电子对,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3.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若发现120号元素,请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A.KNO3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正确;
B.MgCl2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故B错误;
C.NH3·H2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C错误;
D.HCl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铯是第6周期IA族元素,下列有关铯元素性质推测正确是
D. 将Fe2O3固体由块状变为粉末状,反应速率不会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固体,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
B.压缩容器体积,CO和CO2的浓度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
C.再充入CO,浓度增大,可使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将块状Fe2O3改为粉末,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温下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H2SO4+Ba(OH)2=BaSO2↓+2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错误;
B.NH4HCO3 NH3↑+CO2↑+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错误;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能量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反应,如白炽灯发光发热,无化学反应,故A错误;
B.常温下发生的反应可能为吸热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在常温下能够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有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越大,能量变化越多,故C错误;
D.白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B. 在常温下可以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D. 已知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等质量的石墨转化为石需要吸收热量,则石墨比石更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反应混合物中NO2、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也可能不是平衡状态,取决于起始投料比,A不符合题意;
B.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始终有v(NO2)=2v(O2),B不符合题意;
C.NO2为红棕色气体,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改变时,说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可以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A.58B.64C.35D.30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原子来说,质子数=电子数,现中子数为35,质子、中子、电子总数为93,则质子数为(93-35)/2=29,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64,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故选B。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常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B. 同周期元素中,VII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故答案为A。
15.在锌与某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中,得到如下结果:
实验序号
锌的质量/g
锌的形状
温度/℃
锌完全溶解于酸的时间/s
1
2
薄片
15
150
2
2
薄片
35
t1
3
2
粉末②t1>150③实验1和实验2比较,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A. 只有① B. ①② C. 只有③ D. ②③
故选D。
8.对下列化学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的是
A.H2SO4+Ba(OH)2=BaSO2↓+2H2OB.NH4HCO3 NH3↑+CO2↑+H2O
C.CaO+H2O=Ca(OH)2D.Cu+2AgNO3=Cu(NO3)2+2Ag
A. 第七周期0族 B. 第七周期第IIA族 C. 第八周期第IIA族 D. 第八周期第IA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若第七周期排满,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为118,120-118=2,可知120号元素位于第八周期第ⅡA族,故答案为C。
4.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KNO3B.MgCl2C.NH3·H2OD.HClO
C.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得电子
D. 在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共有10个纵列且其包含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统称为稀有气体,均是气体,A正确;
B.同一周期,原子半径,从左至右依次减小,B错误;
C.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半径越小,越靠近上方,非金属性越强,故越容易得电子,C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共有10个纵列,所有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均是金属元素,D正确。
答案选B。
1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Fe2O3(s) 3CO2(g)+2Fe(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加Fe2O3的量反应速率加快
B. 压缩容器体积,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变化
C.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CO反应速率加快
4.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这是常考点,也是学生们的易错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9的氧原子:
B.NH4Cl的电子式:
C. 中子数为16,质子数为15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子数为9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9+8=17,其符号为 ,A选项错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且1、2实验中只有温度不同,实验2和实验3比较,温度相同,锌的形状不同,粉末状Zn与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以此来解答。
【详解】①2、3实验中温度相同,锌的形状不同,粉末状锌与酸反应速率快,则3中反应速率快,可知t1>t2,故①错误;
②实验1和实验2锌的质量和形状均相同,但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2中实验速率快,则t1<150,故②错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D2O和H2O属于同种物质,故A错误;
B.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14C与12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两种核素,为同一种元素,故B正确;
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35Cl2与37Cl2为氯的同位素形成的同一种单质,不是两种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B.O、S为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越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差,则稳定性:H2O>H2S,故B正确,不选;
C.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则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故C正确,不选;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碱的碱性越强,由于金属性Mg>Al,则碱性Mg(OH)2>Al(OH)3,故D正确,不选;
③实验1和实验2锌的质量和形状均相同,但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实验2速率快,则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实验1小于实验2,故③正确;
只有③正确,故答案为C。
16.判断Cl的非金属性比C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A.HCl的热稳定性比CH4的强 B. 氯气能溶于水,碳难溶于水
C. 常温下,氯单质呈气态,碳单质呈固态 D.HCl的酸性比H2CO3的强
A. 酒精溶于水 B.CaO溶解于水
C.KOH受热熔化 D. 白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酒精溶于水是物理变化,分子间的作用力被破坏,没有化学键被破坏,A不符合题意;
B.CaO溶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离子键被破坏,但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KOH受热熔化,KOH中的离子键被破坏,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C与13C互为同素异形体
B. 水泥、普通玻璃都是混合物
C. 某溶液加入CCl4,充分振荡后,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 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常被用来制造芯片和太阳能电池
【答案】B
【解析】
【详解】A.12C与13C均为碳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合格考试题(含解析)
第I卷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医学地质及考古等领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2O和H2O互为同位素B.14C与12C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C.35Cl2与37Cl2互为同素异形体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8O与16O之间的相互转化
故答案为B。
13.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NO2(g) 2NO(g)+O2(g),下列说法中,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反应混合物中NO2、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B.v(NO2)=2v(O2)
C.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改变 D. 生成O2的速率与生成NO2的速率相等
D.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O2的速率与生成NO2的速率比值为1:2时,反应才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金属性:Mg>CaB. 稳定性:H2O>H2S
C. 酸性:HClO4>H2SO4D. 碱性:Mg(OH)2>Al(O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Ca和Mg处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则金属性:Ca>Mg,故A错误,符合题意;
D.18O与16O之间的相互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核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1.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则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必须是单质;
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
3.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结构相似即同系物具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通式相同;
C.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C错误;
D.Cu+2AgNO3=Cu(NO3)2+2Ag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进行,可设计成原电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某 元素天然存在的一个原子中共有质子、中子、电子93个,其中35个粒子不带电,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得电子能力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酸性越强。
【详解】A.非金属元素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HCl比CH4稳定,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C强,故A正确;
B.普通玻璃的组成成分是Na2SiO3、CaSiO3、SiO2,水泥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和铝酸三钙3CaO•Al2O3等,两者都是混合物,故B正确;
C.某溶液加入CCl4,发生萃取,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不是I-,故C错误;
D.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晶体硅常被用来制造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故D错误;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Cs>Na,所以Cs与水反应比Na和水反应剧烈,故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Cs>Na,所以C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钠的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下列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但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最高化合价为+2B. 原子半径比钠的小
C. 单质与水的反应比钠更剧烈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钠的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值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Cs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其最高化合价为+1,故A错误;
B.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Cs、Na位于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Na<Cs,所以Cs原子半径比Na大,故B错误;
B.NH4Cl是离子化合物,正确的电子式应为 ,B选项错误;
C.由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中子数为16,质子数为15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 ,C选项错误;
D.HCl为共价化合物,该分子中H原子和Cl形成共用电子对,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3.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若发现120号元素,请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A.KNO3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正确;
B.MgCl2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故B错误;
C.NH3·H2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C错误;
D.HCl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铯是第6周期IA族元素,下列有关铯元素性质推测正确是
D. 将Fe2O3固体由块状变为粉末状,反应速率不会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固体,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
B.压缩容器体积,CO和CO2的浓度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
C.再充入CO,浓度增大,可使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将块状Fe2O3改为粉末,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温下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为原电池,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H2SO4+Ba(OH)2=BaSO2↓+2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错误;
B.NH4HCO3 NH3↑+CO2↑+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错误;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能量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反应,如白炽灯发光发热,无化学反应,故A错误;
B.常温下发生的反应可能为吸热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在常温下能够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有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越大,能量变化越多,故C错误;
D.白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B. 在常温下可以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D. 已知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等质量的石墨转化为石需要吸收热量,则石墨比石更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反应混合物中NO2、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也可能不是平衡状态,取决于起始投料比,A不符合题意;
B.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始终有v(NO2)=2v(O2),B不符合题意;
C.NO2为红棕色气体,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改变时,说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可以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A.58B.64C.35D.30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原子来说,质子数=电子数,现中子数为35,质子、中子、电子总数为93,则质子数为(93-35)/2=29,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64,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故选B。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常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B. 同周期元素中,VII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故答案为A。
15.在锌与某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中,得到如下结果:
实验序号
锌的质量/g
锌的形状
温度/℃
锌完全溶解于酸的时间/s
1
2
薄片
15
150
2
2
薄片
35
t1
3
2
粉末②t1>150③实验1和实验2比较,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A. 只有① B. ①② C. 只有③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