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淄博市万杰朝阳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淄博市万杰朝阳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出山
蒋子龙
党委扩大一上来就卡了壳,这在机电工业局的会议室里不多见,特别是在局长霍大道主持的会上更不多见。

但今天的沉闷似乎不是那种干燥的、令人沮丧的寂静,而是一种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

算算吧,“四人帮”倒台两年了,七八年又过去了六个月,电机厂已经两年零六个月没完成任务了。

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全局都快要被它拖垮了。

必须彻底解决,派硬手去。

派谁?机电局闲着的干部不少,但顶戗的不多。

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

有一张脸渐渐吸引住霍大道的目光。

这是一张有着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眼;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

他是机电局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一双火力十足的眼睛不看别人,饱满的嘴唇铁闸一般紧闭着,里面坚硬的牙齿却在不断地咬着牙帮骨,左颊上的肌肉鼓起一道道棱子。

霍大道极不易觉察地笑了,他不仅估计到第一炮很快就要炸响,而且对今天会议的结果似乎也有了七分把握。

乔光朴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重型电机厂去。

”这低沉的声调在有些委员的心里不啻是爆炸了一颗手榴弹。

徐进亭副局长更是惊诧,说:“光朴,你是真的,还是开玩笑?”是啊,他的请求太出人意料了,因为他现在占的位子太好了。

这是许多老干部梦寐以求而又得不到手的“美缺”。

乔光朴放着轻车熟路不走,明知现在基层的经最不好念,为什么偏要下去呢?
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的扫过全场,最后和霍大道那穿透一切的目光相遇了,倏地这两对目光碰出了心里的火花,一刹那等于交换了千言万语。

乔光朴仍是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

我去后如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

到干校和石敢去养鸡喂鸭。


这家伙,话说得太满、太绝。

如今稍负一点儿责的干部就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让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解释。

什么事情还没有干,就先从四面八方留下退却的路。

因此,乔光朴的“军令状”比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更叫霍大道高兴。

他激赏地抬起眼睛,心里想,这位大爷就是给他一座山也能背走,正像俗话说的,他像脚后跟一样可靠,你尽管相信他好了。

就问:“你还有什么要求?
乔光朴:“我要请石敢一块儿去,他当党委书记,我当厂长。


有人说:“你这是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乔光朴看看手表,像事先约好的一样,石敢就在这时候进来了。

乔光朴站起来:“霍局长,我先和老石谈一谈。

”霍大道点点头。

乔光朴抓住石敢的胳膊,半拥半推地向外走。

乔光朴把自己的打算,立“军令状”的前后过程全部告诉了石敢,充满希望地等着老伙伴给他一个全力支持的回答。

石敢却是长时间的不吭声,探究的、陌生的目光冷冷地盯着乔光朴,使乔光朴很不自在。

老朋友对他的疏远和不信任叫他心打寒战。

石敢到底说话了,语音低沉而又含混不清。

乔光朴费劲地听着:“你何苦要拉一个垫背的?我不去。

”石敢摇头,“我思想残废了,我已经消耗完了。


“胡说!”乔光朴见好说不行,真要恼了,你明明是个大活人,怎说是消耗完了?在活人身上难道能发生精力消耗完的事吗?”
“我指热情的细胞消耗完了。


“嗯?”乔光朴一把将石敢从沙发上拉起来,枪口似的双眼瞄准石敢的瞳孔,“你敢再重复一遍你的话吗?当初你咬下舌头吐掉的时候,难道把党性、生命连同对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也一块儿吐掉了?”石敢躲开了乔光朴的目光,他碰上一面无情的能照见灵魂的镜子,他看见自己的灵魂变得这样卑微,感到吃惊,甚至不愿意承认。

乔光朴诚恳地说:“老石,你非跟我去不行,我就是用绳子拖也得把你拖去。


石敢点点头走了。

霍大道对乔光朴说:“刚才议论到干部安排问题,你还没有走,就有人盯上了你的位子。


徐进亭先说:“电机的冀申提出身体不好,希望能到公司里去。

”接着别的委员也都说出了曾托付过自己的人。

霍大道目光像锥子一样,气色森严,语气里带着不想掩饰的愤怒:“什么时候我们党的人事安排改为由个人私下活动了呢?什么时候党员的工作岗位分成了‘肥缺’‘美缺’和‘废缺’‘苦缺’了呢?冀申同志在电机厂没搞好,却毫不愧疚地想到公司当经理,我不相信搞不好一个的人能搞好一个公司。


徐进亭问:“冀申原是电机厂一把手,老乔和石敢一去,不把他调出来怎么安排?”
霍大道说:“当副ㄏ长嘛。

干好了可以升,干不好还降,直降到他能够胜任的职位为止。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大家还可以讨论。


徐进亭悄悄对乔光朴说:“这下你去了以后就更难弄了。


乔光朴耸耸肩膀没吭声,那眼光分明在说:“我根本就没想到电机厂去会有轻松的事。


(选自《乔厂长上任记》,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乔光朴放弃“美缺”,主动要求去陷入困境的重型电机厂,让与会委员震惊,也出乎局长霍大道的意料。

B. 从乔光朴的话中可知,石敢曾经也是一员干将,“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因此心灰意冷,“目光冷冷”。

C. “我根本就没想到电机厂去会有轻松的事”,这说明乔光朴是了解电机厂的现状的,对困难是有预计的。

D. 通过对机电局不少干部不愿作为及徐副局长的担忧等介绍,小说反映了“文革”之后改革事业的艰难曲折。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交代了事件的背景,电机厂已经两年零六个月没有完成任务,形势严峻,为改革选人做好铺垫。

B. “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营造了沉闷的气氛,暗示会议开得不顺,为下文乔光朴毛遂自荐破局蓄势。

C. “霍大道目光像锥子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反映出霍大道内心的愤怒,也凸显出他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

D. 小说的语言凝重,不拖泥带水,不铺排细节,但个性化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3. 小说的标题《出山》有什么作用?
4.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渴望英雄。

小说是如何塑造改革英雄乔光朴的?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

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

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

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

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摘自《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有删改)
材料二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

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

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报考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

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

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

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

正因为此,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原来的自主招生办法,其招生录取过程与现行高考是一个并列关系,甚至先行于高考,学校的各种测试都是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前进行;而自主招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降分幅度,过程不够透明等问题也留下了一些灰色空间。

目前强基计划的录取方式在赋予学校自主权的同时,又把这种权力透明化,最大程度规范了学校的自由裁量权。

从这个角度看,这不仅仅是落实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保障公平公正。

(摘自《“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有删改)材料三
古文字学是事关文化传承的“绝学”和冷门学科。

“强基计划”将古文字学专业列入招生和培养范围,是在改革创新古文字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对选拔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有志于奉献古文字学研究的后备优秀人才的一次有益探索。

古文字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语言文字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

自然也决定了古文字学人才培养的特点。

古文字学家唐兰曾说:“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

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谈到学习古文字的方法时,特别强调“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的很多知识。

”这些意见既是他们自身的经验之谈,也说明了古文字学习所具有的学科特点。

由于古文字学涉及多学科领域,一名合格的古文字学人才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一般学科相比,古文字学人才成长周期更长,培养难度也更大。

正因如此,目前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虽然成就突出、涌现出多位学术大师和一批学术骨干,但是总体上看研究力量不足、后备人才匮乏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古文字研究和队伍现状还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战略需要。

针对当前古文字学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突破常规,改革现有招生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古文字学科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次将古文字学列入“强基计划”,选择若干所具备条件的高校,从本科生培养抓起,建立本科、硕士、博士衔接的培养模式,是对古文字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创新。

在招生上,通过改革招生录取方式,选拔一批真正对古文字学有志向、有兴趣、有能力的青年学生。

在培养上,通过科学设计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实行分阶段动态选拔培养等措施,加快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有志于奉献古文字学研究的后备优秀人才。

(摘自《“强基计划”助力古文字学专业人才培养》,有删改)
5.有关“强基计划”的表述,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的。

B.“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和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和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C.“强基计划”将按高校考核名单的一定倍数来确定招生名额,再依据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录取
D.“强基计划”要求入围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非以特长为升学跳板。

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关高校若想成为“强基计划”试点,必须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

B.“强基计划”招生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这就要求申报考生要像十项全能选手一样每科成绩都要强。

C.考生若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对所报考的基础学科有良好的专业兴趣与天赋,均可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D.自主招生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特别通道,却对他们就读专业不做限制,这就不利于国家急需人才的培养。

7.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字学作为冷门学科,将因“强基计划”的实施有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B.两位古文字学家的话,说明古文字学的研究核心是研究古文字学之外的很多知识。

C.古文字学人才成长周期长、培养难度大,即便有着多位学术大师,研究力量依旧不足。

D.“强基计划”对古文字学专业招生要求及培养模式与措施,都有重大改革创新。

8.请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9.简要概括“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主要区别。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美好的时光。

不冷不热,也不饥:走到山野里,手脚时不时就碰到了果实
上。

秋收已经拉开了序幕:打红枣、割小麻、摘豇豆、下南瓜……庄稼人孙少安的心情和这季节一样好。

真是他自己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梦想过的一种生活,現在开始变成了現实。

一群人穷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庄稼人的光景从此有了新的奔头。

谁说这责任制不好?看看吧,他们分开オ一两个月,人们就把麦田种成了什么样子啊!秋庄稼一眼就増添了多少成色!庄稼人不是在地里种庄稼,而是象抚育自己的娃娃。

最使大伙畅快的是,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象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

庄稼人也愿意活得自由啊!谁愿意一年到头牛马般劳动而一无所获呢?人们在土地上付出血汗和艰辛,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幸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
少安感到,他父亲的脸上也显出了他过去很少看见的活色。

一年多前,当他像现在一样把队分开的时候,父亲曾多么担心他栽跟头呀!好,现在老人放心了,因为上面有人支持让这样搞哩!
在他们这个责任组时,父亲实际上成了领导人。

二爸一开始不愿“走资本主义道路”,牛着不出山,他没办法,父亲就到田家圪崂吼着骂了一通,二爸也就无可奈何的被吆起身了。

对于二爸来说,大队的常年基建队已经解散,他要是不在责任组劳动,就没处去干活了--归根结底,他是农民,还拉扯着三个娃,不劳动一家人吃啥呀?
少安家里眼下还没有什么大变化。

老祖母八十二岁,仍然半瘫在炕上;母亲头发已经半白,但也没什么大病,照常象过去一样门里门外操劳;弟弟少平还在村里教书,今年二十ー岁,完全成了大人:小妹兰香去年考入了原西县高中--让全家骄傲的是,她考高中考了全县第三名。

他们家里最大的煎熬,仍然是他大姐一家。

罐子村实行责任组后,他姐夫王满银就跑了出去。

说是做生意,可这二流子两手空空,谁知到什么地方瞎逛荡去了。

政策一宽,社会一松动,有些农民已经开始脱离土地,向外地和城镇流去。

这些人大部分出去就是靠カ气和手艺挣钱:也有些人鬼知道靠什么手段谋生呢。

他们村金俊文的大儿子金富,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都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少安知道,他姐夫屁股一拍走了以后,那个家就又得靠姐姐一个人来操磨了。

猫蛋今年八岁,已经在罐子村小学上二年级;狗蛋也已经六岁,明年就该上学了。

可是他们不务正业的父亲丢下他们和母亲不管,一个人到外面逛世界去了--真是作孽!
孙少安自己的家庭仍然是幸福的。

他和秀莲从结婚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热烈的恋爱。

据说有了孩子,两口子感情就要减少一些,而分散给了孩子。

但是虎子降生以后,他两个的感情似乎倒更深了。

是啊,仔细地品味,人生是多么美妙,又是多么神秘--这样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东西,竟是两个人共同创造的!他和她,通过这个娃娃,更意识到他们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当他们共同疼爱孩子的时候,相互看一眼对方,心间就会淌过那永不枯竭的、温暖的感情的热流。

有孩子以后,秀莲就更不讲究自己的穿戴,经常是一身带补钉的衣服。

少安记得他很小的时候,那时
还年轻的母亲就是穿着这样一身缀补钉的衣裳。

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沉的母亲啊!想起来就让人温暖,让人鼻根发酸。

少安很喜欢妻子这身打扮,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记住这样一个母亲的形象……
责任组实行以后,所有组的麦田比往年生产队种得又好又快;而且秋田也比往年多锄了一遍。

金家湾和田家圪崂毗邻的地块,庄稼看起来明显地有了高低之差。

东拉河西岸的劳动热情空前地高涨。

孙少安尽管还是名义上的生产队长,但实际上田家圪崂现在有了十几个队长,甚至每一个农民都成了队长。

早晨,再也不用孙少安派活和催促了,许多人现在出山都走到了他的前头!
农历八月,麦子种毕,又停了锄务,而大規模的秋收还没开始,田家地的庄稼人多少年来破天荒第一次消闲了。

好,人们开始有时间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手巧的庄稼人,鼓弄起了家庭副业。

眼下,少安还没有这份心。

责任组的活是没什么可做了,他就又一头扑在了自留地里。

做起圪塄帮畔,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1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农村刚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展开叙写,弱化情节,注重以孙少安的视角来展现农村发生的变化。

B. 小说在农民生活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内容,既有对社会变化的喜悦,也有一丝担忧,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C. “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李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既表达了眼前的幸福之情,也体现了对过去的反思。

D. 小说多处成功使用对比手法,如父亲和二爸的对比、父亲自身前后的对比以及孙少安自己家庭情况变化的对比等。

11. 小说中孙少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2. 小说开篇写农历八月是庄稼人的美好时光,结尾又写农历八月农村的相关内容,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宇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服除,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充媛董氏薨,辗朝成服,葬给卤簿,光言:“董氏秩本微,病革方拜充媛。

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人。

”初,西夏遣使致祭,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做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

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士。

赵滋为雄州,
表以猛得治边,光论其不可。

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难州李中药为不材、将代之,光谓:“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来督,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手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口故边臣管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

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以端明殿学士知水兴军。

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成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糒,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

光极言:“公私困敞,不可举事,而原兆一路皆内郡,继治非急。

宣抚之令,皆未收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

”于是一路独得免。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回非司马光不可。

又将以为东宫师傅。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元祜元年,复得疾。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赠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

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建炎中,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
B.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
C.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天曰/非司马光不可
D.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汉之后并非天子专用。

也作“卤部”。

B. 西夏,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建立的朝代,因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C. 戎夷,戎指北方少数民族,夷指东方少数民族,文中“戎夷”泛指少数民族。

D. 配飨,古代专指帝玉宗庙及孔子庙的祔祀,后通指其他祠庙的祔祀,也作“配享”。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光孝老爱亲,能身体力行。

父亲在杭州任职,他请求外调苏州,以便待奉父亲;父母去出后,他谨守礼节守丧多年,以至容貌憔悴。

B. 司马光心系边关,献安边之策。

对于边境事务,他认为关键在朝廷政策和用人,他反对赵滋以勇猛凶悍治边,也反对李中祐的姑息纵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