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左图为某同学野外地质考察绘制的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地质剖面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
A.侵入—挤压—断层—隆升—侵蚀
B.沉积—断层—挤压—隆升—侵蚀
C.喷出—隆升—侵蚀—断层—挤压
D.沉积—挤压—隆升—侵蚀—断层
2.右图中的①为冷却凝固作用,则左图中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棋盘滩”景观位于广西田东县莲花山下的灵岐河床上,“棋盘”由一块块浮出水面的大小约1平方米的石块组成(如图)。
“棋盘滩”的形成是( )
A.流水堆积作用的结果
B.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C.内力作用的结果
D.岩浆喷发的结果
下图为某学校学生来到黄土高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时拍摄的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形成图中千沟万壑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海浪作用
D.内力作用
6.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相似地貌景观是( )
A.喀斯特地貌
B.海蚀拱桥
C.冲积平原
D.新月形沙丘
“石蛋”地貌是花岗岩岩体的球状风化产物。
图a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戊岩石形成于高温高压环境;图b为澳大利亚“石蛋”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图中序号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可能形成“石蛋”地貌的岩石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
该地区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如图示意我国东南某丹霞地貌区植被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9.形成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生物风化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流水作用
10.该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的独特生长习性是( )
A.耐旱
B.耐寒
C.耐碱
D.喜光
11.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是( )
A.降水多
B.光照强
C.水分充足
D.热量充足
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计划前往浙江省雁荡山开展为期一周的研学活动。
下图为雁荡山峡谷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雁荡山峡谷水量变化大,图示时期峡谷溪流的径流量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地下径流
C.冰川融水
D.积雪融水
13.下列研究课题中,较适合在此次研学中实地调查的有( )
①径流量季节变化
②游客来源地分布
③溪流峡谷的走向
④岩石的元素组成
⑤不同海拔气温差
⑥人工林木材储量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⑤⑥
图为四种典型的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塑造甲乙丙丁地貌景观的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冰川堆积、海浪侵蚀、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冰川堆积、海浪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冰川侵蚀、海浪堆积、风力侵蚀
15.丁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下图为青岛“石老人”(状如老人的石块屹立海中)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石老人”景观属于( )
A. 海蚀崖
B. 海蚀柱
C. 海蚀平台
D. 海蚀拱桥17.“石老人”附近沙滩地貌的主要特征是( )
A. 凹凸不平
B. 沟壑纵横
C. 滩平坡缓
D. 连绵起伏
18.下图中的四幅地貌景观,主要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暑假期间,某校高一年级教师跟随旅游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甲、乙两图为旅游期间拍摄的部分景观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结合甲、乙景观照,推测教师们的旅游地最可能分别是( )
A.云南、山东
B.内蒙古、青海
C.北京、江苏
D.贵州、新疆
20.游览甲地景观时,下列最可能是地理老师对其进行讲解的内容是( )
①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
②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③构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是石钟乳、石柱
④该地貌多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茶洛温泉群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泉眼海拔3530—3570m。
该地甲、乙两区域温泉水温差异较大。
下图示意曲戈河河谷地形地质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
B.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
C.石灰岩、卵石层、花岗岩
D.卵石层、石灰岩、花岗岩
22.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乙区域( )
A.低,海拔高度的差异造成
B.低,岩石透水性的差异造成
C.高,离河远近的差异造成
D.高,离岩浆距离的差异造成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km。
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下图)。
23.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4.下列旅游景观与图示地貌相类似的是( )
A.长江三峡
B.桂林山水
C.黄山怪石
D.天涯海角
25.与该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光照
B.气候、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周围50km内植被覆盖良好,它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与贝尔湖是姊妹湖,其主要补给河流是克鲁伦河。
呼伦湖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底坡度小,西岸山峦起伏、悬崖陡峭,东岸和南岸地势平坦开阔,东南沿岸有宽阔的沙丘带,近年来沙丘带在逐步扩大东移。
下图为呼伦湖示意图。
(1)(区域认知)分析呼伦湖东南沿岸的沙丘带沙粒的来源。
(2)(综合思维)描述东南沿岸沙丘带形成过程。
(3)(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分析湖滨沙丘东(南)、西(北)两侧形态特征差异。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物质平衡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平衡值为正则冰川积累,为负则冰川消融。
下图示意亚欧大陆温带内陆区域与温带沿海区域冰川物质平衡随时间变化曲线。
(1)分析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趋势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2)指出亚欧大陆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未来冰川物质的收支情况,并为应对此趋势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左图中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没有岩浆的侵入和喷出,AC错误;沉积岩形成后,受水平挤压隆起形成褶皱,之后受外力侵蚀,长期的挤压作用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范围,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D正确,B错误,所以选D。
2.答案:A
解析:根据右图中信息,①为冷却凝固作用,则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③为变质作用,则乙为变质岩,那么甲为沉积岩,左图中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3.答案:A
解析:读图,图①是褶皱构造,内力作用形成。
图②是干旱区风力侵蚀形成,属外力作用。
③是流水沉积形成,属于外力作用。
④是断层,是内力作用形成。
所以A对。
4.答案:B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河床中的岩石被切割成大小约1平方米的石块,应是受侵蚀作用形成,该地位于广西,故应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B正确,A错误;岩浆喷发是内力作用的表现之一,该地岩浆活动较少,且内力作用无法将岩石切割成棋盘状的石块,CD排除。
故选B。
5.答案:A
解析:由于该地区为黄土高原,图中干沟万壑景观是黄土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景观,所以形成图中干沟万壑景观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所以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黄土在风力的作用下被堆积形成黄土高原,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被水溶蚀形成的,A错误。
海蚀拱桥是被海水侵蚀形成的,B错误。
冲积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C错误。
新月形沙丘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相似,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图中甲只能指向乙,乙、丁、戊都可以指向甲,符合“三进一出”的特征,故甲为岩浆;乙由甲转变而成,对应岩浆岩,丙和喷出岩都属于岩浆岩,可知丙为侵入
岩;喷出岩可以转变为戊,且戊形成于高温高压环境,可知戊为变质岩;则丁为沉积岩,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可进一步推知③为外力作用。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知,形成“石蛋”地貌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图中丙为侵入岩。
9.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丹霞地貌主要是由陆相沉积岩层构成,我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雨,河网密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随着地壳抬升,陆相沉积岩被河流进行下切和侧向侵蚀,逐渐形成直立的岩体,然后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崩解、破碎、搬运堆积,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地貌特征,D正确。
图示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顶部面积较小,植被生长较少,受生物作用较小,A错误。
当地位于季风气候区,较湿润,受风力作用小,B错误。
当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纬度较低,且没有高海拔山脉,没有冰川作用,D错误。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依据图示信息,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
硬叶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所以推测其具有耐旱的独特生长习性,A正确。
我国东南地区纬度较低,为亚热带,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说明当地植被不耐寒,B错误。
我国南方的土壤呈酸性,C错误。
该丹霞地貌光照条件不同的不同坡向均有植被分布,说明当地植被对光照不敏感,D错误,故选A。
11.答案:C
解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较为湿润,原因是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C正确。
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B错误。
海拔低不代表气温高,热量充足,被陡崖围合的沟谷,主要是保水条件好,D错误。
沟谷地带受地形影响,降水未必较多,A错误,故选C。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A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甲为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峰从;乙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丙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拱桥;丁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新月形沙丘。
因此A正确。
15.答案:B
解析:据上图可知,丁为风力堆积而成的新月形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因此本题选 B。
16.答案: B
解析:
17.答案: C
解析: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表面形态的成因;A、图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作用形成,A正确;B、图为陡崖,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B错误;C、图为海浪侵蚀地貌,C错误;D、图为火山,由内力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A。
19.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甲为石林,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乙图为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山东位于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风沙地貌不典型,A错误;内蒙古位于西北地区,喀斯特地貌不典型,青海位于青藏地区,风沙地貌不典型,B错误;北京位于华北地区,喀斯特地貌不典型,江苏位于南方地区,风沙地貌不典型,C错误;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新疆位于西北地区,D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解析:甲为溶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①正确;构成洞内景观的地貌主要是石钟乳、石柱,③正确;甲景观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多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②④错误。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花岗岩侵入石灰岩,故花岗岩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之上,故卵石层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花岗岩之上,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故卵石层形成较花岗岩晚,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答案:B
解析:卵石层孔隙大,地表冷水易下渗,石灰岩透水性好,利于地下冷水渗入温泉,乙区域为花岗岩,透水性差,使得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乙区域低,B正确,C、D错误;甲乙海拔差异较小,且温泉为地下水喷出,海拔对水温影响较小,A错误。
故选B。
23.答案:D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图中有峰丛、溶洞、地下河、竖井、天坑等,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观。
根据所学,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地区是在云贵高原。
24.答案:B
解析: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显地区;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不属于喀斯特地貌;黄山怪石属于花岗岩风化地貌;海南天涯海角属于海岸侵蚀地貌。
25.答案:D
解析: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
解析:
26.答案:(1)湖底地势较平坦,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底部堆积;湖水有季节性涨落,当水位下降时,湖底沙子裸露在地表,形成沙丘带的沙源。
(2)该地盛行西北风;湖面开阔阻力小,风速较大;强劲的西北风挟带湖底和沿岸的沙子向东南方向移动;随着风速减慢,沙粒逐渐堆积成如今的沙丘。
(3)呼伦湖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的高纬度地带,受冬季风影响大;沙丘东(南)侧为冬季风的背风坡,西(北)侧为西北风迎风坡。
故东(南)侧坡度陡,西(北)侧坡度缓。
解析:(1)由材料“周围50km内植被覆盖良好”和“东岸和南岸地势平坦开阔”可知,呼伦湖附近没有大型沙漠,故呼伦湖东南沿岸的沙丘带沙粒的来源应是枯水季节裸露的湖床。
因东南沿岸湖底地势较平坦,入湖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底部堆积;湖水有季节性涨落,当水位下降时,湖底沙子裸露在地表,形成沙丘带的沙源。
(2)由上题分析可知,东南沿岸沙丘带的沙源是枯水季节裸露的湖床,沙丘带分布于湖泊的东南沿岸,说明该地盛行西北风。
可进一步从风力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解释东南沿岸沙丘带的形成。
该地盛行西北风;湖面开阔阻力小,风速较大;强劲的西北风挟带湖底和沿岸的沙粒向东南方向移动;随着风速减慢,沙粒逐渐堆积成如今的沙丘。
(3)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湖滨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且为流动式沙丘。
根据所学风沙地貌知识可知,流动式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呼伦湖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的高纬度地带,受冬季风影响大,即受西北风影响大。
沙丘西北侧是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坡度较缓;沙丘东南侧是冬季风(西北风)背风坡,坡度较陡。
27.答案:(1)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趋势的相同点:二者都呈下降趋势;不同点:温带内陆冰川物质平衡下降速度慢,温带沿海冰川物质平衡下降速度快。
(2)亚欧大陆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未来冰川物质的收入小于支出;加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监测;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植被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环保意识。
解析:(1)读图可知,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冰川物质平衡都是由0开始,逐渐下降出现负值,故相同点是二者都呈下降趋势:不同点温带内陆冰川物质平衡由0到下降到负 1000,下降速度慢,温带沿海冰川物质平衡由0到下降到负5000,下降速度快。
(2)读图可知,亚欧大陆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未来冰川物质都为负值,说明冰川物质的收入小于支出,主要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消融量大于累积量,首先加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监测: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植被保护,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