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艳(以下简称赵):很多读者对你的认识是从《哦,香雪》开始的,这是一篇意境和文字都非常优美的文章,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中诗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读起来很有青春的诗意和激情,一气呵成,像是从生命中活泼泼地流淌出来的东西,很感性,也很朴实。
你自己如何评价这篇作品在你所有创作中的地位和价值?
铁凝(以下简称铁):它在我整个创作中不是以价值高或低,分量轻或重来衡量的,而是它本身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我后来的小说在叙事上更成熟,更像一个自觉作家的写作,但《哦,香雪》焕发出来的对人生、对情感、对生活、对希望那种透明的激情是不可替代的。
一个年轻的作家,如果有本领,写出那样的作品并不难,但是岁月过去了,我们经历了很多,如果还保有那样的爱和希望,还拥有那种透明的心境,那就真是不容易的。
我想,《哦,香雪》对我的意义就在这里。
现在,香雪的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我歌颂的也的确不是封闭的处于蒙昧状态的大山里的人和事。
生活在变,生活里的人也在变,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香雪。
孙犁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
”我认为,发掘我们内心的多种原始美德是任何作家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放弃的,哪怕在经历了人生的苦难之后,外在的形式变了,内部那个坚硬的核应该还在。
赵:无论是美还是丑,无论外壳怎样变换,内在的核始终如一地朝向对人类美好的情感、珍贵的品性的追求。
铁:是的。
我的作品中前后的人物和故事都有鲜明的不同,中间还有一些起伏。
文学可以而且应该有多种途径,有时是这个故事触动了你,有时是那个人使你有倾诉的愿望,但最终我将这些人和事融合在一起,通过他们,我想要实现的是文学温暖世界的功能。
汪曾祺说过“人是孤儿”,人真的是很孤独的,所以人需要文学的世界、希望的世界,虽然也许那最美好的境界,我们永远到达不了,但愿望在那儿,我们就会有向前走的勇气,对生活有所期待,这就够了。
文学应该给人们提供期待,应该温暖这个世界。
赵:这是文学存在的理由,也是香雪的意义所在。
铁:我是这样想的。
生活不可能完全是香雪那样的,也不应该有这样的要求,但香雪是什么呢?她是人的灵魂中最柔软的部分,是那个最宝贵的存在,以后可能不是香雪,是其他人,比如司猗纹,她的灵魂的某个微小的不为人察觉的角落里有没有香雪的部分?肯定有。
所以说,香雪的精神,香雪所意味着的人的灵魂中清澄柔软的部分应该被文学唤起。
赵:被提醒。
铁:对。
尤其是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更应该有她的位置,不然,我们的追求、生活、物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们最终的点在哪里?目标在哪里?我中间部分的小说有很强的失望情绪,但文学的希望可以通过失望来获得。
我的起点是从香雪那里开始的,底色的东西一直在。
赵:我注意到你的创作中农村题材的小说占了不少比重,那么,乡村对你而言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
铁:当然有。
四年的农村生活对我的小说创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当时我年龄很小,接触到的人给我的关切,女孩子之间单纯的友谊,点点滴滴渗透到我的生活和记忆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的质朴本身就能够给我很深的触动,让我很难产生居
赵:不少作家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擅长的创作领域,有的专注于乡村,有的热衷于城市,而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写作领域,面对新的写作对象时,往往容易发生认识和表达上的偏颇和困难。
而你在城市与乡村这两个领域里都能够自如地思考和言说,它们成为你创作中并行发展、各有所长的两个重要部分。
你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
铁: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我们民族的根就在农村,这是一个抹杀不掉的背景和现实。
我们的故事环境、语言环境、生存环境和人的精神发展环境跟有着几百年城市历史的西方文学的环境有很大不同。
我们的本土资源很丰富。
只有了解了农村的过去和现在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人和事,当然,并不一定非得写与农村有关的作品,但至少应该了解。
笔下可以没有,但心里有,就会感觉生活得更结实一些。
这也许是我的偏激和保守吧。
就是现在,我有机会也很愿意到农村去,对我来说,那里有所谓根的东西。
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不是截然分开的,我常常在一个城市人身上突然看到农民的
影子,虽然他从未在农村待过,在农民身上我也看到非常大气的,既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农村,而是属于中国人的、中华民族的东西。
而且在农村打量城市和在城市回望乡村,都会有新的收获,获得身在其中不解其味的新感受。
(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哦,香雪》是铁凝的处女作,还不能称为她的自觉的写作,因此作品在叙事上相对来说还不够成熟。
B.温暖世界是文学最重要的一项功能,无论作品描述着怎样的故事与人物,最终都要回归这一功能。
C.为了解决新的写作对象会带来认识和表达上的偏颇与困难的问题,铁凝选择深入了解农村的过去与现在。
D.中国文学产生的背景与有着几百年城市历史的西方文学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作家要认识我们的民族之根。
2.下列对材料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赵艳在访谈时,有时用问句,是为了引发访谈对象回答;有时用陈述的短句,是为了接续话题,再进一步。
B.赵艳在整个访谈的设计中,有意地先以小说《哦,香雪》引入,再逐步引向对作品之外更深话题的探讨。
C.材料中分别引用了孙犁与汪曾祺的话,表明这二人与铁凝在创作思想与创作方法上有突出的一致性。
D.由于访谈双方对文学有共同的话语体系,这就决定了她们进行交流时,使用了文学化和理论化的语言。
3.下列是张莉教授关于铁凝作品的分析,符合上述材料论及的写作理念的一项是( ) A.《笨花》里,有作为艺术家的本分、老实以及耐烦,也有作家对民族身份的清醒认知,这是看到外来世界后对自我处境的一次重要回视。
B.《逃跑》根植于日常伦理,并不追求表面的喧腾和戏剧化,不追求道德审判,它在打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力,打开我们对人的认识力。
C.《玫瑰门》中,你可以看到男性之于司猗纹生命历程所构成的压迫,但作品更重要的是表现社会语境和历史负累之于一个女性的重压。
D.《永远有多远》中,铁凝将深具传统仁义美德的女性和北京精神叠合在一起,写出
了胡同里长大的女孩子白大省的情感历程。
4.结合材料,谈谈铁凝塑造“香雪”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铁凝的一种写作理念。
这种写作理念是否在《哦,香雪》一文中有所体现?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回忆
孙犁
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
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
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
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
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
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
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
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
我也觉得好笑。
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
”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
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
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
”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
”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
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
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
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
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
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大家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
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
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
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
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像制好了结婚前的陪送。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
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
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
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
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对女孩的斥责虽心生怒火,但考虑到八路军战士应该与百姓搞好关系,于是对女孩便心平气和起来。
B.女孩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仍用所剩不多的布料给“我”做袜子,表现出她热情慷慨的一面。
C.小说中“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写出了敌人的凶残,也表现了老百姓对敌人的痛恨。
D.袜子是女孩在自家物资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为“我”缝制的,是老百姓对革命队伍的支持与信任,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血腥,而是描写饶有趣味的日常生活场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小说和《哦,香雪》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从“我”的视角和见闻出发,增添了真切感和主观抒情气氛。
C.小说叙述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形式来展开,既巧妙交代小说的时代背景,又展现了人物性格。
D.小说以小见大,把送袜子、做国旗等平凡生活琐事,与国家和民族情怀紧密联系起来,细枝末节中凸显时代光芒特点。
8.铁凝认为:那些女孩子们,就是“美”与“善”的化身。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孙犁《白洋淀纪事》和铁凝《哦,香雪》、茹志娟《百合花》,因其独特的风格,被称为“诗化小说”,请结合小说,从选材、人物形象、情感等角度,谈谈对这种文体特征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选·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洒、显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
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材料二:
苏轼《哨遍·为米折腰》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
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
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
乃取《归去来》词,稍加噪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
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
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
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还止。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渊明A有脚疾B使一门生C二儿舁篮舆D既至E欣然F便共饮酌
11.下列对材料一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在于各级官署
B.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
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
C.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极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
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致仕”“乞身”“践祚”。
D.元嘉,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属文。
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清高不群,自傲高洁。
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C.陶渊明嗜酒成性,不重钱财。
因与王弘嗜好相近,欣然共饮,陶渊明后接受了王弘的邀请,且把颜延之留给补贴家用的二万钱全部用以买酒。
D.陶渊明率真自得,随性洒脱。
他曾坐在菊花丛中手把菊花,醉饮而归;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让客人先行离开。
13.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14.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苏轼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改写成《哨遍·为米折腰》的原因。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晏坐闲吟
白居易
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
意气销磨群动里,形骸变化百年中。
霜侵残鬓无多黑,酒伴衰颜只暂红。
愿学禅门非想定,千愁万念一时空。
15.首联中“京洛声华”与“江湖潦倒”形成鲜明对比,下面诗句或词句中同样含有对比的一项是( )
A.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
B.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峨日朵雪峰之侧》)
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沁园春·长沙》)
D.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饶。
(《致云雀》)
16.诗的标题常常是诗歌的眼睛。
白居易《晏坐闲吟》一诗是否真如诗题所言那般“晏”“闲”?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如鸟一般归心似箭,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归纳出白发日多、世事艰难的现实。
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写出了青年毛泽东对未来的无穷信心和豪情壮志。
五、语言表达
阅读《哦,香雪》的两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语段二: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
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18.下列填入语段一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②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③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④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⑤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A.②④⑤③① B.②④③①⑤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⑤③①
19.请分析语段二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0.这两个语段都写到了月亮,在写作目的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①_________,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
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
因此,②
_________,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
当然,不是每个人③_________,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2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
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认识我,设定好“我”,对做好“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请以“‘我’很重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正值青春时代的你的自我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