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网的光伏并网与无功补偿统一控制研究

合集下载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无功功率补偿问题的研究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无功功率补偿问题的研究

统 主要用 于边 远地 区 , 许 多 电站无 人植 守 和维护 , 这
就要求逆变电源具 有合理 的电路结构 , 严格 的元器 件 筛选 , 并要 求逆 变 电源 具有 各 种保护 功 能 , 如输 人 直流极性接反保护 , 交流输 出短路保护 , 过热 , 过载
保 护等 。
对无功 的需求也大 幅上升 , 也使 电网中无功 功率不 平衡 , 导致 无 功 功率 大量 的存在 。 目前 , 我 国 电力 系
式 中: Q g c 一 电源发 出 的无 功功 率之 和 ;
Q 一 无功 负荷 之 和 ;
Q z 一网络中的无功损耗之和 ; Q 一系统可提供 的备用无功功率 。
Q r > 0 , 表示 系统 中无 功 功率 可 以平 衡 而且有 适
站供电系统均为直 流系统。此类系统结构简单 , 成 本低廉 , 但 由于负载直流电压的不 同( 如1 2 V 、 2 4 V 、 4 8 V等) , 很 难 实现 系 统 的标 准化 和兼 容 性 , 特 别 是
秦 天像
( 酒 泉职业技术学 院新能源工程 系 , 甘肃 酒泉 7 3 5 0 0 0 ) 摘 要: 实施 无功补偿 和电压调节 , 使 光伏发 电并 网系统 无功 功率得 到 了 自动实 时补偿 , 实 现从离 线处理 到实 时处
理, 从就 地平 衡到全 网平衡 , 从单 独控 制到集 中控制 , 实现实时无功补偿 以保证 电力 系统电压的连续稳定性 。
用;
欲维持 电力系统 电压 的稳定性 , 应使 电力系统 中 的无功 功率 保持 平 衡 , 即系统 中 的无 功 电源 可 发
2 ) 并联 电抗器 : 目前 所 用 电抗 器 的容 量 是 固定 的, 除 吸收 系统 容 性 负荷外 , 用 以抑制 过 电压 。

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

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

Unitive Control of PV Grid Connected Generation and Reactive Compensation
Wang Haining Su Jianhui Zhang Guorong Hefei Mao Meiqin 230009 Ding Ming (Research Center of Photovoltaic System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China )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erter main circuits normally used in photovoltaic
令分量,与电压调节输出的有功电流指令相合成, 即可得到最终并网电流指令,经电流内环调节即可 实现光伏并网发电和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光伏并 网功率调节控制原理如图 3 所示。
ea eb ec isa isb isc icb icb icc Va Vb Vc + + MPPT V dc + * Vdc + + AVR * Ip + + K1 * ica * + icb + K2 * ibq * i* iaq cq + ia ib ic C32C 负载
1 1 ⎤ ⎡ 1 − − ⎢ 2 2 2 ⎥ ⎥ ⎢ 3⎢ 3 3 ⎥ 0 − ⎢ 2 2 ⎥ ⎦ ⎣
-1
(
)
(4)
式中
Kdp——电压环调节器比例系数 Kdi——为电压环调节器积分系数 直流电压环调节输出并网电流的有功分量幅值
C 32 =

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全球节能减排的呼声不断升级,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由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特性,其输出功率通常带有较高的谐波,也会产生一定的无功功率。

这对电网稳定性和电能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应用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无功补偿技术概述无功补偿技术主要包括静态无功补偿和动态无功补偿两种形式。

静态无功补偿主要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来实现负载的无功补偿,常用的装置有静态无功补偿器(SVC)和静态同步补偿器(STATCOM)。

动态无功补偿则通过电容器的接入和断开来补偿负载的无功功率,常用的装置有静态同步补偿器(STATCOM)和动态无功补偿设备(D-STATCOM)。

二、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1. 提高电网稳定性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功率会对电网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采用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静态无功补偿器(SVC)和静态同步补偿器(STATCOM)能够根据电网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无功功率输出,从而保持电网的稳定运行。

2. 提高电能质量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由于光伏电池的特性,其输出电流存在一定的谐波成分。

这些谐波成分会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

通过采用无功补偿技术,可以削减光伏发电系统谐波电流的影响,提高电能质量。

动态无功补偿设备(D-STATCOM)能够通过快速调节电容器的接入和断开,实现对谐波电流的滤波和补偿。

3. 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是衡量其电能利用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采用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无功功率的损耗,提高系统的电能利用效率。

静态无功补偿器(SVC)和静态同步补偿器(STATCOM)能够有效地调整系统的无功功率,使其接近单位功率因数。

4. 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有功功率输出光伏发电系统的有功功率输出受到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无功检测与补偿技术研究

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无功检测与补偿技术研究

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无功检测与补偿技术研究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代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光伏发电系统在并网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无功功率,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和功率因数。

因此,研究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无功检测与补偿技术,对于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电网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无功功率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功率,其在光伏发电系统中主要由逆变器的电容和电感元件引起。

为了准确检测无功功率,传统方法通常采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来测量电流和电压,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无功功率。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测量误差大、响应速度慢等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电流采样和快速算法的无功功率检测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精度和响应速度。

在光伏并网系统中,无功功率的补偿是提高系统功率因数和电网稳定性的关键。

传统的无功功率补偿方法主要采用静态补偿装置,如电容器或电抗器。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无功功率波动大、响应速度慢等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逆变器控制技术的动态无功功率补偿方法。

该方法通过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实现对无功功率的补偿,具有响应速度快、补偿效果好等特点。

在光伏并网系统中,无功功率的检测与补偿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电网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基于电流采样和快速算法的无功功率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精度和响应速度。

同时,基于逆变器控制技术的动态无功功率补偿方法,能够实现对无功功率的快速补偿,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和电网的稳定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是进一步提高无功功率检测和补偿技术的精度和效率,探索新的补偿方法和算法,在光伏并网系统中实现无功功率的优化控制,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电网的稳定性。

光伏功率在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控制

光伏功率在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控制

光伏功率在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控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容量逐渐增大。

然而,由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特殊性质,如间断性和波动性,它们在电力系统中引起了很多无功问题。

因此,光伏功率的无功补偿控制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无功补偿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是用来维持电压稳定和电流平衡的,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对于光伏发电系统而言,它们的输出功率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其他环境因素,因此存在波动性。

这种波动性往往会引起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动,从而导致无功功率的不平衡。

因此,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控制至关重要。

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控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常见的方法包括并联型无功补偿装置和串联型无功补偿装置。

并联型无功补偿装置通过控制并联在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端的无功功率来实现无功补偿。

这种装置可以根据电网电压响应快速调整并补偿功率,从而有效提高电压稳定性。

并联型无功补偿装置通常由无功补偿电容器和无功补偿电感器组成,通过调整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容值和参数来实现无功功率的补偿控制。

该装置具有简单、成本低和运行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

串联型无功补偿装置则是通过控制串联在光伏发电系统输入端的无功功率来实现无功补偿。

这种装置常见的形式是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它通常由逆变器和直流电容器组成。

SVG通过电容器的电流和电压来控制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从而实现无功补偿控制。

与并联型无功补偿装置相比,串联型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更快速地响应电网波动,并且在无功补偿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好的电压支持能力。

然而,串联型无功补偿装置的造价较高,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和较复杂的控制策略。

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控制还可以通过电压与频率调制策略来实现。

这种策略可以根据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频率变化来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功率,从而实现无功补偿。

通过调整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压和频率,可以在电力系统中减少无功功率波动和电压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

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

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实施无功补偿和电压调节,使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无功功率得到了自动实时补偿,实现从离线处理到实时处理,从就地平衡到全网平衡,保证电力的供应稳定。

标签:光伏并网;发电原理;无功补偿1、前言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光伏并网发电已经成为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了太阳能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是一种直接将太阳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等)能转化成为电能的发电形式。

所谓光生伏打效应就是当物体受光照时,物体内的电荷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电动势和电流的一种效应。

当太阳光或其他光照射半导体的PN节时,就会在PN节的两边出现电压,叫做光生电压,这种现象就是著名的光生伏打效应。

太阳能光伏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件、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监测仪表、蓄电池或其他蓄能和辅助发电设备组成。

根据其应用场合的不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分为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和混合系统3类。

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广泛建立于距离电网较远的偏远山区、无电区、海岛、荒漠地带等,向独立的区域用户供电。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将用户光伏系统和电网相连的光伏发电系统,这种方式具有对电网调峰、减少建设投入、灵活性强等优点,逐渐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存在“孤岛效应”,并网系统的逆变器必须对电网进行监控,一旦发生停电,能迅速停止向电网供电。

混合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综合利用各种发电方式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达到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有较高的系统实用性,但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控制比较复杂、比独立系统需要更多的维护等。

3、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原理SolarArray为太阳电池阵列,其正负输出分别接电压型三相逆变桥的直流母线,三相逆变桥的交流输出经电抗器并接电网。

太阳电池阵列作为直流电源输入,由于太阳电池阵列本身的V-I特性和P-V特性具有强烈的非线性,且随光照和温度变化,因此,如果要使光伏阵列在并网发电时,能够输出最大功率,必须首先稳定其输出电压,并找出其最大功率点的工作电压。

光伏并网系统参与电压调节的有功和无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光伏并网系统参与电压调节的有功和无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光伏并网系统参与电压调节的有功和无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王宁;高朋;贾清泉;孙玲玲;白钰【摘要】针对配电网线路阻抗大、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无功调压能力有限,导致光伏电源在有功出力较大时并网点(PCC)电压越上限问题,在深入分析光伏系统PCC 电压特性基础上,提出一种光伏逆变器有功和无功协调控制策略.在该控制策略下,光伏系统实时跟踪监测PCC电压变化,PCC电压不越限时,逆变器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输出;PCC电压越上限时,优先利用逆变器剩余容量进行无功调压,若剩余容量不足,调节逆变器有功输出,并动态计算有功、无功最佳输出值,保证将PCC电压调节至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实现逆变器有功输出最大化、无功输出最佳化.算例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The impedance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large,the reactive power voltage regulation of the distributed PV grid-connected system is weak,so the voltage of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exceeds the upper limit when the active power is larger than PV power suppl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CC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PV system,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ordination control strategy of PV inverte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In this control strategy,the voltage of PCC is tracked by PV system in real time.When the voltage of PCC is normal,the inverter will output in the way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When the voltage of PCC exceeds the upper limit,the inverter will regulate the voltage by using the remaining capacity preferentially.If the remaining capacity is insufficient,the inverter will adjust active output and dynamically calculate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best output values.In this way,the voltage of PCC is adjusted in a appropriate range toachieve the active output maximization and reactive output optimization of inverter.The results of the example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strategy.【期刊名称】《电工电能新技术》【年(卷),期】2017(036)008【总页数】7页(P23-29)【关键词】光伏并网系统;电压越限;有功和无功协调控制策略;逆变器剩余容量【作者】王宁;高朋;贾清泉;孙玲玲;白钰【作者单位】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93;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元氏县供电分公司,河北石家庄05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64随着常规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和环保呼声的高涨,世界各国已将发展光伏发电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之一[1]。

基于光伏逆变器的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基于光伏逆变器的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基于光伏逆变器的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由于光伏发电存在着直流输出、波动性较大以及电网对于功率因数的要求等问题,所以光伏逆变器的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光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光伏逆变器是将光伏发电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光伏电池组件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直流电,直流母线将直流电提供给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送入电网。

二、光伏逆变器的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发电中,光伏逆变器不仅需要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还需要对电网进行无功补偿。

由于光伏发电的特点,其输出功率在短时间内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因此引入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提高电网的品质。

1. 传统的无功补偿技术传统的无功补偿技术主要包括电容器和电抗器的补偿方式。

其中,电容器主要用于消除感性负荷引起的功率因数低的问题,而电抗器则用于消除容性负荷引起的功率因数高的问题。

2. 光伏逆变器的无功补偿技术光伏逆变器的无功补偿技术可以通过调整逆变器的工作方式来实现。

其中,一种主流的技术是采用无功功率控制策略来调节逆变器的输出功率。

通过监测电网的功率因数以及无功功率需求,逆变器可以根据实时情况调整自身的运行参数,以实现无功补偿。

三、光伏逆变器的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无功补偿技术,光伏逆变器的电网无功补偿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灵活性高。

光伏逆变器可以根据实时的电网无功功率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电网的变化。

相比传统的固定补偿方式,光伏逆变器的无功补偿技术更加灵活。

2. 节约成本。

传统的无功补偿技术需要额外的电容器或电抗器来进行补偿,而光伏逆变器的电网无功补偿技术则可以直接在逆变器内部进行调节,可以减少设备的投资成本。

3. 提高电网稳定性。

通过实时的无功补偿,光伏逆变器可以缓解电网负载变动带来的功率因数波动,从而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伏发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

光伏发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

光伏发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在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光伏发电系统作为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也能够发挥重要的无功补偿作用。

本文将探讨光伏发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的原理、方法及其影响。

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通过光伏效应转化为电能的系统。

无论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还是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其有效发挥无功补偿功能都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无功补偿的概念和作用。

无功补偿是指在电力系统中,通过增加或减少无功功率的投入来调整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改善电压品质,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主要通过静态无功补偿装置,如电容器、电感器等来实现。

而光伏发电系统通过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和电力电子元件,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功能。

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补偿主要是通过逆变器的功率控制和电网连接控制来实现的。

逆变器通过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功率因数,能够实现并联系统的无功补偿。

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进行调整,以实现无功功率的投入和调整。

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发电机端无功补偿:逆变器可以通过调整其输出电压和频率,来改变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当电力系统需要补偿无功功率时,逆变器可以主动地将无功功率注入到电力系统中,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

2. 电流应用无功补偿:逆变器可以通过改变其输出电流的相位和幅值来实现无功补偿。

当电力系统需要补偿无功功率时,逆变器可以改变其输出电流的相位和幅值,使其与电力系统的电压相位和幅值响应匹配,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

3. 电压调节无功补偿:逆变器可以通过调整其输出电压的相位和幅值来实现无功补偿。

当电力系统需要补偿无功功率时,逆变器可以改变其输出电压的相位和幅值,使其与电力系统的电压相位和幅值响应匹配,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

光伏发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品质。

光伏电站与微电网相互协调控制研究

光伏电站与微电网相互协调控制研究

光伏电站与微电网相互协调控制研究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光伏电站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光伏电站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

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光伏电站的这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研究光伏电站与微电网相互协调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首先,针对光伏电站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可以通过微电网的能源存储和调度来实现平稳供电。

光伏电站通常会使用电池储能系统来储存多余的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通过对微电网的调度和控制,可以有效地利用光伏电站的电能,减少供需差异带来的不稳定性。

其次,光伏电站和微电网的相互协调控制还包括对电网负荷的监测和调度。

在微电网中,通过智能电表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网负荷的变化情况。

光伏电站可以根据电网负荷的需求进行灵活调节,合理分配电能。

同时,通过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协调运行,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微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光伏电站和微电网的协调控制还需要考虑对电网的电压和频率进行调节。

由于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受到日照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输出的电压和频率可能会产生波动。

为了保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可以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和智能控制算法来实现对光伏电站的电压和频率进行调节。

最后,光伏电站和微电网的相互协调控制还需要解决电网的功率平衡问题。

光伏电站通常会将多余的电能卖给电网或以并网的方式运行。

在微电网中,通过合理配置发电设备和负荷,可以实现电网的功率平衡。

此外,通过电网的能量管理和优化调度,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综上所述,光伏电站与微电网的相互协调控制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对光伏电站和微电网的能源存储、负荷监测、电压调节和功率平衡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解决光伏电站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提高光伏电站和微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

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光伏电站与微电网的相互关系将越来越密切,相应的研究也将得到更大的重视和发展。

光伏发电并网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分析

光伏发电并网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分析

电力系统2019.5 电力系统装备丨121Electric System2019年第5期2019 No.5电力系统装备Electric Power System Equipment 1 光伏发电并网的原理光伏发电是对太阳能进行能量转化,使太阳能能够成为电力能源应用到供电环节当中。

现代光伏发电技术根据发电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集中式发电和分布式发电两种结构类型。

其中,分布式发电的主体一般为企业或个人用户,在我国,这类用户通过自身架设的光伏并网设备与国家电网进行并网,除了能够增强国家电网供电能力之外,用户自身还可以根据发电数量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

基于这一特点,光伏发电并网发电成为目前新能源技术中的常见技术。

在实际的光伏发电并网中,需要借助并网逆变器来完成对于并网过程中光伏发电的电压控制以及无功补偿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主要通过直流母线滤波来实现。

并网当中的电流本身有着对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作用,能够实现基于电流分量的具体情况所构成的控制能力。

然而,由于电压控制和无功补偿控制需要能够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实现基于数据转换的指令分量,同时结合电压调节功能完成对于电流指令的合成,最终构成电网内部的电流循环调节技术,以此来丰富光伏并网的实际应用能力。

据此可认为,对以上两种控制方式进行整合,以此构建统一控制策略形态,是保证光伏并网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充分提高的关键。

2 无功补偿装置的作用光伏并网的实际运行要求并网内部系统直流侧需要装设有储能元件,以此来保证光伏并网系统具有持续供电能力,避免出现因阳光照射强度不足而引发的停止供电问题。

目前,国内光伏并网系统机构大部分并未安装这一系统,导致光伏发电能力的波动性较大,整个光伏并网受到阳光照射强度不同的影响,会存在闲置、稳定、重新并网等多种状态。

多种状态之间的彼此切换对于光伏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巨大,因此,在今后的光伏并网设计当中,应针对这一现实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结构和系统装置的重新调整,使其能够拥有更为稳定的发供电运行状态,避免设备频繁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造成设备应用水平降低、成本升高等众多影响巨大的问题出现。

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与无功补偿装置的协调控制策略

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与无功补偿装置的协调控制策略

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与无功补偿装置的协调控制策略樊懋;姚李孝;张刚【摘要】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equivalent circuit diagram of the PV power station,the variation of the active power which exerts the influence on the voltage of the grid is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GB/T 29321-2012 f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a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ensure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grid,and the minimum line loss and the grid capacity limita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at the same time.Based on the Simulink platform,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PV power station is established,and the validity of the voltag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rdinated control are verified.%通过建立光伏电站的等效电路图,分析了其有功出力变化对并网点电压造成的影响.根据GB/T29321-2012对无功补偿的技术要求,提出了在优先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同时考虑满足线损最小及容量限制等要求的协调控制策略.并基于Simulink的软件平台,搭建了光伏电站的仿真模型,验证了并网点电压稳定性分析的正确性和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期刊名称】《电网与清洁能源》【年(卷),期】2017(033)010【总页数】10页(P107-115,123)【关键词】光伏电站;并网点电压;并网逆变器;无功补偿;协调控制【作者】樊懋;姚李孝;张刚【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6近年来,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猛,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34.54 GW,累计装机容量77.42 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光伏并网发电与无功补偿的一体化控制

光伏并网发电与无功补偿的一体化控制

光伏并网发电与无功补偿的一体化控制蔡纪鹤;孙玉坤;黄永红【摘要】为改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提高系统利用率、降低系统损耗、减小设备投资,提出了一种将光伏并网发电与无功补偿相结合的一体化控制策略.通过对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既可以向电网输送有功功率,又能对电网中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分析了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与无功补偿一体化系统的拓扑结构,研究了一体化控制原理、基于扰动观测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并网有功电流、无功电流的检测方法及并网电流的合成等问题,最后采用Simulink 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结构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实现了光伏并网逆变器功能的复用,扩大了其应用范围.【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5)003【总页数】5页(P324-328)【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无功补偿;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仿真【作者】蔡纪鹤;孙玉坤;黄永红【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常州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15随着世界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世界各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化石能源急剧地消耗;此外,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影响着全球气候,并引发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研究和实践表明,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1],而且清洁无害,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最可靠和行之有效的绿色能源[2].根据IEA,JRC和EPIA的预测[3],作为太阳能资源利用最主要途径的光伏发电技术在未来几十年内迅速发展,到本世纪末光伏发电总量将占全球电力供应的60%以上.其中,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安装量占到全部光伏系统安装量的90%以上,毫无争议地成为光伏发电领域的发展趋势.由于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逆变主电路通常采用电压型半桥结构,该结构与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电路结构基本相同[4-5],因此,可以通过对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实现光伏并网发电和无功补偿的一体化控制.这样,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既可以向电网输送有功功率,又能对电网中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从而改善了光伏发电的电能质量,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文中拟分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结构,提出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具体结构,对其控制原理、最大功率点跟踪、并网电流的合成问题进行研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系统结构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1 系统的拓扑结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根据逆变器拓扑结构的不同分为单级式结构、两级式结构和多级式结构.其中多级式结构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功率变换环节较多,成本较高;单级式结构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虽然成本低,但控制算法复杂度高,系统设计灵活性较低;两级式结构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具有前后级耦合小、控制精度高、效率较高、综合性价比高,且有利于模块化设计与集成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因此,文中采用该主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图1 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主电路系统主电路由光伏阵列,BOOST电路,并网逆变器等部分构成.其中,光伏阵列将太阳辐射的光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经过防反二极管连接到前级BOOST电路,BOOST电路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及直流电能的升压,再将升压后的直流电能经过后级并网逆变器变为符合电网要求交流电能并入电网,并网逆变器在进行并网逆变的同时还实现了对电网无功功率的补偿.2 系统的控制原理文中采用基于SPWM控制的dq坐标系下的电压外环、电流内环控制结构.电压外环稳定经BOOST电路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光伏阵列直流输出电压,内部电流环控制并网电流与输入电压同相,同时抵消系统中的无功电流,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系统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图2 系统控制原理图具体工作原理如下:输出电压Udc和给定参考电压Udc*比较后送入电压调节器,电压调节器的输出信号作为网侧电流有功分量的给定值,负载的无功电流分量作为内环的给定值iq*,稳态时 d,q轴的电流给定信号都为直流量,两个给定值与网侧经过变换后的反馈值id,iq相比较后,送入电流PI调节器,在非线性解耦和坐标变换后得到三相网侧电压在abc坐标系上的控制信号,经过SPWM调制后,输出SPWM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三相光伏并网功率调节器的控制.3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是太阳光辐射度、光伏阵列工作温度的非线性函数,能否最大限度地释放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提高光伏阵列的光电转换效率是整个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又称为MPPT 技术[7].MPPT有很多控制方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扰动观察法.其原理[8-9]是在每个采样周期对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增加一个电压扰动,并观察输出功率的变化方向,从而来决定下一步施加扰动电压的方向,如此循环,直至输出功率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其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图3 光伏阵列的电压、功率曲线从图3可见,采用扰动观测法MPPT控制时,系统经过很小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可以输出稳定的电压和功率,动态响应快、稳态误差小.4 并网电流的跟踪控制4.1 无功电流的检测对无功电流检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dq坐标变换法和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10]的检测方法速度最快.文中采用dq坐标变换法分别负载无功电流和并网电流进行检测,如图4所示.图4 无功电流检测框图则负载电流il在dq坐标的模型为式中:ild,ilq为负载电流 il的 d,q分量,令 ild=0,ilq=iq*;而同理可得,并网电流ic在dq坐标的模型为式中:icd,icq为并网电流 ic的 d,q 分量,令 icd=id,icq=iq.4.2 电流内环的解耦控制系统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d,q)中的模型可描述为式中:ed,eq为电网电动势矢量 e的d,q分量;urd,urq为系统交流侧电压矢量uc的d,q分量;p为微分算子.设dq坐标系中d轴与电网电动势矢量e重合,则电网电动势矢量q轴分量eq. 从式(3)可见,d轴和q轴变量是相互耦合的,因而无法对两通道电压进行单独控制,给控制系统的设计造成很大困难.对于一个耦合系统进行控制,工程上希望实现某一个输出量仅受某一个输入量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称为解耦控制.线性定常系统的解耦通常可采用串联补偿器或前馈补偿器来实现,这里采用前馈解耦控制[11].为此可引入 id,iq的前馈解耦控制,对ed,eq进行前馈补偿,且采用PI 调节器作为电流环控制器,则得式中:KiP,KiI分别为电流内环比例调节增益和积分调节增益.将式(5)-(6)代入式(3),可得从式(7)可见,系统的电流内环(id,iq)已实现了解耦控制,其控制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解耦控制结构4.3 电网电流的组成电网电流的计算公式如下:根据文中采用的控制算法,将并网电流ic从abc坐标系转换到dq坐标系后,其d轴分量将跟踪电压调节器的输出信号id*;q轴分量将跟踪负载电流负载il的无功电流分量iq*,由于电网电流为il和ic之差,并网电流ic刚好将负载电流il中的无功电流分量抵消掉了,实现了对无功功率的补偿.5 仿真研究在Matlab仿真平台下,建立仿真模型,其参数如下:光伏组件的功率为185 W,共54块,9块串联6块并联,组成10 kW的光伏阵列;电网电压的有效值为100 V,频率为50 Hz;阻性负载为6 kW,感性负载为3 kVar.当设定iq*=0时,并网电流ic没有对负载电流il中的无功电流进行抵消,电网a相电压和电流波形如图6所示.图6 =0时,电网电压与电流波形从图6可见,电网a相电压超前电流波形,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位差,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没有得到补偿,系统处于并网发电状态.当设定iq*=ilq时,并网电流ic对负载电流il中的无功电流进行抵消,iq*波形如图7所示,电网a相电压和电流波形如图8所示.图7 iq*=ilq时,iq*波形图8 iq*=ilq时,电网电压与电流波形从图8可见,经过很短时间的调整,电网a相电压和电流同相,此时,并网电流中的无功电流分量iq*与负载电流中的无功电流分量ilq大小相等,并且方向相反,因此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得到补偿,系统处于并网发电状态和无功补偿状态.6 结论1)通过仿真研究发现,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补偿系统的无功功率,实现了并网发电与无功补偿的一体化控制,从而验证了文中设计的系统结构和控制策略是可行的,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2)该系统与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逆变主电路相同.只要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适当的改造,即可实现向电网输送有功功率的同时,又能对电网中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从而改善了光伏发电的电能质量,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参考文献(References)【相关文献】[1]Suryawanshi B,Patel I,Rao K P.Intermittent power generation and tracking[C]∥Proceedings of the 2012 Nat 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Durgapur, India:IEEE Computer Society,2012:317-322.[2]Hamakawa Y.Recent advances in solar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and its new role for environmental issue[J].Renewable Energy,1994,5(1/2/3/4):34-43.[3]付永长,蔡皓.太阳能发电的现状及发展[J].农村电气化,2009(9):57-58.Fu Yongchang,Cai Hao.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solar power[J].Rural Electrification,2009(9):57-58.(in Chinese)[4]冯乾,殷桂梁,梁俊霞,等.模糊自适应光伏并网发电与无功补偿控制[J].云南电力技术,2012,40(4):26-30.Feng Qian,Yin Guiliang,Liang Junxia.Fuzzy adaptive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control[J].Yunnan Electric Power,2012,40(4):26-30.(in Chinese)[5]王晓,罗安,邓才波,等.基于光伏并网的电能质量控制系统[J].电网技术,2012,36(4):68-73.Wang Xiao,Luo An,Deng Caibo,et al.A power quality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2,36(4):68-73.(in Chinese)[6]Ma Youjie,Liu Sijia,Zhou Xuesong,et al.Research on the control of three-phase two-stage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 and the selection of its parameter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2010,7(14):3177-3184.[7]Syafaruddin,Karatepe Engin,Hiyama Takashi.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photovoltaic array through string and central based MPPT system under non-uniform irradiance conditions[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2,62:131-140. [8]刘邦银,段善旭,刘飞,等.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J].电工技术学报,2009,24(6):91-94.Liu Bangyin,Duan Shanxu,Liu Fei,et al.Photovoltaic array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based on improved 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 [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09,24(6):91-94.(in Chinese)[9]Nie Xiaohua.A new improved 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PPT control algorithm in photovoltaic system[J].Advanced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Materials,2012,457/458:877-883.[10]Herrera R S,Salmerón P.Present point of view about the instantaneous reactive power theory[J].IET Power Electronics,2009,2(5):484-495.[11]Ye Y,Kazerani M,Quintana V H.A novel modeling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ree-phase PWM converters[C]∥Proceedings of 2001 IEEE Annual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Vancouver,Canada:IEEE,2001:102-107.。

无功动态补偿的光储微电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

无功动态补偿的光储微电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
无功动态补偿的光储微电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分布式光伏发电因其环境污染小、灵活易安装、可再生等优点逐渐成为传统电网的有效补充。针对光照和天气的随机变化引起光伏电源输出功率波动和大规模光伏并网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本文分布式光伏电源、储能蓄电池及本地负载构成的光储微电网为对象研究了微电网并网控制和无功动态补偿控制。
1光储微电网系统结构
光储微电网系统并网运行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由两级式光伏系统、储能系统、变流器、变压器、负荷和配电网组成。由于光伏电池输出端电压较低且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在此选择升压Boost型DC/DC变换器,实现升压、稳压及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MPPT)功能。为了得到较高电压等级的储能电池,根据储能系统的容量需求,将多个电池模块串联起来,构成的储能电池经双向DC/DC变换器并入直流母线上。光伏系统和储能系统均并接在直流母线上,协调控制光储的能量流动以达到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耗能负荷则挂接在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端和配电网之间。储能电池采用充放电优先原则,当光伏系统输出的总能量大于负荷需求的总能量,优先对储能电池充电;当荷电状态达到最大设定值时,储能电池采用恒流充电,光伏阵列采用恒压控制,储能电池荷电状态设定值应与电池满充值应留有一定裕度;当光伏系统总能量小于负荷需求总能量,优先让储能电池放电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恒定,若储能电池荷电状态达到最小设定值时,储能电池采用恒流放电。
关键词:无功动态补偿;光储微电网;并网控制;策略
引言
当今社会的电力需求在高速增长,而作为电力主要来源的化石能源产生的污染问题己相当严重,亟待解决,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与此同时,电网的规模不断增大使得成本投入增高,运行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随之降低。特别是近些年连续发生的多起由自然灾害导致的大面积停电事故,使得人们对采用超高压的远距离集中输配电的模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大电网集中式输配电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人们在传统集中式电网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作为大电网的有益补充,提高其供电稳定性,同时减少了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有功无功综合控制研究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有功无功综合控制研究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有功无功综合控制研究摘要:当今社会,随着能源的枯竭,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对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等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而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是太阳能发电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很好的缓解电量的使用需求,对能源消耗量不断减少,确保环境得到保护,所以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同时对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来说,其仅仅向电网输送有功电能,一旦处于夜间或者是光照比较弱的状况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就会马上停止供电,就促使设备的利用效率较低。

因此本文主要对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有功无功综合控制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有功无功;综合控制一、前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电力行业为了对用户需求进行更好满足,要对发电系统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从而就能确保三相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运行良好。

同时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工作人员采用了太阳能发电和光伏发电等技术,其目的是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但是因为能源的不断开发,化工石油能源数量在不断减少,所以要加强再生能源的开发,进而就可以推动电力行业朝着稳定和长远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概述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实际上也就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同时利用并网逆变器等相关设备对太阳能组件所产生的直流电进行转换,使其成为符合市电电网要求、能够供用户直接使用的交流电,并最终接入到公共电网之中的一种发电系统。

一般来说,太阳能发电可以分为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两种,而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则正是光伏发电中的一种,这种发电系统是通过逆变器与电网建立连接,因此可以将电网作为储能单元,而无需通过蓄电池来存储电能,与同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同时,由于发电系统所产生的电能够直接是输送到电网之中,因此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既可以应用集中式的大型发电站,作为国家级发电站进行统一的电力调度,同时也可以作为分散式的小型发电系统应用于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等领域,这使得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之广,推广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

探究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控制措施

探究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控制措施

探究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控制措施摘要:光伏發电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发电技术,其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特别是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会获得大量的电力盈余。

光伏发电具有昼夜交替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所以光伏发电站对于电网来说属于多变性、冲击性负载,会引起电网电压的频繁波动。

这无疑会极大的影响电网的平稳运行。

因此有必要在光伏并网的控制中装设无功补偿设备。

文中讲述无功补偿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提出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的无功电压控制措施,希望能够推进光伏电站无功电压的深入研究,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无功补偿;控制措施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半导体器件的特殊性能,光伏效应的特性来发电的,与常规发电不同,只要有光线照射在这种半导体器件上,这种器件就会有电压的输出功能。

在供电系统中,应用无功补偿能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减少变压器、输送线路带来的电能损耗,从而改善供电环境。

1光伏发电系统的输电概述光伏发电技术的本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储存在蓄电池当中。

因此,光伏发电设备的蓄电池是整个光伏发电设备中的关键所在。

为了保证光伏发电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则需要明确光伏发电设备的发电原理。

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是太阳能光伏电池,该电池主要构成为单晶硅或是多晶硅薄膜组成的新型材料,这种单晶硅片的工作原理与二极管十分相似,都是利用电子的单向流动来形成电流,以起到发电的作用,但两者之间仍然有些许不同。

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中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的热辐射转化为推动其P-N结空穴和电子运动的活动产生的电能来进行供能,因此,光伏发电过程属于一个只需要通过光和热辐射便可完成能量转换的一个过程。

光伏发电系统由逆变控制器、光伏电池以及其他核心部件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包括了离网光伏发电和并网光伏发电两个发电系统。

2光伏发电系统无功补偿原理特性电气设备中的流量不会转换为其他可能存在的能量,而在系统网中和电气设备里周期规律变动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

关于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研究

关于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研究

关于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研究发表时间:2020-12-24T14:35:33.723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4期作者:刘铁王超群李副望[导读]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确保电网发电安全刘铁王超群李副望湖南中南水电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确保电网发电安全、高效成为了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围绕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逆变主电路的基本结构特点,将光伏并网发电与无功功率补偿相结合,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将有功电能提供给电网的同时,还能提供电网所需的无功电能,以此来简化系统结构,促进功能能力的提高,节省投资。

关键词:光伏并网;光伏发电;无功补偿有研究指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通常情况下仅能向电网提供有功电能,也就是把直流电能(太阳能光伏阵列)向同相、同频于电网的交流电能进行转换,且馈送给电网,且确保其功率因数较高。

而针对处于负载状态的无功电能而言,通常由电网提供,或者是由专门的无功补偿设备来提供。

针对大型城市的供电网络,当其有着较强的输、供电能力时,负载的无功功率不会大幅影响电网供电质量,但对于电网的末梢,尤其是与电网有较远距离的地区,负载的无功电流会影响到电网供电电压。

为了使电网末梢的供电能力得到增强,可以在供电负载周围,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这样便能较好的对供电能力与质量给予改善,但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仅提供有功电能,那么负载的无功电流可能会对电网末梢的功能质量造成影响,不然仅能实现无功补偿设备的增加。

本文围绕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具有无功补偿与光伏并网发电功能),就其统一控制探讨如下。

1.系统控制原理分析在整个传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当中,Solar Array是其太阳电池阵列,其正、负输出与直流母线(电压型三相逆变桥)连接,三相逆变桥所对应的交流输出经电抗其与电网并接。

针对太阳电池阵列来讲,其作为整个系统中的直流电源输入,因太阳电池阵列自身的P-V、V-I特性有着非常强的非线性,并且还伴随温度、光照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光伏阵列在并网发电过程中,可以输出最大的功率;而要想实现此点,需采取切实措施,对其输出电压予以稳定,并且将其最大功率点所对应的工作电压找出来。

基于电网电压前馈补偿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零电压穿越控制_韦徵_王俊辉_茹心芹_宋飞_

基于电网电压前馈补偿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零电压穿越控制_韦徵_王俊辉_茹心芹_宋飞_

{
I T ≥1. 05 I N IT = 0
U T < 0. 2 U T > 0. 9
( 1) 式中: U T 为光伏并网逆变器并网点电压标幺值; I N 为逆变器额定并网电流。 由附录 A 图 A1 所示的并网逆变器 ZVRT 曲线 可知: 当电网电压三相对称跌落至零时 , 仍要求逆变 器并网运行 0. 15 s 并向电网输出接近于额定并网 ZVRT 电流 1. 05 倍的无功电流。 因此, 相比 LVRT, 对于并网逆变器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实现 ZVRT 的要求
0316 ; 修回日期: 20150805 。 收稿日期: 2015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大型光伏发电站集电系统谐波及 ” “面向弱离网的大型光水储联合供电运行 过电压问题研究 ”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技 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GB / T 19964 —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 根据 力系统技术规定 》 的最新要求, 光伏并网逆变器应 实现如下功能。 1 ) 在附录 A 图 A1 所示的逆变器 ZVRT 曲线范 围内逆变器不得脱网。 2 ) 电力系统发生不同类型故障时, 若光伏发电 站并网点考核电压全部在附录 A 图 A1 电压轮廓线 及以上的区域内, 光伏发电站应保证不脱网连续运 行; 否则允许光伏发电站切出。 3 ) 对电力系统故障期间没有脱网的光伏发电 其有功功率在故障清除后应快速恢复 , 自故障清 站, 除时刻开始, 以至少 30% 额定功率每秒的功率变化 率恢复至故障前的值。 4 ) 对于通过 220 kV( 或 330 kV ) 光伏发电汇集 系统升压至 500 kV ( 或 750 kV ) 电压等级接入电网 的光伏发电站群中的光伏发电站, 当电力系统发生

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

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

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茆美琴;丁明【期刊名称】《电工技术学报》【年(卷),期】2005(020)009【摘要】针对常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逆变主电路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将无功功率补偿与光伏并网发电相结合的新型控制方案,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向电网提供有功电能的同时也能够提供电网所需的无功电能,从而简化系统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并节省设备投资.文中详细分析了系统控制结构、瞬时无功检测、并网电流的合成及并网电流的跟踪控制方法.系统以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为基础,在30kVA光伏并网功率调节器实验样机中成功地实现了光伏并网发电和无功功率补偿的统一控制.【总页数】5页(P114-118)【作者】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茆美琴;丁明【作者单位】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合肥,230009;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合肥,230009;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合肥,230009;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合肥,230009;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514【相关文献】1.光伏并网发电与无功补偿的鲁棒预测控制 [J], 陈燕东;罗安;彭自强;周洁;周乐明2.光伏并网发电与电能质量调节统一控制系统 [J], 杨秋霞;刘大鹏;王海臣;陈学琴3.光伏并网发电与无功补偿的一体化控制 [J], 蔡纪鹤;孙玉坤;黄永红4.模糊自适应光伏并网发电与无功补偿控制 [J], 冯乾;殷桂梁;梁俊霞;施辉伟5.光伏并网发电和无功补偿综合控制装置设计 [J], 郭佳;李志刚;程亚平;杜永;崔春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