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理用药系列问答之特殊病症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合理用药系列问答之特殊病症处理
一、回顾四个问题
(一)如何调节达标的快慢
达标的快慢根据病人的危险性,如果是中青年就要稍快一点,如果是住院病人、专家门诊也要尽快,但是还应该做到达标没有风险,有的人低血压特别明显或年老体弱者,要缓慢达标,控制在几周内。

(二)如何保持达标后的效果
达标后要维持相当稳定的一段时间,不能一达标就减药,不达标就加药。

已经达标的要稳定一定时间。

当降得过低时,要适当减药,减药的原则是把半衰期短的、保护心脑血管效果最差的去掉,把最好的药保留下来。

有的人虽然血压目标正常,但是由于降得过快出现头晕不适,这时要和病人解释,是因为原来的血压过高,如果你的症状不太明显,风险又很少,过两天就可以适应。

有的人降得过快,出现明显的不适而又有一定的风险,可以适当的把原来的药减一减,过两天稳定了再加上去,这就是分阶梯的用药。

用这个方案时一定要和病人说清楚,这是初步试用,摸索着进行调药。

例如半年之内用利尿剂加一个沙坦,半年后用利尿剂血压还低,又减半片,这有两个可能性,第一是改善生活方式,慢慢效果越来越好;第二是RAB药用着用着效果就不好了,需要加药。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药效学。

(三)平稳用药
只要血压一平稳,尽量维持一年、半年不要调药。

(四)调药一定要有理由
调药一定要有理由,要有规矩。

如果用一片药能维持病人理想状态120/80mmHg,病人想减半片,这是不行的,因为循证医学的证据,半片和一片保护心脑血管病的效果是不一样
的,虽然降压都能降下来,但是一片的保护作用大,药理学上称为量效关系。

随着剂量的
增加效果会增大,这是剂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二、如何避免或处理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目前指南上所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都有不同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目前指南上所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都有不同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用药原则应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缺点抵消、效率提高,是临床医生技术高超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人认为分为四大类:RAS拮抗剂、钙拮抗剂、利尿剂、B阻滞剂。

有人认为不要为了降血压而用B阻滞剂,如果高血压合用需要用B阻滞剂,比如合并心衰、心梗的预防,不能独用,大部分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合用才能给药,这称为强适应证。

(二)RAS拮抗剂不良反应
二级高血压可以联合应用,如一加一模式,二加一模式。

如果是一级高血压可以使用单药,但是要注意疗效和副作用。

ACEI常见咳嗽,干咳,咽痒,无痰,大部分是普利类,尤其是最早期的卡托普利,根据我国报道20%-30%的病人有咳嗽,咪达普利的咳嗽率比卡托普利明显减少。

止匕外,还可以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是很危险的,很容易窒息呼吸困难。

ARB沙坦类,包括氯沙坦、替米沙坦,副反应比ACEI少,不良反应非常少,并且使用ACEI出现咳嗽时可用ARB代替。

沙坦类极个别出现少见的血管神经性水肿。

两种药的禁忌证: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酎超过3-4mg/dl,高钾血症(血钾超过5.5以上),双侧肾动脉重度狭窄,妊娠。

(三)CCB
CCB的不良反应较轻,无绝对禁忌证。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踝部/下肢水肿,若轻微可不用处理,如明显可合用小剂量利尿剂对抗,可以减轻水肿和降压。

不良反应是有些人可出现齿龈增生,使用CCB几年后牙龈变得非常厚,但是出现率非常低,不到千分之一。

(四)利尿剂
小剂量(12.5-25mg/d)氢氯噻嗪不干扰糖脂代谢,大剂量(>50mg/d)可能一定程度干扰糖脂代谢,加重高尿酸及痛风,还可能引起低血钾征。

所以,一定要注意大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RAS拮抗剂是保钾的,对血钾升高有一定的作用,正好抵消低血钾,改善代谢,可减少尿酸。

有时可以合用螺内酯/钾片防止低钾,但正常饮食者12.5mg/d氢氯噻嗪不会低钾。

若合并痛风或对磺胺类药物过敏,可用襻利尿剂代替氢氯噻嗪。

(五)Beta阻滞剂
常见的是B1,常见心跳慢,个别患者大剂量时影响男性性功能。

HR过缓(<50bpm)、血压过低(<90/60mmHg)以及支气管哮喘者忌用。

与Alpha-Beta阻滞剂卡维地洛相比,Betal 阻滞剂降心率明显、而降压弱些,若无强适应证,单纯降压可用卡维地洛降幅更大些。

三、高血压急症如何诊断与急救
(一)病例资料
高血压患者,58岁,阵发性心前区痛3年,加重5日。

活动时心前区痛,每次3〜10min,休息含服NTG可缓解,近5日在劳力/休息时均发作,每次5〜20min。

病人高血压20年,最高可达180/n0mmHg,正服复降片2片,Bid,查体:BP190/110mmHg,HR92bpm。

1年前UCG:LV 肥厚,舒功降低。

入院后心电和血压监测,心绞痛发作时BP升高至220/120mmHg,并且HR108bpm。

ECGV1-4ST抬高0.2〜0.3Mv,T波高尖几min。

入院诊断:(1)高血压急症:3级,极高危;(2)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混合型。

硝普钠的半衰期为20-30秒,达到一定的量可以加药,每5-10分钟加5-10微克,从25mg/min始,至75mg/min,2小时后降到安全水平160/100mmHg。

静注地尔硫卓2次,10mg/3min/次,间隔20分钟,心率降到80bpm,地尔硫卓既减慢心率又扩张冠状动脉,减轻痉挛。

口服美托洛尔25mgBid,消心痛15mgQ6h,阿司匹林
(BP<160/100mmHg时)0.1Qd,地尔硫卓30mgQ6h,卡托普利25mgtid,氨氯地平5mgQd,
辛伐他汀20mgQN。

用药长短搭配,卡托普利是短效的,氨氯地平是长效的。

入院48小时后:心绞痛减少/消失,美托洛尔半衰期是6-8小时。

第3日,美托洛尔加至50mgBid。

第4日,BP130/80mmHg,HR68bpm,硝普钠渐减至次日停用。

一定要上午停药,医务人员好观察,停了以后万一有变化,可以随时增加,避免晚上停药。

入院第2日BP降至150/90mmHg时,始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60mgQ12h。

入院一周:择期冠脉造影:LAD近中90%〜99%节段性狭窄,LAD远接受RCA及LCX的侧枝循环供血,说明节段性狭窄很长时间,虽然堵了但有侧枝循环供血,因当时不适合介入治疗及搭桥术,故药物治疗,出院随访。

(二)讨论
1.讨论一
患者BP190/110mmHg,诊为高血压3级,伴不稳定心绞痛,属高血压急症,极高危。

心绞痛发作时ECGV1-4ST抬高,为变异性心绞痛,可与劳力型混合存在,其血管痉挛部位不但见于偏心病变对侧,而且也可位于狭窄病变两端交接处。

2.讨论二
高血压急症:血压急剧升高,伴重要靶器官进展性损伤,且需急诊快速处理的临床紧急情况。

急需静脉用药,动态干预,综合调控。

即速降血压、降心率、抗痉挛、抗缺血、减低心肌耗氧量,有效保护心、脑、肾。

3.讨论三
在用急救特效疗法时,别忘了配合镇静、止痛、消除紧张及吸氧(早期时)等一般疗法,注意去除病因和诱因。

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及心肌缺血情况,一边评估再灌注疗法的必要性,一边启用冠心病强化治疗的ABCDE疗法。

4.讨论四
待BP降至安全水平(<150/90mmHg),再始用抗血小板/抗凝药,以免增加脑出血。

静脉与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同步应用,合理交替,科学配伍,平稳过渡。

抗高血压、抗冠状动脉痉挛及抗缺血三管齐下,提高治疗效率。

5.讨论五
病情平稳后,规范二级预防用药,配合非药物疗法。

目前指南推荐:1小时使平均动脉压(1/3SBP+2/3DBP)迅速下降<25%,2-6小时内将BP降至安全水平,一般<160/100mmHg。

后24-48小时逐步降压达标。

但急性脑卒中和主动脉夹层例外。

四、如何控制顽固性高血压
有3%-5%的病人高血压病人使用二个药甚至四个药都不能控制血压,尤其是用了利尿剂,其余两个药都用到足量还是控制不好,这样的情况称为顽固性高血压。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HT10余年,最高三级220/120mmHg,无症,未规律用药,否认他病史,烟20年,父有HT脑出血史。

住院了还BP180/120mmHg。

ECG:LV高电压,心超:LV舒功减退,IVS13mm,PW12mm。

尿蛋白(+),心肺均受损。

血脂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

这是高血压3级高危。

(二)处方
加药采用二加一模式,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12.5mgQd,起效快,中效拮抗剂尼群地平10mgtid,起效也快。

1周后加用阿司匹林100mgQd,4周时BP160/100mmHg,加安体舒通20mgQd,辅助的效果,正好优势互补。

用2周后BP150/90mmHg,HR72bpm,加卡维地洛12.5mgBid,效果还是不佳。

加了第五种药加卡维地洛12.5mgBid,但是该药有阿尔法作用,降压效果非常好。

2周后BP达标130/80mmHg,HR60bpm,长期治疗,BP一直平稳。

(三)分析
1.患者中年男性、3级高危HT,合并LV肥厚、吸烟等危险因素,故降压目标应小于120-130/80mmHg。

2.开始用药时,3种以上降压药4周未达标,所以对高血压常规治疗是不敏感的,3种以上药物(包括利尿剂)足量、足程治疗后,血压仍不达标,称为顽固性高血压。

多用几个药协同作战,这样保护更好。

3.ARB的强适应证最多,故厄贝沙坦为本方主药,最佳配角为双氢克尿噻,两者合用效果可翻倍。

厄贝沙坦还具有改善左心室肥厚、减少蛋白尿、一定程度的改善糖脂代谢的作用,长效、高效保护心脑肾靶器官。

4.目前优选推荐单片固定剂量的复方剂型,既优化、简化降压流程,又可提高疗效和顺应性。

5.患者中年、血压太高、病程较长、未规律用药,故起始需三联用药,以尽快达标、尽快保护。

如果年龄较大、体弱多病、有脑肾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用药及加量不必像本方那样太“强烈”。

6.该患者达标后,长期维持摸索好的方案,少花钱、低风险、多获益。

五、晨峰高血压的科学处理
(一)病例
男,56岁,职员。

高血压15年,最高BP200/120mmHg,正服:复降片1片,Qd;硝苯地平(心痛定)10mg,Tid;阿替洛尔(氨酰心安)12.5mg,Bid;BP波动,尤晨起时明显:160-150/100-90mmHg;心超LV肥厚:IVS及PW均13mm,空腹Glu6.5mmol/L,尿蛋白(+),烟20年,20支/日,大量饮酒。

诊断为高血压3级、极高危。

(二)治疗
调整药物治疗,采用二加一模式。

阿司匹林100mg,的沙
Qd;选了一个半衰期最长
坦类药物替米沙坦80mg,Qd,早服;再加一个最佳配角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12.5mg,Qd;氨氯地平5mg,Qd,氨氯地平的半衰期能达到50个小时,因晨峰仍控制不好,因为病人代谢比较快。

2周后改为错时用药,早上用替米沙坦加双氢克尿噻,晚睡前用11点用氨氯地平,晚上正好氨氯地平6-12个小时起效,正好第二天5-6点是高峰,在高峰将血压降下来。

3周后BP120/80mmHg,随访1年平稳。

同时低盐、低糖和低脂饮食,减体重及加强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善,血糖5.6mmol/L,尿蛋白(-),戒烟、限酒。

(三)病例分析与点评
1.极高危者,应用证据多、耐受好的最长效的ARB和CCB、疗效24hr、降低晨峰BP,又减轻LV肥厚、保护心、肾功能和减少蛋白尿,替米沙坦在肾排比例约1%-2%,还可激活PPARY(30%),改善血糖、脂代谢。

近年,沙坦(ARB)类药物对心衰、脑卒中、新发糖尿病及心梗的二级预防等试验证据不断揭晓。

2.小剂量氢氯噻嗪协同替米沙坦作用,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很小。

但是地平与利尿剂合用不常推荐,其效果不如ACEI/ARB与利尿剂合用。

前者合用更激活交感神经和/或RAAS系统;而后者合用后优势互补、且使神经内分泌平衡。

3.血压难控制,三联用药。

注意:国际上的固定剂量的复方降压药多数为两药配伍;而国内老复方剂多四药以上,且品种老化,国际指南已不推荐。

因此,可选最新的、最合适的指南推荐用药,并据个性化配伍出新的复方。

4.指南早强调,不用短效硝苯地平来控制血压,因它对心血管高危者长期预后有害。

阿替洛尔虽比安慰剂能更多地降低血压及心血管事件,但比其他BB和/或ACEI/ARB的疗效较差。

可参考英国高血压协会2006年指南,除非必须,建议不将阿替洛尔列为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我们一定要优化、简化、人性化用药,这是未来高血压的方向。

5.合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

这尤其对中国的高血压患者更重要,据2007中国血脂指南,高血压+高血脂相当中危病人,即一个高血压就相当于3个危险因素。

故应该重视血压与血脂同时达标治疗。

6.值得强调,降压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使血脂、血糖、体重、生活方式等指标也达到了理想水平。

换句话说,对心血管病的中高危人群,应该提倡“五达标”,即即全面控制心血管病的多重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