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绿化中与景观绿化有机结合推动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生态绿化中与景观绿化有机结合推动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可持
续发展
摘要:高速公路的修建会破坏大地原有的景观,减少大地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噪声、震动、尾气排放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建设和发展高速公路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环境保护,重视绿化工作。

通过绿化,保护自然环境,创造舒适的行车环境和生活环境。

本文对生态绿化中与景观绿化有机结合推动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几点分析。

关键词:生态绿化景观绿化有机结合高速公路绿化工程发展
一、生态绿化与景观绿化的内涵
1、所强调的生态绿化,与目前中国公路建设者所说的道路绿化中“不见一片黄土,不见一块裸露岩石”或一般意义上的公路“植物防护”式的“生态”是有所区别的。

本文所说的生态绿化,是指在进行公路的绿化时,其树、灌、草种的选择与搭配,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的绿化,这种绿化必须是一种有利于植物之间的相互共生植物系统,从而形成与当地生态系统相吻合的良好的生态互动,而非仅仅为了简单的满足人们的绿色视野需求。

2、所强调的景观绿化,是指在进行道路绿化时,其树、灌、草种的选择与植物色彩、构图的搭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满足人们的“视角美感”以实现“景观效益”,尽管这种景观绿化也包含了目前国内在公路绿化中普遍推行的西式园林景观绿化内容,但它比这种西式园林绿化有着更为广阔的美学视野。

它不仅注意吸收西式园林美学的内涵,同时重视中国园林美学思想,还十分强调处于后工业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吸收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的自然生态之美,即在进行绿化时提倡一种“仿自然”或“近自然”的生态美学观。

二、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持续发展作用
1、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作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缓解公路施工给沿线地区带来的不良影响,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高速公路绿化工程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树木或草坪通过树冠、根系、植被覆盖等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的危害,在高填方路段,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绿化后的环境将比露天地区气温低5℃-6℃,而且湿度较大,且变化缓慢,可以造成特殊的“小气候”,这样可以调节路面温度与湿度,对防止路面老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3、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改善交通条件,为高速行车提供保障。

通过视线诱导来指示驾驶员道路前进的方向。

尤其是在竖曲线顶部和弯道等路线走向不明了地段,可以使路线走向变得十分明显,有利于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在车辆驶入光线很差的隧道中时,由于人的眼睛不能立即适应明暗的变化,往往会产生短暂的视觉障碍,因此,在隧道两侧种植一些树木,利用树荫来调节隧道内外的明暗强度,对行车安全十分有利。

4、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美化路容、改善环境,使旅途变得更加舒适。

当公路沿线有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人工造景时,可以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给人们以优美、舒适的享受,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高速公路的生态绿化中与景观绿化有机结合有以下几个目的
1、保护和突出公路沿线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如现有植被和水体等;
2、改善驾驶员和乘客视野之内的单调的路面景观;
3、注意生态环保,降低高速公路对周围生态的污染;
4、减少公路对沿线居民的噪声污染和视觉污染;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既满足当代人的交通需要,又不损失后代人的环境利益。

四、生态绿化中与景观绿化有机结合推动高速公路绿化发展及设计
1、高速公路是典型的线性景观,其绿化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是高速公路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

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是植物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次是车行速度。

高速公路典型的特征是高速性,高速公路上车行速度一般在80km~120km。

高速运动中的司乘人员对景观细部的敏感度是很低的,这就要求景观设计的大尺度,过于破碎的景观将使高速运动中的司乘人员感到杂乱无章。

因此绿化景观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在通视上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使司乘人员感到线性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

2)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

适地适树,选择抗性强,管理粗放的树种,考虑环境绿化的季相、色彩变化,营造一个绿草如茵、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3)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经济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创造多样的绿地景观和生态环境。

4)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美学个性,是在其地域风土上积累起来的固有文化、历史、生活的艺术表现。

通过这种被表现出来的个性美,使人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当地所蕴藏的文化和历史。

能够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结合周围及历史人文景观因素,有景借景,无景造景,创造内涵丰富的自然景观。

2、中央隔离带、分车带绿化景观
1)中央隔离带的立地条件:
由于高速公路一般需要较开敞的环境,加之车辆行驶所形成的风力,一般风速较大,对局部气温有影响,冬季容易形成冻害。

2)从长远来看,车辆行驶必然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

3)高速公路的中央隔离带宽度一般是1-3m,土壤厚度一般为50-60cm,全部为客土。

因此,其土壤水分、肥沃程度较差,质地及透气性不良,需要通过人为的有效措施来改良土壤环境。

3、植物选择与配置:
中央隔离带、分车带绿化应以常绿树种为主,选择生长缓慢或低矮的植物。

植物的选择应注意远近期绿化效果的结合,分车带应选择生长缓慢或低矮的树种,否则随着植物的生长,植物有可能会阻挡司机视线,妨碍行车安全。

如果植物生长太快,需要修剪的次数必然增加。

这样就会增加养护管理的费用。

而且,选择的树种要有较高的抗逆性,耐寒、抗旱、抗污染,且管理要求比较粗放。

另外,为了夜间防止眩光还必须考虑植物材料的高度和种植的间距。

中央隔离带植
物的高度一般为1.5-1.7m,同时在高速公路的纵向起伏路段有所增加。

种植的间距(L)与植物的冠径(D)和汽车灯光的折射角(a)有关,须满足以下不等式L≤D/sin(a/2),并且在转弯半径较小的地方还应该适当增减种植的密度。

4、边坡绿化景观
1)从交通心理学分析边坡植被恢复
一般来说,人在长时间受到同种、同强度的单调刺激时,所感受到的刺激程度会逐渐减退。

从交通心理方面分析,单调的刺激会使驾驶人反应能力下降。

例如,在笔直、平坦、车流量小的公路上,由于外界环境单一,缺乏变化而产生单调感,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倦情绪。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围环境不能得到改善,心理易产生疲劳,对外界反应迟钝,在突发事件时则表现的措手不及。

因此,在边坡的生态恢复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国外一般直线公路不超过2400m。

每隔一段路程故意搞一个弧度不大的弯,或在路面上涂上色彩鲜艳的线;在路边增加标志,来增加对驾驶员的刺激。

我们则通过边坡的生态恢复的不同手段来减弱驾驶员的疲劳,植物栽植突出层次色彩的差异,每5000m植物材料发生变化,促使司机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从公路边坡的工程做法及景观效果看,公路边坡形式可归纳为结构性边坡和非结构性边坡两大类。

2)非结构性边坡景观设计
目前来看,非结构性边坡主要指填、挖方量不大的地域。

景观设计也主要以植物种植为主,其中的自然边坡以适生植被、自然生长为主,易于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生物工程边坡防护,各地主要以喷、播草籽为主,对于此类边坡在景观设计中应突破传统,改为以草、灌共生,结合色彩搭配协调的绿化种植方法,既满足了植被固土护坡的作用,又提升了公路景观环境。

在这方面,许多园林设计的手法可适当应用。

3)结构性边坡景观设计
结构性边坡防护中的柔性边坡景观设计主要以协调软、硬质景观及景观设计个性化、特色化、本土化为主。

较为常见的混凝土预置块防护中,如能把预置块进行凸凹排列,其中种植的植物辅以色彩上的差异,让植物有季相上的变化。

这样既有层次上的变化,又有色彩上的变更,还能起到生态护坡的功能。

这当中体现了一种公路边坡景观设计的一个手法:化硬为软。

砖、石、混凝土等砌块或饰面的边坡,在视觉和心理上给人的感觉比较生硬、沉重、呆板、压抑。

如果在边坡的里面上进行绿化处理,采用生态恢复技术或采取选用质感对比强烈的材质或者在空间视觉上形成差异,如浮雕图案等等,则可以改善原有景观效果,化硬为软,化单调为丰富。

结束语:新世纪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保证生态平衡,创造条件为人类提供舒适、优美、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必将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种新理念,一种境界,一种新的追求方向,高速公路也必将建设成为让人倍感亲切、舒适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李茜.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华东公路.2006 (1).
[2]吴巍.高速公路景观环境设计研究.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 (6).
[3]李域杰.试论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