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词,表顺接 溉,浇灌、灌溉 居住
汲,从井里取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代词,他 告诉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 外面打水浇田,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 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告诉别人说: “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翻译2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中的名言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假:借。本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取别人的 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 伯乐:古代善于相马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得到十匹 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伯乐。得到十匹好 马,只不过是十匹好马而已,而得到一个伯乐,却 可以发现和得到更多的好马。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
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 名著。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 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 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 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 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 秋》。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 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积累词语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知道
一词多义
闻之于宋君 代词 ,这件事
之 求闻之若此 助词 ,定语后置
得一人之使 结构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听到 使知道
问之于丁氏 介词,向、对
事师之犹事父也。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 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 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 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 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 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结构助词,的 待,等到
听到 传播 代词,指丁家人
使知道
说的那句话。 代词,这件事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讲述 代词,这件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介词,被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 “丁家打井打 出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谈论这件事,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翻译3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派 这件事 介词,向、对 回答
结构助词,的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在
闻之于宋君

拓展训练
原文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
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 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 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译文 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
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 :“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 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 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意思是他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提示:从说话者、听者、传播者)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 去伪存真。
3、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 考查的话。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 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劳力
介词,在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这件事。丁家的人
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 出一个人。”
翻译4
像 这样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助词,定语后置 不如
译文: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 都没听到的好。
1.丁氏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 么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