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 习作一 习作》优质教案_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1、复习本周所学新课内容;
2、比较透彻理解课文,培养读书兴趣;
4、完成一篇习作训练;
1、培养学员读书兴趣和理解水平;
2、学会写好本单元的作文;
3、提升作文水平;
重点难点:
1、素材筛选;
2、书面语言表达训练;
课后练习:
一:本次习作写什么呢?老师:小朋友,这次的习作要写什么呢?这个在我们的课本里写得十分清楚,快翻开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号,在对长辈的访谈中得到了读书的启示,那么,在你读书的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能够谈谈你和书的故事,也能够谈谈你读书的体会。
2、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能够和同学交流参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再根据采访时做的笔记,仿照课文整理出采访记录。
3、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能够展开一次辩论。
辩论结束后,能够以“记一次辩论会”为题,写一写这次辩论会的经过,也能够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写下来。
二: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吗?本次习作有三点要求:
1.题目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内容:A.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B.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C.围绕
“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
2.2.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展开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水
平,促动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3.3.根据展开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实行习作,学习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4.三、确定自己要写哪一个?我想写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学习旅程第二站──登上作文魔法山一:我有一些问题需要弄清楚。
1、想一想,你已经读过了哪些书,把书的名字写出来。
找出一本你最喜欢的书。
例子:(1):我已经读过的书有:《我要做个好孩子》《伊索寓言》《365夜童话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我不是坏孩子》《伊索寓言》《窗边的小豆豆》《万花筒》《365夜故事》。
还有一本叫《小猪唏唏呼噜》。
(2):我最喜欢的是《安徒生童话》。
(3):因为这本书伴随着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书中有好多感人的故事,特别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动得我都哭了。
练习:我已经读过的书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我该怎样开始写作文呢?1:先练习写一段话,作为文章的开头。
例如:我爱读书。
因为书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书,是我的长生果。
我已经读过很多书,什么《狮子王》呀,《白雪公主》呀,《奥特曼》呀,还有《乌丢丢的奇遇》《小木头奇遇记》《安徒生童话》《史记》《爱丽斯漫游奇境》《丁丁历险记》《中国古典童话精选》《幽默三国》《魔法学校》《麻雀要革命》《陆小凤传奇》……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乌丢丢的奇遇》,珍藏了我小时候抹不去的回忆,这样写,我也会。
请看:————————————————————————————————————————————————————————————————————————————————————————————————————————————
————————————————————————————
————————————————————————————
——————
三、方法提示:1:本次作文能够写什么呢?
本次作文应该结合你的读书生活来选材。
你能够写一写你读过哪些书?能够写一写你读书时的有趣的生活故事。
能够写一写你读书后的收获或启迪。
2:动笔之前,应该如何准备呢?能够这样做:A.认真读一本书,注意自己当时读书的心情、想法、收获,细致体会当时读书的生活细节。
特别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生活细节,要用心体会。
B.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C.列出自己已经读过的图书的书目。
我们能够写:读书、买书、借书、包书、赠书、抄书等等,只要我们闭目一想,就会发现我们读书的经历一定很多很多。
3:怎样写我的读书故事呢?范文阅读1、关于读书的故事,能举例子说明一下吗?请看下面的作文:
(1):《我和书的故事》讲起我和书的故事是说也说不完的:为了买本新书和妈妈软磨硬泡,为了买书攒下早饭钱……我不但把书当做自己的好伙伴,更把书当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只要一天不看,心里就难受得不得了。
现在,我就来为你们讲一件我熬夜看书的故事吧。
话说我自从读了一本名叫《中外名人故事》书以后,就对其中的一位女主人公──冰心着了迷,一直想拜读她写的文章。
终于,妈妈挡不住我的“轮翻攻击”,在一个周未,为我买了一套精装版《冰心儿童文学集》。
我喜出望外,急忙翻开书一看。
哇!好精彩的诗歌、小说、散文、书信……我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只可惜时间老人步伐走得太快,不知不觉中,睡觉时间到了。
在妈妈的催促下,我极不情愿地放下书,上床睡觉,可我哪能睡得着呢。
脑中持续地浮现着书中的情景,又想着:后来怎么样了呢。
我忍不住翻身下床,打开台灯,捧起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直到零晨一点多,才放下书本,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
虽然有人会认为我这样做很傻。
但我真的对书很痴迷,因为有了书,我的生活才会变得如此多姿多彩!
(2):我在读书中成长从小我就喜欢读书。
在灿烂的阳光中,在膝上摊开一本书,闻着薄薄的纸上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的清香,旁边放上一杯水,听风吹开书页的美妙声音。
妈妈为了熏陶我爱读书的品性,在家的墙壁上安装了一个红
色的小书架,我总是站在前面,仰着头看那些花花绿绿的小册子,我知道,对书的喜爱,从那时起,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一本叫做《再试一次》的书。
我的数学一向不好,无论我怎么认真听讲,努力做题,成绩永远是在80分上下晃悠。
来回考了几次成绩都无太大变化,我有点心灰意冷地想放弃努力。
看到我不思进取想后退的破罐子破摔的行为,妈妈没有多言语些什么。
仅仅在我生日时,送给我一本书,名字叫《再试一次》。
这是一本并不起眼的书,淡蓝色的封皮,淡雅而普通。
讲的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在商海中艰苦创业摸爬滚打,失败了很多次最终成为百万富翁的故事。
情节并不时髦,甚至有些俗套,但是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当你失败了很多次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因为如果此时失去成功的信念,之前的失败就白费了,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对你的考验,多一次失败你就离成功又进了一步,再试一次,或许你就成功了。
”这本书,告诉了我短短的两句话,却又是一个对我影响长远的道理。
我了解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学习中,每当我失败后伤心沮丧时,我就会想起这本《再试一次》,我总是在心里对自己说“再试一次,我就会成功”,终于,我的数学成绩一跃排在了班中的前几名。
面对着我的进步,我笑了,妈妈笑了,我觉得那本书,也笑了。
其实我真的应该感谢书,书不但给了我很多有形的知识,更给我注入了很多无形的力量,教给了我很多深刻的道理,为我人生的航程指明了方向。
再美的花儿也会凋零,再绚丽的彩虹也会消失,但只要有了书将它们珍藏其中,便会成为永恒的美丽。
(3):我的读书故事歌德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在我眼中,书是知识的源泉,力量的翅膀,智慧的海洋,生命的方向盘。
书是我生活中一道可口的“美餐”,我每天都要去“品尝”它。
《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要从小心怀天下,关心百姓;《海伦·凯勒》启迪我要笑对人生,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三国演义》使我了解到古代历史上的战争故事;《绿野仙踪》则使我浮想联翩……我酷爱读书,我有一个专门属于我的书橱,里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很多书。
记得有一次,我早晨起床,吃完早餐,就在书房里读书。
我选了一本《老人与海》,就开始“啃”起来。
我沉浸在书的海洋中,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连妈妈叫我吃午饭都没听见,妈妈只好把饭菜端到我的面前。
我这才一边吃一边看书,因为我看书看得太专注了,竟然把饭喂到了鼻孔
里,害得我呛了半天,妈妈差点把我的书给“没收”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好笑极了。
今年“六一”儿童节,妈妈给我买了一套我心仪已久的《上下五千年》。
吃过晚饭,我迫不及待地看起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像磁铁吸引住了我,使我爱不释手。
夜深了,我还躺在床上看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居然睡着了。
蒙胧中,我看见屈原向我走来,他向我诉苦说:“楚庄王那个昏君,竟然不听我的劝告,导致楚国灭亡了,你可知道我这个爱国主义者心中的痛苦?”我点点头,非常同情他。
诸葛亮也向我走来,说:“哎,都是我太相信马稷了,害得街亭失守,我内疚呀!”秦王也来凑热闹,他大声说:“幸亏小内侍的提醒,否则我就要被荆轲杀掉了。
”一时间古人们议论纷纷。
5.学生实行习作。
6.学生修改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