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57年,张秉
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他被
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
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张
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
中国人物”。本文是《北京日报》记者
在1977年采访张秉贵同志后写的通讯。
人物事迹
张秉贵从黑暗的旧中国里一个没有文 化的童工、学徒成长为新中国劳动模范。 他由一个被压迫者,变为社会的主人翁, 思想上、感情上的变化成为做好工作的动 力。在旧社会,他曾挨过脚拳,留下了终 生的痛苦记忆。一次,他给掌柜的捶腿时, 以为掌柜睡着了,劳累一天的他想停下来 歇一会儿,被老板一脚踢在胸口上。另一 次,一个国民党兵来买冰淇淋,等的时间 长了点,就一拳打在他心口上。而在新社 会,他接待过一名患病的顾客,帮她选择 了几种适合的点心,这位顾客还专门带着 礼品到柜台来看望他。强烈的对比,更坚 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②把“一团火”精神做成品牌,以品牌为载体用劳模崇高理想 凝聚职工,用劳模的进取意识引领职工,这是弘扬“一团火”精神、 发挥劳模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③通过劳模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激励大家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甘 于奉献,这对建设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对稳定就业、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文本探究
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什么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个什么样的人?
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解题
指顾客满 意且以真心回 馈张秉贵。
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指张秉贵接 待顾客时饱满的工 作热情。
“一团火”精神的时代意义: 1.对个人: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是 平凡职工一心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的典型代表。 2.对集体:弘扬“一团火“精神、发挥劳模作用, 有利于促进敬业乐业职工团队的组成与发展。 3.对社会:对稳定就业、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有着 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我反省 不断成长 懂得感激 乐于奉献
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己 吃宵夜的特殊待遇而受启发
主动求知 严于律己 善于剖析 觉悟很高
文本探究
找出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
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 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 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 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 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拓展延伸
有的人会发光, 像夜行的火炬, 燃烧着自己, 照亮了世界; 有的人会发热, 像寒冬的一颗炭, 迸发力量, 释放温暖; 这样的人很普通, 却又不平凡, 总带着一种“暖”, 发着光, 照着亮, 只因心里有一团火。
耐心细致 周到体贴
张秉贵是一个 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果病悉心指路
体贴入微 急人所急
热情体贴、细致 周到、诚恳耐心、 接待气呼呼的女顾客
热情大度 主动耐心
爱岗敬业、积极 进取,乐于为人
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服务态度
隐忍克制 爱岗敬业
民服务的优秀售 货员。
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遭质问后受到触动 忆往昔,想而今,感慨不已
人物介绍
国家领导人对张秉贵的评价
(1)“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张秉贵(1918—1987),原北京市百货大
——陈云题词
楼糖果柜台售货员,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 (2)发扬“一团火”精神,全心全意
的“一团火”,温暖着每一个顾客的心; 为人民服务。
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
——江泽民题词
人大代表。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
导入
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 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 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 同志的志愿。
——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
1988 年,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上的百货大楼门前举 行了一个铜像落成揭幕仪式。铜像的黑色大理石基座 的正面镌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题写的镏金 大字:“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这个头像是不是 高官显贵,也不是名人大家,他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 一名普通的售货员——张秉贵!此后,王府井百货每 一家新的分店开业,最为隆重的仪式就是由集团领导 将象征“一团火”精神的服务火炬交给当地管理团队, 从第一家分店开业到现在从未间断。张秉贵有什么特 别之处?今天我们来学课文《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 心》,来了解一下。
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写法
艺术手法
选材典型
文章在记叙张秉贵的热情周到的服务时,没有干巴巴的说教, 而是用典型的事例让人感受和领悟。如对抱孩子的女顾客的服 务,对赶火车的外地顾客的服务等。写他不管遇到什么烦心事 都能保持热情服务,写了两个事例,一个是顾客方面的,他对 因孩子不听话而生气的女顾客的耐心作思想工作;一个是家庭 方面,写他最心爱的唯一的女儿得了重病,他竭力克制自己的 焦虑,一如既往地热情接待顾客。写他受到顾客的尊敬和爱戴, 举了拿家乡的大枣和梨感谢他的女顾客和主动给他凳子坐的饭 馆的大师傅的例子。这些事例都很典型,很有说服力。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第二部分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
第三部分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文本探究
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找原句)
主动
热情 诚恳
耐心
周到
文本探究
阅读文章,画出能体现张秉贵精神品质的字词。
熙熙攘攘 体贴入微
和颜悦色 全神贯注 全力以赴 座无虚席
林为民
教学目标
1 了解张秉贵的先进事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品质。 2 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严密的结构安排。 3 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今时代的意义。
写作背景
劳动 最 光荣
1977年,刘广和、林为民、刘红等同志 集体采写了卖糖“一抓准”的北京市百货大 楼售货员张秉贵的事迹。他们采访了无数次, 研究了无数次,最终挖掘出了“一团火”精 神这一体现时代要求的鲜明主题,一扫人与 人之间的冷漠阴霾,呼吁像火一样温暖人心 的新型人际关系,张秉贵也成为我国商业、 服务业学习的楷模。
对比手法
课文用来对比的手法。解放前,他 10 岁起就在资本金的工厂 当童工,17 岁当学徒,受尽剥削阶级的压迫和欺凌。新中国 成立后,他翻了身,进百货大楼成了一名人新的服务员。在旧 社会被顾客打骂,在新社会受到顾客的尊重。解放前后的境遇 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你觉得人物通讯在写作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选择典型人物,不一定非得崇高伟大的人物
用合适的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
精选表现人物崇高品格的事例
注意语言的优美生动
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注重细节描写
拓展延伸
作家冰心说:“他用这团火,温暖着别人,照亮了别人。”当今 时代,我们要如何理解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
①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 是一心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的典型表现,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 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