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2018年第10期(上)
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
我国生态农业是在适应我国国情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体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一项农民自发创造、政府大力支持、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的伟大实践。

近年来,信阳市浉河区坚持生态立区理念,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和主力军的作用,蔬菜、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为依托,高标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从大众农业粮食生产、区农业既有明显的城郊都市农业的特点,又有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既有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普遍应用和大量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的愿望,又有大量城市人口需要消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

近年来,浉河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理念,着力打造以围绕南湾湖的“一湖碧水、十美乡村、百里茶廊、千峰竞秀、万顷林海”的绿色产业带,围绕市区“菜篮子”供应建立近郊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逐步改造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努力构建浉河区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截至2014年底,浉河区成功跻身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试点示范区。

信阳市在制定
统筹城乡、(花、药)2.整合资源,打造生态大农业发展环境模式。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浉河区立足半城半乡的实际,从城区和乡村两个方向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增长、生态发展、大美崛起,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全区相继深入开展了“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一是对南湾水库周边的谭家河、柳林、十三里桥等乡镇内排放不达标的生猪养殖场进行关闭取缔,在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等乡镇建设人工湿地工程,做到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生活垃圾
集中清运处置。

二是全面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17个,浉河区由此成功进入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试点示范区。

三是加强传统农业转型,形成十三里桥的草莓、樱桃生产基地,东双河镇、游河乡、吴家店镇、双井办事处的蔬菜生产基地,现已建成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家,正在审批的6家,已建成通过认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家。

四是传统大众农作物水稻生产,通过集成推广水稻两段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与传统水稻栽培技术相比,年减少碳酸氢铵用量1700 t,减少农药用量3 t,实现了水稻生产化肥农药零增长。

3.利用自然区位优势打造生态园发展模式。

浉河区以茶叶、蔬菜、瓜果、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为依托,高标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初具成效,已建成运营的有11家,如以柳林乡龙嘴村桃花寨生态示范园为代表、以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旅游观光为主导经营的示范园区;以东双河镇响山农业生态园为代表、以葡萄、蓝莓、猕猴桃等采摘体验和餐饮服务、垂钓为主导经营的示范园区;以出山店生态茶果庄园为代表的集生态农业种植示范、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园等。

另外,双井凤鸣湖生态林业观光园、十三里桥绿岛国际农业生态园等一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生态园区的建设衬托着美丽茶乡魅力四射。

4.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在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浉河区审时度势,营造培育家庭农场的良好环境,强调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生产,注重农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确权办证效率。

目前,全区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都在50%以上,
信阳市 信阳市
河南农业2018年第10期(上)
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
源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如在治理沿南湾湖畜禽养殖污染方面累计投入2500多万元,关闭取缔养殖场531家,拆除猪舍面积27.7万m 2。

在南湾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等乡镇建设人工湿地工程初见成效。

全区全面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应用,实行秸秆禁烧,实行生态水利的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力度,仅2016—2017年,浉河区完成农建投资2.7亿元,通过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效改善了浉河区农业生产、生活和农村生态条件。

这些水利项目在满足灌溉和粮食稳产增收的同
来洽谈合作开发。

4.激发了农村活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浉河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相关部门全力支持配合。

浉河区发改委、财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茶办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不同渠道大力扶持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开发建设,增强了浉河区农村发展活力。

同时,生态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田水利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通过改善居民家居环境、修建老年公寓等,实现城乡同步协调发展。

河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对于这一名词,但调查发现,1各自为政,方财政的贡献率较低。

近郊生态农业发展要顺应城乡居民回归自然的生活趋向,将休闲农业、文化农业、景观农业等纳入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统筹规划,完善路、渠配套,将示范园区变成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三)生态农业发展层次不高浉河区生态农业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整体运作能力及管理水平不高,众多企业表现出半农半商的境况,农业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销售渠道狭窄,市场信息不对称,多数生产者仍以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空间小。

一些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
河南农业2018年第10期(上)
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
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机制,以致生态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缺乏应用生态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不能对土地、水源等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因而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受到一定的限制。

如浉河区沿南湾湖水域污染源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许多和生态农业发展相关的重大举措都是以政府行政行为方式推动的。

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企业只有依靠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在合理配置、科学经营上下功夫,政府从政策法规、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大力支持、多管齐下,才能营造一个企业、农民、居民共同认可、多方积极、自愿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的良好发展环境。

河区生态农一项系统工河区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对南湾湖周边乡镇、沿出山店水库周边乡镇的水资源保护,对信阳市近郊乡镇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园区等进行中长期统筹规划。

二是要优化农产品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

三是要解决浉河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消除潜在的不利因素。

在实施过程中要厘清城市发展和生态农业发展的关系,让生态农业建设成为浉河区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

要加强对现有农业生态园区进行升级改造和联合重组,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浪费,及时处理、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要做到生态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的有机融合,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的同时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满足城市需要。

(三)健全生态农业发展机制对浉河区茶产业、农业生态园区、生态种养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南湾湖水资源保护、大气环境治理、土壤修复与改善、美丽乡村等有关生态农业建设工程进行统筹部署。

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生态园区的理念,加强对现有农业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升级改造,更加注重农业生态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创新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投资融资新模式。

建议区政府、乡镇政府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生态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提供财政支持。

同时,要建立区级生态农业人才库,疏通农企对接渠道,让更多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务于企业生态农业发展,并完善生态农业人才发展机制。

建立区级农业生态园区考核机制,扶持和优化各类农业园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

此外,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法律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生态农业补偿机制、政府推动机制等共同促进浉河区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加强技术培训,推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利用现有传媒平台,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开展技术培训。

一是要展开对领导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重点是生态农业和绿色低碳城市融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培训,提高其统筹保护生态农业大环境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位和决策。

二是要对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生产者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推广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实用技术,以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和浪费,发展安全、高效的生态农产品。

三是要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农业耕作制度和加工工艺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