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a3cd8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2.png)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第五单元核心考点清单16太阳读准字音摄(shè)氏度治疗(liáo)繁殖(zhí)粮(liánɡ)食煤炭(tàn)杀菌(jūn)写对字形摄:左窄右宽。
右下部的第一个“又”的捺要变成点。
殖:左右结构,左部是“歹”,不是“夕”。
菌:下部的里面是“禾”,“禾”的末笔捺变点。
同音字摄(摄影) 殖(繁殖)炭(煤炭)shè zhí tàn慑(威慑) 值(值日) 碳(碳酸)多音字xì(联系) jiē(结实)系结jì (系鞋带) jié( 结束)词语积累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煤炭飘浮地区杀菌治疗重点句段1.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2.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太阳作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的巨大。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太阳放出的能量大。
4.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这里共有三句话。
(1)第一句话是从正面说明太阳发挥的作用。
太阳能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是因为太阳具有发光发热的特点。
(2)第二句是从反面说明地球上需要阳光。
地球上的“黑暗”“寒冷”都与太阳的发光、发热有关。
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的形成离不开太阳,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太阳,如果没有动植物,人也不能生存。
(3)第三句话既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又是对全文的总结,再次强调了太阳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62c05ab0717fd5370cdc9d.png)
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
2.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3.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重点、难点与关键
《壶口瀑布》视角独特,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既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描写景物,表达情感,写法比较典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作者“游览”冰塔林的经历,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置身于这些难得一见的景物之中的身体感觉和心理感受,语言并不华丽,却很能打动读者。《登勃朗峰》先以散文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登山”过程,相辅相成,独具异趣。《一滴水经过丽江》可以算是游记中的“异类”,不写人的“游览”而写水的“经历”,用一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人大江的过程,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感情饱满而含蓄,颇耐咀嚼。
第二,以多种方式突破课文阅读的难点。总体来看,本单元课文的整体理解难度不大,其阅读难点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句子和特殊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难点,深化学生的认识。
第三,重视品味作品的语言。本单元课文的语言特点复杂,常常是多重风格融于一文,不那么好“定位”,更难以用一两个词语简单概括。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点,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贴标签”的不良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细读文章的能力,并在写作时适当模仿课文的语言。
课时安排
1.《壶口瀑布》建议2课时;
2.《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建议2课时;
3.《登勃朗峰》建议2课时;
4.《一滴水Βιβλιοθήκη 过丽江》建议2课时.说明教师在选择推荐篇目时,可以适当注意涵盖游记的几个主要类型。如再现型、心态型、文化型三大类。当然,上述的类型只是理论意义上的划分,在实际创作中,许多优秀的游记作品是兼有以上三个类型的特点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4a6468be1e650e52ea9975.png)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一篇习作。
《搭船的鸟》一文,作者以小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过程。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围绕留心观察而安排的说写训练。
“习作例文”给出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习得写作方法。
习作的主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把最近的观察所得写下来。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3.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4.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四、单元课时分配:《搭船的鸟》2课时《金色的草地》2课时《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1课时《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2课时15搭船的鸟一、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3.发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奇妙,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4.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2.逐渐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认识翠鸟。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核心素养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核心素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f141b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6.png)
1.书写小练笔。
教师活动: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后,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
书写小练笔: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活动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情思,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本单元所选取的两篇文章—屠格涅夫的《麻雀》和黄亦波的《爬天都峰》,都具体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学习这单元的课文,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还要学会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力争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会把事情写清楚。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学生活动:
1.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问题。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2.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 课文分段。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活动意图: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环节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f89b6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78.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接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但也有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精心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乘法和轻便方程。
并使学生在认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尚无科学知识基础上,自己积极探索出来小数乘法和乘法的计算方法。
并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撷取内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并使学生认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于,并可以运用这些定律展开一些小数的方便快捷排序(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数据与概率方面,使学生自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科学知识。
介绍什么叫做“中位数”,并可以找到“中位数”,可以区分“平均数”与“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自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精心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领域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积极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积极探索的快感和数学的实际应用领域,体会用数学的惬意,培育数学意识和课堂教学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全套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443cee5f0e7cd18525364b.png)
口语交际商量 11.总结与他人商量沟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给出另一种场景,在班上随机选择同学进行场景模拟。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3-4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擰”等9个生字。
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合计10-12第五单元第1课主备:授课教师:课题 1.坐井观天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学生)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坐井观天》课前导学二次备课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
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导入新题,问: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课上互学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用时:17分钟)1.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词。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二、了解大意,自读课文。
(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知道的内容,并归纳整理。
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三、指导书写。
(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话”“沿”“际”,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独立描红、临写。
5.组织再次交流。
课后练学明白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afad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9.png)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总述:本单元的主题是“幸福和希望”,由《风筝》和《麻雀》两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明白爱能战胜一切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感受生活的快乐。
《风筝》和《麻雀》两篇课文分别体现了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以及亲子关系中母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
2.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风筝》教学要点:本课描写了“我”童年时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重点是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课时:2教学建议:1.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
2.运用小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麻雀》教学要点:本课描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重点是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课时:1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2.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内容:作:生活万本教学要点:本次作的内容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课时:1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3.互评法互相点评作,交流平台初1.研究写一件事情,写作方法。
试身手,记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调动多感官,叙述清楚,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和书写生字,如“憧、憬、歇”、“筝、拔、蝴”等,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062eb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4.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通过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建立方程,求解方程,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解简易方程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难点: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课件、练习题。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问题,引出等式的概念。
呈现一个简单的等式,如 10 - 5 = 5,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等式的两边是否相等。
2.呈现(10分钟)介绍方程的概念,如 2x + 3 = 7,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如用 x 表示未知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练习解简单的方程,如 3x - 6 = 0。
引导学生运用运算规律,将方程化简,求解未知数。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
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个数是香蕉的3倍,如果小明有15个香蕉,请问他有几颗苹果?”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方程,如 2(x + 3) - 5 = 3x + 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8f6bb2fe4733687f21aa8b.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
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特点
借助直观形象、操作活动以及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如观察、剪一剪、画对称轴或图形的另一半、照镜子、折出
对称轴。
四、具体单元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例
这里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是以后学习三视图和投影几何的雏形,在这里只是观察形象实物图,让学生判断的观察到的物体也是以立体形式出现的,比较简单。
以后还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几何图形,让学生判断的是平面的投影。
(2)本例通过让学生判断下方的三幅恐龙玩具图分别是谁看到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向学生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可以借助照相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
(3)教学时,要让学生实际观察一下,借助直观形象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9493c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3.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解法方法,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概念及解法步骤。
1.2 教材重点内容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3.进行简单的方程问题求解。
1.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应能够: - 理解简单方程的概念; -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法; - 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二、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方程问题求解。
2.2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简易方程》相关内容;•学生准备相关学习工具,如铅笔、橡皮等。
2.3 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2.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法,如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3.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4.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2.4 课堂互动•学生们可以上台展示解答过程,促进学习氛围;•提问环节,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给予学生反馈,指出错误并帮助其改正。
三、教学评价本教案侧重培养学生的方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讲解、练习、拓展等环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d22e7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8.png)
的顺序。
学生拨:
(5颗6颗7颗)
请第一组的同学读一读。
(0-7)
请第二组的同学读一读。
(7-0)
同桌互相读一读。
学生答:数的,6个点子比7个点子少,所以6小于7。
想的,因为6再添上1是7,7比6多1,所以7比6大……
学生答:0-6都可以。
6、7,也可以是别的数。
学生两人一组,互当小老师,给对方出一道这样的题。
教师活动:
(一)教学6的组成
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
可以怎样填?教师巡视。
(教师可
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
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学习数的组成。
(1)教材第41页涂一涂,填一填,仔细观察第一行有几个圆圈?(6个)涂了几个?(5个)这6个圆圈就分成了几和几?(5和1)(2)我们再接着往下涂,边涂边说。
(3)重点指导。
(4)看到第一组组成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打开书第41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
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引导学生说出:5和1组成6,同时填6的组成。
学生交流学习
(二)教学7的组成。
板书:
提问: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同桌说说,然后对应地在下边板书出来。
(三)读、记这两个数的组成。
6.板书设计
6和7的分与合
6的组成 7的组成
环节二:探索新知,激发兴趣
师: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环节三:出示动物图
师:把左边的8个圈起来,从左边数,在第8个下面画上。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cd68d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3.png)
人文主题这个单元编排了《秋天》《江南》《雪地里的小画家》《四季》4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五》。
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四季中典型的自然现象或场景,课文语言简洁生动、自然亲切,能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课文编排《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
《江南》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风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情景。
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四季》介绍了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几种事物。
语文要素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自然段”,作为教材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重要任务。
读正确就是能读准字音,读出变调、轻声、儿化等。
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减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
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 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认识50个生字、9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22个字和7个笔画,正确认读12个词语,初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
能展示并认识姓名中的生字,产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兴趣。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认识自然段。
背诵《秋天》《江南》《雪地里的小画家》三篇课文。
在“走进自然去发现”情境的引领下,结合插图,了解自然中典型的现象或场景。
联系生活、借助想象,感受秋天之变、江南之美、雪天之趣和四季之美,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仿照例子积累和拓展带叠词的偏正短语,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初步懂得要珍惜时间,综合运用词句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4.和大人一起读故事《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试续编故事,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feed9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9.png)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一:1.本组教材围绕“作者笔下的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以及习作例文、习作等项教学内容。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典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
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教学内容分析二:本单元围绕“作者笔下的人物”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个“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及一次习作。
《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分别侧重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以及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
《刷子李》则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突出他技艺的高超。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内容分析三:本组教材以“思维”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
三篇课文有选自《韩非子・难一》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有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改写的《田忌赛马》;还有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学会根据情景编写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
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自主学习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孩子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孩子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
4. 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三、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46c38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6.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的背景介绍、课文内容解析和课文教学目标等部分。
1.1 背景介绍第五单元主要围绕着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展开,通过讲述神话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2 课文内容解析1.课文名称:《嫦娥奔月》2.课文内容:故事讲述了嫦娥服下长生不老的仙丹后,飞升月宫的传奇故事。
3.教材特点:融合了神话传说元素,富有文化底蕴,适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欲。
1.3 课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课文的理解和分析、相关词语和句子的认读等内容。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结构。
三、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阅读教学、情感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方式。
通过导入话题、展示图片、情感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5.1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准备好课文教材、相关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师生互动:积极与学生互动,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5.2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儿歌、诗歌等形式导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
2.展示课文:展示《嫦娥奔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
3.课文解析:逐段解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4.词语解释:解释生词和短语,扩大学生词汇量。
5.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对故事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
6.课文感悟:引导学生分析故事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7.作文练习:布置相关作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方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6bf3b9f7ec4afe05a1dfa0.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说明文,选编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行知、功能,或阐明事理。
阅读说明文,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培养我们观察事物、探索世界的兴趣。
《太阳》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让我们懂得了太阳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松鼠》以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而简练的说明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动,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习作例文”展示了两篇说明文,《鲸》介绍了关于鲸的一些知识,《风向袋的制作》介绍了风向袋制作的过程。
旨在进一步让学生熟悉说明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介绍事物。
“习作”的主题是“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学生介绍一种事物,可以选择课本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
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合理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作说明文。
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写 25 个生字,会认 15 个生字,要求会认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语境理解含义。
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含义,正确书写。
2、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掌握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说明事物的作用。
3、学会观察事物,能够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有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4、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5、揣摩重点词句,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谨又形象生动的特点,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会写 25 个生字,会认 15 个生字,要求会认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语境理解含义。
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含义,正确书写。
2、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掌握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说明事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1、学会观察事物,能够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有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e3c07aa5e9856a5712603c.png)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买文具)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参观苗圃、秋游)国家体育錧商不变规律(探索与发现四)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路程、速度、时间等1、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课本创设了“买文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算法。
2、路程、时间与速度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将在实际的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并学会根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课本创设了“参观苗圃”、“秋游”等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课本创设了“国家体育场”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5、探索与发现(四)通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交流讨论,从中发现商不变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一些除法的简便运算。
6、中括号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3、在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1、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https://img.taocdn.com/s3/m/3dfb583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a.png)
第五单元: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是习作单元。
习作主题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语出南朝(梁)萧统《文选传》:“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用现代汉语解释为,写文章应以立意为宗旨,而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立意”是指一篇文章所确定的主题,这个单元指“中心意思”。
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精读课文,以及《爸爸的计划》和《小站》两篇习作例文,中间穿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自梁容若的散文《夏天》,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位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开篇点明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生长”,以及孩子们的成长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描写。
《盼》节选自铁凝的同名短篇小说,并作了改动。
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盼”,“盼”是一种心理活动,围绕这一心理活动,我们会思考——谁在盼?盼什么?为什么盼?通读课文后发现,文中的“我”盼着变天,盼着下雨,因为“我”想如愿穿上新雨衣。
课文把“我”盼雨的过程进行了极限“拉扯”——“我”盼而得之,求之不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交流平台”提出了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结合《夏天里的成长》和《盼》的具体内容,“交流平台”总结了两种方法,一是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二是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具体。
“初试身手”旨在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为此,教材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围绕“戏迷爷爷”,对已提供的材料进行判断,选出“适合的材料”;二是依据给出的题目,思考围绕中心意思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者从哪些方面写。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联系密切,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实践的具体路径。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围绕“我”的爸爸爱订计划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日常计划和暑假计划两个典型事例,并把订暑假计划的经过写得非常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用“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种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用“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种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法
引导探讨感悟
学法
讨论交流
备课时间
2015.4.14
授课时间
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指名一学生在投影仪上摆。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 生摆的三根小棒是否首尾相接,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 学生摆好后,先让大家看投影仪上摆的是否正确。 再提问:你是怎样摆的?指名学生回答,注意学生的叙述是否正确。 教师在投影仪上摆成三角形状。然后提问:如果这样摆,得到的是三角形吗?为什么?“那么,这三条线段要怎样摆才能得到一个三角形呢?”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说:“一根挨一根”、“互相连接”……,这时,可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述,就是“围成”。(板书:围成)教师再把投影仪上的三根小棒摆成三角形。 “那么,什么叫三角形呢?”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
1、4cm、5cm、6cm
2、3cm、3cm、6cm
3、4cm、4cm、6cm
4、3cm、2cm、6m 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
(2)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
(3)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同时板书课题: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五、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66页第7题,选做题:教材66页第8题
教学札记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反思
三宫乡上三宫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第三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三宫乡上三宫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析
单元课题
三角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知识与技能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四、教学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棒。五
过程与方法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单元重难点
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2.掌握三角形的不同分类方法。
难点:1、在三角形内画高。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法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角?
2.什么叫锐角?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钝角?
3.教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说出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
二、新课
1.导入新课。教师先在黑板上分别画一个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学生回答后,出示红领巾、三角旗、房架模型等。
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并且都是60。
3.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例子,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广泛联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会判断
(1)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2)等腰三角形的俩个底角相等。 ( )
(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 )
2.凭记忆画三角形(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2)不等边钝角三角形(3)等腰的锐角三角形 (4)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65页第1题。选做题: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札记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反思
1.如何从边的方面给三角形分类
(1)有两条边相等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教师展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顶角、底角、腰和底的概念。
2.师生共同分析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l: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板书)
(2)它们都有三个角。
(3)它们都有三个顶点。 教师在归纳的同时在三角形上标记出来。
5.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出示电线杆、自行车图,让学生观察图中哪些部位是三角形的?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呢?下面我们来做实验。让学生甩手分别拉一拉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看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变化,从 中得知三角形具有不变形的特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不变形) 指出:正因为三角形具有不变形的特性——稳定性,所以,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三角形稳定性?”让学生举例后,再引导学生想: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特性呢? 让学生先看教科书第141页的电线杆模型,让学生先指出哪一部分应用了三角形不变形的特性,然后提问 “如果把支架上的斜木去掉,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教师让学生按一按,会发现横杆易变斜,指出:这样就会不稳定,也就容易发生危险。 再问:该怎么办才好呢? 引导学生想到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加一斜条。
3、你能用下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吗?有什么办法?
4.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 cm和5 cm的木棒。(1)用长度为3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2)用长度为1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
课 题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仔细观察,推理的能力和遇事多思考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几个三角形。
(让学生观察下面三角形,角各有什么特点?)
师:看一看老师画的很乱,怎么办?
生:给三角形分类。
师:对,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给三角形分类。板书:三角形的分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所有的三角形.
(一)、从角的方面给三角形分类
1、小组讨论,用你喜欢的方法给三角形分类,要求
过程与方法
用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三角形整个集合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按角度特征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在三角形中画高
教学准备
各种规格的三角尺若干个,多媒体课件
三宫乡上三宫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四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结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 请学生独立完成8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
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
引导学生总结。 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让学生齐读什么叫三角形。
4.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大家找出了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不完全相同,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如果有,大家找找看。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归纳出:
(1)它们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教师要指出:这三条线段分别叫做三角形的边。
2015.04.27
主备人
王秀兰
授课人
王秀兰
教研组长签字时间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学 生 活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