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白银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EVELOPING 丨调查研究
基于S W O T 分析的
白银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黄耀慧
白银市境内主要矿藏有 铜、煤、稀土等,享有中国“铜 城”的盛誉。
近年来,中共白银 市委、市政府提出“有色绿色 齐头并进、农业工业协调发 展、三次产业融合提升”的发 展方向,强化工业强市不松 手,奋力跋涉、主动作为、攻坚 克难,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呈现 新气象。
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实现 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白 银市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坚持改造传 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并举的发展思路,白银市 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工业资源综 合利用基地。
2020年,白银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 实“六保”任务,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全年工业增加
一、
白银市工业经济发展
现状
总体来看,白银市工业经济历经蝶变,传统产 业不断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一 五”时期,白银市建起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基地,成 为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白 银市立足资源优势,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创造了铜 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成就, 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凸显。
西部大开发 以来,白银市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逐步形成
♦作者单位:白银市统计局 56
发展 12021.04
调查研究丨DEVELOPING
值实现小幅增长,165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同比增长0.1%。
(一)
县区属工业增势良好。
2020年,白银市23
户中央属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 重为29.6%,同比増长15.2%;14户省属企业完成增 加值占比为49.2%,同比下降12.7%;128户县区属 企业完成増加值占比为21.2%,同比增长16.1%。
(二)
中小型企业增长较快。
2020年,白银市占 比60.5%的大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下降 7.8%,占比17.9%的中型企业同比增长11%,占比 21.7%的小型企业同比增长19%。
(三)
逾六成行业正增长。
2020年,白银市纳入
统计的26个行业大类中增长的有17个,占全部行 业的65.4%。
煤炭、化工、有色、电力四大主导行业 “三升一降”,完成増加值同比增长4.1%,其中:化工、 电力、煤炭行业分别增长9.7%、9.3%、〇.8%,有色行 业下降2.3%。
(四)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降2020年,白银市 累计生产原煤950万吨,同比下降0.6%; T D 112.9 万吨,增长9.3%;水泥439.6万吨,下降0.6%;铁合 金9.17万吨,下降5.3%;十种有色金属49.36万吨, 增长18%,其中:铜增长52.6%、铅增长17.4%、锌增 长2.7%;发电量200.7亿千瓦时,增长6.1%,其中: 火电增长9.2%、水电下降6 %、风电下降1.8%、太阳 能发电增长2.2%。
(五)
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
2020年,白银市 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7.33亿元,同比増长 12.3%,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提高 26.8、11.4、4.6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 14.76亿元,总量分别比第一季度、上半年、第三季度 增加15.91亿元、12.52亿元、4.55亿元;亏损企业亏 损总额7.63亿元,下降18.1%;营业收入利润率 3.16%,分别比第一季度、上半年、第三季度提高5.27 个百分点、2.07个百分点、0.01个百分点。
(六)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
2020
年,白银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同 比增长17.7%,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7.2%,较2019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二、白银市工业经济发展的SWOT 分析
(一) 优势分析(Strength )
一是地理区位优势。
白银市南邻兰州,北通宁 夏、内蒙古,西经河西走廊直达新疆,东连陇东,包兰
铁路贯穿境内,3条国家级公路、2条省级公路和乡 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建设了中兰客专、地下 城市综合管廊、白银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市区距兰
州中川机场仅70公里,地理区位优越。
二是矿产资源丰富。
白银市境内已发现矿产45 种,有23种储量居甘肃前列。
金属矿藏有铜、铅、锌、 金、银、锑、钨、锡、钼等10多种;煤炭资源量16亿 吨;凹凸棒石粘土矿分布30多平方公里,探明储量 50亿吨,居世界第一;陶土储量40亿吨,石膏矿2
亿吨,石灰石10亿吨。
三是产业基础良好。
以煤炭、化工、有色、电力四 大主导行业为主的工业经济长期占居主导地位,形 成产业延伸有空间、关联度较大的有色金属、化工、 陶瓷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体系, 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较好。
四是能源保障优越。
白银市能源组合条件良好, 既有煤电、水电等传统能源,又是甘肃风能、太阳能 光伏发电重点区域,风力资源、生物质能资源丰富,
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300万千瓦,能够布置光伏发 电场规模50万千瓦,具备开发条件的风能资源200 万千瓦。
(二) 劣势分析(Weakness )
一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白银市工业企业生 产经营方式粗放,市场竞争力不强,高投入、高消费、 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不好,市场竞争力不强,工业产 品档次低、原材料成本大,经济效益差,高科技产品 少,没有自主品牌,工业企业利润偏低。
2021.04| 发展 57
^DEVELOPING丨调查研究
二是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白银市作为老工 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历史欠账较大,由于产业低 端、技术短板等因素制约,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淘汰低端过剩产能无疑会降低发展速度,技术升级 改造、新兴产业培育、生态环境建设等需要持续大额 投入,短期内很难看到明显效益,经济增长的动力和 后劲不足。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白银市自然生态 环境脆弱,山区严重干旱缺水,沿黄地区盐溃化突 出,人均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低,以资源原材料生 产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仍占主导地位,在长期的矿 产开采以及工业化进程中积累形成的污染问题曰益 凸显,留下巨额的生态环境欠账,城市工业污染和农 村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农村环保投入少,农村环保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 现象还很突出。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一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机遇。
2008年,国家将白银市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为 白银市实现转型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经“十二 五”末、“十三五”初期的酝酿、探索和发展,转型发展 的思路和路径深入人心,日趋成熟。
以经济转型为根 本,带动社会、生态、文化全面转型发展,白银市经济 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经济社会沿着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前进。
二是兰白经济圈率先发展机遇。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 出“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建 设兰白核心经济圈,把兰白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 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为白银市发展带来千载难逢 的机遇。
三是东部产业空间转移机遇。
近年来,我国东 南沿海地区产业受劳动力、土地、环境等因素影 响,部分东部成熟的工业项目,如水泥陶瓷、健康58发展丨2021.04产业、服装皮革等产业向西部进行梯度转移和扩 张,为白银加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良好 的机遇。
(四)挑战分析(Threats)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
从国内外经济环 境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恢复进程还 有反复风险,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 峻。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 得到根本解决,经济恢复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白银市工业经济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二是白银周边城市竞相发展。
白银市与宁夏、兰 州新区等城市工业产业布局职能上的趋同,特别是 主导产业与周边地区具有同构化特征,对产业链延 长发展有一定影响,竞相发展过程中,对白银工业经 济的发展带来挑战,工业发展与全国、省内先进市州 发展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三、白银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一) 以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3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工业企业技 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利用好中央财政“双载体升级”专项资金,对企业开展的重大技术、关键设备研发给 予优先补助;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建 立稳定增长机制,重点优先安排;促进科技与金融深 度融合,搭建金融合作平台,加强融资担保服务,鼓 励更多企业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大对市场应 用研发技术创新、前沿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支持 力度,设立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优势科技资 源和创新服务向企业聚集,以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 济高质量发展。
(二)以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互联网+”运行模式,打造造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化服务平台,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 白银云创空间科创园建设,抓好5G、物联网、云计
调查研究丨DEVELOPING
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示范应用;加大数据人才 引进力度,优先引进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和 高级管理人才,建设数字经济领域人才队伍,为数 字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支持白银公司、银光公 司等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与工业 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企 业产业转型升级。
(三) 以改善管理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
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不来即享”,深入开 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 批制度、商事制度、公共资源交易等一系列改革,着 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提 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简 化项目审批流程;精准实施“五个一”项目服务机制, 做好项目全程帮办,用好、用足、用实各项优惠政策, 在土地、资金、技术、产业、人才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 的扶持政策;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各县区及企业 主管部门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和预警,高度重视各个 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紧盯工业总产值、工业用电 量、产品价格等指标,及时发现影响行业、企业发展 的堵点卡点,引导鼓励企业进一步释放产能,为工业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做贡献。
(四)
以产业升级提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白银在全国、全省的战略定位,加快“四基地” 建设。
循环化工产业方面,加快光气化、新型煤化 工、无机盐化工产业延链补链,抓好白银公司白银 炉技术创新升级、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 利用、东方钛业硫磷铁钛锂绿色循环产业、银光公 司光气化绿色产业链等项目建设;生物医药方面, 以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为重点,推动甘肃特鑫 含氟医药、甘肃应龙农药原药等项目开工建设;特 色新材料方面,推进宏达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园、郝 氏碳纤维产业园二期、稀土公司萃取生产线升级 改造、瑞康众源铁基新材料、中山管业微纳米涂层 材料应用等项目,谋划推动凹凸棒石产业技术研
发及开发利用;煤炭储运交易转化方面,紧盯清洁 转化、煤化工一体化发展,加快德源盛达原煤储煤 场及洗煤生产线、靖远煤电王家山煤矿新建选煤 厂、白岩子矿井及选煤厂等项目建设,推动江秀源 环保洁净型煤、鸿发源原煤储煤新型环保洗选厂 等项目投产达效。
(五) 以绿色生态建设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牢牢抓住绿色生态建设不放松,努力使绿色成为工业 发展的底色。
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髙质量 发展战略,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积极争取生态 补偿政策,实施黄河之滨百公里生态廊道、高扬程灌 区节水、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 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按照中共甘 肃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 展崛起的决定》推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 先进制造、中医中药等十大绿色生态产业;持续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工业废气、扬尘、燃煤等大气 污染专项治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工业 园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 确保全域水质保持稳定;开展土壤环境专项整治,抓 好重金属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置、高新区一般固废 处理及循环再利用生产等项目,加强土壤环境风险
管控和治理修复。
(六) 以开放合作带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规划,把握机 遇,主动融入,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增活力;加 强中欧班列货源组织,加快“白银号”班列扩量增 效。
支持白银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跨区域、跨国 境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 供应链合作体系;主动融入兰白经济圈、兰州西 宁城市群建设,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 等领域取得更大成效;深化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 合作,选派民营企业家到张江髙新区“充电取 经”,两地在高新技术及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建 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2021.04| 发展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