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变声期嗓音的保护与科学的发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变声期嗓音的保护与科学的发声
----音乐课堂中变声期的声音训练
男女之间出现差异,这个时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性征发育时期。
在这期间,身体在身高、体重方面发育较快,其他器官也相对应发育,其中咽、喉、声带等发声器官在短期内迅速长大,引起嗓音发生显著变化,医学上称之为变声期。
这个时期不但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嗓音的定型期, 所以,在中学音乐教育中。
如何保护好学生的歌喉并能科学的发声尤为重要,也是现在中学音乐教师所面临的难题。
为了使学生理解变声期的嗓音保护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立意做些调查与研究,从中提炼些许有效方法,并在课堂音乐教学中有效实施。
为此,我们用了半月时间对学区内5所中学的学生(主要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实行了变声期嗓音保护及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变声期嗓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调查显示:我们在选择的五所中学中发放变声期嗓音保护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问卷1472份。
从收回的问卷中我们能够看到当前绝绝大多数学生都处在变声期,不过学生却并不懂得保护好变声期的嗓音,其中,有不良习惯、过度用嗓和嗓音疾病方面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而嗓音当前已经出现问题的比例已占调查人数的48%, 不但如此,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都有过大喊大叫,长时间讲话而且
讲话高、尖、亮等过度用嗓的情况,可见中学生的嗓音问题、嗓音状况不容乐观。
如此严峻的嗓音问题,我们却缺少了认真的对待。
调查数据显示75%以上的学生未受过声音的训练,不懂科学的发声方法,正因如此,很多学生都希望理解和掌握变声期嗓音的保护与科学发声的常识和技能。
调查数据还显示95%以上的学生希望接受科学的发声训练,在学生表述的问题中:69%的学生希望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拥有动听的歌声,16%的学生希望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拥有主持人一样悦耳的声音,11%的学生希望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使自己的说话声音好听些,还有4%的学生希望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能够纠正别人不科学的说话方式。
综上调查结果,再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大纲对唱歌教学规定的任务、要求。
使我们明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既有责任向学生讲述相关变声期的生理卫生知识,又有指导和教育学生科学合理用声的义务。
在青少年变声期间,怎样科学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急将解决的间题,一年多的研究使我们有了一些粗浅理解和开始实施的教法。
一、掌握变声期规律:在每节课中花2—3分钟时间渗透保护嗓音常识,要注重歌唱的方法,情绪的稳定,不能长时间地唱歌或大声喊叫,更不能声嘶力竭地去“追,、‘仿,某歌星的唱法,以免引起声带疲劳或剧烈颤动,使声带小血管破裂出血而影响发音。
二、注意生活方面卫生知识: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
惯,不吸烟喝酒,不吃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做到适度的休息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机地结合。
要注意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即时治愈不拖延。
健康安全的度过变声期。
三、普及科学发声的重要性:每节课花5--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实行科学的发声训练,通过呼吸训练、声音位置的训练(包括音准、共鸣、咬字、吐字的训练)来规范学生声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四、合理安排变声期歌唱的时间:每节课学生演唱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做到不疲劳歌唱,不歌唱到疲劳。
立足教材,注重教材中作品的情感挖掘,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激发学生的艺术再创作。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表达自我的信心。
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完成课题不是走过场,不是作秀,是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切实有效的落实使用,所以,无论是知识的渗透还是科学的训练都需要做细做实,要课课讲,课课练,循序渐进,持续有效的坚持,绝不能虎头蛇尾,经过半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六、即时反思,细致总结:注重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对研究过程做好详细记录,做好反思即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真正做到有依据、有数据,有过程。
有结果。
半年多来,我们第一子课题组成员都实行了课堂教学的交流研究,课后都做了反思与总结,并撰写了教案与阶段总结,使我们第一子课题的研究完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