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病虫害及农药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病虫害及农药使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茶树病虫害
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病害发生相对较少,较常见的以茶炭疽病为主。
为避免茶农盲目用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生产中应
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在了解病虫生活习性规律的基础上,采取
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达到经济、无公害化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关键词:茶叶;病虫害;农药;
一、茶叶虫害分类及农药使用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
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
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
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
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
成虫多
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
(2)发生严
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50%辛硫磷
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
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毛虫:一年发生2代,以卵块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各
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下旬-9月下旬。
幼虫3龄前群集,
成虫有趋光性。
低龄幼虫多栖息在茶树中下部成叶背面,取食下表皮及叶肉。
防
治方法:(1)秋冬季清园,摘除卵块;(2)点灯诱蛾,减少产卵量;(3)应
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人工释放赤眼蜂;(4)化学防治在百丛卵块5个以
上时进行,掌握在3龄幼虫期前,以侧位低容量喷洒为佳。
药剂可选用80%敌敌
畏亩用80-100毫升或2.5%天王星亩用15-25毫升,也可采取敌敌畏毒砂(土)
的方法,即每亩用80%敌敌畏100-150毫升,加干湿适宜的砂(土)10公斤拌匀,覆盖塑料膜闷10-15分钟后,均匀撒在茶地上,防效能优于喷雾。
3.橙瘿螨: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
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
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虫口主要分布
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
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
害轻。
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1)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2)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3)在发生
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4、茶尺蠖:其生活习性为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树根际土壤中越冬,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羽化。
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8月中旬-9月
下旬、9月下旬-10月中旬。
它以幼虫残食茶树叶片,低龄幼虫为害后形成枯斑
或缺刻,3龄后残食全叶,大发生时可使成片茶园光秃。
防治方法:(1)保护天敌;(2)清园灭蛹、培土杀蛹;(3)化学防治在亩幼虫量超过4500头时进行,掌握在3龄前,以低容量蓬面喷扫为宜。
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亩用20-25
毫升或2.5%天王星亩用20毫升。
5、茶蚜: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
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
“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
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2)
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施,尤要喷湿叶背。
6、茶丽纹象甲: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
呈弧形缺刻。
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间为成虫为害盛期。
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防治方法:
(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
(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
力振落集中消灭。
(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亩用菌粉1--2公斤拌
细土施土上面。
(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2.5%天王星800倍或98%巴丹800倍
或与871菌粉0.5—1.0公斤/亩混用。
7、黑刺粉虱: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
烟病发生。
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
该虫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
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
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2月。
成虫产卵于叶背,初孵若虫爬后,即固定吸汁危害。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台刈、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
条件,抑制其发生。
(2)生物防治:应用韦伯虫座孢菌菌粉0.5—1.0公斤/亩
喷施或用挂菌枝法即用韦伯虫座孢菌枝分别挂放茶丛四周,每平方米5--10技。
(3)化学防治:根据虫情预报于卵孵化盛期喷25%扑虱灵800倍或25%天王星10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注意务必喷湿叶背。
二、茶叶病害及农药使用
茶园中病害发生较少,以茶炭疽病为主。
1.炭疽病:在龙井43号品种中发生较多,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
病斑多自
叶缘或叶尖,开始成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后渐扩大,成不规则形,并渐呈红褐色,后期变灰白色,病健分界明显。
病斑上生有许多细小、黑色突起粒点,无轮纹。
其发病通常在多雨年份,在一年中以霉雨和秋雨期间发生较多。
同时,偏施
氮肥的茶园中也易发生。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做好积水茶园的开沟
排水;(2)秋冬季清除园间枯枝落叶,以减少第二年病菌数量;(3)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力;(4)药剂防治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多
菌灵1000倍液等进行喷施;每年11月-12月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
2.茶白星病: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
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
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
后期病
斑散生黑色小粒点,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
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
以菌
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当气温升至l0℃以上时,在高湿条件下,病斑
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幼嫩芽梢。
低温多雨春茶季节,最适于孢子
形成,引起病害流行。
高山及幼龄茶园容易发病。
土壤瘠薄,偏施N肥,管理不
当都易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在春茶萌芽期喷药保护,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倍,隔7
天左右再喷一次。
结束语
想要防治茶叶病虫害,就要注意病虫害的种类,生物的平衡,定期的清理,
合理的施肥,确保茶园干净,种群平衡。
参考文献:
[1]廖良峰.关于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花卉,2020(12):259-260.
[2]皮发娟.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科
技,2020,38(05):72+75.
3]蓝金珠.茶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技
术,2020(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