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封闭紫花苜蓿田杂草药效比较及安全性评定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药剂封闭紫花苜蓿田杂草药效比较及安全性评定试验
作者:朱艳华陈芳芳赵伟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07期
摘要:通过几种药剂对紫花苜蓿进行播后芽前土壤封闭,比较封闭效果及其安全性。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施药后2个月内降雨量达117mm的情况下,氟乐灵100mL/667m2对紫花苜蓿有很好的封闭效果,防效达98.7%以上,且其安全性好。

关键词:紫花苜蓿;封闭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15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16
近年来,为了积极响应上海市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上海农场绿肥种植面积逐年加大。

上海农场绿肥种植主要以紫花苜蓿为主,为了能有效的控制紫花苜蓿田的杂草,进一步探索紫花苜蓿田封闭效果佳、安全性好的封闭药剂。

上海农场在2015年封闭紫花苜蓿田杂草试验的基础上,2016年再次开展了此次封闭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瑞飞特EC(50%丙草胺先正达公司);氟乐灵EC(48%氟乐灵江苏辉丰);乙草胺EC (50%乙草胺山东三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苜草净(苜草净,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为上海农场上农九队二排一号北,前茬作物为水稻。

紫花苜蓿播种时间为2016年11月4日。

田间草相主要以硬草为主,零星繁缕、小藜。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11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瑞飞特EC80mL/667m2;处理2,瑞飞特
EC160mL/667m2;处理3,氟乐灵EC100mL/667m2;处理4,氟乐灵EC200mL/667m2;处理5,乙草胺EC35mL/667m2;处理6,乙草胺EC50mL/667m2;处理7,乙草胺
EC70mL/667m2;处理8,乙草胺EC100mL/667m2;处理9,苜草净100mL/667m2;处理10,苜草净200mL/667m2;处理11,清水对照。

每小区面积为26.73m2,随机排列,重复3次,
共33个小区。

2016年11月5日施药,采用电动式喷雾器,兑水30kg/667m2,施药当天微风。

1.4 防效调查方法及内容
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定点调查,每个点为0.125m2,试验共分4次调查,分别为药后11d、26d、48d、92d调查小区内杂草种类、数量,计算株防效。

株防效%=(对照区杂草数-处理区杂草数)/对照区杂草数×100
1.5 安全性调查
每个小区取平行1m,在药后7d、11d、26d、48d分别调查紫花苜蓿出苗情况,并观察紫花苜蓿是否有药害症状。

1.6 施药后天气情况
施药后11月5日年12月31日累计降雨量为117mm,期间最低温度-4.5oC,最高气温在16 oC。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2.1.1 各处理小区内紫花苜蓿的出苗情况(观察)
药后7d:空白对照、苜草净100mL/667m2、苜草净200mL/667m2=氟乐灵
100mL/667m2、氟乐灵200mL/667m2>瑞飞特80mL/667m2>乙草胺35mL/667m2>瑞飞特
160mL/667m2>乙草胺50mL/667m2>乙草胺70mL/667m2>乙草胺100mL/667m2。

药后11d:各处理小区内的基本苗均较药后7d有所增加:空白对照、苜草净
100mL/667m2、苜草净200mL/667m2=氟乐灵100mL/667m2、氟乐灵200mL/667m2>瑞飞特80mL/667m2>乙草胺35mL/667m2>瑞飞特160mL/667m2>乙草胺50mL/667m2>乙草胺
70mL/667m2>乙草胺100mL/667m2。

药后26d:各处理小区内基本苗较药后11d略有增
加:空白对照、苜草净100mL/667m2、苜草净200mL/667m2=氟乐灵100mL/667m2>氟乐灵200mL/667m2>瑞飞特80mL/667m2>乙草胺35mL/667m2>瑞飞特160mL/667m2>乙草胺
50mL/667m2>乙草胺70mL/667m2>乙草胺100mL/667m2。

药后48d:各处理小区内基本苗均有所下降,空白对照、苜草净100mL/667m2、苜草净200mL/667m2=氟乐灵100mL/667m2>氟乐灵200mL/667m2>瑞飞特80mL/667m2、乙草胺
35mL/667m2>瑞飞特160mL/667m2>
乙草胺50mL/667m2>乙草胺70mL/667m2>乙草胺100mL/
667m2。

2.1.2 各处理小区内紫花苜蓿的药害症状(观察)
药后7d,各处理小区内紫花苜蓿均未出现药害症状;
药后11d,瑞飞特160mL/667m2小区内紫花苜蓿零星出现叶片褪绿发白,但无死苗现象、乙草胺70、100mL/667m2小区内紫花苜蓿零星出现死苗,其它处理无药害现象。

药后26d,瑞飞特80、160mL/667m2小区内紫花苜蓿出现叶片褪绿、发白现象,并出现死苗现象,但均比乙草胺50、70、100mL/667m2的轻,乙草胺35mL/667m2
零星出现叶片褪绿、发白,无死苗,乙草胺50、70、100mL/667m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浓度越高药害越重,氟乐灵100、200mL/667m2,苜草净100、200mL/
667m2均没有出现药害;
药后48d,氟乐灵100、200mL/667m2,苜草净100、200mL/667m2均没出现药害,其它小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药害症状由重到轻:乙草胺100 mL/667m2>
乙草胺70 mL/667m2>乙草胺50 mL/667m2>瑞飞特160 mL/667m2>瑞飞特80 mL/667m2>乙草胺35mL/667m2。

2.1.3 各处理药剂封闭后对紫花苜蓿出苗进度的影响
由表2得知,对照小区内紫花苜蓿药后11d齐苗,基本苗不再上升;而其他处理药剂在药后11d基本苗还在上升,药后26d时齐苗,药后48d时基本苗均略有下降。

因此,本试验中在药后26d的累计降雨量达67.1mm情况下,各处理药剂对紫花苜蓿的出苗进度有一定的影响。

2.2 各处理药剂对硬草的防除效果
药后11d,苜草净100、200mL/667m2对硬草的防效最差,为59.09%、45.45%;其它处理对硬草都有很好的封闭效果,达100%。

药后26d,苜草净100、200mL/667m2对硬草的封闭效果最差,为41.71%、33.18%;其它处理的防效均达98.40%以上。

药后48d,处理苜草净100、200mL/667m2对硬草的封闭效果最差,为36.97%、31.71%;其它处理防效均达95.77%以上。

药后92d,苜草净100、200mL/667m2对硬草的封闭效果最差,为36.50%、24.33%;其它处理防效均达97.93%以上。

3 小结与讨论
3.1 安全性
在药后26d累计降雨量达67.11mm的情况下,各处理药剂在紫花苜蓿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对紫花苜蓿的出苗进度有一点的影响,药剂处理区药后26d齐苗,而清水对照区药后11d 齐苗。

氟乐灵100、200mL/667m2、苜草净100、200mL/667m2,在药后2个月内降雨量达
117mm的情况下,对紫花苜蓿出苗几乎没有影响(表2),安全性最佳。

而瑞飞特
80mL/667m2、乙草胺35mL/667m2对紫花苜蓿有轻微药害,出现死苗现象的较少,而乙草胺随着用量的增加药害越明显,严重的会直接造成紫花苜蓿死苗。

因此,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有明显影响,土壤高湿条件下乙草胺药害最重[1]。

3.2 防效
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2个月内累计降雨量达117mm的情况下,除苜草净外,其它处理药剂对紫花苜蓿田硬草都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

因此,综合安全性与防效考虑:氟乐灵100mL/667m2
在紫花苜蓿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具有很好的封闭效果,防效达98.7%以上,且安全性好,但是在降雨量少的情况下,是否能达到较好的封闭效果还有待来年进一步的试验、示范。

乙草胺、瑞飞特防效好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安全性较差。

苜草净安全性好但防效太差。

3.3 讨论
在调查药后48d(2016年12月23日)时,几乎所有小区内的基本苗都有所下降,其中瑞飞特80、160mL/667m2、乙草胺50、70、100mL/667m2紫花苜蓿基本苗下降的最多。

分析原因,在12月21日降雨量为29.9mm,是施药后降雨量最大的一次,导致小区内紫花苜蓿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可能是造成基本苗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各处理小区封闭后草相主要以硬草为主,阔叶草极少,包括对照小区内阔叶草也非常少,所以不能明确各处理药剂对阔叶草的封闭效果,有待第2年进一步试验、示范。

试验中除苜草净外,其他药剂对紫花苜蓿均有很好的封闭效果,但在2015年紫花苜蓿试验中,乙草胺35mL/667m2在药后30d的防效为58.76%,而2016年防效达97.93%~100%。

可见,施药后连续降雨,土壤的湿度对药效发挥的影响最大[2],从而提高药剂防效。

参考文献
[1]黄春艳,陈铁保,王宇,等.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393-396.
[2]张云鹏.环境因子对酰胺类除草剂室毒力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