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技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位置上看,炼字多分布在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中。 五言诗句中第二、三、五字为炼字,特别是五言律诗句中第三字,如王维 《过香积寺》颈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咽”“冷”分别是上 下句中第三字。王维《使至塞上》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 “直”“圆”分别是上下句中第五字。七言诗句中第二、五、七字为炼字, 特别是七言诗句中第二、五字,如刘长卿《送严士元》颈联“日斜江上孤 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中“斜”“绿”分别是上下句中第二字;杜甫《秋 兴八首(其一)》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中“兼”“接” 分别是上下句中第五字。 (3)从修辞上看,常是诗句中运用通感、比拟、夸张等修辞的字。 如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中“闹”字就运用了通感,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颔联“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中“引”“衔”字就运用了比拟修辞。
★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精准剖析】
诗句含意
高分方案
参考答案
山川田野上草木枯 萎凋零,知道季节 已到了晚秋。天气 渐凉,促织鸣声四 起,催促妇女赶制 裘衣。老松饱尝人 间世态,高卧云 壑。要想把它拖 走,如果没有沧江 挽纤的上万头牛是 办不到的。
1.对照注释,把握全诗大 意:弄清背景及老松的 隐喻。 2.点明“催”的字面义, 拟人手法体现的表层意 味,结合全诗揭示其深层 意味:催人老——心境。 3.补充思考:突出老松的 品格,隐含激励意味。
答案:在草木凋零、小虫鸣叫的晚秋时节,唯有一棵老松安卧云壑,冷眼静 观,只有沧江挽纤的万牛才能把老松拉走。老松正是看透炎凉世态、不与 世俗合污、意志坚定的诗人形象的象征。
分分必争 取之有道
1.熟记分布规律,准确判定炼字 炼字在诗中的分布规律有三条: (1)从词性上看,炼字以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如林景熙《溪亭》颈联“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穿”“数”二字都是 动词。 叠音词也是一类炼字。古诗中常用表示时间的叠音词“年年(岁岁)”“日 日”“朝朝”“暮暮”“夜夜”“时时”等抒发强烈情感。柳中庸《征人怨》 中“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岁岁”“朝朝”相对,着重从时间 上倾诉征人的怨苦无时不在。
(3)活用角度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鲜活生动,呼之欲 出。如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 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 怎不叫人垂涎!再有“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 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冷、悦、空、淡、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 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 染力。
(4)语境角度 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 境,最富表现力,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因此是否契合语 境也该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 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 枝”更能言梅开之早。 (5)意境角度 炼字的目的是炼意,对诗歌中炼字的答题,一般要考虑到该字对意境的表达 作用。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极度夸张地写 出登楼所见。坼,裂开,隔开。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 袤区域冲开,显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动态感极强,在诗人笔下洞 庭湖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主宰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湖水的波动而漂荡, 写出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意。 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 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 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 言艺术个性。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 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鉴赏诗歌的语言风 格,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的赏析。
经典题型 精准剖析
典题一 品味诗词中精妙的字(炼字) 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2.熟记五种思考角度,分析表达效果 (1)修辞角度 “云破月来花弄影”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 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优雅姿 态。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被赋予丰 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 “撼”具有夸张色彩,写出云蒸霞蔚、声势浩大之境。 (2)声韵角度 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冻”字比“饿”响亮,更具铿锵气势,更见冲天悲情。叠词最具声韵效果,它不仅增 强语言的韵律感,更有强化作用。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 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 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用叠字之法,不仅摹景有神,而且音调抑扬,气韵流畅。黄山谷以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描绘雪景,可以说是古今绝唱。
高分方案2 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技巧
步步为赢 知识先导
考点
品味诗词中精 妙的字(炼字)
赏析诗歌中生 动的句子
对诗歌语言风 格的整体鉴赏
说明
古人作诗填词很讲究炼字,从贾岛“推敲”的故事可见一 斑。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个字,或者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或者最能表现事物特征,使表达特别贴切、新颖。
选得较多的是诗歌中内涵丰富、赏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 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 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 裘衣。②今又到了晚秋 的季节,光阴徒催人老。 ③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当 年也曾想要干一番事业 而至今落魄、一事无成 的郁闷心境。
2.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诗中“老 松”的形象。(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