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粉尘?—粉尘的定义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及主要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及主要危害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经验法
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 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进行是识别方法。
检验、检测法 采用仪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
场采样分析的方法。
此外还可结合工作需要采用理论推算法、文献检索、专 家论证等方法进行识别。
已知职业危害素的识别和筛选方法
类比法
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
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检查表法 为了系统地识别工厂、车间、工段或装置、设备及生产环境 和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内容, 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的检查。 工程分析法 对识别对象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 所选原辅材料及其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含量进行分析。
识 别 的 内 容
发现、确定未知或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辨别找出已知或确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未知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鉴定方法 临床病例研究
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的起点和线索
实验研究
识别和判断职业危害因素的有效手段
职业流行病学
识别和判断职业危害因素的最有力证据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境电离辐射检测、放射性核素的分析测量等。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粉尘的识别
了解生产 过程
分析产生或存 在粉尘的生产 过程
检测作业环境空气 中粉尘浓度、分散度
及二氧化硅含量等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危害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粉尘
一、定义:能够较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在生产过程

粉尘的分散度名词解释

粉尘的分散度名词解释

粉尘的分散度名词解释粉尘,是指固体物质微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的形态。

粉尘通常由研磨、研磨、喷射和燃烧等工艺产生,同时也是植物花粉、土壤微粒和空气中的自然颗粒的一部分。

它们具有轻质、小直径和高比表面积的特点。

然而,粉尘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在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粉尘可能对人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设备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评估和监测粉尘的影响,我们引入了分散度这一概念。

分散度是一个用来描述粉尘分布均匀程度的术语。

它衡量了粉尘颗粒在给定空间中的均匀性或集中程度。

更具体地说,分散度测量的是粉尘颗粒在空间中的密度变化。

分散度的值越小,表示粉尘颗粒越集中;而分散度的值越大,则意味着粉尘颗粒更加分散。

与此相关的概念是均匀度,它指的是粉尘颗粒的密度在整个空间内不均匀的程度。

为了评估粉尘的分散度,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指标。

其中之一是密度(或浓度)分布。

通过在空间中选择一些测量点,我们可以测量或估计每个点上粉尘颗粒的浓度,然后利用这些数据构建粉尘分布的图像。

这样做可以直观地展示粉尘的集中程度和均匀性。

另一个常用的方法是计算标准差或方差。

标准差是一种度量粉尘颗粒分布分散程度的指标。

它表示了每个测量点上粉尘浓度与整体平均浓度的偏离程度。

标准差越大,粉尘颗粒的分散度就越高。

在不同的领域和应用中,对粉尘分散度的要求和标准会有所不同。

举例来说,在医疗设备或实验室中,粉尘的集中度和稳定性可能对设备性能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确保粉尘的分散度尽可能低,并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而在建筑施工现场或一些重型制造工厂中,粉尘分散度通常较高。

但是,即使在这些情况下,也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粉尘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不仅在工业和实验室环境中,粉尘的分散度也在环境质量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了解粉尘的分布和分散度有助于评估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从而确定空气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以及采取何种措施来改善它。

此外,在环境影响评估和工业健康与安全方面,对粉尘的分散度进行合理的评估与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

粉尘安全知识

粉尘安全知识

粉尘安全知识一、粉尘的定义凡是颗粒极微小,粒径在1至76um范围内的固体物质称为粉尘。

粉尘包括易燃粉尘如:糖粉、淀粉、可可粉、硫粉、茶粉、橡胶粉等;可燃粉尘如:米粉、锯末屑、皮革屑、丝、虫胶等;难燃粉尘如:炭黑粉、木炭粉、石墨粉等。

固体物质被粉碎成粉尘以后,其燃烧特性有很大的变化。

原来是不燃的物质可能变成可燃物质,原来难燃的物质可能变成易燃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前提是必须达到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浓度。

粉尘爆炸前无任何征兆,起后果却都能使建筑物毁于一旦。

而且能导致粉尘爆炸的情况也很多:从农副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到药物、食品、有机物、无机物的生产等很多过程中,粉尘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其危害极大。

二、粉尘爆炸的条件粉尘包括的范围很广,各种粉尘都有其自身的特性,粉尘并非随时随地都能爆炸,要发生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构成粉尘的物质必须是易燃或可燃的,其中包括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

有机粉尘受热后要发生分解,放出可燃性气体,并留下可以燃烧的炭。

无机粉尘如金属粉尘,虽然没有耗能分解过程,升温只能促使其快速氧化,由表面向内部迅速延烧放出高热而使体系快速升温膨胀。

有些金属颗粒本身能进行气、固两相燃烧。

其次是粉尘必须是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极限。

粉尘能否悬浮在空气中要害在于粉尘的粒径。

粒径大的颗粒难以悬浮,即使由外力使它悬浮在空气中,也会很快沉积下来。

粒径越小,其扩散作用大于重力作用,粉尘易于悬浮在空气中。

再加上粒子四周有足够的助燃空气,很轻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而燃烧或爆炸。

若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太小,即低于爆炸浓度的下限,燃烧放热量太少,难于形成持续燃烧,也就不会发生爆炸。

假如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太大,即高于爆炸浓度的上限,混合物中因氧气浓度太小,也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粉尘爆炸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

粉尘爆炸的最小点燃能量一般为10 mJ至数百mJ ,相当于气体点燃能量的百倍左右。

粉尘安全知识..

粉尘安全知识..

粉尘安全知识一、粉尘的定义凡是颗粒极微小,粒径在1至76um范围内的固体物质称为粉尘。

粉尘包括易燃粉尘如:糖粉、淀粉、可可粉、硫粉、茶粉、橡胶粉等;可燃粉尘如:米粉、锯末屑、皮革屑、丝、虫胶等;难燃粉尘如:炭黑粉、木炭粉、石墨粉等。

固体物质被粉碎成粉尘以后,其燃烧特性有很大的变化。

原来是不燃的物质可能变成可燃物质,原来难燃的物质可能变成易燃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前提是必须达到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浓度。

粉尘爆炸前无任何征兆,起后果却都能使建筑物毁于一旦。

而且能导致粉尘爆炸的情况也很多:从农副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到药物、食品、有机物、无机物的生产等很多过程中,粉尘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其危害极大。

二、粉尘爆炸的条件粉尘包括的范围很广,各种粉尘都有其自身的特性,粉尘并非随时随地都能爆炸,要发生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构成粉尘的物质必须是易燃或可燃的,其中包括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

有机粉尘受热后要发生分解,放出可燃性气体,并留下可以燃烧的炭。

无机粉尘如金属粉尘,虽然没有耗能分解过程,升温只能促使其快速氧化,由表面向内部迅速延烧放出高热而使体系快速升温膨胀。

有些金属颗粒本身能进行气、固两相燃烧。

其次是粉尘必须是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极限。

粉尘能否悬浮在空气中要害在于粉尘的粒径。

粒径大的颗粒难以悬浮,即使由外力使它悬浮在空气中,也会很快沉积下来。

粒径越小,其扩散作用大于重力作用,粉尘易于悬浮在空气中。

再加上粒子四周有足够的助燃空气,很轻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而燃烧或爆炸。

若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太小,即低于爆炸浓度的下限,燃烧放热量太少,难于形成持续燃烧,也就不会发生爆炸。

假如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太大,即高于爆炸浓度的上限,混合物中因氧气浓度太小,也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粉尘爆炸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

粉尘爆炸的最小点燃能量一般为10 mJ至数百mJ ,相当于气体点燃能量的百倍左右。

煤矿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煤矿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煤矿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煤矿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一、煤矿粉尘的来源(简单)1、煤矿粉尘: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各种煤、岩固体微粒。

2、影响煤矿粉尘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机械化程度、采煤方法、采掘机械的机构、地质构造、煤层本身的特点等。

二、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煤矿粉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也可以通过皮肤暴露等进入人体。

煤矿工人长期暴露粉尘可引起各种疾病。

1、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煤矿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不同可分为三类: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

尘肺病的特点:(1)尘肺病变具有不可逆性,它是不能根治的;(2)尘肺病变的进行性,脱离粉尘作业环境后,尘肺仍将继续发展。

尘肺病分为三期: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

2、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吸入煤矿粉尘不但引起尘肺病,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

3、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皮肤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三、煤矿粉尘的主要防治措施1、粉尘危害的三级防治原则一级防治即杜绝或减少粉尘对人体危害作用的机会,这是预防的根本;二级预防即在疾病尚能治疗时早期发现病人,早发现早治疗早脱离接尘作业;三级预防是病后期的预防,例如防止疾病的复发和伤残,促进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延长患者生命。

2、综合防降尘的“八字方针”综合防尘和降尘的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革,即生产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的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粉尘总

粉尘总

●矿尘:一般指矿物开采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细固体集合体。

●粉尘的危害性: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长期从事采掘和粉尘作业环境的职工,一患职业病尘肺病。

2、采掘等粉尘作业环境,若矿尘在空间达到较高的浓度,影响视野,操作时容易造成人生事故。

3、若矿井煤尘具有爆炸危险,会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

●单一粉尘粒径的定义:矿城颗粒大小的尺度,也叫做粒径,用um表示。

一般说有三种形式的粒径:投影径、几何当量径、物理当量径。

●粉尘的分散度与粒度分布:粉尘是由不同粒径的粒子组成的集合体,显然,单纯用平均粒径来表征这种集合体是不够的,它不能充分反映粒子的组成特征。

在气溶胶力学中经常用“分散度”这一概念。

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度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

分散度又叫粒度分布,有以下两种表示方法:1、个数标准的粒度分布(又称计数分散度)2、重量标准的粒度分布(又称重量分散度)●粉尘粒度分布曲线有3种常用曲线:1、粒度分布曲线;2、累积分布函数(R)把粒度分布按粒径的顺序(X由∞到0)累积起来既是累积分布曲线,它可表示到某一粒级的筛上残留率,所以也叫筛上残留率,用下式表示:R= max)(xdx xf3、通过率曲线(D)●工业粉尘的粒度分布函数:工业分成的粒度分布一般是有规律性的,可以用表格或图形表示,然而在某些场合用函数形式表示对于数学分析要方便的多。

一般来说,粒度分布是随意的,但它近似和符合某种规律,因而可以用一些分布函数来表示,但因物料性质及产尘过程极不相同,其分布状态差异很大,故需用不同的分布函数来表示。

常用的有正态分布函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罗辛—拉姆勒分布函数等。

●粉尘粒子的形状有哪些?球形、立方体、不规则立方体、薄片、针状多刺、纤维状、集合体。

●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即游离二氧化矽)含量:粉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的量越高,危害越严重。

二氧化硅是地壳上常见的氧化物,它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结合状态的二氧化硅,即硅酸盐矿物,如长石,石棉,高岭土等;另一种是游离状态的二氧化硅,主要是石英。

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


爆炸并不是非要在燃烧的情 况下才能发生的。 高压锅爆炸。 原子弹爆炸


定义: 粉尘是指分散的固体物质。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 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1 可燃粉尘爆炸的条件 粉尘爆炸的条件归结起来有以下5 个 方面的因素: 其一 有一定的粉尘浓度。 粉尘爆炸所采用的化学计量浓度单位与 气体爆炸不同,气体爆炸采用体积百分数表 示。而粉尘浓度采用单位体积所含粉尘粒子 的质量来表示。单位是g/m3 或mg/L,如 浓度太低,粉尘粒子间距过大,火焰难以传 播。

对于系统中的弯头,变径管等,在设计 时应使弯头曲率半径在管道直径D的1.5倍 以上,变径管的展开角在15度以下,以减少 阻力。据国外经验,若可燃性粉尘的粒径小 于15μm,其沉降速度在0.1m/s左右时, 管内的风速应该是沉降速度的100~200倍。

当粉尘浓度增大时,输送风速也应相应 地加大。在袋室和灰斗处应安装便于检修和 清扫的活动门,当联接处采用插入止口联接 时,应精心施工,使管内基本看不出缝隙或 衬垫,没有阻挡粉尘的现象和漏气现象。

对于除尘器来说,灰斗部分是工作条件最为恶 劣的地方,也最容易产生起火爆炸。因为吸入风管 的粉尘有一部分直接落入灰斗,大部分在滤袋中被 过滤。 粉尘在滤袋表面形成层后,靠重力自行脱落或 被喷吹、振打后脱落,这时就有可能产生高浓度粉 尘云,或者在灰斗内的加强筋上及钢板焊缝上堆积 起来。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粉尘二次飞扬,条件 适宜,又遇上火源,将是非常危险的。

鞭炮的药线点燃后,会一直烧到鞭炮里的火药中。这时,里面的 火药急骤燃烧起来,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许多气体,这时火药的 体积会猛增1000多倍,外面那层紧裹着的草纸层当然受不了这么大 的压力,于是,“啪”的一声,草纸层炸破了。

第二节煤矿粉尘浓度检测与管理

第二节煤矿粉尘浓度检测与管理

D 如何预防? (1)减少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采用密闭性能良好的设
备,尽量减少粉尘飞散逸出,同时要安装有效的通风除尘 设备,加强清扫工作。 (2)控制室内温度。 (3)改善设备,控制火源。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都 要采用防爆电机、防爆电灯、防爆开关。 (4)采用机械隔离和化学隔离法,事先控制爆炸范围。 (5)控制温度和含氧程度。凡有粉尘沉积的容器,要有 降温措施,必要时还可以充入惰性气体,以冲淡氧气的含 量。
6、粉尘的作用
(1)空气的粉尘能吸附水汽变成溶液并形成水滴,其 饱和水汽压力大大减小,使水汽易于其周围凝结, 变成云,雾,雪等。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粉尘起了 凝结核的作用。 (2)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 的。当阳光进入大气层后,遇到空中悬浮的粉尘和 水汽就发生散射,天空中呈现的蔚蓝。 (3)当太阳出升在地平线的时候,光线穿过充满灰尘 的大气,粉尘和水汽把阳光中的蓝光和绿光散射了 ,而波长较长的红光则直接穿过大气,于是旭日东 升或夕阳西下的绚丽便历历在目。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 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一次;各接尘
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4)粉尘监测人员及设备配备应符合规定要求。
(5)各煤矿企业应认真执行测尘结果报告制度。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作业场所职 业危害防治规定 (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
2、粉尘检测的基本要求
• 粉尘测定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测
定结果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必须依照国
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操作。 具体地说,矿井粉尘测定必须符合以下基
本要求:
(1)准确性
• 最基本的要求,测尘结果必须真实反映粉 尘情况。目前,我国煤矿的粉尘测定方法 、仪器和操作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原煤炭工 业部制定的《煤炭工业部煤矿测尘规定》

职业危害辨识及评价

职业危害辨识及评价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某建立工程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安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也是检查考核职业卫生工作者综合技术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根本功。

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X围(一)粉尘与尘肺1.生产性粉尘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

从胶体化学观点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

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不同分散度的生产性粉尘,因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差异,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情况存在差异,在生产性粉尘的采样监测与接触限值制定上,通常将其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种类型:(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2)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其所形成的尘粒,小者可为超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细粒子,大者肉眼即可看到,如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粮谷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小颗粒,或者被氧化形成颗粒状物质,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小于1μm,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

职业卫生1-2章练习题

职业卫生1-2章练习题
20.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 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
21.永久性听阈位移: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提高。
22.电离辐射: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 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可导致机体的损伤的电离辐射。
二、填空:
1、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无机粉尘按性质可分为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和人工合成无机粉尘三类。
3、有机粉尘按性质可分为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和人工合成有机粉尘三类。
4、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成分和浓度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A 所在车间、工段B 从事的工种及工龄C 个体危险因素D 防护技术措施E 遵守操作规程
6. 职业中毒是由于
A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损伤B 接触各种化学物引起的损伤C 接触各种毒物引起的损伤
D 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损伤E 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损伤
7. 生产条件下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 皮肤和消化道B 消化道和呼吸道C 消化道和黏膜D 呼吸道和皮肤E 手-口途径
1.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可造成哪些危害?
⑴呼吸系统疾病有:①尘肺,可分五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混合型尘肺、金属尘肺)。②粉尘沉着症。③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棉尘症、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④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⑤呼吸系统肿瘤。
⑵局部作用:呼吸道肥大性病变、畏缩性改变、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角膜病、光感性皮炎。
33.单纯窒息性气体: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由于他们的存在可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肺内氧分压下降,随后动脉氧分压也下降,导致机体缺氧

粉尘防爆安全知识

粉尘防爆安全知识

集尘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3)干式除尘过程
除尘前粉尘是处于悬浮状 态的,粘附在滤材上的粉尘在 清灰状态下也处于悬浮状态, 若恰好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将导致粉尘爆炸事故。
除尘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4) 干燥过程
使用喷雾、气流或沸腾干 燥器干燥颗粒状物料或粉料时, 设备内形成的可燃粉尘-空气 混合物的爆炸事故在生产实践 中时有发生。
粉尘爆炸极限氧浓度 可以引发爆炸的最低氧气浓度,用于惰化等防爆设计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二、预防技术措施
2.1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2.2 容易引起粉尘爆炸的工艺 2.3 粉尘爆炸防护方法与技术 2.4 粉尘防爆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2.1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 特点:活泼金属 或 有较强的还原剂H、C、N、S等元素存 在当它们与氧化物共存时,易发生分解,由氧化反应产生 大量的气体,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
(5)爆炸抑制 早期探测、扑灭火焰、抑制爆炸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6)爆炸隔离 阻断爆炸传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7)抗爆设计 提高设备耐压能力
多种保护方案并用 —泄爆、隔爆、抑爆、抗爆相互组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2.4 粉尘防爆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 《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 15577-2007 – 《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GB/T 15605-2008 –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AQ 3009-2007 –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
炸泄压、爆炸隔离等。
!注意:
– 除尘系统中,吸尘罩可以将作为火源的火花吸入; – 除尘系统中,集尘桶(灰斗)部分是工作条件最为恶劣的地方,

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防范粉尘爆炸安全大检查注意事项

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防范粉尘爆炸安全大检查注意事项
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防范 粉尘爆炸安全大检查注意事项
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管四处
目录
一、识 别 二、查什么 三、怎么查
一、识 别
(一)相关安全常识 1、有关术语和定义 ⑴粉尘 :在大气中依其自身重量可沉淀下来,但也可持续悬浮在空气中 一段时间的固体微小颗粒,包括纤维和飞絮。 ⑵粉尘云:悬浮在空气中的高浓度粉尘云团。 ⑶可燃性粉尘 :在空气中能燃烧或无焰燃烧并在大气压和正常温度下能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粉尘、纤维或飞絮。 ⑷除尘系统:由吸尘排风罩或吸尘排风柜、风管、通风机、除尘器及 控制装置组成的用于捕集气固两相流中固体颗粒物的装置。 ⑸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存在可燃粉尘和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场所。
二、查什么
(三)粉尘使用场所 一查各类娱乐性活动、赛事活动中是否还有使用彩色粉尘的情况。 二查活动中使用彩色粉尘的种类和数量、参加人员等情况,是否在 封闭和相对封闭的场所喷洒彩色粉尘。 三查是否存在集中、持续、高浓度喷洒彩色粉尘且有明火、高温热 源的问题。 四查是否落实安全责任、存在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按规定履 行审批手续。 五查是否落实安全监管要求,严禁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中有使用可燃 性彩色粉尘渲染气氛。 上述内容已浓缩到两表交叉检查表(表一、表二)里。
(6)除尘器是否设置了泄爆装置,泄爆口是否对准人员较多方向。
三、怎么查
(7)除尘器灰斗是否设置锁气连续卸灰装置。 (8)存在爆炸危险性粉尘的除尘系统风机是否采用防爆型通风机。 (9)每班、每周、每月清灰是否在停机和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进行定 期清扫,是否存在使用压缩空气吹扫问题;除尘系统定期维护工作是否 到位(查看相关记录)。 (10)回收的铝镁粉尘应当储存在独立干燥的堆放场所。
⑼粉尘爆炸:火焰在粉尘云中传播,引起压力、温度明显跃升,气 体急剧膨胀的现象。(一次爆炸、二次爆炸、多次爆炸)

粉尘的理化性质

粉尘的理化性质

粉尘的理化性质粉尘的理化性质是指粉尘本身固有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

粉尘具有的与防尘技术关系亲密的特性有:密度、粒径、分散度、安眠角、潮湿性、粘附性、爆炸性、荷(带)电性、比电阻、凝并等。

一、粉尘密度粉尘密度有积累密度和真密度之分。

自然积累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粉尘积累密度(或称容积密度)。

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粉尘真密度(或称尘粒密度)。

二、粉尘粒径粉尘粒径是表征粉尘颗粒大小的最佳代表性尺寸。

对球形尘粒,粒径是指它的直径。

实际的尘粒外形大多是不规章的,一般也用“粒径”来衡量其大小,然而此时的粒径却有不同的含义。

同一粉尘按不同的测定方法和定义所得的粒径,不但数值不同,应用场合也不同。

因此,在使用粉尘粒径时,必需了解所采纳的测定方法和粒径的含义。

例如,用显微镜法测定粒径时,有定向粒径、定向面积等分粒径和投影面积粒径等;用重力沉降法测出的粒径为斯托克斯粒径或空气动力粒径3用光散射法测定时,粒径为体积粒径。

在选取粒径测定方法时,除需考虑方法本身的精度、操作难易程度及费用等因素外,还应特殊留意测定的目的和应用场合。

在给出或应用粒径分析结果时,也应说明或了解所采纳的测定方法。

三、粉尘分散度粉尘分散度即粉尘的粒径分布。

粉尘的粒径分布可用分组(按粉尘粒径大小分组)的质量百分数或数量百分数来表示。

前者称为质量分散度,后者称为计数分散度。

粉尘的分散度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除尘机现和实行的除尘方式也不同。

因此,把握粉尘的分散度是评价粉尘危害程序,评价除尘器性能和选择除尘器的基本条件。

由于质量分散度更能反映粉尘的粒径分布对人体和除尘器性能的影响,所以在防尘技术中多采纳质量分散度。

国内已生产出多种测定粉尘质量分散度的仪器,有不少单位已在使用。

四、粉尘安眠角将粉尘自然地堆放在水平面上,积累成圆锥体的锥底角称为粉尘安眠角。

安眠角也称休止角、积累角,一般为35°-55°。

将粉尘置于光滑的平板上,使此平板倾斜到粉尘开头滑动时的角度,为粉尘滑动角,一般为30°-40°。

惰性粉尘的名词解释

惰性粉尘的名词解释

惰性粉尘的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一种名词——惰性粉尘。

那么,究竟什么是惰性粉尘呢?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惰性粉尘进行详细的解释。

惰性粉尘是指那些在大气中悬浮的微小固体颗粒,它们具有较高的惰性和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质。

这意味着这些颗粒不易燃烧、爆炸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惰性粉尘通常由无机物质组成,例如石英、硼酸钠、钙碳酸盐等。

惰性粉尘的来源有很多种。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磨削、研磨、喷涂和砂轮切割等操作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此外,建筑工地、冶金行业、化学制品厂和食品加工厂等领域也会产生惰性粉尘。

这些粉尘会通过空气传播并逐渐沉积在环境中。

惰性粉尘的特点之一是其细小的颗粒大小。

这些微小的颗粒能够飘浮在空气中并长时间停留。

由于它们的惰性和重量较轻,它们往往能够悬浮在空气中并扩散到相对较大的范围内。

这就使得惰性粉尘更容易被人体吸入。

惰性粉尘的存在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惰性粉尘污染中的人们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和肺部纤维化等。

此外,某些惰性粉尘还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过敏反应。

因此,加强对惰性粉尘的认识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惰性粉尘的控制,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防护设备进行保护。

例如,在工作场所,工人可以佩戴口罩、防护面具和手套,以减少惰性粉尘对身体的侵害。

此外,定期清理工作环境、合理使用通风设备也是控制惰性粉尘的有效措施。

另外,惰性粉尘的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合适的过滤器和吸尘设备可以有效捕捉和清除惰性粉尘。

同时,加强清洁工作,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惰性粉尘还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

大量的惰性粉尘沉积在土壤和水体中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对植物和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控制和处理惰性粉尘不仅仅是对人类健康负责,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总而言之,惰性粉尘是指那些具有较高惰性和稳定化学性质的微小固体颗粒,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并扩散到较大范围内。

什么是粉尘粉尘的定义

什么是粉尘粉尘的定义

什么是粉尘粉尘的定义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什么是粉尘——粉尘的定义国家标准中有关粉尘颗粒等的定义如下。

摘自《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属于标准》(GB50155)、《工作场所有海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粉尘(dust)由自然力或机械力产生的,能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微小颗粒。

国际上将粒径小鱼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

在通风除尘技术中,一般将1~200μm乃至更大粒径的固体悬浮物均视为粉尘。

(2)气溶胶(aerosol)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范围一般为~1000μm的固体、液体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

(3)总粉尘(total dust)简称“总尘”,指用直径为40nm滤膜,按标准粉尘测定方法采样所得到的粉尘。

(4)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简称(呼尘)。

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采样效率为50%。

(5)总悬浮颗粒物(TSP)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指环境空气中(6)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particulate matter,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

(7)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μm;particulate matter,)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8)大气尘(airborne particulates;particulates;atmospheric dust)悬浮于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也称悬浮颗粒物。

(9)烟(尘)(smoke)高温分解或燃烧时所产生的,其粒径范围一般为~1μm的可见气溶胶。

(10)纤维性粉尘(fibrous dust)天然或人工合成纤维的微细丝状粉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粉尘?——粉尘的定义
国家标准中有关粉尘颗粒等的定义如下。

摘自《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属于标准》(GB50155)、《工作场所有海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粉尘(dust)由自然力或机械力产生的,能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微小颗粒。

国际上将粒径小鱼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

在通风除尘技术中,一般将1~200μm乃至更大粒径的固体悬浮物均视为粉尘。

(2)气溶胶(aerosol)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范围一般为0.001~1000μm的固体、液体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

(3)总粉尘(total dust)简称“总尘”,指用直径为40nm滤膜,按标准粉尘测定方法采样所得到的粉尘。

(4)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简称(呼尘)。

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采样效率为50%。

(5)总悬浮颗粒物(TSP)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6)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particulate matter,PM10)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

(7)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particulate matter,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8)大气尘(airborne particulates;particulates;atmospheric dust)悬浮于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也称悬浮颗粒物。

(9)烟(尘)(smoke)高温分解或燃烧时所产生的,其粒径范围一般为0.01~1μm的可见气溶胶。

(10)纤维性粉尘(fibrous dust)天然或人工合成纤维的微细丝状粉尘。

(11)亲水性粉尘(hydrophilic dust;lyophilic dust)易于被水润湿的粉尘,如石英、黄铁矿、方铅矿粉尘等。

(12)疏水性粉尘(hydrophobic dust;lyophobic dust)难于被水润湿的粉尘,,如石蜡粉、炭黑、煤粉等。

(13)烟(雾)(fume)由燃烧或熔融物质挥发的蒸气冷凝后形成的,其粒径范围一般为0.001~1μm的固体悬浮粒子。

(14)烟气(fumes)在化学工艺过程中生成的通常带有异味的气态物质。

(15)液滴(droplet)在静止条件下能沉降,在湍流条件下能悬浮于气体中的微小液体粒子。

(16)雾(mist)悬浮于气体中的微小液滴,如水雾、漆雾、硫酸雾等。

(17)粒子(particle;particulate)特指分散的固体或液体的微小粒状物质,也称微粒。

(18)霾(haze)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也称灰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