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罗定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罗定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1. (6分) (2018高一上·会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

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致是荒谬的。

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懂得些科学技术。

《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流传不朽,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芹这位伟人在创作《红楼梦》时在逻辑上的失误之处。

然而,正因为逻辑思维执着于前后一致的严密,因此,一般摆脱不了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难于飞跃,难于求异,难于作出超脱现有模式的重大的创新。

而文学艺术恰恰与科学相反,不是追求抽象,不是直接表达共性、普遍性,而是着手个体,着手特殊,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普遍性;因此,必须力求从不同侧面、从不同个体、从种种特殊,来创造新的形象,来深刻反映事物的共性、普遍性:正因为直接表现的是侧面、是个体、是特殊,从而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去思考、去领悟、去追索、去开拓;极为精练的中华诗词,就更是如此。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登鹳雀楼,还是哲理之言呢?“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是写暮春的杨花榆荚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写诗人的无比喜悦之情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不管怎样,这些名句,都是合乎客观实际、合乎逻辑的。

一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怎么美化或丑化,不管怎么夸大,寥寥几笔,确如此人。

为什么?关键就是这几笔。

这几笔不是其他,而是同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拓扑学”有着紧密关系的。

“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是始终不变的。

这些不变的东西叫作“特征不变量”,这几笔就是“拓扑学”的“特征不变量”。

严肃音乐的主旋律,京剧中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所谓的“神化”,都是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就连摄影,如果是艺术照,就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搬上照片,而应加以“艺术”处理,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这不是科学又是什么?“春秋笔法”下的用字用词,是“杀”?是“弑”?是“诛”?是“戮”?是“斩”?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进行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

诗眼、词眼、文眼,也正是用以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特征的。

正因为这些伟大的作家,阅历广泛,深入实际,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由定性到定量,才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掌握了事物的特征。

“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始第一句中的“环”字,滤去了词句水分,浓缩了语言容量,揭示了滁州为群山环绕之特征,一字可敌万语。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在小小空
间的红杏枝头,一个在辽阔空间的锦绣江南,都生动深刻、内涵极为丰富地展开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画面。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一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0个字,10件事物,6处景色,描绘出了行人秋晨离开荒村野店匆匆上道的有声有色的凄凉景象。

要特别指出的是,正因为中华诗词用词用字最为精练,从而也最能抓住事物本质,突出事物特征,反映事物主要方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逻辑思维是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会有正确的思维,就能避免那些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荒谬错误的结论出现。

B . 要想摆脱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的禁锢,实现思维的飞跃和求异,进而作出重大的创新,就不能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

C . 文学艺术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不一样,前者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和普遍性;后者则直接追求抽象,追求共性和普遍性的表达。

D . 文学艺术能够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产生让人思考、领悟、追索和开拓的艺术魅力,因为它是从个别表现一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漫画家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美化或丑化艺术形象,却并不让人感到“失真”,是因为这寥寥几笔,突出了那些始终不变的东西,抓住了本质,突出了特征。

B . 作者引用京剧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科学地论证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目的就是强调京剧的独特性。

C . 摄影中的艺术照,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加以呈现,应该加以“艺术”处理,借以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

D . 文学作品中用词用字的精练,往往可以达到“一字可敌万语”的艺术境地,其目的就是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学巨著《红楼梦》,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方面存在逻辑上的失误,阐明了文学艺术创作不仅要追求思维的创造性,更要追求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B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名句既合乎逻辑又给人想象空间。

C . “杀”“弑”“诛”“戮”“斩”等词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科学性特征。

D . “环滁皆山也”的“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等字最为精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丰富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本质。

2.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5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发表了看法。

他说道:“先说一个坏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人才。

再说一个好消息是,全世界都缺乏。

”马云进一步说道,就人工智能而言,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

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改革。

不能让孩子和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快,记得快。

教育必须要让孩子有创造力,有担当,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事。

“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摘编自《马云:中国没有人工智能人才,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
材料二:今天,由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等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

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AI教材,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

由此人工智能这一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将走出“象牙塔”,成为每一个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

(摘编自唐小丽《普及AI教育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
材料三: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
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

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

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

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

在这方面,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编自人民时评《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201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所有人工智能目前仍没有超出人类已界定的“智能”概念的水平,它们在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都属于人类工具。

B . 韩少功认为人机关系中人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人类有价值观,这个观点与材料一中马云说人“有担当”的看法有相似性。

C . 智能社会将面临诸多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需要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

D . 专家建议人工智能安装记录机器决定与行为的“道德黑匣子”,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是我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目的在于普及AI教育,把AI纳入我国的新高考。

B . 作家韩少功认为人类不能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怀疑自身,应深刻地探索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坚信只有人
类的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

C . 马云认为人工智能人才短缺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应通过改革教育来解决。

目前我国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尝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D . 我国对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的规划,美国大学的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等巨头AI伦理委员会的设立,都表明人工智能风险完全可控。

(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目前发展AI智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3. (12分)(2018·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娘栽的石榴树
付世军
娘的石榴树比我大三岁,是娘和爸成亲的时候,随着娘的嫁妆一起被带来的。

娘的娘家嫁闺女有个风俗,嫁妆里要放些红枣、花生、桂园、莲子,喻意早生贵子。

姥爷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过私塾的人,就是嫁闺女也和别的人家不同。

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姥爷对姥姥说:“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是个吉利物件,给闺女带上一棵石榴树吧。


石榴树很小,拇指般粗,纤纤弱弱的,是姥爷当年用石榴树枝扦插的。

娘把它栽在了新房窗前。

街坊邻居说,栽上石榴树苗,三年后便可结果。

我出生那年,石榴树开了花,结了果,有十多个,红彤彤的。

街坊邻居都说,真准。

娘说我出生那阵,老百姓的生活都不怎么好,每顿饭基本都是一个食谱,红薯面窝头就咸菜。

娘奶水不足,使得我营养严重不足,细细的脖子安个脑袋,活像现在孩子玩的不倒翁。

娘把石榴籽挤成汁,一勺一勺喂我。

由此,我落下了喜欢吃石榴的“病根”。

转眼过了三年,石榴树高过了房檐,树冠也日渐伸展。

进入五月,深红色的蓓蕾便登上枝头,绽放在阳光妩媚的夏日里。

满树繁花闪烁在浓密的绿色叶片之间,照亮我家庭院,别样的红火,别样的热闹。

娘对石榴树极具感情,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

每次给树浇水从不用污水,施肥也从不用化肥,娘总是将落下的树叶和地上拔的野草堆放在石榴树根部,撒上一些水再用泥土覆盖,让它们腐烂成肥。

每年石榴树叶子长得总是比别人家的茂盛,花开得艳丽,坐果率也高,枝条被压得弯了腰,垂到地上,煞是喜人。

农历八月,石榴熟了。

娘总是将长在阴面的摘下来分给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品尝。

娘说:“石榴和别的水果不一
样。

别的水果,总是先从阳面树枝上摘,因为阳面的东西熟得早,色彩好看,个头也大,味道自然也就好。

而石榴正好是相反的,结在阴面树枝上的,表面圪瘩不平的,样子和颜色都不太好看的,味道却是最好的。

老辈人讲‘阴面石榴阳面桃’就是这个道理。


一晃多年,我步入了中年,娘也变成了老太太。

有时工作忙碌,琐事缠身,好长时间也不给娘打一个电话。

这个时候,总是娘打电话过来,心疼地问我,是不是工作忙啊,要注意自个的身体,接着就絮絮叨叨地说些村里家长里短针头线脑的事。

善解人意的妻说:“这是娘想听你的声音了。


前些日子,娘又打来电话说:“石榴红了,今年的石榴多得不得了……”
放下电话,眼角有些潮湿。

回想离开家的这些年,不管是困顿不堪,还是失意惆怅,娘的石榴树总是陪伴我迈过一道道沟,跨过一道道坎。

只要一想起娘的石榴树,顿感一缕灿烂的阳光直入心田,泛出欣欣的绿意。

(有删改)
(1)文章第四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2)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①娘把石榴籽挤成汁,一勺一勺喂我。

②前些日子,娘又打来电话说:“石榴红了,今年的石榴多得不得了……”
(3)请结合文本分析娘的形象特点。

(4)文章以“娘栽的石榴树”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2019·齐齐哈尔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纮,字世缨,单人。

景泰二年进士。

授南京御史。

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鲩等使。

权贵忌之,蜚语闻。

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

成化十三年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

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

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

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

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

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

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

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
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

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

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

”帝悉从其请。

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

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

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

诏并逮纮,廷鞫①卒无罪。

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

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

廷臣复连章言纮可大用。

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

十一年引疾去。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

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

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

纮驰至因原,按行败所。

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

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

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

十七年加太子少保,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

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

明年九月卒,年八十。

赠少保,谥襄毅。

(选自《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鞫:审问。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B . 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C . 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D . 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

B . 奥援,意为内援,指在内部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

C . 尚书,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历代相承。

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

D . 廪,有“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也可指俸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

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俭省、清贫。

B . 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

他对“贸易”“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

C . 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

秦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

D . 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

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领的军队声威大震,取得了卓著的军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②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 (7分) (2020高二上·池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逢故人
王建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① ,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②营。

[注]①垄:田埂。

②海西:北海西头,极偏之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句“百战”极言战争频繁,“一身”又突出孤单凄凉,数字“百”“一”对比鲜明。

B . “何时”即是“无时”,蕴含无尽的失望,“每日算归程”突出归乡急切,语言委婉。

C . “走马”二句互文见义,描写战余生活,诗人驱马放羊于寒垄之间,傍晚又驱赶回城。

D . 身处偏远的海西军营,见到故人只有羌笳助兴,诗人悲喜交集,一醉方休,愁绪更深。

(2)颈联中“寒”废”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6. (3分) (2017高三下·黄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庄子在《逍遥游》中举现实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3题;共12分)
7. (6分) (2017高二上·长安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由于年轻人存在不健康的睡眠习惯,再加上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剧增,因此,①________。

主要症状表现为失眠,有的是睡眠维持困难,②________。

情绪问题是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如过度焦虑。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③________,长期失眠的人85﹪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且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都伴有失眠。

8. (1分)请选择恰当的角度.对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进行点评,不超过30字。

2014年9月18日,上午9点18分,东北三省所有地级城市上空同时响起长达3分钟的防空警报,共同回望83年前“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难忘一幕。

在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残立碑前,来自东北三省的政府工作人员、解放军、学生等社会各界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勿忘‘九•一八’”主题撞钟鸣警仪式。

钟声回荡,警示后人时刻铭记历史。

答:
9. (5分) (2019高一上·蚌埠月考) 某校高一(8)班同学在庆祝中秋联欢会上,主持人不小心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几副对联弄乱了。

请你帮他按照节日先后整理好对联写出来。

(只填写序号)
①窗含明月十分圆②冰心洁玉大夫诗③迎新春前程似锦
④贺佳节事业辉煌⑤地得清秋一半好⑥芳草美人屈子赋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一下·汕头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你为什么不飞高一点呢?”麻雀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你为什么不飞得更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道:“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鹌鹑,你为什么不飞得更高一点呢?”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蛤蟆。


后来,云雀遇到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3-4、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1、
4-2、
4-3、
4-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1、
5-2、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6-1、
6-2、
五、语言表达 (共3题;共12分)
7-1、
8-1、
9-1、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