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部位放大样,抄写钢筋料牌,并经检查无误后由作业班组进行下料加工,钢筋加工现场建立严格的钢筋加工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以实际施工进度提前加工。

由于现场施工场地较为狭小,堆放场地较小,钢筋工程量大,故钢筋加工实行定时定量加工,所有的钢筋下料单提前经项目部专业工长审核后提前五天提供给加工场,并明确加工完毕的时间以便于钢筋加工场统一安排。

钢筋原材和成型钢筋进行挂牌标识和分类堆放。

钢筋工长对钢筋加工进行技术交底,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指导抽查,成品在完成钢筋加工的检验后方可进行绑扎施工。

钢筋如有锈蚀应采用钢丝刷或调直过程中除锈。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钢筋调直时,其调直冷拉率Ⅰ级钢不大于 4%,钢筋拉直后应平直,且无局部曲折。

在加工弯折时不得出现裂纹,二三级钢筋不得反复弯曲。

钢筋切断时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为此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在切断过程中,如有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

如发现钢筋硬度与该钢种有较大的出入,及时向工长反映,立即采取处理措施,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一次性切断根数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根据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中 5.2.3 条规定: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的末端做 135°弯钩,一般结构不小
于 90°,其圆弧弯曲直径 D 为钢筋直径的 4 倍。

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平直部分长度是钢筋直径的 10 倍,一般结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5 倍。

3、撑铁、梯子筋、马凳制作要按所用部位先焊定型模具,尺寸检验无偏差后(尺寸应扣除钢筋保护层、上下钢筋的直径)方可大批加工,加工后分类按规格码放,挂好标识,以备使用,撑铁两端涂刷好防锈漆。

4、下料尺寸必须准确,下料成型质量标准见下表
三、钢筋绑扎:
(一)工艺流程:
1、基础钢筋绑扎:
划钢筋位置线→成型钢筋进场→排钢筋→焊接接头→绑扎底板下
铁钢筋→摆放底板马凳→底板上铁绑扎→柱墙插筋定位→验收
2、柱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3、剪力墙钢筋绑扎:
立 2-4 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2)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和密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均要全部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3)柱上下两端箍筋就加密,加密长度不小于 500,加密间距不大于 100,当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4)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主筋外皮为不小于 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 1000mm,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同时,可采用钢筋定距框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

(5)浇筑砼前在距柱子模板上口 300mm 处临时固定定位框控制钢筋的位置。

为保证柱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正确位置,在柱顶位置柱筋
内侧设一道定距框,定距框用Φ 12 钢筋(也可用 14、16的钢筋)制作。

3、剪力墙钢筋
(1)先绑 2-4 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

一般情况横筋在外,竖筋在里,所以先绑竖筋后绑横筋,横紧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楼面第一根水平筋和墙体两端两根竖向筋距离楼面或暗柱为 50mm。

墙体纵横向筋绑扎扣呈八字形分布,墙内纵筋及水平设置拉筋Φ 6@600 梅花桩布置,交错放置的拉筋勾住水平筋。

(2)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 3 根水平筋,横竖筋的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规定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


(3)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其纵横间距为 4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

(4)墙筋的水平横向筋,应锚固到柱内,要求竖向筋应锚入结构梁内。

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5)为保证水平筋的横向间距和保护层的厚度沿墙高设置三道撑铁,分别在墙体上下各 200mm ,中间部位分均,撑铁长度等于墙厚减 2mm,撑铁两端刷防锈漆。

即能够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同时又能起到控制模板位置的作用。

(6)竖向墙体筋的间距和排距用水平梯子筋确保,在每层墙体的
上口 300mm 设置一道水平向梯子筋。

水平梯子筋用Φ 12 钢筋制作,待墙体砼浇筑有强度后,拆下可重复使用。

(7)为确定水平钢筋的上下间距,固定水平筋的横向间距,并顶住模板,设置竖向梯子筋,间距为<1.5m,两端距墙边 1m。

竖向梯子筋采用比墙体筋大一个规格的钢筋焊接而成,代替原墙筋并与其它墙筋绑扎到一起,一同浇筑砼。

竖向梯子筋同原墙体竖筋一样按要求错开。

沿墙高在竖向梯子筋上设三道顶模棍,顶模棍两端刷防锈漆。

(8)暗柱第一个箍筋距楼地面 50mm,当暗柱遇墙体水平筋时,暗柱箍筋距楼地面30mm,墙体水平筋距地 50mm,过梁箍筋距暗柱 50mm,进暗柱箍筋距暗柱边缘 50mm。

(9)混凝土墙上非连续的、不大于 800mm 的洞口在每侧补强钢筋不小于被切断钢筋截面面积的一半。

当墙上设备预留孔洞不大于 200mm 时,钢筋不得切断:钢筋沿洞边绕过:大于 300mm 时,每边洞口加
筋不应少于被切断钢筋面积的一倍,且不少于 6Φ 22,Φ 8@200。

塔吊位置所预留的 2000×2000 孔洞配筋待与设计商定后出详图。

所有的洞口应和各专业配合先预留不得后凿。

4、梁钢筋
(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入箍筋。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

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

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筋稍微降低一个次梁上部主筋直径的距离加以解决。

(2)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纵向受拉
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2)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平直部分长度为 10d。

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 10d。

(3)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 50mm 处,梁与柱
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向为 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4)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受力筋为
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5)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 22mm 时,,宜
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小于22mm 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

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 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II 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 50%。

(6)梁上贴第一排非贯通筋在支座附近 Ln/3 处断开,第二排在
支座附近Ln/4 处断开:当Φ≤25 时,下铁锚入支座长度≥
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2)应先绑梁钢筋,再绑板钢筋。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如下图:
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也均要全部绑扎。

(3)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
筋的位置。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4)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 1.5m,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 15mm。

(5)板面筋在跨中 1/3 范围内搭接,底筋在支座附近 1/3 范围内
搭接,同一断面搭接数≤50%总根数。

多跨连续板的底筋、面筋亦可在上述范围以外搭接,但应控制同一断面内搭接数≤25%总根数。

板筋在支座处的锚固伸至中心,且不少于 5d。

楼板梁安装钢筋的顺序应先梁后板。

板的上部钢筋,为保证其有效高度和位置,宜做成直钩伸至板底。

为控制保护层厚度,板底分布筋适当位置在纵横筋结点处垫水泥块。

施工用通道支撑不得支于板钢筋上,施工人员亦不得在已安装好的板分布筋上行走。

为使板分布筋整体性强,应按适当间距对板上钢筋结点点焊牢,上下部对着结点用短钢筋撑牢。

6、楼梯钢筋
(1)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位置线。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
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有楼梯梁时,先绑梁筋后绑板筋。

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2)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7、双层筋处的撑铁在双层配筋之间设置Φ 12 马凳筋控制上、下筋的间距,顶板马凳必须采用定型模具加工,间距800。

马凳高度 h=顶板厚度-上下保护层-下网下铁直径-上网钢筋直径。

四、钢筋连接:
1、绑扎搭接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搭接接头
连接区的长度为 1.3 倍搭接长度,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 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 50%。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按下式计算:
11 =§1a--------- 普通搭接
11E=§1aE-------- 抗震搭接
修正系数§详下表:
2、焊接
(1)采用焊接时,应按现行9规范要求及构件钢筋接头位置,采用闪光对焊、气压焊、电渣压力焊等焊接形式。

梁筋采用闪光对焊,柱筋采
9)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夹具的下钳口应夹紧于下钢筋端部的适
当位置,一般为 1/2 焊剂罐高度偏下 5—10mm,以确保焊接处有足够的淹埋深度。

上钢筋放入夹具钳口后,调准动夹头的起始点,使上下钢筋的焊
接部位位于同轴状态,方可夹紧钢筋。

钢筋一经夹紧,严防晃动,以免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安放引弧用的铁丝球(也可省去)。

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

10)试焊、作试件、确定焊接参数:在正式进行钢筋电渣压力焊之前,必须按照选择的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并作试件送试,以便确定合理的焊接参数。

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

当采用半自动、自动控制焊接设备时,应按照确定的参数设定好设备的各项控制数据,以确保焊接接头质量可靠。

11)施焊操作要点:
引弧过程,力求可靠;电弧过程,延时充分;电渣过程,短而稳定;挤压过程,压力适当。

若出现异常现象,应参照表 4—24 查找原因,及时清除。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焊接缺陷与防止措施
②电渣压力焊可在负温条件下进行,但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则不宜进行施焊雨天、雪天不宜进行施焊,必须施焊时,应采取有效的遮蔽措施。

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技术
负责人:
施工员:接受人: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