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阅
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
一。

1.123//4567//89
2.唐刘禹锡一种文体
3.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B
5.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宝中生活安贫乐道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陋室道德高尚的人8.C9.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10.267311.C
12.⑴有名(出名、闻名)⑵大⑶干扰(扰乱、使乱)⑷形体(身体)
13.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⑵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5。

A
二.1.D(宜:应当)2。

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3.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⑵衬托莲之高洁。

(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4.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5。

C(“说”侧重于议论)
初二语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二」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陋室铭》比较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或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

2.解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译文:
(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译文:
(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译文:
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
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爱莲说》比较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3分)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
(4)亭亭净植 (5)陶后鲜有闻
(6)而名之不可 (7)莫能肖也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9)待到山花烂漫时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 【甲】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 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甲】文中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甲】【乙】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1) 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7.【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甲】【丙】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8.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9.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一)参考答案
1.警戒自己称述功德押韵
2、(1)出名、闻名(2)显灵(3)散布的.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4)大儒,博学的人(5)平民,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6)“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文中指奏乐的声音(7)官府公文 / 形体、身体
3、B
4.(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的品德(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前,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
5. 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鄙弃、对官场、官府公事的厌倦。

6、C
7. 孔子原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作者以此结束全文,突出全文的旨意,立意高远,论证有力。

8.文中围绕“惟吾德馨”从三方面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清静优雅的环境,博学多识的交往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
(二)参考答案
1.(1)多 (2)亲近而不庄重(3)应当 (4)立 (5)少 (6)说出 (7)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8)我 (9)等待;等
2、(1)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艳。

(3)莲,是花中的君子。

(4)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两个要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6.(1)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洁身自好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7.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8.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9.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初二语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8分)
(1)有仙则名()(2)往来无白丁()
(3)斯是陋室()(4)无案牍之劳形()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10、对《陋室铭》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以山、水起兴,引出所吟咏的对象——陋室。

B.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因为陋室里有香味。

C.文中引圣人之言作结,暗示自己就是诸葛亮、扬子云一样的“君子”,深化了主题。

D.文章中作者主要从环境、人物、室中事三个方面描绘了陋室。

11、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4分)
答:
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
8、(1)出名、著名(2)没有学问的人(3)这(4)使劳累
9、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0、B(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11、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初二语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篇四」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陋室铭》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理解,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和理解,所以,要做好语文阅读理解,首先就得仔细阅读,将文章读明白,只有将文章读明白,才能做好阅读理解,下面给大家分享《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陋室铭》阅读理解(附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公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幽阒辽复④,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节选自王禹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注]①刳(kū):剖,削。

②雉堞:城墙。

③平挹江濑(1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

濑,湍急的水。

④辽复(xi6ng):写视野的辽阔绵远。

复,绵远。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①有仙则名。

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劳:
③不可具状。

具:
④公退之暇。

暇: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皆竹楼之所助也
b.可以调素琴;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c.比屋皆然;谓为信然
d.刳去其节;安陵君其许寡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11.【甲】文表明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乙】文集中概括小竹楼风光清幽寂静、辽阔广远的句子是。

(2分)
12.【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8.①著名,出名。

②使劳累。

③详细。

④空闲。

(每题1分)
9.c
10.①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希望后来的人与我志趣相投,接下来修葺竹楼,希望这竹楼能不朽坏。

(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复,不可具状(每句1分)
12.托物言志;《陋室铭》中借写陋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操;《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借竹楼表达了作者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及居陋自持的高洁志趣。

(手法1分,分析3分,分析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