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探索宇宙而牺牲的宇航员们——前苏联联盟11号宇航员遇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类探索宇宙⽽牺牲的宇航员们——前苏联联盟11号宇航员遇难1971年4⽉19⽇凌晨3点40分,“礼炮1号”空间站在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近地轨
道空间站新纪元。
“礼炮⼀号”由轨道舱、服务舱和对接舱组成,呈不规则的圆柱形,总长约12.5⽶,最⼤直径4
⽶,总重约18.5吨。
它在200多千⽶⾼的轨道上运⾏,装有各种照相摄影设备和科学实验设备。
⾥⾯有5个分舱。
其中3个是增压舱,可以供航天员进⾏⼯作与⽣活。
⽽另外两个则是对接舱,
⽤于完成和飞船的对接。
4⽉23⽇,三位苏联宇航员乘坐“联盟-10”号飞船与“礼炮-1”号对接成功,但由于对接⼝发⽣故
障,航天员忙活5个⼩时愣是打不开舱门,只好悻悻地返回地球。
6⽉6⽇,另外三位苏联宇航员多勃罗沃⾥斯基、沃尔科夫和巴扎耶夫乘坐“联盟-11”号飞船,利
⽤改进设计的对接装置与“礼炮-1”号对接,并成功进⼊到空间站内,进⾏了⼀系列的开创性实
验,如长期处于失重状态下的植物⽣长研究等。
不过在此期间,空间站也是⼩问题不停,如在
航天员22天的⽣活期间,空间站的空⽓过滤系统出现故障、还出现了⼀场⼩⽕灾、⽽且宇航员
在空间站内按照规定使⽤跑步机锻炼肌⾁的时间,整个空间站会发⽣晃动。
1971年6⽉的最后⼀天,联盟11号的指令长多勃罗沃列斯基与⾝旁的两位伙伴沃尔科夫和帕萨
耶夫做了再次确认后,开启了飞船的制动发动机,正式启动返回再⼊程序。
⼀次偶然的机会,
让他们三个从后备变成了正选,不仅成为了苏联第⼀批进⼊“礼炮⼀号”空间站的航天员,也创造
了新的苏联航天员在轨时间记录。
22天⾥,3位宇航员不仅验证了“礼炮⼀号”的各项功能,还开
展了100多项科学考察和实验活动。
指令长同志仿佛已经看到了亲⼈的笑脸,孩⼦的鲜花和红场
观礼台上⾸长有⼒的握⼿以及⾦光闪闪的勋章。
莫斯科时间1点47分,返回舱与轨道舱和服务舱分离,投⼊地球母亲的怀抱。
地⾯控制中⼼通过
⽆线电祝愿全船好运,得到回复:“谢谢,再见,我们正在定向……”
之后,再没传来过联盟11号的声⾳……
地⾯控制中⼼并没有过度担⼼,因为再⼊阶段电⼦设备故障或者通讯天线出问题之前也出现
过,⿊障结束后,仍然得没有从联盟11号传回⼀丁点声⾳。
2点17分,返回舱乘坐降落伞缓缓落
地,两架直升机上的⼯作⼈员随之到达,并赶紧打开了舱门。
三位宇航员端坐在座位上,⾝体还是温热的,但是都已停⽌了呼吸……
联盟11号三名宇航员遇难的消息⼀经公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震动,各航天强国的媒体均
第⼀时间报道了这⼀事件,并邀请专家对宇航员的死亡原因进⾏了分析,有的猜测死因是致命
的宇宙射线,有的猜测宇航员可能是感染了某种超级外星病毒,有的猜测长时间的太空⽣活之
后地球重⼒摧垮了宇航员的内脏,有的则分析可能是飞船的制氧和供氧系统出了问题。
苏联政
府则⽴刻成⽴了调查组,并暂停了所有宇航员的训练计划以及后续的所有载⼈飞⾏任务。
飞船与空间站解除对接出了问题,原本应该按顺序依次打开的12个炸药导爆锁意外同时⼯作
了,爆炸巨⼤的冲击震开了返回舱上的⼀个球型接头,这使得多勃罗沃列斯基座椅下的通⽓阀
门突然间打开了。
呼吸加速使三名宇航员⽴刻意识到舱内⽓体在快速泄露,他们先是检查了舱门,之后关上了⽆
线电设备,以听清楚漏⽓的吱吱声来源于哪⾥。
当发现吱吱声来源于⾃⼰座位下时,不过这个
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仅仅34秒,返回舱内的⽓压就低到接近真空,宇航员此时就相当于暴露在
了太空之中。
宇航员在短时间内急性缺氧,因为⼈体内的⽓压远远⼤于太空中的⽓压,肺⾥的⽓体会迅速膨
胀将肺撑破,另外,⽿膜也破裂,包括⾎液在内的所有体液变得沸腾,剧烈汽化。
在40秒内三名宇航员就全部死亡。
之所以会酿成这样的事故,是因为宇航员没有穿宇航服,不是说宇航员不想要穿宇航服,⽽是因为空间太窄了,当时苏联登⽉计划失败后,苏联迫切想利⽤载⼈空间站来扭转颓势,为了加快进度,苏联航天⼯程师们不得不绞尽脑汁的在设计载⼈两名的联盟飞船⾥塞进三个⼈,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航天员都不穿宇航服,以节省空间。
另外,返回舱的设计也出现了问题,其中⼀名机组⼈员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已经解开了座位上的安全带,伸⼿想要控制压⼒阀门,但是这个阀门位于座位底下,由于空间狭窄操作起来⼗分困难,关闭这个阀门⾄少需要60秒的时间,多重因素下,悲剧就这样发⽣,他们也成为了死在着陆前的宇航员。
后来,苏联的航天负责⼈卡马宁将军被撤职、礼炮⼀号空间站也再没有⼈进⼊,于1971年10⽉在飞控中⼼的控制下坠毁在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