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长春市第一三七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长春市第一三七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可谓卷帙浩繁。

但德国汉学家顾彬却如此评价:如果说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中国当代文学则只能算“二锅头”。

网上更是广泛流传着“中国文学已死”的哀叹。

上述论断虽不无戏谑,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者与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不满与忧虑。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此时代,伟大作家理应层出不穷。

也许是时代的变革过于急骤,致使作家们茫茫然被时代洪流所裹挟,既迷失了自我,也迷失了文学理想。

当下的文学氛围显然是流行压倒了独创,文学成了商业奴隶、欲望附庸,大多文学作品沦为“速朽文学”。

自古以来,文学之独立品格在于反映“文化的真实”。

所谓文化的真实,就是在历史真实中提升出的有利于历史发展的合理因素。

对于文学来讲,纯粹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

比如当下的历史阶段中,既有清水,也有污泥,对清水的显扬与赞颂和对污泥的揭露与批判,就是文学的真实原则,即反映出历史的文化真实。

而辨别清水与污泥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是否有利于人类总体的存在与发展。

无论哪个时代的哪一种文学,都应该符合这一原则。

丧失了这一原则,就丧失了文学的品格。

在目前林林总总的所谓文学创作中,有的作品一望便知不能算进文学范畴,但还有一类作品,颇具迷惑性,赢得了众多粉丝的追捧。

这类作品具有高强的叙事技巧,其剧烈的起承转合成为一种“阅读诱惑力”,令读者欲罢不能。

其中一些作品甚至颇具“文学性”。

比如风靡一时的“宫斗小说”,更是如此。

这类作品也许有一定文学性,却不能反映出文化的真实。

这类作品不是文学,而应该归为“狭邪”文本。

这类文本与影视剧的流行,不仅极大地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向上的动力,也极大地腐蚀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隐性的阻碍、破坏作用。

当然,新时期以来产生过大量优秀文学作品。

2015年,根据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使我们看到了经典的力量。

今天的青年人热爱这部小说,不只是从中看到了奋斗与成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人活于世的尊严与价值。

这正是当前的文学创作所缺乏的精神,也是人类永远需要的精神。

1993年出版的《白鹿原》也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它选取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横剖面,将民族的“本我”(鹿子霖)“自我”(白嘉轩)“超我”(朱先生)生动地展现出来,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深沉热爱、对时代变迁的积极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族文化生态和文化变革的优秀文本。

这些作品都典型地体现出“文化的真实”。

文学就是人学,但这里的“人”不是哪个具体的人,而是大写的“人”。

这个大写的“人”是指超越了一己私欲、上升到普遍性高度的人,既有人的血肉情感,其思想情感又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

这个大写的“人”
不仅仅指文学中的正面人物,更是指由作品的整体情感倾向而构成的“人学”。

这个大写的“人”或“人学”不是抽象的,其基础仍然体现着特定历史情境的合理因素,也就是“文化的真实”。

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如此。

我们是套用西方话语、模仿市场运作地“生产”文学,还是深耕本国传统、坚持独立品格地创作文学,值得每一个作家、评论家深思。

文学,如果脱离所依存的文化真实,那么其价值也就很有限了。

(摘编自冷成金《文学要承载文化的真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缺乏良好的文学氛围,使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的文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B.文学的真实源于又高于历史中的纯粹的真实,能否认清并在创作中坚持这一原则决定了作品是否具有独立品格。

C.当前创作中出现了文学范畴泛化的现象,导致部分作品因为叙事技巧、“阅读诱惑力”的包装而颇具“文学性”。

D.我们能从有利于人类总体存在与发展的经典之中看到人活于世的尊严与价值,了解到民族文化生态与文化变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大背景,结合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负面现象,明确地提出文学要承载文化的真实的观点。

B.文章论证思路是根据现象提出观点,再通过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论析并在理论层面加以概括,最后在比较中强调论点。

C.第四段举“宫斗小说”风靡一时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这一类“狭邪”文本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隐性的阻碍、破坏作用。

D.文章引用学者、大众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评价,以不同质量的作品进行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使论证严密,观点鲜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大量的文学创作模仿市场运作地“生产”文学,作家未能深耕本国传统、坚持独立品格地创作文学,导致流行压倒了独创。

B.为净化青少年心灵,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学校和家长应借助各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取向。

C.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在塑造人物时既要符合人物特定身份和时代特征,又要突显其思想的高度,
且不回避其可能的缺陷。

D.根据《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经典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传播经典开辟了新道路。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日前公布,清肺排毒汤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

该方剂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阻击疫情,关键是抓住核心病机,迅速扭转病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

中医药专家综合分析本次疫情特点,统筹考虑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典医籍里的处方,最终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化裁为新的方剂——清肺排毒汤。

截至2月4日,该方剂给4个省36个城市37所医院的214名确诊患者使用,通过综合观察,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在90%以上。

尽管本次临床有效性观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只为迅速救治确诊患者,但临床验证结果与先期处方设计预判完全一致。

更为难得的是,一半以上的患者服用一剂药后症状就得到改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抗疫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摘编自王君平《抗疫,中医药添加新力量》,《人民日报》2020年3月12日)材料二:
与西医文化相比,中医药文化欠缺了一些所谓的“现代科学性”的逻辑,但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体现。

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

然而这些核心价值在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上的传播存在不足,导致当下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与传承中不得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没有取得很好的文化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学体系背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在西方强调分析、实验、定量的“科学主义”背景下,强调“气”“阴阳”“五行”等脏腑经络学说的中医药不是“辨证施治”的存在,而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二是市场经济方面,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受到打压;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化自信不强,即便是2015年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的研究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但直到今天,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摘编自丁云霏《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困境:文化适应与路径建构》,《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8月)材料三: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建议、规范、指南和标准4个层面,由低向高贯穿一致,是一个最为开放的系统。

中医药团体标准可以总结、验证、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国家标准,最后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例如,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之间的协调统一性有待加强。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由于行业内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推广”的思想意识及标准宣传不足等各种因素,中医药的一些标准未能被推广应用,当前中医药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

因此,如何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摘编自宇文亚等《中医药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1月)
4. 下列对材料中“中医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原理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

B. 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

C. 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其核心价值是仁、和、精、诚。

D. 当前,中医药应有的价值无法实现,要做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亟需促进标准的推广应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使用清肺排毒汤进行治疗的214名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观察虽不属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但临床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B. 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因未对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展开研究而受到打压。

C. 目前,已经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依然有待加强。

D. 虽然屠呦呦院士已经凭借中医药研究成就获得诺贝尔奖,但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6. 要让中医药发挥更大的作用需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

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1937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1965年。

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在自然界中,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

冠状病毒的宿主丰富多样,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

一些冠状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

那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

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

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冠状病毒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

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钥匙”和“门”的关系一样。

一旦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对病毒毫无戒心。

(摘自张晗胡载《冠状病毒“这一家子”》)材料二
我们可能永远也弄不清病毒从何而来,但是病毒却真真切切地在我们的演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病毒与生物的军备竞赛也一直是演化的最强推手,病毒还打破了生殖隔离的壁障,让基因得以在不同的生物中流动。

病毒的理想状态是既不引起太严重的症状——不然搞死了宿主自己也完蛋,但也不能大温和——毕竟要生存,抢资源的时候该下的狠手还是得下。

所以在漫长的演化中,病毒最终会与宿主达成某种默契,比如说人类与能引发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就属于此。

但是病毒会变异,有些变异会导致病毒的宿主改变。

病毒与新的宿主没有长期磨合的默契,就会出现“下手没轻没重”的问题,其中有些下手特别重的就会给宿主带来致命疾病。

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毒已达成完美默契,与从家畜那里来的病毒,比如麻疹、流感等等,磨合得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极少引起很严重的疫情。

唯独来自于野生动物的病毒跟我们丝毫没有一丁点磨合,因此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几乎全部来自野生动物。

(摘自唐骋《病毒从哪里来》)材料三
近期新冠肺炎肆虐,蝙蝠又一次成了人们的话题中心。

大家好奇,许多烈性传染病的大流行都与蝙蝠脱不了干系,但蝙蝠自己却不发病。

今天,神秘的蝙蝠将为我们一一解疑。

问:外界将你们称作病毒库的说法准确吗?
答:可以这么说。

我们有1000 种不同类型的亲戚,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哺乳动物,目前你们从我们身上分离出的病毒有100多种,其中有些被证实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人类。

比如在你们人类中大规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病毒、SARS病毒等,当初和我们在一起时并没有显得多恐怖,可能是它们怕我们吧。

问:有什么秘密或器来降伏它们,让其不敢放肆?
答:和你们相比,我们主要有高体温和特殊的免疫系统。

作为目前唯一可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我们的体温和鸟类相似,基本上在38-41°C,相当于人类的高烧状态。

同时,高体温也使我们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在需要时快速有效地响应病毒入侵,这都让它们不敢在我们体内造次。

问:但是你们却基本上不发病。

答:是的。

当然也有其它因素,比如我们作为群居动物,亲戚们聚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为我们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这会促进病毒变异。

当然,我们在冬眠过程中也会降低代谢速率抑制病毒繁殖。

世代演变下来,我们蝙蝠与病毒算是共生关系,各取所需。

互不伤害。

(摘自胡慧祯《蝙蝠采访记》)
7. 下列对冠状病毒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冠状病毒1937年首次在家禽体内被分离出来,但直到将近三十年后的1965年才出现在人体内而被发现。

B. 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囊膜表面的许多排列规则的刺突糖蛋白突起,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

C. 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虽然它们种类繁多,但却不能单独存活,必须依赖宿主才能生存。

D. 冠状病毒通过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人体的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在人体寄生并繁衍。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材料一还使用了作解释、打比方等,使得被说明的对象特征非常鲜明。

B. 病毒并不是只会带来疾疫的灾星,它刺激生物进行选择进化,还能让基因在不同生物间流动,在生物的长期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C. 2019-2020年流感季,北美地区流感大爆发,报道有2000万人患了流感,1.4万余人死亡,导致这次疾疫的病毒来自野生动物。

D. 40°C上下的体温、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是蝙蝠虽携带大量可怕病毒却基本不发病的重要原因。

9. 三则材料各自侧重介绍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选自《鸿门宴》)
10. 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令张良留谢谢:拒绝
B. 大行不顾细谨顾:顾及
C.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
D.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留下
11.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道芷阳间行
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 越国以鄙远
D. 宁许以负秦曲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令张良留谢今君乃亡赵走燕
B. 公为我献之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暴秦之欲无厌
D. 拔剑撞而破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13.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沛公安在
A. 大王见臣列观
B. 何厌之有
C苟以天下之大 D. 戍卒叫,函谷举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由此能看出刘邦生性多疑、能屈能伸的性格。

B. 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表明其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认为刘邦不足为患。

C. 樊哙是一员有胆有识的武将,其劝说沛公及时脱身的那一席话,体现其雄才韬略。

D.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通过刘邦的鲜明对照来烘托项羽形象。

1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6. 用“/”给下列语段断句。

奢因说曰君於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夕
罗隐
络角①星河菡萏天②,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③。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注】①络角:角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络是网络,指雾气网络在角宿上。

②菡萏天:是荷花盛开的天气。

③婵娟:美好,指织女星。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设想了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看角宿、荷花,也写人间家庭布置筵席的欢乐场景。

B.颔联写谢女倒空箧中的珠宝,要檀郎写出歌咏七夕的诗篇,表现人间七夕的活动。

C.颈联上句写牛郎织女会面的香帐已制成,下句写妇女们已穿针引线拜织女星乞巧。

D.首句、五、七句写天上,二、三、四、六、八句写人间,表现天上的美好欢乐胜似人间。

18.诗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但它缺了之后又恢复圆,这样周而复始,终究无所增减。

(2)《氓》中的女子为了摆脱内心的痛苦,对“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氓”说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心与男子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描摹了潮平江阔、风浪潜踪的江景,表现了诗人壮观、豪迈的气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下面是一封自荐信,请找出两处用词不准确的地方,并续写一个结尾。

注意:结尾要表达自己的求学意愿,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100字。

尊敬的XX大学领导:
您好!我是XX中学高三学生XX。

我希望通过自主招生来实现我在贵校就读的梦想,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斧正我的申请材料。

我从小就热爱科学。

……
我还热爱文学。

我很小就跟随父母在《论语》《世说新语》《红楼梦》等书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长大后,又广泛阅读《巴黎圣母院》《复活》《简爱》等外国文学名著,可谓学贯中西。

我兴趣广泛。

……
结尾:
此致
敬礼!
XX中学XXX
X年X月X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外卖”是一种新型食物。

②通过出锅和食用之间时间延长,使一些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发生明显变化。

③这些变化对食物的营养价值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会影响到我们对它的接受度。

④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吃”是食物最重要的属性。

⑤所以,点外卖的时候,就会点那些“延时”之后依然好吃的食物,比如肉类和根茎类的食材,或以红烧、油炸等比较“重口味”的方式为烹饪的食物。

⑥而对蔬菜、粗粮等食材,以及清炒、白灼等方式制作的菜式就相当无感。

四、写作(60分)
22.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样的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这是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的一句名言。

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中国现实,写一篇演讲稿,谈谈对这句话的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