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形成几何初步概念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探形成几何初步概念的方法
几何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条件。

教学大纲强调了几何初步知识要重视概念教学,形成正确的表象,要注意数形结合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但是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求积的计算教学,忽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一、直观操作法
直观教学既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时,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形及学生所熟悉的事例等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逐步从认识形体的外部特征而进行抽象概括,认识其本质特征。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对大三角板、钟面、折扇、活动角等的演示,用直观教学给学生提供形成概念“角”的感性材料。

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红领巾、三角板、折纸、活动角等进行操作活动,老师把折出大小不同“个”的模型比划给学生看,继而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并有意识地由“角”的顶点向两边描画出“角”的图像:
同时也让学生照老师的样子把自己折的“角”的模型描画出来,指导学生把实物中的角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图形。

在师生共同讨论中,得出结果: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由这一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直的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图形法
几何图形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它排除了具体事物的某些非本质属性(如材料、重量、颜色彩,抽象出几何概念本质属性(如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等),发挥几何图形形象、直观、简洁、明快等特有的功能。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几何图形不能使学生仅仅认识“标准位置”的图形,否则,对概念的认识会起负作用。

例如: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
标准位置图①学生一看就认识,图②、③是变式图形,学生不习惯,辨别有困难,不容易看出是直角三角形,因此,教学中既要用标准图形,也要充分应用变式图形,通过图形变换角度和比较,使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

三、语言表述法
小学几何初步概念的语言表述仅是描述性的通俗语言,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用简明、通俗的语言表述几何初步概念,促进学生的联想,直到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述图形的特征。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学生通过“看、摸、想”,然后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最后闭眼,在脑子里想象一个长方体,按照面、棱、点,“三、二、一”的办法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意思是面的特征有三句话(个数、形状、大小)——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棱的特征有两句话(个数、长短)——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的特征有一句话(个数)——有8个顶点。

老师多次让学生个别说、全班说,个别复述、全班复述。

四、作图法
构造精确的图形和正确的图形分析可以帮助认识图形的性质特征。

如“在一个梯形里画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几种分法?”
五、测量与计算法
如,测量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会帮助理解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周长的单位、面积的单位等概念。

总而言之,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自我表现的余地,让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把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协同起来,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内化,从而形成几何初步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