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对策研究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对策研究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农村发展的主要正规金融机构,其业务的开展对农户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保定市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虽然己经初具规模,但由于贷款难问题的存在,使得小额信贷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方取得的成效有限。
本文对保定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就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保定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现状近年来,保定市农村信用社系统把涉农贷款作为巩固农村金融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自身业务发展的着力点,把服务县域经济尤其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当作夯实基础求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完善制度规定,加快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专门制订了《关于成立小额信贷专营部改革试点的方案》和《中小微型企业授信管理办法》,简化贷款流程,开辟贷款审批绿色通道,确保农户和中小企业进得来贷得到贷得快,贷款审批时限从42天缩短为7天,并通过评级、授信、押品评估和贷款审批四合一流程,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了审批效率。
第二,贷款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将小额农贷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农村多种经营户、工商户以及农村各类微小企业,贷款用途也由原来单纯支持传统农业拓展到现代农业,从单纯满足农业生产融资到满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融资需求。
按照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要求,对销售收入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因地制宜培植具有区域优势与特色的重点产业。
第三,构建担保抵押新模式。
大力推广小微企业联保贷款业务,并逐步探索出基地+农户商城+个体等担保新模式。
向小微企业客户宣传公务员担保、动产担保、土地使用权担保、农房抵押担保等新型担保方式,从企业多元化的现实需求入手,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融
资选择空间。
其中,阜平县联社采取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信用社+农户的模式,与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积极投放支农扶贫贷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博野县联社采用了乡镇政府党委+村党支部村委会+农信社+农户的模式,成立由四方代表组成的诚信小组,评选诚信村民借款户,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四,积极开发和推广创新型金融产品。
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地区优势产业推出了祁药通商户通厂房按揭贷款等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新产品。
许多联社还陆续开办了票据贴现业务,解决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难题。
截至2013年3月末,保定农村信用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57亿元,较2013年初增加175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51;而涉农贷款表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09年5月末余额为272亿元,2013年3月末达到了4437亿元,平均增长率高达13,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高达85。
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分析1定价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保定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定价能力以及改善的内在动力不足,表现为没有设立专门的利率定价岗位和人员,因而虽然定价办法中规定了多项原则,但实际定价过程中基本都执行贷款基准利率加浮动利率的定价方法;由于贷款利率定价方法的简单,导致在贷款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利率没有任何区别,信贷员直接按照相应的利率上报就可以了,从而丧失主动定价的积极性。
另外,在目前经济效益较好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硬性的规定,要改变已经较为成熟和习惯的利率定价模式相对困难。
与此同时,政策干预下的低利率又难以弥补信用社的运作成本,致使信用社对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缺乏动力,严重制约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壮大。
2奖惩机制的设计不当。
从调查情况看,奖惩机制的内在缺陷导致信贷人员放贷的积极性大幅下降。
由于小额信贷数额一般都不大,责任主体多为一手经办人员,如目前贷款第一责任人的制度,规定如果一个贷款人员发放的贷款不良率累计超过某个要求,或者贷款本息如果不能按期收回,就要下岗清收,期间只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且要扣掉工资来偿还贷款,与此同时,职位的提升、各种奖励就自然而然地被取消
了。
因此,这种办法使得信贷人员惧贷、惜贷的思想负担加重,出现无过即可,得过且过的状况。
3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根据对农户的调查,其贷款需求呈现多样化,贷款不仅仅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在非农业生产投入、消费性支付方面的贷款需求不断增加,甚至超过农业生产性贷款。
在调查中,农业生产性贷款需求占比仅为1739,非农业性贷款需求为6522,消费性贷款需求占比为1739针对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调查对象为保定市各县域农户,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基本信息、经济状况、以往的贷款经验、所期望的贷款。
多元化的贷款需求,要求农信社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利率等产品要素的制定方面进行创新,提供多元化的小额信贷产品。
而调查发现,申请过小额信贷的农户中仅有5在农村信用社获得贷款,且819的农户表示农村信用社的授信不能满足其全部的生产或商业经营需要。
贷款方式方面,保定市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小额信贷产品多数为小额抵押、质押贷款,个人信用贷款或保证贷款等其他新型产品较少,方式较为单一。
4风险管理不足。
根据对保定市徐水县、雄县、高碑店等多家农村信用社的走访调研结果显示,小额信贷的不良贷款率有明显分化,有的不到3,而部分信用社高达50。
进一步分析分化的原因,可以发现不良贷款率较高的信用社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存在明显不足,例如调研的信用社一般只有1~2名信贷员,每个信贷员要面对上百家农户,由于人员不足、交通不便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信贷人员不能做到深入农户调查实际情况,对农户信用情况调查不严苛、不详尽,走访调查不全面,使得客户信息档案内容不规范,造成贷款损失风险被忽略;而拥有较低不良贷款率的信用社,不是因为信贷风险管理的到位,而是因为其几乎不开展小额信贷业务。
5外部环境的制约。
根据调查,造成农户违约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经营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