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活者中约有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功能障碍表现: (多方面)
运动 感觉 语言 吞咽 认知 情感与心理 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㈧ 合并症 ⑴ 肩关节半脱位 ⑵ 肩痛 ⑶ 肩手综合征(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综合征) ⑷ 压疮 ⑸ 体位性低血压 ⑹ 废用综合征:挛缩(肌腱、韧带)、骨质疏松、心肺 功能减退等。 ⑺ 误用综合征:强化异常运动模式:上肢呈挎篮子状, 下肢呈偏瘫典型划圈步态。
这个理论是偏瘫临床治疗及评价的基础。但是此恢复过 程依患者的病情而有差异,有的病人可能停留在某一阶 段上不再进展。
Ⅰ弛缓阶段 Ⅱ 痉挛阶段 Ⅲ 连带运动
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痉挛 逐渐加重
Ⅳ 部分分离运动
Ⅵ
Ⅴ分离运动充分
速度协调性正常
分离运动 精细运动 速度运动 逐渐恢复
Brunnstrom 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
度的感觉障碍。 ⑴ 浅感觉障碍 ⑵ 深感觉障碍:造成感觉性共济失调、动作不准 确,静态、动态平衡障碍,姿势异常。 ⑶ 大脑皮质的复合感觉,如实体觉、定位觉、两 点辨别觉、图形觉障碍。 ⑷ 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㈢ 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属于大脑皮质的高级活动范畴。包括
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和智 能等。部分中风患者当病变损伤大脑皮质时,可 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反射异常、肌张力过高导致活动无功效
平衡功能异常
平衡功能受中枢神经支配,为各种反射 活动、外周本体感觉和视觉所调整,还 有各肌群间的相互协调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2. 运动功能评定 ⑴ 运动模式的评测法
Brunnstrom对大量患者进行了观察,注意到偏瘫的 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提出了著名的恢复六阶段 理论。
跟腱挛缩
三、康复治疗
1.康复治疗机制/恢复机理:
★脑组织和血管病变的恢复
(侧枝循环的建立;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血肿的 吸收,血管的再沟通)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脑的可塑性)
脑可塑性(plasticity)
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上和功能上 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现实的能力
(功能转移/重组;次要通路开放)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4、 脑卒中偏瘫的功能训练原则 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异
常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 加强软弱肌肉的力量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患侧 的恢复和健侧的代偿。
5、治疗技术与方法
5.1.早期/急性期(1-3周)
★目的: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为功能训练做准备 ★预防并发症:压疮、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炎等 ★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 措施:按摩、被动活动、体位治疗(抗痉挛体位)
瘫痪肢体髋关节外旋、足下垂 使用踝托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
60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恢复期
5.2.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一般病后1~3周(脑出血2~3周、脑梗塞1周左
右),患者意识转清,生命体征平稳,便进入恢复 期,可进行功能训练。
目的:进一步恢复神经功能,争取达到步行和生 活自理。
恢复期一般可分为:软瘫期、痉挛期和改善期。
变为致密结缔组织而易致关节挛缩变形。预防措 施为: A.床上正确体位(良肢位)的摆放 B.瘫痪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 C.瘫痪肢体的按摩、肢体气压治疗 D. 使用支具保持关节于功能位Fra bibliotek 脑卒中良肢位:
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 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患侧卧位、 健侧卧位、仰卧位)
曲,前臂旋后(前),腕关节屈曲,指关节及拇指屈曲、内收。 下肢:伸肌痉挛共同运动模式占优势,影响步行能力---偏瘫 步态(划圈步态)。
表现为:骨盆旋后并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 节伸展,足、趾屈曲、内翻。
偏瘫上肢共同运动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反射异常、肌张力过高导致活动无功效。 平衡功能受中枢神经支配,为各种反射活动、 外周本体感觉和视觉所调整,还有各肌群间的相 互协调。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外周不受 中枢调控,可导致平衡功能减退或丧失。
下肢伸展 → 上肢伸展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共同运动: 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
组活动,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 与活动的肌肉和肌肉的反应强度都是相同的,没 有选择性。即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 种固定的运动模式。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上肢:屈肌痉挛共同运动模式占优势,影响手的精细功能。 表现为:肩胛骨上提、后缩,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屈
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其运动功能的恢 复较慢,预后较差。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㈣ 言语障碍 优势半球的额叶(语言运动中枢)、颞叶(语言感
觉中枢)损伤将导致言语功能异常→失语症(运动性 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等)。
伴有言语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由于其语言的理解 和表达障碍,而不能很好地理解、配合治疗 → 影响 康复治疗效果。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联合反应 A. 对称性联合反应 a. 上肢(对称性)
健肢屈曲或伸展 → 患肢屈曲或伸展 b. 下肢(对称性)
健肢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 → 患肢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 c. 下肢(相反性屈曲与伸展)
健肢屈曲 → 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 → 患肢屈曲 B. 同侧性联合反应
上肢屈曲 → 下肢屈曲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软瘫期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⑵ 肌张力评定 修订的Ashworth量表,分为0~Ⅳ级。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 Ⅰ级:轻度肌张力增加,受累部分被动 屈伸时,在ROM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 或出现突然的卡住和释放;
34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在 ROM后50%的范围内出现突然的卡住,然后 在ROM的后50%的范围内,始终呈现一定的 阻力; Ⅱ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 时,阻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 易地被移动;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㈠ 运动功能障碍 1. 运动障碍的主要特点----偏瘫 ⑴ 软瘫期
瘫痪侧肢体肌张力低下,反射消失,无 自主运动。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⑵ 痉挛期 由于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运动系统失去其
高位中枢的控制,从而原始的、被抑制的、皮层 以下中枢的运动反射释放,引起瘫痪侧肢体肌张 力增高,甚至痉挛,反射亢进,运动模式异常。
脑可塑性是脑自发恢复停止以后功 能恢复的机制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2 预后与康复时机 偏瘫恢复顺序:先下肢后上肢,先近端大关节后
远端小关节。 最佳康复时机:发病3月以内,时间越早越好,
只要患者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
3.康复治疗目标
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为主的综合措 施,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 患者的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调 整心理状态,学习使用辅助器具,指导家 庭生活,以争取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
患肢失去正常功能 出现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
•联合运动 •连带运动(共同运动)
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
❖联合运动: 偏瘫时,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
波及患侧引起患侧肌肉收缩
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
❖共同运动(连带运动): 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
发的一种组合运动。 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
→更紧张→肌张力明显增高,异常运动模式更明显 →训练越难完成→恶性循环。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脑卒中患者由于运动、感觉、认知、言语等多
种功能障碍并存,常导致衣、食、住、行、洁等 日常生活活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能力的下降或丧 失。
常用Barthel指数评定法进行评定。
35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Ⅳ级: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
36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⑶ 平衡功能评定 坐位平衡、站立平衡:
Ⅰ级:静态平衡 Ⅱ级:自动态平衡 Ⅲ级:他动态平衡
37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㈡ 感觉障碍 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可伴有不同程
脑卒中康复
【教学目标】
了解: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脑卒中 的康复治疗分期、各期治疗目标及主要内容。 理解: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的特点。 掌握:脑卒中的预后、康复治疗时机及目标、偏瘫 功能训练原则、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康复护士在脑 卒中康复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的特点;脑卒中的预后 、康复治疗时机及目标、偏瘫功能训练原则、抗痉 挛体位的摆放;康复护士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 难点: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脑卒中 的康复治疗分期、各期治疗目标及主要内容。
种固定的运动模式。 即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和下肢伸
肌共同运动模式
异常的肌痉挛模式
脑皮质对运动的下行抑制作用丧失,而脑 干脊髓束对运动的下行易化性指令可能异常活 跃,导致γ-反射亢进,肌张力异常增高而出现 及痉挛
表现为: 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时引起的屈肌痉挛模式 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时引起的伸肌痉挛模式
运动协调控制障碍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㈤ 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评定并由语言治疗 师进行治疗
原因:脑卒中后舌和喉头等运动控制障碍。 后果:误吸、误咽、窒息、吸入性肺炎、呼吸困 难、营养不良 → 影响患者整体康复。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㈥ 心理和情感障碍 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影响治疗→动作完成不好
9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起病急骤、血管源
性、引起持续的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临床综 合征
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的持续性大脑半球 或脑干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不是独立疾病诊 断,而是包括了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疾患,如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 血)
二、脑卒中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6
【概述】
由于临床对脑卒中的诊疗水平提高,使 该病的急性期死亡率显著下降,则人群中 的致残率明显上升。脑卒中引起的主要功 能障碍“偏瘫”成为康复的主要对象。
7
【概述】
脑卒中 = 偏瘫 ?
NO!
8
【概述】
脑卒中并非某个单纯的疾病名称,也不等于偏 瘫,而是是一种表现十分复杂的临床症候群。
按照WHO的定义,脑卒中是指“发展迅速、 具有血管源性脑功能局灶性障碍,并且持续时间 超过24小时的临床症候群”。因它乏指所有脑血 管病的突然发作(如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 腔出血等),又称为“脑血管意外” 。
骨盆旋后并上提,髋伸、外展、外旋,膝伸, 足跖屈曲、内翻,足趾屈曲、内收。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头部: 头部旋转,向患侧屈曲使面朝健侧。
躯干: 躯干向患侧屈并后旋。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联合反应: 脑卒中患者,即使患侧不能产生随意收
缩,但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 波及患侧引起患侧肌肉收缩。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出现: ●异常的肌痉挛模式--形成特定姿势 ●紧张性反射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脊髓水平的、原始的运动形式。
【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评定】
上肢屈肌痉挛模式: 肩胛骨后缩,肩带下垂,肩内收、内旋,肘屈
曲,前臂旋前,腕屈曲伴一定的尺侧偏,手指屈 曲内收。 下肢伸肌痉挛模式:
一、概述
4
【概述】
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我国为脑卒中高发国家: * 年发病率为185~219/10万人 * 每年有200万人新发脑卒中 * 存活的脑卒中患者有700万人 * 2/3致死或致残 * 每年死于脑卒中150万人,是第二位死亡原因 * 每年脑卒中治疗费用约120亿人民币
5
【概述】 以时间计算: * 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 * 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 * 我国脑卒中患者年轻化:45岁以下脑卒中发病率 为9.77%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急性期
发病后数日内,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应早期 介入,但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
目的: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同时 为下一步的功能训练作准备。 ⑴ 预防并发症
包括预防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深 静脉血栓等。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急性期
⑵ 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制动超过3周,肌肉和关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