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使用书名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正确使用书名号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和法规文件等的名称,例如:《中学生》、《语文报》、《涛声依旧》。

使用书名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用双内用单,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在书写时不能放在一个格子里。

《读〈石钟山记〉有感》
(二)书名与该书中的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苟子·劝学》《史记·项羽本纪》
(三)写文章时,题目不要加书名号。

(四)和“序”有关的书名号,如《<农村调查>序言》,这样的题目告诉我们,该文只是序,而非正文。

如果正文与序同时存在,则应该这样写,如:
《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
这两个书名号都是正确的,如果写成《<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或者《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都是不正确的。

(五)使用书名号时,必须弄清楚,句子本身是否在强调需要加书名号内容的名称性,如果强调其名称性,则用书名号,如果侧重强调题目的内容,那么需要加引号而不是书名号。

如:
我刚走进电影院,就看见屏幕上赫然投着“生死抉择”四个字。

这篇文章,题目为“梅花岭记”,其实是在赞颂明末抗清殉国的史可法。

上句如果把引号换成书名号就不妥当,因为从句子的本身看,原句是在强调题目的内容,意在与“其实是在赞颂明末抗清殉国的史可法”形成对比。

再看一个句子:
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铁道游击队》,但你知道它的真实的政委是谁吗?
上句中的书名号的使用是不对的,从后半句可以看出,此处的
“铁道游击队”并非电影名称或者小说名称,而是指“铁道游击队”这支队伍,应该把书名号换成引号。

(六)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名称不能用。

例:
①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
②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
③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
④《红旗飘飘画丛》出版前后(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
⑤在《人间指南杂志社》里有6位编辑。

(“社”指单位,书名号应去掉)
⑥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05年重庆卷)(第二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⑦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2005年江西卷)(第一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⑧《上海文学》新开《自由谈》一栏,本期刊登王安忆、陈丹青关于当代影视剧的长篇对谈《生活与故事,故事与影视》之一,广征博引,分析精当。

("自由谈"是专栏,因此,不应用书名号,而改为引号。


⑨出版社在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
册数。

("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属于出版社发的文件,应该加上书名号。


⑩今天,《美丽天使》杂志社3位编辑来我市采访,请市府办小周安排一下。

("xx杂志社"或"xx出版社"不用书名号。

有了"社"字就指单位了,不是指杂志或报纸的名称了,因此,书名号应去掉。

)有争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电视的栏目有时也用书名号,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示。

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

例:
“《丽达公寓》即日发售……”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

“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

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

经济频道在已形成品牌效应的《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幸运52》、《开心辞典》、《对话》、《生活》等一大批名牌栏目,推出众多各具特色的栏目。

(《人民日报》)(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晚间龙头栏目《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与新开的早间栏目《第一时间》、午间栏目《全球资讯榜》共同构筑经济频道的主线;服务版块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为您服务》,为观众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

(《人民日报》)(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七)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八)使用书名号时,不要将书名号后面的普通名词插进去。

例如:《读者》杂志,就不能写成《读者杂志》。

附: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

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例如: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注意几种容易误用的情况,
一、书名号的几种特殊用法
1、书名、篇名一起出现。

如果篇从属于书,书名在前,篇名在后。

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果篇名里还有书名,就要使用两个书名号,外为双书名号,内为单书名号。

例:李教授撰写的《谈曹植的〈白马篇〉的爱国情结》一文获得好评。

2、电影、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文化产品的名称可用书名号。

例:片尾曲《我心永恒》是《泰坦尼克号》影片的经典绝唱。

例: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的单口相声《逗你玩》雅俗共赏,堪称相声中的精品。

3、电视台、电台的节目可用书名号
例: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4、法律、条例的名称也用书名号。

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的原则。

5、教科书名称用书名号,而课程名不用书名号。

例:这学期开设微积分课,需要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微积分》。

6、丛书名与部分书名的使用。

如果丛书和部分书一起出现,就存在包含和被包含关系,丛书名不用书名号,部分书用书名号。

例: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他一口答应了。

如果只出现丛书名,那丛书名要用书名号。

例: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青年自学丛书》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

二、书名号的几种误用情况
不该用书名号而用书名号的情况不少,具体有:
例1:《海尔牌》空调已经远销海外。

商品名不能用书名号,书名号应去掉。

例2、公安机关负责向公民颁发《身份证》。

身份证不用书名号,书名号应去掉。

例3、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05年重庆卷)
栏目名不用书名号,要用引号。

节目可用书名号。

例4、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2005年山东卷)
主题、会议、标语等都不用书名号,可用引号。

例5、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2004年海南、广西等五省卷)考试、比赛等活动不用书名号,句中两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书名号的应用范围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的应用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这是主要用法。

此外,法律规章、规定、方案等的名称也应加书名号,如《新闻出版
统计管理办法》《汉语拼音方案》等。

文化产品的名称大部分也可以用书名号,例如,电影名、电视剧名、歌名、乐曲名、舞蹈名、雕塑名、画名、书法名、戏曲名、曲艺名、杂技名、刺绣名、摄影名,乃至相声、小品、特种邮票、剪纸的名称,都得用书名号。

但是,一些大型建筑艺术,虽然也属于文化产品,习惯上却不用书名号,如天坛祈年殿。

书名、篇章名如果有缩略形式,照样要用书名号,如《毛选》四卷、《现汉》等。

报纸、刊物有专版、专栏或副刊,电台、电视台有专题节目,它们的名称都可用书名号。

如《北京青年报》有专版《卡通阵线》,《文汇报》有副刊《笔会》,《人民日报》有专栏《今日谈》,中央电视台和北京文艺台分别有专题节目《体育沙龙》和《周末三人谈》。

丛书是否用书名号,尚无统一意见。

早年一般也用书名号,如《万有文库》《四库丛刊》;现在当然也可以用,如《新世纪万有文库》《露珠丛书》。

有人主张用引号:丛书名为一个词的,“丛书”二字括在引号之内,如“妇女丛书”“五角丛书”;丛书名为短语的,“丛书”二字不括在引号之内,如“从小爱科学”丛书、“名人名家传记”丛书。

课程和与其相应的教科书往往同一名称。

这时,前者不用书名号,后者则需加书名号。

如:“语文课上,小明告诉老师,他的《语文》书不见了。


当报纸或杂志的名称和报社、编辑部名称或和杂志社、编辑部名称相同时,如果指报纸或杂志本身,当然必须加书名号;如果着眼于单位,则可以不用。

如:“新闻出版署报纸司和新闻出版报连续组织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就是在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

……今后可在新闻出版报上开辟专栏,定期公布对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的结果……”前一个“新闻出版报”是指单位,不必用书名号,后一个明显是指报纸本身,按理说应该加上书名号为好;但不加也不会引起误解,因此也可以不加。

如果报刊名称易与普通名词混同,那就非加不可。

如:“《山西青年》向一稿多投宣战。

”“《青年记者》
注意民意调查。


误用书名号的情况大致有两类。

1.似是而非。

这又有两种情况。

一是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不符。

如:“摘自《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

只有《半月谈》杂志,没有“半月谈内部版”的刊名,“内部版”三字不应括在书名号之内。

二是将题目名与篇章名混为一谈。

如:“有个同学说,老师教他们,以后再遇到《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中学生’的程式来写,保险不会豁边。

”(《报刊文摘》1997年5月15日,三版)引文中,“责任”仅仅是一个作文的题目,还不代表一篇文章,所以不应加书名号。

2.随意超出应用范围。

主要是对引号和书名号不加区别,以至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表格名,都随意加上书名号,有人甚至在信封上对收信人的地址也加上书名号,这就用得太滥了。

书名号有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之分。

一般情况用双书名号。

当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摘自《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语文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书名、篇章名如果有缩略形式,照样要用书名号,如《毛选》四卷、《现汉》等。

报纸、刊物有专版、专栏或副刊,电台、电视台有专题节目,它们的名称都可用书名号。

如《北京青年报》有专版《卡通阵线》,《文汇报》有副刊《笔会》,《人民日报》有专栏《今日谈》,中央电视台和北京文艺台分别有专题节目《体育沙龙》和《周末三人谈》。

丛书是否用书名号,尚无统一意见。

早年一般也用书名号,如《万有文库》《四库丛刊》;现在当然也可以用,如《新世纪万有文库》《露珠丛书》。

有人主张用引号:丛书名为一个词的,“丛书”二字括在引号之内,如“妇女丛书”“五角丛书”;丛书名为短语的,“丛书”二字不括在引号之内,如“从小爱科学”丛书、“名人名家
传记”丛书。

课程和与其相应的教科书往往同一名称。

这时,前者不用书名号,后者则需加书名号。

如:“语文课上,小明告诉老师,他的《语文》书不见了。


当报纸或杂志的名称和报社、编辑部名称或和杂志社、编辑部名称相同时,如果指报纸或杂志本身,当然必须加书名号;如果着眼于单位,则可以不用。

如:“新闻出版署报纸司和新闻出版报连续组织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就是在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

……今后可在新闻出版报上开辟专栏,定期公布对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的结果……”前一个“新闻出版报”是指单位,不必用书名号,后一个明显是指报纸本身,按理说应该加上书名号为好;但不加也不会引起误解,因此也可以不加。

如果报刊名称易与普通名词混同,那就非加不可。

如:“《山西青年》向一稿多投宣战。

”“《青年记者》注意民意调查。


误用书名号的情况大致有两类。

1.似是而非。

这又有两种情况。

一是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不符。

如:“摘自《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

只有《半月谈》杂志,没有“半月谈内部版”的刊名,“内部版”三字不应括在书名号之内。

二是将题目名与篇章名混为一谈。

如:“有个同学说,老师教他们,以后再遇到《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中学生’的程式来写,保险不会豁边。

”(《报刊文摘》1997年5月15日,三版)引文中,“责任”仅仅是一个作文的题目,还不代表一篇文章,所以不应加书名号。

2.随意超出应用范围。

主要是对引号和书名号不加区别,以至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表格名,都随意加上书名号,有人甚至在信封上对收信人的地址也加上书名号,这就用得太滥了。

书名号有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之分。

一般情况用双书名号。

当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