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集经济、社会、生态、游憩、效益为一体,在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

在旅游方式中,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旅游地需求也愈发强烈,自然名胜风景区的建设能较大地满足人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龙岩大峡谷旅游区位于太行山中段主脊西侧,山西省昔阳县东南部孔氏乡境内,东邻河北省赞皇县嶂石岩国家风景名胜区,西距大寨森林公园76公里,旅游区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当前开发面积近50平方公里,具有优美的山水风光,丰富的物种赋存,多样的植被覆盖,优越的避暑气候,鲜明的地域文化和宝贵的历史遗迹,在此建设旅游风景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并能使其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科学发展方向。

因此,昔阳县龙岩大峡谷开发有限公司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考察论证,特提出龙岩大峡谷开发建设项目。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资源依据
龙岩大峡谷拥有山岳型旅游地的多种资源,以大峡、长峡、曲峡、奇峡和丰富的山水自然景观为核心吸引物,有优良的生态环境与较好的避暑气候相结合的良好自然条件,为休闲旅游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基础。

区内又广阔的山场和适合建设居民点的地区,可以适当开发房地产项目以补充旅游开发投资回收期长的问题。

2、政策依据
我国对搞好环境保护,实现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法规和政策,为旅游区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依据
国家“十一五”规划和远景目标规划,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
中积极发展的国民经济新型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加快太行山区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旅游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近年来的战略举措。

4、法律法规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物防治法》
⑤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⑥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⑦《昔阳县龙岩大峡谷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⑧晋中市外事旅游局、昔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批准《昔阳县龙岩大峡谷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通知
5、客源市场发展趋势依据
近年来的旅游统计资料表明,游客需求趋向于向自然本地值好,自然景观原始面貌保存完好的区域,昔阳县龙岩大峡谷旅游资源条件符合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这里邻近石家庄、太原两大省会城市,交通便利,又为新开发的旅游地,对游客有新奇感、具备了较好的市场空间。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要求,建设自然生态旅游区,实现自然和社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昔阳县龙岩大峡谷附近村落,地处太行山区,社会经济状况相对落后,建设旅游区可以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当地人民群众在旅游接待游客过程中,发展养殖业、服务业,通过农产品增值销售、服务业增加就业机会并通过建设家庭旅馆、特色餐饮等新兴产业增加收入,早日脱贫实现小康社会,这也是体现当地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该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可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增添新的品种,产生联动效应,使该地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新的活力,并由此带动旅游业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该区以其优美的山水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处科普益智、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为大中学生写生、专家学者科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物质和生活的需求。

四、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的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旅游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以房地产开发回报旅游开发,使当地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平康的目的,将龙岩大峡谷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生态科普、山乡风情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优美山水风景的旅游胜地。

第二章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龙岩大峡谷旅游区位于山西省昔阳县东南部孔氏乡境内,东邻河北省赞皇县嶂石岩国家风景名胜区,西距大寨森林公园76
公里,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7°29′41″--37°36′27″,东经114°00′56″--114°05′19″。

旅游区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6.3 公里,当前旅游开发区面积47平方公里。

二、地文条件
龙岩大峡谷旅游区位于太行山中段主脊西侧,区内元古界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和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广泛出露,构成了山梁、陡崖的主体。

下伏的下元古界甘陶河群变质岩系在峡谷两侧,崖脚出露构成谷地河流的河床及滩肩;上浮的下古生界寒武系灰岩分布于峡谷两侧山顶,构成海拔高度在1200米以上山峰的上部。

旅游区东界太行山主脊呈NNE走向,海拔高度在1200-1650米之间,位于峡谷东南端的圈羊垴,为区内最高峰,海拔高度1678.5米。

区内多数山峰海拔高度1300--1500米,多呈孤丘状,顶部平坦,四壁陡立,为甸子梁期夷平面解体后残留的卯状孤峰,无明显走向。

旅游区地势总体上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峡谷东西两侧地势亦向谷地倾斜。

峡谷谷口柴岭沟口为龙岩大峡谷最低点,海拔高度710米。

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岩性坚硬,沉积韵律明显,地层产状平缓,构造断裂及节理发育,在流水及重力崩塌等地质应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栈崖相间、沟壑纵横的青年期红色石英砂岩地貌(嶂石岩地貌)景观,除峡谷台栈和各种奇峰怪石造型外,还有岩廊、岩洞、岩壁、岩龛、天生桥、锅穴等类型,而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寒武系灰岩山峰上,还发育了暖温带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丛、峰林及石芽、溶洞、钟乳石等。

三、气候条件
龙岩大峡谷旅游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高度在
1200-1650米之间,山地气候明显,区内年平均气温在10°C 左右。

冬季因地形屏障,谷地受北方来的寒流影响较小,气候相对温和,而夏季比较凉爽,如里沙窑7月份平均气温仅为20°C 左右,即使在三伏天,晚上睡觉也需盖棉被。

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连阴雨天不多。

四、水文条件
贯穿旅游区南北的龙岩河为甘陶河二级支流,由南向北流,河谷中常年有水,两翼支流受区域地势的控制,呈NE--SW 向或EW向汇入干流,区内河流下切较深,多呈峡谷状河谷,两侧陡崖高度多在100--130米。

其中龙岩河为先成河,在吴家岩河段和苇地弯河段发育成典型的深切河曲。

河流曲率达1:2.5,切入基岩达2--3米,而深度却为20--50米甚至更深;或呈现为一系列滩瀑,呈珠状相间分布,峡谷两侧多悬谷,在雨季上游有流水时形成瀑布,瀑布落差50--100米。

五、动植物资源
龙岩大峡谷旅游区植被类型:山地为天然次生林,包括辽东栎、栓皮栎、麻栎及栾树、苦枥、楸树、鹅耳枥、石柏等,在缓坡地带分布有大片的黄栌、山桃等。

在山体阴坡还有成片的油松分布,现已成林。

此外区内还有一些古树及稀有树种,如黑龙港瀑布处的拥芽树、刀把口村的鹅耳枥和狐仙庙的暴马丁香等。

区内的野生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

常见的有:野猪、獾、狐狸、野兔、狸;禽类有山雀、黄鹂、杜鹃、喜鹊、雉鸡。

区内断崖和山坡
崖顶还常见有鼯鼠(寒号鸟)。

龙岩大峡谷旅游区还有大量的中草药材,黄芪、何首乌、荆芥等数百种遍布于山麓峡谷,断崖山洞中还有珍贵的药材五灵脂(寒号鸟粪)。

六、社会经济状况
旅游区主景区内沿丁峪沟有里沙窑、刀把口、三教河、马韂岩4个行政村(在规划区内),共324户,1200余人,耕地600多亩,山场面积广阔,经济以种植和林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为玉米、土豆,林果业以苹果、核桃为主。

农田主要分布在河流高漫滩及一、二级阶地上,可自流灌溉。

果园主要分布在河流三级阶地上及山坳的平缓处或海拔在1100米以下的盘状宽谷面上,也有部分村民从事畜牧业和石材开采业。

其中,畜牧业以养羊为主,石材开采业主要开采红色石英砂岩装饰用板材。

全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50元,在昔阳县处于较低水平。

旅游区广大村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吃苦耐劳,民风淳厚,随着山村道路的建设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区内交通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由于近年来接待多批美术和摄影界人士野外写生,这里的广大干部群众,均具有较强的旅游开发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支持旅游开发,为龙岩大峡谷旅游区开发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七、基础设施条件
2004年昔阳县龙岩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当地政府部门签订了“龙岩大峡谷旅游开发协议”,目前贯通整个峡谷区南北,长达21公里,路面宽6.0米的水泥和石板路面的旅游主路已基本完成,旅游区已具备相应的进出条件,旅游区下部电力供应和固定通讯设施已完备,沿途水景建设已基本完成设计,制定了限制牲畜上山放养、禁止乱采滥伐的有关水土保持规章制度,山区绿化美化工程也已经启动,总投资近千万元,旅游区初步具备开发条件。

八、房地产开发条件
旅游区内有很多适合开发房地产的区域,只要设计新颖别致,与景观、景点和谐配置,房地产开发的市场和收入将非常可观。

第三章市场分析
根据龙岩大峡谷的资源赋存和规划提出旅游产品形象,游客市场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基本市场
“双核心”市场--太原和石家庄均为省会城市,客源规模大,消费层次高,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较近市场包括河北省的保定、衡水、邢台、邯郸及山西省的的榆次、阳泉等中型城市,辐射半径300公里左右。

中距离包括京、津市场,在推销模式设计上,可与革命圣地西柏坡、佛教圣地五台山联手打造“套餐”式旅游,发挥市场连锁效应。

2、潜在市场
本区初期知名度低,直接将本旅游区列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可借助太原和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为跳板,辐射全国。

3、专业市场
龙岩大峡谷风景区内峡谷成群,岩壁峭丽,Ω形套谷蜿蜒,跌水瀑布广布,有山有水,山清水秀,以自然山水景观为基调,景观类型多样且富于变化,自然环境优越,生物种类繁多,山高谷深、水资源丰富,并且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可吸引大批地理、生物、水文、绘画、摄影等专业的专家学者与爱好者,同时可向大中专、中小学生,宣传促销举行夏令营和实习活动。

因此,龙岩大峡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科考价值和游览价值,非常适合人们居住,该项目开发前景广阔。

第四章旅游资源特色
一、以自然景观为主,类型多样,富于变化
龙岩大峡谷旅游区位于太行山复背斜轴部西翼,区内广泛出露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和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岩性坚硬,沉积韵律明显,构造破裂面发育,在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中,山体强烈抬升,在流水切割及伴生的重力崩塌等内外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峡谷成群,岩壁峭立,Ω形套谷蜿蜒,跌水瀑布广布的峡谷地貌景观。

二、十大景观,风光无限
景区内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和社会景观为辅,特色鲜明,主题突出,潜力巨大,开发前景看好。

景区内有曲峡碧湖、虎涛飞瀑、丹崖挂柏、巨壁长墙、奇峡三连、云顶草原、栓马巨桩、天门四开、长城古关、大院神庙十大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构成该景区独特的风光。

三、自然特色突出
与龙岩大峡谷旅游区同为“嶂石岩地貌”类型的邻近景区比较,龙岩大峡谷旅游区具有多样的山体造型变化,远观近赏皆宜。

其次,该旅游区景观类型多样,山水组合丰富,自身具有独特旅游资源特色。

四、区位优势相对优越
龙岩大峡谷旅游区具有交通相对便利,客源市场相对充实的区位条件,由此经昔阳(距离70公里)、平定(距离92公里)过石太高速公路西至太原的距离为204公里,北通京深高速,
东可至河北省境内,近邻太原、石家庄(距离81公里)两大省会城市,半径30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包括河北省的保定、衡水、邢台、邯郸和山西省的榆次、阳泉等地,距京津客源市场较为近便。

第五章旅游区开发的原则和目标
一、性质与功能
龙岩大峡谷是一处以太行山为大背景,以大峡、长峡、曲峡、奇峡和丰富的山水自然景观为核心吸引物,内容丰、产品奇、档次高、品位精、多功能的综合性山岳型旅游地。

其功能是以峡谷观光为主,兼休闲,度假、避暑、地质和生态科普、山水写生、山乡风情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地。

二、开发原则
1、突出地方风情与景区特色原则。

2、统筹兼顾,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3、游憩、经济、社会、生态四大效益统一的原则。

三、开发建设目标
1、产品建设目标
○美术、摄影山水写生基地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可与大寨联合申报)
○国家AAAA级旅游区
○国家地质公园
○优美的居住、休假区
2、市场和经济目标
(1)近期(2005-2010年)重点开拓太原、阳泉、石家庄等核心市场。

2010年,游人达到20万人次/年,年旅游总收
入达到3000万元,适度开发房地产项目,补充旅游开发资金。

(2)中远期(2011-2020)大力开拓周边市场,成为华北地区知名的山地景区,2020年,游人达到50万人次/年,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亿元。

第六章旅游区开发建设内容
一、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项目总体规划将度假别墅的地产开发与生态旅游的经营模式结合起来,力争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度假。

龙岩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资环学院、河北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昔阳县龙岩大峡谷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根据龙岩大峡谷旅游区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特点,将景区由丁峪沟口至内部,依次规划为引导景观、蛇盘兔景区、通天峡景区、三教河服务管理中心区、三连峡景区、十里跑马坪景区、龙岩峡景区、老虎套景区、黑龙港景区和朝天沟景区等10个景区。

既重视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又不忽视适度应用工程技术手段,大力营造“峡谷水景”,大力绿化美化山体,大力建设基础和服务设施,大力提倡应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大力打造一个中心(三教河服务管理中心)和四个系列(水景营造系列、山水写生专项系列、地学科普专项系列、避暑度假专项系列),将龙岩大峡谷打造成一个山奇、水清、水绿、景美的“百里山水画廊”。

二、建设方案
(一)景区建设方案:
整个景区共有十个景区
1、引导景观:由丁峪沟口赞昔公路大桥至旅游区大门,全
长9公里,全程在丁峪沟中穿行,沿途有丁峪、李家庄等村落,有通天瀑、鸭首峰、万年灯等景观。

2、蛇盘兔景区:位于吴家岩村一带,在主沟峡谷西侧分布有体量巨大的回音套谷两个,一为蛇盘兔,崖弧长1500米左右,崖高120米左右;二为和尚套,崖弧长1050米左右,崖高114米左右。

此外,有北天门、龙王庙、绣楼、浴盆、瀑布等景观。

3、通天峡景区:位于马韂岩村一带,由峡谷东部的通天峡小区、峡谷中的马韂岩小区、峡谷西部的玉皇庙小区构成。

4、三教河服务管理中心区:位于三教河村,地处丁峪沟和刀把沟口交汇处,区位适中,台阶地较宽阔,适于建设旅游区的服务和管理中心。

5、三连峡景区:三连峡景区位于刀把口村附近的东沟流域,北邻通天峡景区,西、南接龙岩峡景区,东靠十里跑马坪景区,面积5.3平方公里。

三连峡景区所在的东沟流域在平面上为蒲扇形,中多沟谷溪流从南、东、北三个方向汇集到刀把口村一带,形成扇面,然后由东向西流,于三教河汇入龙岩河,形成扇把。

在扇缘分水岭地区,台垴柱峰林立,如北阳台垴、拴马柱、草帽山、猪头垴,神马峰(南阳台垴)、鸡冠山、鹰翅山等,均为高达100—130米的孤立山峰,其四壁陡立,从山梁上拔地而起,直插云天,远远望去,其造型如马头、猪头、草帽、鹰、拴马桩(柱)等。

在扇面上,支沟间的山梁山包造型奇特,类人似物,如轿顶山为一孤峰,四壁陡立,山顶尖尖,酷似一座皇家大轿的轿顶,不论从何种角度观看,均惟妙惟肖,十分逼真;而支沟的沟头或陡坡处,则因岩性的软硬相间而发育了东天门天生桥。

在刀把口村至三教河村之间的“扇把段”,由于流水的强烈切割,发育为宽达300米,长1.5公里的峡谷。

峡谷左侧(南侧)陡壁发育有三个巨型Ω形套谷,由西向东逐个排列,套谷弧长350—500米,壁高120米,彼此间以陡崖相连,成为三连套;峡谷右侧(北侧)陡壁发育有三条峡谷,由西向东依次排开,峡谷长200—300米,深100米,宽30—50米,彼此亦以陡壁相连,俗称三连峡。


连峡与三连套南北对应,成为龙岩大峡谷的精品景区,也成为三连峡景区的核心。

在此核心地段,除可远望拴马桩、神马峰、轿顶山等造型奇峰外,还可近观三连套,赏急浪冲滩、千佛崖、万佛龛、莲花宝座等各种崖面造型以及魔方石、机器狗、变形战车等块石造型;可以沿着宽仅1米,长400米,嵌于山腰的栈道体验泰山压顶和面临深渊的感受;可以感觉“七声回音”的奇妙,可以钻山洞、饮山泉、滑溜索。

6、十里跑马坪景区:该景区位于三连峡景区东侧栈顶,东起虎寨岭,西至海拔1000-1100米的山坡陡崖处,北起猪头垴,南至鹰翅峰,景区东西宽300-600米,南北长4公里,地势和缓,俗称“十里跑马坪”,越省界与河北省赞皇县嶂石岩旅游区相通,历史上为晋冀交通要道之一。

7、龙岩峡景区:位于龙岩大峡谷旅游区中部,其范围以龙岩河为中轴,北起三教河,南至长条崖自然村。

东半部,东为晋冀省界(县界),北接三连峡景区,南邻黑龙巷景区;西半部,西界为孔氏乡界,北接通天峡景区,南邻老虎套景区。

8、老虎套景区:位于旅游区西南部--龙岩河上游西支流--小套沟流域。

南以海拔1400米以上的朝天岭与朝天沟景区相接,北连龙岩峡景区,东依沙土圪梁及北延山梁--黑龙巷与小套沟分水岭与黑龙巷景区相隔,西至旅游区界--海拔1450米的杏树赸。

地形大势由南向北及由东、西两侧分水岭向龙岩河上游主流谷地--小套沟台阶式倾斜降低。

小套沟海拔900-
1050米,西侧和南侧山岭海拔1450米在水平距离不到1公里的范围内,相对高差400-500米,展现出龙岩大峡谷上游山沟谷深之特点。

9、黑龙巷景区:位于本区东南部,处于黑龙巷峡谷-滴水岩村-省界长城岭一带,由此可经简易沙石公路翻越长城岭至河北省赞皇县嶂石岩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黄庄景区。

地貌特征下部为峡谷,上部为较缓的山地顶部夷平面,南部省界处有中山顶部构成的山崖。

山顶多为草地、栎林。

10、朝天沟景区:位于本区最南端,为处于三栈以上的“山顶盆地”。

海拔高程1350-1550米,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植被为山地草灌与栎树林混生。

(二)房地产开发建设
景区房地产开发以“现代艺术与生态旅游地产相结合”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地貌特征和景观特色,最大限度地尊重原有生态平衡和基础规划,提倡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使居住环境真正融入自然,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打造独树一帜的亲山、亲水、亲自然生态度假别墅,充分满足客户居住功能的完整性和生活旅游的人文性的双重需求,将为客户带来“旅游+居家”的全新享受,创造一个承载着回归山水、体验生态的全新旅程。

第七章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龙岩大峡谷旅游开发总投资2577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55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7%;主要景观建设投资264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9.9%;服务设施投资858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2%;房地产开发投资100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1.1%。

按投资期限划分,近期(2005—2010年)为17406万元,
占总投资的67.6%,中远期(2011—2020年)为8369万元,占总投资的32.4%。

本项目按近期建设投资考虑,总投资17406万元,自筹5406万元,融资12000万元,利率按年息6%计。

投资总表(万元)
近期主要景观建设估算表(单位:万元)
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