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生活中有你第五课为他人开一朵花探究型导学案1人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育教课资料
《为他人开一朵花》研究型导教案
第一课时心中有他人
教课目的:
1、知识与能力:经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为自己的生命添彩,我们每一个人都一定有一颗善
良的心。

2、过程与方法:利用情境创建、案例剖析、阅读议论、自主研究以及解说等方法,使学生能充足意会
心中有他人的崇敬境地。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爱心。

教课要点:学生自己平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

教课难点:生活中如何做到替他人着想,心中有他人。

教课方法:阅读、识图、议论等
教课流程:
一、预习导学
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P48- 51,解答以下问题:
1、能为他人开花的心是和善的心,能为他人付出的人是人。

这种人必然有尊贵的,有崇高的,有天
使般的。

2、为他人开一朵花是为自己的生命,就是给的人生,关怀他人就是方便。

二、合作研究
资料一:家住回龙湾社区的林建是社区一名一般的居民代表,可街坊谁有事帮忙他老是冲在前方,当作自家
的事相同办。

长此以往谁家水管爆了、下水道拥塞了、老人患病了,总爱找老林帮忙。

林建的老婆王天兰也
“男唱女随” ,以前是出租车驾驶员的她每年高考时期都参加爱心送考,此刻她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

资料二:公司家陈敬学和朱更光热情公益事业,多年来除带头向灾区捐钱、给社区爱心商场送米送油、
资助大学生外,夫妇俩还连续 6 年每个月给孤寡老人罗大君送去 500 元生活费。

罗奶奶 70 大寿那一天,陈敬学和朱更在酒楼里给老人操劳了 10 桌寿宴,邀请在邻右舍共祝老人长寿。

阅读上述资料请运用所学知道回答:
(1)林建夫妇和公司家陈敬学和朱更都具备的美德是什么?
(2)从他们身上获取了哪些启迪?
三、测评训练
1、当你领先进入会场时,能表现既方便自己,又方便他人的做法是:()
A、选择靠边的座位
B、选择中间的座位
C、无所谓随意选
D、选择利于出入的
2、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大方解囊,纷繁捐钱,帮助灾区人们渡过难关。

这说明他们:()
A、心中有他人
B、怜悯灾区人们
C、是为了荣誉而为
D、缺少和善的人
3、能为他人付出的人是不平常的人。

这种人: ()
①必然有尊贵的精神②必然有崇高的品行③必然有罪恶的心灵④必然有天使般的心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即便是犯法的人,也有为他人开一朵花的梦想。

只可是他们的梦想:()
A、被他人忘记了
B、被罪恶掩饰了
C、被善心掩饰了
D、被法官抹杀了
5、 8 年时间,卖出了30 万串羊肉串,攒下10 多万元钱,所有捐赠出来,资助上百名贫穷学生。

这就是
被网民和蔼地称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011 年感人中国人物阿里木的动人事迹。

阿里木让人感人,是因为他:()
①激烈的社会责任感②实行科教兴国战略③促使了经济的发展④弘扬了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四、应用生活
爱心奉献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的追求,但爱心奉献更多的则在点点滴滴的真情之中,为培养同学们的爱心
行动,某校七( 3 )班展开了一次“爱心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

若是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请你就本次实
践活动达成以下活动:
(1)在本次“爱心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你打算作哪些奉献?
(2)经过参加本次活动,请你写出要次活动的感觉。

(3)经过本次实践活动,请你说说此后的打算。

【参照答案】
一. 1、不平常精神品行心灵;2、增加了一缕温馨自己喝采自己
二.
(1)乐于助人,心中有他人
(2)启迪:要努力培养心中有他人的优异道德,要养成乐于助人的好质量,要拥有一颗关怀他人的
和善的心,努力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自己增加一缕温馨,为自己的人生喝采。

三.1、B 2 、A 3 、D4、B 5、D
四.( 1)依据自己的实质状况回答。

提示:如到敬老院慰劳孤寡老人;为灾区捐钱捐物,与贫穷山区
的孩子结对子等。

(2)经过这些活动的展开,使自己深切感觉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暖和。

同是也感觉到我们生活的社
会是一个互帮相助的社会,更是一个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

(3)从小建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停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课时他人的感觉你知道吗?
教课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换位思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侧重提升学生懂得与人相处要进行
换位思虑的道理的剖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理解他人的内心感觉,加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领会“己所不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友好相处;
学会正确理解他人行为的原由,领会他人的内心感觉。

教课要点:依照案例让学生意会换位思虑的含义,懂得待会如己的重要性。

教课难点:在实质行为中间能做到为他人着想。

教课方法:阅读、识图、议论等
教课流程:
一、预习导学
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第52- 54,解答以下问题:
1、理解他人的感觉,做事情要顾及他人的感觉,要为他人着想。

2、每日,我们都在与四周的人打交道。

只有理解他人的感觉,我们的内心才能开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爱的,不希望获取的,不要施加给他人。

这一做人的原则被称
为。

阅读 P52 的两段文章回答:
1、若是你是王强同学,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应当如何辩驳王强的话?
2、你感觉陈小丽的回答有道理吗?若是你是陈小丽的舍友,你会怎么想?
阅读 P53 短文,回答:你怎么对待这件事?请身临其境推测一下李聪的感觉。

二、合作研究
一天深夜,小伟将电视声音开得很大看球赛,不时发出喝采声,街坊晓丽专门敲开他家门,嘱咐他声音
不要太大,影响街坊歇息,小伟绝不在意的说:“这是在我家,我喜爱这样,关你什么事。


阅读上述资料,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1)若是你是晓丽,你会有什么感觉?
(2)你感觉应当如何辩驳小伟的话?
三、测评训练
1、“假如你是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互换,我们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
有一种思想,相互互换,我们每一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萧拍纳的这段名言告诉我们:()
A、思想互换了我们就失掉了灵魂
B、友谊无需常常进行交流与交流
C、友谊会给人带来悲伤
D、好朋友在一同互相交流,能够丰富知识、增加智慧
2、下边有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有:()
①小刚喜爱踢足球,硬是要喜爱跳舞的小明去陪他踢球②小芳喜爱听音乐,每日深夜11 点多,开足音响,在楼上又唱又跳③热爱音乐的小丽在做完家庭作业后,常常是深夜10 点多钟,她坚持戴耳机听上20 分钟④小 D 每次打扫露台卫生时,将露台的垃圾趁势向楼下扔去-恰似“仙女散花”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汪泓与李刚平常关系还不错。

有一天汪泓给李刚起了个外号并当众喊出。

李刚听了怒气冲冲,上前
揪起汪泓就要着手,幸好其余同学实时劝止,才没有造成不良结果,但两人却此后不再交往。

这说明:()
①汪泓不尊敬他人的行为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友好交往②汪泓做事不管及他人的感觉,以致矛盾的发生③
李刚的鲁莽行为也是对他人的一种损害④只有理解他人的感觉,我们的内心才能开出芬芳的鲜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成语所表现的道理是:()
①自己不喜爱的事,他人也必定不喜爱去做
②自己不喜爱的,不希望获取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人
③对待他人就做一尊敬、理解、同等、友好
④自己不肯做的事情,就不要让他人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心扉好像门户,小小的钥匙即可翻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感谢’和‘屈驾’。

”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 ()
①用语文明能使交往和睦,为人际关系添色
②文明的语言能让人感觉暖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③随和的态度能防止竞争
④只需举止文明,即可广交朋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四、应用生活
小红在家是父亲母亲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住进学校的集体宿舍后,小红获取
了同学们的很多“关照”,但她却对他人不闻不问,长此以往,同学们逐渐疏远了她。

(1)同学们疏远小红的原由是什么?
(2)要想获取他人的关照,小红应当如何做?
【参照答案】
一.
1、身临其境
2、吐香的鲜花
3、道德金律
4、( 1)答:在当时的场合下,我对王强的举止很讨厌。

在公共场合,我们的言行举止要顾及他人的感
受,不可以只顾及自己。

( 2)答:没有道理。

假如我是陈小丽的会友,我会对她的这种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自私做法感觉愤
怒。

5、答:赵东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我们表达自己的愉悦之情也要顾及他人的感觉,李聪失败了,这时心
中必定悲伤,需要他人的宽慰,可赵东不单不宽慰李聪,反而欣喜若狂,李聪会更为悲伤。

二.( 1)感觉生气、愤慨、浮躁,内心不舒畅。

(2)只想到自己舒畅,不管及他人的感觉是不道德的行为。

我们中学生应当讲文明、讲礼貌、友好待人。

三.1、D 2 、B 3 、A4、C5、A
四.
(1)小红在追求自己生计和发展的同时,不可以帮助他人的生计和发展。

只顾知足自己的欲念而忽略他人的存在,这是一种不谅解他人的表现。

(2)应学会谅解他人,关怀他人,尊敬他人,理解他人。

在希望他人如何对待自己的同时,也应当以相同的方式对待他人。

不时到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虑问题,体验他人的感情世界,与人和睦、
友好地相处。

每日我们都在与四周人打交道,中有理解他人的感觉,我们的内心才能开出吐香的鲜花。

第三课时或许还有原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专心理换位的方式领会他人,理解他人行为或许还有原由。

2、过程与方法:用议论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不可以急于否认一个人,或许还有原由。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理解他人、尊敬他人,当他人出现一些失常行为时,要
想到或许“还有原由” ;懂得与人相处要进行换位思虑的道理。

学习要点:理解他人感觉,学会换位思虑
学习难点:理解他人感觉,学会换位思虑
教课流程:
一、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55-57 页,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急忙下结论,急着否认一个人,要知道他的一些行为或许。

所以,我们要学会
理解他人,并为他人着想。

遇事要沉着,进行换位思虑。

2、在学习、生活中不为小事。

理解至上,善待。

阅读教材第55 页的资料《“吝啬”的陈建梅》,议论回答:
(1)陈建梅“吝啬”表此刻那些方面?同学们是如何对她的?
(2)“吝啬”的陈建梅在郊游中是如何对待同学的?
(3)陈建梅为何会“吝啬”?同学们一开始能否知道她家的状况?
(4)当同学们知道陈建梅家里的状况后,在心理和行动上是如何对待她的?你有何启迪?
阅读资料第 56 页的资料《王捷和李岚岚》思虑问题:
这一对好朋友的友谊之路会通向哪处呢?若是你是王捷,你会怎么做?
二、合作研究
假如有人犯难你,怎么办?(经过《罗斯福的故事》来思虑)
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挚友来访。

讲话间朋友问罗斯福对于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成立基
地的事。

这位朋友要探询的事在当时不便公然,但好朋友相求,该如何拒绝了?只见罗斯福环视四周,而后
压低嗓音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保密吗?”“能。

”挚友急迫回答。

罗斯福浅笑着说:“那么,我也能。


三、测评训练
1、交往是一门艺术,要想成功与人交往,我们应在交往中学会:()
①看到他人的长处,扬长避短②真挚相待,理解宽容他人的弊端③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人人为我④以他
人为中心,全部为了他人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以下不可以表现宽容、理解、尊敬他人的有:()
A.换位思虑,理解他人的错误和过错
B.主动交流 . 交流,查找问题原由
C.主动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学会察看,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3、世界上没有完整相同的两个人, 每一个人在性格, 家庭状况 , 个
人经历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 所以不一样的
人在思想和行为习惯上也会不一样. 这就要求我们( )
中小学教育教课资料
, 不要轻易相信他人③要有一颗谅解他人的心④要
①要常常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想问题②凡是要深思熟虑
常常领会他人行为办事的原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四、应用生活
美国俄亥俄州每年都要举行南瓜大赛,汤姆的成绩相当优异,连年获取金奖或优等奖。

得奖者汤姆绝不
吝啬地将种子分给街坊。

一个街坊不解的问:“你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培养良种,为何把种子送给我们?莫
非你不怕我们的南瓜会超出你吗?”汤姆则说:“这里面还有原由,我把种子送给大家,也是在帮助自
己。

”本来,各家瓜地相连,汤姆把自己的良种分给街坊,能够防止蜜蜂在教授花粉的过0 程中,将低质花粉流传到自己的优异品种上,进而防止优异品种的退化。

汤姆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迪?
【参照答案】
二.略
三.1、A 2 、C 3 、C
四.汤姆这种做法不单给他人带来利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利益,博得了大家的尊敬。

假如他只考虑个
人,那么最后损失的仍是自己。

我们应当在交往中互利互惠,同等候人,真挚帮助他人,这也是在帮助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