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958 年 5 月 1 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
19∶05 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解析: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答案:A
探究二 互联网普及的影响
史料一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 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
——[英]尼尔·巴雷特 史料二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击几下键盘就可以了 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肖恩·马洛尼
《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
改革开放后
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 新闻价值
来;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 _________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易混易错]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 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 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史料二
(1)根据史料一,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介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各自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3)综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提示:(1)报刊的种类较多;以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 近民众。 (2)《时务报》:维新思想;《民报》:民主革命思想;《新青年》:民主与科学思想。 (3)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史料二中肖恩·马洛尼 把互联网称为“魔幻的第七大洲”的缘由。 (2)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3)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会不会影响其他媒介的发展? 提示:(1)现象:互联网发展迅速。缘由: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 价格低廉;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 自己的意见;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解题流程]
审题 题干
图片当中的信息;“不能作为直接史料”
由图片中的“中国江湖险要图志出版”可知出版业的
A项
排除
发展,故A项正确
分析 B、 由图片中的“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可知广告业的 排除
选项 C项 进步和婚姻礼俗发生的变迁,故B、C项正确
由图片中的“钦定历代记事年表出书启”可知此时仍 D项
处于封建专制时代,故D项错误
4.影响 (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 ,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 乐方式。 [特别提醒]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 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探究一 报刊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史料一 1895 年到 1898 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 112 种,其中 80%左右是中 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 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 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 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解析:报刊的社会功能较多,可以传播时事新闻,可以进行舆论监督,也可以通达民情。 本题中 A 项错在“声像俱备”,C、D 两项中的社会功能在本题中得不到体现。
答案:B
3.下列影视作品中,标志着我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是( )
解析:本题以图片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定军山》标志着 我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答案:A
(2)①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②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使人们 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③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 间,引起了一场学习上的革命。 (3)不同的媒介各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特色栏目,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的需要, 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无论是 报刊、电台还是电视,传播手段都越来越丰富。
[答案] D
正确
[技法点拨] 解答这类试题可采用推理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 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同学们平时 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相关知识。
[随堂训练]
1.19 世纪 70 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
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
解析:据材料信息“见闻历历备于此”“费去十文买一纸”可以判断为报纸。
答案:C
2.1919 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 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准确理解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1.互联网的影响 (1)积极: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消极: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 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不少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 社会交往。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发展概况
(1)起步:1905年,《定__军__山___》首映成功。 (2)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30— 电 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进的步 影片。 影 (3)新生: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 和革命战争 题材纷纷被搬上银 业 幕,成为电影主题。 (4)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 和质量 远超以前,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发展概况
(1)起步:1958年, 北京电视台 开始试播。 电 (2)普及: 改革开放 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 视 (3)丰富:各电视台创办了一批名牌栏目,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业 的现场直播,以及优秀电视连续剧的播映,使看电视成为人们日常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特别提醒] 近代报刊所起的作用 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 的巨大作用;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一系列重大作用。
三、互联网的兴起
1.诞生:20 世纪 60 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2.发展:90 年代风靡全球。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 互联网 。 3.特点 (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 第四媒介 ”。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 图像 、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 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推理类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题型特点] 推理类选择题是指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答题目的选择题。这类题目 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学生可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 质的历史现象。
[例] 如图是 20 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 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 2.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 度各不相同。戊戌变法前后,在报上发表文 章,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 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为夺取 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 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以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 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 (4)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 种报刊的不断涌现。
2.特点 (1)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 (2)“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 (3)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创办的。 3.影响 (1)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2)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采取的应对态度 (1)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 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运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 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 (2)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 用。社会、学校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
01 课前 自主学习 02 课堂 合作探究 03 掌握 解题技巧 04 课后 巩固训练
课时作业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阶段
时期
表现
19世纪中期前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形成

《_________》等
发展
19世纪70年代 戊戌变法前后 辛亥革命时期
出现中国人自己办____
维新派
革命派创办报刊,同
展开论战
阶段 发展 繁荣
时期
表现
新文化运动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_民__主__科__学___思想
20世纪前期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__产__党___》《红色中华》 《_新__华__日__报__》《解放日报》等
《_人__民__日__报__》《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 新中国成立后 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__日_报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