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中图版必修1高中地理阶段综合测评1第一章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综合测评(一)(第一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F 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
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据此完成
1〜2题。

C.卫星
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
太阳
C.行星 1.C 2.B
[第1题,读图可知,“蓝月亮”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应是卫星。


“蓝月亮”绕行星运行,行星绕恒星运行,恒星能发出光和热,行星和卫星不能发光发热, 但是可以反
射来自恒星的光线,所以“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恒星。

]
太空探测器“旅行者 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 找地外文明又迈进了一步。

据此回答
3〜4题。

3 •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A. 甲 B .乙 C.丙
D. 丁
4 •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1 .“蓝月亮”应属于(
A .行星
D.彗星

B .恒星 D.地球
2题,
B .恒星
D.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3.A
4.C [第3 题,天体系统的范围由小到大是丁地球或月球构成丙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等构成乙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是甲银河系,所以根据图判断A 正确。

第4 题,日地距离影响最大的是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的,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o ]
2016 年4 月,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议,发射纳米飞行器到达离我们的星系最近的半人马
座阿尔法星系。

如果获得成功,科学家将可以推断该星系的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据此完成5〜
6题。

5.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和我们的星系同属( )
A. 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6. 如果推断阿尔法星系的行星上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该行星( )
A. 有大气
B.有液态水
C.体积适当
D.有卫星
5.C
6.B [第5 题,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有自己的行星系统,说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属于恒星系统,与太阳系为并列关系,所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和我们的星系同属银河系。

第6题,该行星上是否存在液态水是生命物质存在的关键因素。


《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完成7〜8题。

7 . 文中记载的太阳活动现象是(
)
A . 黑子B.日食
C . 极光 D.耀斑
8
.
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 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B.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 水循环的动力增强
D. 太阳辐射增强
7. A 8.B [第7题,太阳中的黑点是太阳黑子,
故文中记载的太阳活动为黑子。

第8题,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影响地球上某些地区的气候,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等。


2019 年1月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并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回答9〜10题。

9. 对“嫦娥四号”运行干扰较大的太阳活
动是( )
A.磁暴
B.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
10. 与地球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大优势为()
A.离观测目标近
B.地球电磁环境干扰弱
C.气象条件适宜
D.太阳可见光影响较小
9.D 10.B [第9题,磁暴不属于太阳活动A错误;黑子和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没
有脱离大气,是太阳大气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造成的,B、C错误。

太阳风是太阳向宇宙空间
发射的高能粒子流,会影响探测器的运行。

第10题,关键词月球背面与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月球背面相对于正面地球电磁环境干扰较弱,是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的一个独特的平台,相比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

]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
“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读图完成11〜12题。

11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12.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提高水面温度
11. D 12.B [第11题,由材料可知,“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
电池板发电,有大面积水域的地区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适合。

第12题,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阻挡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水体,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

]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

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
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

据此完成13〜14题。

13. 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14. 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13.D 14.D [第13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

第14题,太阳辐射
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墨西哥是个多火山的国家,当地时间2019年3月18日晚,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
发,火山灰烟柱高达 1 200米。

下图为墨西哥某火山喷发景观和地球部分圈层。

完成15〜16题。

15. 图中山体岩石的组成物质直接来自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6. 图中存在生命物质的圈层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D 16.A [第15题,图示山体岩石为喷出型岩浆岩,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
在上地幔的上部。

右图中①代表大气圈,与岩浆来源无关,故A错;②代表水圈,③代表地
壳,排除BC④代表莫霍面以下的地幔,则软流层在④,故选D。

第16题,存在生命物质的
圈层指的是生物圈。

根据右图判断,①代表大气圈,生物生存最需要大气,大气圈底部存在生命物质,
故①正确。

②代表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生物生存需要液态水,故水圈大部分也存在生命物质;③代表岩石圈,部分生命体生活在岩石圈上部,故岩石圈也存在生命。

]超深孔地质钻探是指研究地壳深部和上地幔地质、矿藏等情况而进行的钻探工程,目前人类最深的钻孔位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 262米。

超深钻孔对于研究地壳和上地
幔物质组成、矿产分布规律等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各类孔底动力机、钻头、测井仪器、电缆等钻探工具要求很高。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7〜19题。

17•俄罗斯科拉半岛上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了上图中的()
A.甲层底部
B.乙层底部
C.甲层上部
D.乙层上部
18•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可信的是()
A. 高温的岩浆
B. 大量的石英矿物
C. 大量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
D. 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
19. 超深钻井的钻探工具相比较常规的钻探工具应具有的特点是()
A.耐低温
B.耐腐蚀
C.耐高温
D.能适应黑暗环境
17. C 18.B 19.C [第17题,根据材料,该探头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俄罗斯的科拉半岛
上,深度达12 262米,该深度依然属于大陆地壳的厚度,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中。

第18题,结合上题,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位于地壳中,矿物是地壳中的基本单元,故有可能看到大量的石英矿物。

高温的岩浆位于地幔中,大量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或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存在于地核中。

第19题,由于越往地下深处,地温越高,故超深钻井的钻探工具相比较常规的钻探工具应具有的特点是耐高温。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

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
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

据此回答20〜22题。

20. 原始鱼类出现在()
A.元古代
C.古生代后期
21. 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A.古生代地层
B.古生代中期D.中生代中期
B.元古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22. 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A.原始鱼类
B. 古老的两栖类
C. 海洋中50%^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 蕨类植物
20.B 21.A 22.C [第20 题,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

第21 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

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

第22 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
绝了。

]
23. 为海洋生物后来登陆准备了条件的是( )
A.臭氧层的出现
B.氧气的出现
C.二氧化碳的出现
D.氮气的出现
A [ 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后来蓝藻出现制造氧气,大气成分开始发生变化,臭氧层的出现可以为生物提供保护伞。

]
24. 据最近发表在PNAS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人类仅占生物量的0.01%,但人类文明诞生
至今却毁灭了83%的野生动物和一半的植物。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 )
①古生代末期②中生代末期③新生代末期④侏罗纪末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 [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古生代末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①对。

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②对。

新生代末期、侏罗纪末期没有全球性生物大灭绝,③④错。

A对,B、C D 错。

]
25. 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C [ 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
二、综合题(共50 分)
26. (11 分)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

A _______ , C _______ , D ________ 。

(3 分)
(2) 在图中绘出土星的公转方向。

(1分)
(3) 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 星和________ 星轨道之间。

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
_______ 星。

(填文字)(3分)
(4) 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
连。

(4分)
①地球磁场 a .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与体积 b •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c .水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 d •减少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太阳系结构判断,A是水星,C是地球,D是天王星。

第(2)
题,土星的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沿公转轨道画逆时针方向箭头即可。

第(3)题,小行星带
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图中E星是土星,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木星。

第(4)题,地
球磁场的存在,可以减少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能够吸引住一定的大气,使得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平均温度处在15 C左右,
水处于液体状态。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够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使生物受紫外线的伤害减少。

[答案](1)水星地球天王星
(2) 略(沿E所在公转轨道画逆时针方向箭头)
(3) 火木木
(4)
①她球磁场—a■地感表面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吐与曲X"”比削弱到达地血的紫外线越度
③地歧与丸阳的曲离一匚水处于液体狀态
④地球大咒中的臭细娱* / d iifi少宇宙射线对也命的伤害
27. (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I>I wi
豳翼<1 WHHIW]
{I HK-i 5»t
□ tiE INIS»1 单位:kW - h/W
材料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1) 由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 。

(1分)
(2)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 递减。

(2分)
(3) 为什么乌鲁木齐比海口年太阳总辐射量丰富?(4分)
(4)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4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四川盆地属于太阳总辐射量贫乏地区。

第(2)题,全球太
阳总辐射量随纬度而变化,纬度越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少。

第(3)题,太阳辐射的多少,除
了与纬度有关之外,还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地面状况等有关。

乌鲁木齐纬度虽高,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海口纬度虽低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晴天少,日照时间短,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

第(4)题,影响一个地区
的太阳总辐射量的因素,除了纬度因素以外,还与下垫面状况、当地的天气等有关。

[答案](1)四川盆地
(2) 低纬高纬
(3) 乌鲁木齐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多。

(4) 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纬度等因素。

28.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3年4月11日,科学家观测到一个巨大的耀斑从太阳表面喷射。

此次太阳耀
斑非常强烈,中断了地球通信系统长达45分钟。

这次耀斑被正式登记为M6.5级太阳风暴,
这是2013年看到的最强耀斑。

材料二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已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踏
上远征木星之旅。

2016年8月,“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将进入木星极轨并随即开展为期
14个
月的探测工作。

材料三木星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巨大的质量,比其他七颗
行星总和的2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 316倍。

此外,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

木星并不是正球体,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层,它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耀斑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因此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
标志。

(2分)
(3)除材料一中提到的以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4分)(4)“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

为了保
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应采取何种措施?(2分)
(5)与地球相比,木星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生物生存?有哪些条件不利于生物生存?(4分)[解析]第(1)题,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也称为太阳色球爆发。

第(2)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第(3)题,太阳活动强烈时,产生众多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
高能带电粒子若闯入地球大气,会干扰电离层,能引起地球上通信系统中断;若闯入地磁场,还能够形成“磁暴”现象、两极出现“极光”现象;甚至引起水旱灾害等。

第(4)题,从增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增加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调整帆板朝向,使其终对着太阳,以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第(5)题,注意从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分析。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可呼吸大
气及液态的水。

与地球相比,木星不利条件是距太阳远,温度较低;没有液态的水;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有利的条件是都是太阳系的行星,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
[答案](1)色球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
(2) 黑子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3) 形成“磁暴”现象、“极光”现象,引起水旱灾害等。

(4) 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采取措施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

(5) 有利条件为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

不利条件是距太阳远,温度较低;缺少水分;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

29. (14分)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D
(1) 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 。

(4分)
(2) 当A地发生地震时,B CD 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

对B E两
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_____ 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什么?(5分)
(3) 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5分)
[解析](1)甲为莫霍面,乙为古登堡面。

(2) —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波速较快的是E,因为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3)横波在古登堡界面以内(地核)消
失,此区域接收不到横波。

[答案](1)莫霍面古登堡面
(2)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
间没有经过地幔。

(3) 作图略(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