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

合集下载

《静女、涉江采芙蓉、春花秋月、纤云弄巧》赏析习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

《静女、涉江采芙蓉、春花秋月、纤云弄巧》赏析习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题型:【文言现象】【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目录:一、静女/《诗经·邶风》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静女》/《诗经·邶风》【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作者】《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主题思想】《静女》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追求。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爱而不见:爱通“薆”——躲藏②爱而不见:见通“现”——出现③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④匪女之为美:女通“汝”——女⑤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⑥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2、判断文言句式:①俟我于城隅。

:状语后置句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判断句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省略句3、解释加点文言虚词:①静女其.姝:形容词词头,“多么”②俟我于.城隅:表示处所的介词,“在”③爱而.不见: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取消句子独立性二、翻译: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翻译、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翻译、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翻译、选择题及答案【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二、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选择题:1、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2、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e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高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高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高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作者】《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主题思想】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翻译: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翻译: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023-2024学年新高一统编版语文古诗词模拟题汇编 专题16 涉江采芙蓉含详解

2023-2024学年新高一统编版语文古诗词模拟题汇编 专题16 涉江采芙蓉含详解

专题16 涉江采芙蓉一、古代诗歌阅读(2022·湖南长沙·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各题。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

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

写出了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D.此诗借助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而丈夫则远离而不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如果我们把女人作为这首诗的主角,那么,这首诗的主要写法就是虚实结合,请作简要分析。

(2022·广东珠海·高一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月夜【唐】杜甫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诗歌内容看,两首诗都属于思人怀乡诗,诗中充满了别离怀人的愁绪。

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送给“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

C.《月夜》中诗人杜甫深陷囵圄,望月思家,“怜”“忆”两字饱含浓浓深情。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选择题、赏析简答【必修上册】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选择题、赏析简答【必修上册】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目录:一、静女/《诗经·邶风》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静女》/《诗经·邶风》备课习题资料【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解析】C。

分析:C.“七八个”“两三点”分别修饰“星”“雨”,中间不能断,断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解析】C。

分析:C “说怪女美”意思是“喜爱彤管的美丽”。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解析】C。

分析:C没有根据判定“发生在同一天”。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作者】《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主题思想】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翻译: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翻译: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芙蓉”,即荷花。

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E. 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15.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

【答案】14. CE 15.①游子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②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③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解析】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错误,承接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夫,这里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通过想象,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E项“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错误,这是一首古诗,并不是律诗。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解读作品情感和分析情感的原因,考生要立足对诗句的把握和分析。

从“所思在远道”可以看出游子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从“长路漫浩浩”说明了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从“同心而离居”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涉江采芙蓉》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资料:【原文】【翻译】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解析】D.分析:D.“含蓄写出离居之因”错误,应为直抒胸臆。

2、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C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e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解析】C。

分析:C.“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旧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简答: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1.答: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目录:一、静女/《诗经·邶风》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静女》/《诗经·邶风》备课习题资料【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爱而不见:爱通“薆”——躲藏②爱而不见:见通“现”——出现③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④匪女之为美:女通“汝”——女⑤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⑥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2、判断文言句式:①俟我于城隅。

:状语后置句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判断句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省略句3、解释加点文言虚词:①静女其.姝:形容词词头,“多么”②俟我于.城隅:表示处所的介词,“在”③爱而.不见: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取消句子独立性二、理解性默写: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7、《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三、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解析】C。

必修上册课外古诗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课外古诗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目录:一、静女/《诗经·邶风》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静女》/《诗经·邶风》【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目录:一、静女/《诗经·邶风》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静女》/《诗经·邶风》备课习题资料【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爱而不见:爱通“薆”——躲藏②爱而不见:见通“现”——出现③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④匪女之为美:女通“汝”——女⑤自牧归荑:归通“馈”——赠送⑥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2、判断文言句式:①俟我于城隅。

:状语后置句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判断句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省略句3、解释加点文言虚词:①静女其.姝:形容词词头,“多么”②俟我于.城隅:表示处所的介词,“在”③爱而.不见: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取消句子独立性二、理解性默写: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7、《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三、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解析】C。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古诗词阅读理解及翻译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古诗词阅读理解及翻译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古诗词阅读理解及翻译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的“古诗”,原指古人所作的诗,以后人们把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律诗。

B.“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C.“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

读者似乎可以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张望的样子。

D.这是一首表达离情别绪的诗,可整首诗都没有直接点明思念的痛苦,显得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2.“芙蓉”,又称为“荷”“莲”,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

请结合所学,举一二个其他诗文例句简要分析。

【答案】1.A2.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西洲曲》(《荷塘月色》)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离骚》君子之花:品质高洁,气质高雅,形象优美,仪表庄重。

爱情之花:美好、纯洁。

等【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A项,“……以后人们把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律诗”错误,五言律诗是近代诗。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故选A。

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意象的能力。

“荷花,历来为中国的文人所偏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荷花,又名藕花、芙蕖、芙蓉、菡萏、芰荷,原产印度,为多年水生草木。

夏季开花,白色或粉红色,单瓣或重瓣。

民俗以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

荷花历来象征着美好与高洁,周敦颐赞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24篇 《涉江采芙蓉》(解析版)

第24篇  《涉江采芙蓉》(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24篇《涉江采芙蓉》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

”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的句子:“()?()。

”3.《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

”4.《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

”5.《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5.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予亲友的习俗。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2.《涉江采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

D.“含蓄地表达出来”错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没有采用含蓄的手法。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XXX
《古诗十九首》
涉XXX,XXX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芙蓉”,即荷花。

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XXX于对丈夫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E.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15.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

【谜底】14.CE。

15.①游子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星散;②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③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解析】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错误,承接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XXX,这里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通过想象,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E项“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错误,这是一首古诗,并不是律诗。

有关涉江采芙蓉的题以及答案

有关涉江采芙蓉的题以及答案

有关涉江采芙蓉的题以及答案导语:《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下面由为大家的有关涉江采芙蓉的题以及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简要答复诗人为何忧伤?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3、试写出本诗的主旨。

(不超过50字)4、这是一首五言格律诗吗?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5、关于《涉江采芙蓉》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说说你的看法。

1、①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别离;②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③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2、芙蓉,即荷花。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

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心、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3、诗人借江上的芙蓉与芳草起兴,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并抒发了欲归不得的哀伤或惆怅之情。

4、不是格律诗,虽然这首诗八句,并且双数末尾一个字都押韵,符合律诗的特点,但是律诗最大的特点是中间两联一定要讲求对偶,而这首诗的三、四、五、六句就较随意了。

5、略。

选择题必上古诗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师版

选择题必上古诗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师版

选择题必上古诗诵读涉江采芙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1.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选取了“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三个美好事物为意象,以乐景写乐情。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点明了抒情主人公忧思之所由来。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以乐景写乐情”错,应该是以乐景写哀情。

选取了“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三个美好事物为意象,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主人公思念而不得的忧伤之情。

故选B。

2.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莲是快乐的,女子却是忧伤的,将人物置于美好和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了思妇的忧伤,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忧伤。

B.芙蓉花具有素雅高洁的特点,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C.五六两句与杜甫的《月夜》写法相同,空间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由兰泽中拈花沉思的思妇转到“远道还顾”的丈夫。

D.结尾两句委婉含蓄、间接抒情,通过诉说“同心离居”的无奈,表达了同心离居的忧伤痛苦,控诉了游学求宦风气的罪恶。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结尾两句委婉含蓄、间接抒情”“控诉了游学求宦风气的罪恶”说法错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表达了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却异地相思,感叹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所以结尾属于明白晓畅,直抒胸臆。

结尾句表达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表达忠贞不渝的坚强决心,并没有对游学求宦风气的控诉。

故选D。

3.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遍地兰蕙芳草的湖泽间,心有所思的主人公泛舟采莲,画面优美,意境清幽。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方。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①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自东汉末年文人之手。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2.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参考答案1.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2.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

前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

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

然而,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知识与智慧的____________,多赖于书写的文字。

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____________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冶,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

()。

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

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

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____________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

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

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兴起、立志的作用。

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____________的。

因此,出版界不仅仅要把中外经典图书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B.然而,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C.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D.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
【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解析】D.分析:D.“含蓄写出离居之因”错误,应为直抒胸臆。

2、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C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
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e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解析】C。

分析:C.“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旧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理解性默写:
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简答: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
答: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2、“芙蓉”是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之一。

试比较本诗与课文《离骚》(节选)中的芙蓉寓意的异同。

答:同:都寄寓了一种高洁、纯真的情感。

异:《涉》诗重在表达一种亲情,思念远方亲人。

《离》诗象征屈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或修身养性)。

3、本诗构思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答:虚实结合(或想象)。

2分采芙蓉之人花无可送,进而想象远方亲人“还顾旧乡”的情景,1分拓宽了诗歌意境,1分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