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3分)()A.檄.文(xí) 干瘪.(biě) 纤.细(qiān)号呼靡.及 (mǐ)
B.蹩.(bié)进悄.然(qiǎo) 褒.美(bāo) 命运多舛.(chuǎn)
C.泥坯.(pēi)赊.账(shē) 褶.皱(zhě) 残羹.冷炙(zhì)
D.鬈.曲(quán) 付梓.(zǐ)镶嵌.(qiàn) 一蹴.而就(chù)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很多人也把补钙作为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代表可以让骨骼吸收钙、留住钙。

②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

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

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再有大批示威者,警员到场维持秩序。

A.贯串颠扑不破聚积B.贯穿牢不可破聚积
C.贯穿颠扑不破聚集D.贯串牢不可破聚集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韩国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

B.在朱清时看来,落后的机制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校推向市场,才能提高大学的办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C.李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因发热患者增多,安徽省省立儿童医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下面的八句诗句,可组成四幅题写园林景色的对联,选出上下联组合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水清石出鱼可数②桃花含露柳含烟③石含太古水云气④竹里登楼人不见
⑤阑干摇红水摇绿⑥竹带半天风雨声⑦花间觅路鸟先知⑧竹密花深鸟自知A.⑧①②⑤③⑥④⑦B.①⑧⑤②⑥③⑦④
C.①⑧⑤②③⑥④⑦D.⑧①②⑤⑥③⑦④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我站在这位于雨林第三群落的空中走廊上,见谷两旁有望不断的古树,有数不清的佳木,有看不尽的名杉。

____________置身此等仙境,我焉能不顿生“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觉!
①昂首上观,雨林第四群落的伟岸乔木,仍是高难企及
②耳畔有幽禽唱合,婉转清扬……
③它们青幢碧盖,浓绿生云。

④我仅能从它们亲吻蓝天的树冠的缝隙中,偶见几抹金亮的光束,如探照灯般地投射进来。

⑤谷下有清溪湍湍,叮叮咚咚;
⑥低头下望,雨林第二群落的树木,尽收眼底。

A.⑥③①④②⑤B.①④③⑥②⑤
C.①④⑥③⑤②D.⑥③⑤②①④
6.对下面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3分) ( )
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

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需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7.下列各项对诗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春水碧于天,花船听雨眠。

”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8.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9.下列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李祈《琴歌》)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D.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
10.下面是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且都与“笑”有关。

根据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初次见面时的讲话:我不会讲话,您可别见笑。

B.再次遇到朋友时的讲话: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

C.接受别人礼物时的讲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D.在追悼大会上的讲话:凶手被抓捕,正气得弘扬,愿我们的英雄含笑九泉。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欧阳修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

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

三司有言:“前时溢博州,民冒河为言,得免租者盖万计。

今岁秋当租,惧民幸水旱因缘得妄免,以亏兵食.慎敕有司谨之。

”朝廷因举田令,约束州县吏。

吏无远近,皆望风恶民言水旱,一以农田敕限.甚者笞而绝之。

畿之民诉其县,不听;则诉于开封,又不听;则相与聚立宣德门外,诉于宰相。

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

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

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

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租。

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

雨降于天,河溢于地,与赤日之出,是三者,物之易见也。

前二三岁,旱蝗相连,朝廷岁岁随其灾之厚薄,蠲其赋之多少,至兵食不足,则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

是在上者之爱人,而仁人之心易恻也。

以易知之近,言易见之事,告易恻之仁,然吏一壅之,几不得达。

况四海之大,几万里而远,事之难知,不若霖潦赤日之易见者何数!使上有恻之之心不得达于下,下有思告之苦不得通于上者,吏居其间而壅之尔,可胜叹哉!
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讵京师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

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壅而闻于上,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而已。

王君圣纪主簿于其县。

圣纪好学有文,佐是县也,始试其为政焉,故以夫素所叹者告之。

(选自《欧阳修文选读》)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亏.兵食亏:短少
B.皆望风恶.民言水旱恶:凶狠
C.告易恻.之仁恻:同情
D.然吏一壅.之雍:堵塞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朝廷因.举田令不如因.而厚遇之
B.得免租者.盖万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是在上者之.爱人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D.州不壅而.闻于上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

(4分)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分)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分)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分)
14.作者“以夫素所叹着告之”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别友人
黄滔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

大朝多事还停举②,故国经荒未有家。

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

梦魂空系潇湘③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注:①黄滔:晚唐诗人。

②停举:指朝廷停止科举考试。

③潇湘:相传舜帝南巡而死,娥皇、女英二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湘江,化为湘江女神。

边沙:借指边地。

西北边地多沙漠,故称。

(1)一二两联中,诗人产生“怨”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分)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3分)
(3)尾联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其身正,。

(《论语·子路篇》)
⑵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⑶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⑷廉颇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⑸,能克终者盖寡。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⑹,择善而从之。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⑺,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
⑻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9)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 。

(白居易《琵琶行》)(10) 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1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

(《诗经·氓》)(12) __________________,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13)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1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 ,晦明变化中,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 。

(辛弃疾《破阵子》)(16)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17)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18)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19)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20)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四个男人和一个盒子
〔美国〕巴纳德
他们带着的盒子里装着一个奇怪的承诺,而只有这个承诺让他们在这致命的雨林里保持前进……四个憔悴不堪的男人从原始的森林走来,他们就像人类在睡眠中走路般地走着,又好像有一个监工拿着长鞭在驱策他们一样,忍耐力已经到达极限了。

他们的胡子缠结在一起,皮肤上都是溃烂的伤口,还有水蛭吸他们的血。

他们彼此憎恨,那是一种被责任和无止尽的森林所限制的恨。

随着时间的过去,他们更恨那个盒子。

然而,他们还是小心地带着它,就好像它是《圣经》里诺亚的方舟一样。

“我们必须把马葛拉夫的东西带到目的地,”他们无奈地说,“他是个好人,我们向他保证过。


对于到达终点后的奖赏他们没说什么,但每个人都在心里念着想着。

他们跟着马葛拉夫到这个绿色的地狱来是因为他事先付了很多钱给他们。

现在他死了,他们却还活着。

死亡击倒了他——一些急性的热带传染病结束了他的地质学狂热。

如果马葛拉夫要他们带的是黄金,他们对整件事会觉得较有头绪。

但马葛拉夫曾经笑着对他们说:“科学上已经发现有些物质比黄金更有价值。


本来他们认为马葛拉夫已经失败了,他在森林里找到的只有死亡。

然而事情又似乎不是如此,他交给他们带回去的盒子颇重,这个盒子是他自己做的,质地很粗糙。

当他知道自己已经注定要死时,他把盒子包好封住,里面装着只有这个科学家自己知道的秘密。

“这个盒子必须靠你们四个人合力才能搬回去——每次两个人,”马葛拉夫这样告诉他们,“你们必须轮流,我要你们每个人答应我随身带着它,直到安全送达为止。

你们可以在盒盖上找到地址,如果你们能把它送到海边我的朋友麦当劳教授那儿,那你们所得到的将比黄金更有价值。

你们不会失败吧?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你们一定会被奖赏的。


他们答应了,因为他是个垂死的人,而且他们尊敬他。

有很多次,当森林里无止尽的单调沉闷快要吞蚀他们的时候,就是他的人格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否则,他们可能已经无法避免地吵起来了。

然后,马葛拉夫对他们笑一笑就死了。

他安静地死去,就像他做所有事一样。

他们把他葬在森林的深处,脱下帽子向他致敬。

当泥块掉进墓穴时,整个森林显得更大更具有威胁性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变得矮小许多。

一种恐怖的孤寂随着马葛拉夫的去世吞噬了大家,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像他一样死在无人知的森林里。

他们是一个很奇特的组合:巴利是个学生,麦卡第是个厨师;强生是个落魄的无业游民;还有吉米•赛克斯,是个水手。

赛克斯有罗盘和地图,当他们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他总会拿出来仔细研究一番。

他们很想念马葛拉夫,以前他总是能在不可思议的混乱危险中找到继续前进的理由;而现在,他没有办法再用他的乐观主义来鼓舞他们了。

起初,他们还能互相交谈,声音对他们而言是很重要的……很快地,交谈的内容只剩下对他们所带的盒子的诅咒,因为他们必须吃力地抬着它穿过重重森林……然后,沉寂吞蚀了每个人。

最后是比沉寂更糟糕的事。

强生变得神经兮兮;麦卡第的脸则变得愈来愈深沉郁闷;至于赛克斯,他对这像高墙一般,会使人陷在里面的丛林产生了一种无以名状的恐惧。

他念着他家,又说他几年来一直想找机会回家看他太太和孩子——而现在却永远回不去了。

学生巴利很少说话,但有个女孩一直盘绕在他的脑海。

每次想到那女孩一定会联想到那舞会、月光下的散步,和最后一天含泪的道别。

有时,他们其中一人会祈祷——用一种喊叫的方式,其他人听来还以为是诅咒;上帝创造了这个可怕的丛林,这些怪异的树和花,它们是那么的巨大以致于人好像变成侏儒了。

然而,人是永远无法战胜自然的,所以只好屈服。

即使当马葛拉夫跟他们在一起时,他们之间也还常有口角和争执,但他的人格和他的理由——最后也变成他们的理由——总能平息这些争吵。

现在,剩下的只有马葛拉夫的盒子,他们的力气愈来愈小,盒子似乎愈来愈重。

当其他事情已经变成不太真实时,它的重量却似乎更真实。

他们的心里反抗这一切,这盒子的重量却把他们的身体结合在一起;当他们想分开时,它把他们锁在一起。

一次又一次的轮流已经变成一种例行的机械化的动作,使他们忘了要分开;如果只有两个人的话,很可能他们已经放弃了。

他们恨这个盒子就像犯人恨他们的镣铐一样,但他们还是带着这个盒子就像当初他们承诺马葛拉夫会做到一样。

突然间,奇迹一般,展开在他们眼前的不再是黑暗的丛林。

“天啊!”赛克斯叫着,“我们做到了!”他们所要的只求能把盒子送到,而现在他们做到了。

最后,他们找到了那穿着皱巴巴的白西装,已经退休了的教授。

休息过后,麦当劳教授给他们食物吃,然后他们把对马葛拉夫的承诺告诉了他,并提了报酬的事。

可是,老人伸出他的手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

“我什么都没有,”他说,“除了我的感谢外,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们。

马葛拉夫是我的朋友,他是个善良有智慧的人。

你们守住承诺,做到他所要求的事,我所能做的只有谢谢你们。


“报酬在盒子里!”强生用嘶哑的声音大声说。

“打开它!”塞克斯饥渴地回应道。

盒子里的东西让所有人傻了眼——除了沉重的石块还是沉重的石块!
厨师麦卡第爆发了。

“我总认为那家伙是疯子。

竟然告诉我们会得到比黄金更有价值的东西!”
愤怒写满了三个男人的脸。

只有学生巴利说:“冷静点,朋友们,我们确实得到了比黄金更有价值的东西!”
(有删改)17.简析标题“四个男人和一个盒子”的作用。

(4分)
18.文中多次写到原始森林,请概括它的特点,并简析它的作用。

(4分)
19.马葛拉夫一直没有正面出现,但这一人物给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小说内容赏析其形象。

(6分)
20.小说最后一句话中的“比黄金更有价值的东西”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比黄金更有价值?请结合文章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3题。

文学书写要坚守核心价值观
如今,文学书写面临多元选择,多元文化视野的拓展在更新文学创作题材的同时,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也受到了冲击。

商业化浪潮下,文学已经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属性。

当下文学创作如何以一种更为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的价值选择,从现象解读回归人性反思,从肤浅功利走向深层因果,核心价值观仍然要成为作家书写的题中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

从孔子的“士志于道”,到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再到汉末陈蕃的“澄清天下之志”,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把道义层面的理性追求与现实层面的民生担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双重的文化人格:一方面崇尚理性,有坚贞气节,凛然傲骨;另一方面又心系民生,渴望建功立业,九死而未悔。

这一传统到了近代五四时期虽有所改变,知识分子对道义的追求演变为对科学、民主的向往,民生的担当转变为救亡、启蒙的责任,但是双重关怀是不变的。

到了当下,现代性的转变,带来了更高层面对科学理性的追寻,现实民生问题凸显为更深层面的人性道德反思。

知识分子的双重关怀仍然不离不弃,既代表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思想文化方向,又心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

正是这种双重关怀,使得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始终未尝脱离现实世俗生活,进入西方理性所谓“静观”的层面,片面地追求冷漠的科学真实。

正是这种心系民生,汲汲入世的道德情怀,使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亘古不变的代言人,而文学工作者更是其中之大宗。

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看似与文学的审美特质、艺术精神格格不入,实则不然。

审美是文学诸多特质中的一点,从中国长远的历史传统来看,文学概念更多的存在于广义的层面上,广义的文学则不仅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还包括历史纪实、政治文案、思想论稿等作品。

传统的文学与史学亦为一家,所谓“文史不分”。

可见传统社会的经典道义,亦即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的。

五四之后,近代思想由西方引入,文学学科的划分成为近现代思想与传统决裂的一大标
志,文学的概念特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审美成为一时之风气,作家的书写、读者的阅读都随之有了倾斜。

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活动,在作者书写、读者阅读、学者批评诸环节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应该由日常体验的表层进入到对人性、生命本质的深层思考。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杜绝肤浅,回归传统,寻找安身立命的民族之根,正是当下文学书写的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在文学书写中的体现,也应当是在人本位的层面上,寻找民族立身的传统之根。

(选自2012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2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22.从划线句子看,作者认为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与文学的审美特质并不冲突,如何理解这一点?(6分)
23.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文学要坚守核心价值观的理由。

(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4~26题。

唐文治:“读经”养正气
徐百柯
唐文治,清光绪进士,官至农工商部左侍郎署理尚书。

1905年,他力促的《商律》颁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法,以国家法律形式宣布民间可以自由经商和集资创办各种公司,且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商部主管农、工、商及交通、金融等领域,为一时之“肥缺”。

唐文治为遏止官场贿赂之风习染商部,拟定《声明商部办事权限折》,规定商部官吏不得自营商业,严禁贪污纳贿,并阐明商政宗旨,“以保护商民,开通商智,厚结商力,体恤商艰,培植商家元气,减轻担负为主要”。

著名的张裕葡萄酒公司创办人粤商张弼士为答谢唐文治奏保张氏实业,曾赠与他“巨金”,他辞之再三。

他培植过很多实业,对于商人的酬谢一律“坚辞”或“峻拒”。

1906年,唐文治退出政坛,次年出任商务部高等实业学堂(后改为南洋大学,即上海交通大学之前身)监督(即校长)。

他将“着重注意道德,以全校蔚然成高尚人格”列入校章第一条,并在大礼堂悬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横幅,亲书“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对联。

为了使学生免受“学而优则仕”的旧教育思想影响,他勉励学生要以“求实学、务实业为鹄的”。

学校先后设立铁路专科、电机专科、航海专科等,将这所工业学堂发展为近代中国最好的工科大学之一。

唐文治自谓:“回溯飘摇风雨,屡濒于危,最难堪者,改革之际,经济困迫,彼时今日不知明日,诸生相对凄惶……费几许心血,历无限艰辛,乃得稍稍有此成绩。

”在交大人眼中,“先生之于交大,犹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和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都是一个大学学府建立过程中的中心人物”。

1920年,唐文治辞去校长职务,以几近双目失明之身,创立无锡国学专修馆(即著名的“无锡国专”),开始以读经为中心的国学教育。

他提出“厚植基础,博览专精”的原则,主张教古籍原书。

在学习方法上,他强调学生自学,学校一天只上4 节课,其余时间让学生各就自己的爱好进行自学。

他为无锡国专确立的办学宗旨为“正人心,救民命”,因为“当战国之世,孟子专崇仁义之训,斥去私利……今世一大战国也,于斯而提倡仁义之说,欲以救心而救国”。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开始轰炸无锡,年逾七旬且双目早已全盲的唐文治率领全校师生,进行了被赞为“壮烈”的内迁。

而后8年间,无锡国专迁校于广西桂林,设分校于上海,一直坚持着“明耻教战”的兴教活动。

抗战期间,唐文治居上海,汪伪教育部接管交通大学后,派人“劝驾”他出任伪交大董事长,并要挟他签字同意。

唐文治从容作答:“行年七八十,此字可以不签矣!”
我辈生也晚,无缘得见被尊为“工科先驱、国学大师”的先贤,但在其孙中科院院士唐孝威身上,颇能见乃祖遗风。

曾有记者采访这位物理院士,他说:“今年春天,我带学生到万松书院①春游,秋游去了九溪十八涧②……”这让记者感慨不已,忆起那种源远流长的师道风流,一如《论语》所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选自《当代广西》2015年第1期,有删改)【注】①万松书院,明清时杭州影响最广的文人汇集之地。

②九溪十八涧,位于西湖之西的群山中,景色天然。

24.综观全文,唐文治是如何践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请简要概括。

(6分)
25.阐释文章结尾画线处“师道风流”的内涵。

(6分)
26.唐文治的办学经历给今人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分条概括。

(6分)
七、作文(70分)
27.以“往事如风”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迎期末综合练习(二)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B(A纤细xiān C泥坯pīD一蹴而就cù)
2.【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近义词语的辨别,需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判断。

“贯穿”:除了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之外,还指“连贯、穿过、通过”,既可用于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贯串”:一般只用于较抽象的事物。

“一生”是具体事物,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