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卷(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

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 )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B.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的“朦胧稚嫩时期”是指人文精神的萌芽、起源时期,故应选A。

2.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
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B.是否某某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答案 A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以及人的价值和尊严。

由此可推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主要是治理措施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3.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

该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关键信息:“对内在道德的强调”,结合所学苏格拉底的观点“知识即美德”,即可得出答案为A。

4.“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

”该名言出自( ) A.梭伦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伯利克里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提示即主X“美德即知识”,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X。

5.“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

”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某某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信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可知是文艺复兴。

6.“我考虑我自己”是法国思想家蒙田(1533~1592)说过的一句名言。

它之所以能在欧洲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它( )
A.是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表现
B.体现了自我意识和极端个人主义
C.表现了对意志和个性的向往
D.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答案 C
解析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说明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极端个人主义,排除B;D项表述错误。

7.下面是某某世博会意大利馆的镇馆之宝——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

这两幅画所体现的时代思想是( )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自由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解析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画家,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精神。

8.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
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

”因为这场运动( )
A.把人性从某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某某、自由思想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中世纪在某某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某某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

而文艺复兴倡导的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某某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由此可以看做是题干中各种心情的结束。

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

B、C、D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9.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

《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答案 A
解析《十日谈》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西游记》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四大小说之一。

B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时期出现的思想主X,故排除;C项否定教会权威发生在西方,故排除;宣扬理性主义是启蒙思想,故排除D项。

10.下面两幅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C.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反对某某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答案 B
解析两幅作品都极力宣扬人体之美,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11.著名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古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之复活。

这“两大潮流”的核心分别是( )
A.人文主义、因信称义
B.人文主义、因行称义
C.某某政治、蒙昧主义
D.城邦文明、因信称义
答案 A
解析欧洲近代史之曙光是指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所以两大潮流即是人文主义的潮流和因信称义的潮流。

12.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某某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某某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某某斗争
B.反君主的某某革命
C.反某某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某某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利用某某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本则材料中“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某某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本题选D项。

13.写信给教皇表示“决不能有承认错误的闪念”,因而被人们热情地称赞为“天使的化身”、“神学家中的凤凰”,并使其著作“九十五条论纲”销售量猛增的思想家是( ) A.普罗泰格拉 B.马丁·路德
C.主教 D.拉斐尔
答案 B
解析A项是古希腊的思想家;B项是某某改革的发起者,“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C项本身就是支持教皇的;D项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14.“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为此,马丁·路德主X“从头到脚”改良教会。

上述观点反映出他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天主教徒不应盲从教会说教
C.主X简化某某仪式
D.虔诚信仰并与上帝直接对话
答案 B
15.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X是( )
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 D.妇女解放
答案 B
解析在欧洲某某改革后,《圣经》被看作是信仰的唯一标准;而依据题某某息,可知该思想家的言论是对《圣经》权威的挑战,应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X,故正确答案为B项。

16.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某某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材料反映了这场某某改革( )
A.主X废除某某仪式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解析“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思想,旨在否定和挑战教会的权威,故选D项。

某某改革不主X废除某某仪式,也不否定对上帝的信仰,故A、B项说法错误,D项与B项相比,D项更符合题意。

17.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 )
A.追求政治某某、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B.提倡摆脱某某束缚,崇尚自由
C.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D.主X分权与制衡
答案 A
解析B项错误;C项是伏尔泰的主X;D项是孟德斯鸠的主X;只有A项某某、自由、平等
才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故选A。

18.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

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X( )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限制权力的最好办法是建立机制和进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19.伏尔泰和卢梭作为法兰西的伟人,各自的伟大显然毫无疑问。

然而,他们生前却是冤家对头,互相仇视、攻击,至死不休。

伏尔泰与卢梭争论的焦点话题最有可能是( ) A.国家政体的形式 B.法律与人的关系
C.公利的来源 D.自由平等的保障
答案 A
解析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而卢梭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主X某某某某,故答案为A项。

B、C、D三项是两人的共识,排除。

20.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主要表现在( )
①以“理性”为核心②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③抨击教会的腐朽④主X 建立某某与法制的社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综合概括、比较能力。

“超越”即是发展,也即启蒙运动具有而文艺复兴不具备的特点。

③是两者的共性,①②④是启蒙运动的个性特点。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共50分)
21.世界思想文化丰富多彩,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来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希腊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中国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某某生活。

——《大国崛起》
材料三2012年6月《东方都市报》刊登了一幅名为“文化火锅”的漫画,火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比如佛、功夫、礼、老舍、爱因斯坦、道、京剧等代表中外文化的文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核心主X。

(4分)
(2)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这些新观念在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方面有哪些重大事件?(8分)
(3)谈谈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所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8分)
答案(1)核心主X:古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以人为本);中国古代,重民(或:民本、仁政),重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

(2)新观念: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开明君主制、某某某某制。

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某某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图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高高翘起。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某某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某某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材料三“因为您是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
请回答:
(1)材料一所体现出的思想实质是什么?(4分)
(2)“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指什么?(6分)
(3)材料三所体现出的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答案(1)材料一体现的是信仰得救的某某思想,其实质就是反对封建神学,肯定人的价值。

(2)启蒙运动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抨击了天主教会。

宣扬“人某某权”思想,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博马舍的言论反映了启蒙思想家要求自由、平等、人权的强烈愿望,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解析本题采用典型代表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第(1)问,材料一体现了某某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材料二、三体现的是启蒙运动。

第(2)问,要回答的是启蒙运动的性质。

第(3)问,要回答的是启蒙运动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某某气息,展示了人性的美。

下面是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某某绘画作品。

作品一作品二作品三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某某、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材料一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4分)
(2)材料二中,哪幅绘画作品最能体现上述思想?你的依据是什么?(6分)
(3)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依据材料三扼要说明。

(4分)
答案(1)赞美人。

人文主义。

(2)作品一最能反映这一思想。

依据:因为它更接近人间母子亲情,能充分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3)理性是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能答出“理性”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