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翻译指导及演练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翻译指导及演练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
指导
考点透视翻译文言语句,即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来翻译试题所提供的文言句子。
它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一种综合性的方式,旨在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进而测试其文言文阅读的真实水平。
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的采分点,这几个关键采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
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翻译的时候,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
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确,那么就很容易丢分。
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选择题,为考生提供四个文白对照的备选答案,让考生加以判断;一类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关键是要认真梳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并形成网络,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其次还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相关知识。
1、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
近年著名学者、翻译家严复,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所谓“信”,就是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无语病。
“雅”,就是讲究文采,译文简明、优美。
对于初中学生,只要做到“信”和“达”,准确通顺地表达文言语句的基本内容即可。
2、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时应坚持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的原则,确切地表达原
文原意。
所谓直译,是指翻译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就是直接按照原文
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要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
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意译,即是按原文表
达的大意来表述。
例如,“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句话如果直译,很
难表达它的真实意蕴,我们可用意译的办法翻译为:给它取名“醉翁亭”
的是谁?是自号“醉翁”的太守。
3、文言文翻译有方法
下面在“金题解析”部分结合2022年中考真题进行讲解。
金题解析
例1(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析专有名词、国名、年号、人名、官名、帝号、物名、地名、职务、称谓、器具、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照录不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
与现代汉语对译。
本题中的“韩”“魏”是国名,“安陵”是地名,“先生”是称谓,这些都可照录不译。
答案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例2(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解析有些文言词语比如发语词、语气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的“之”等,翻译时可删去不译。
本题中的两个“之”都起补足音节作用,可不译。
本题的采分点除了两个“之”而外,还有“�面”“髻鬟”和“掠”。
只要正确理解“�面”“髻鬟”和“掠”的含义,本句就不难翻译。
答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例3(2022年浙江省义乌市)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解析在翻译文言文时,应将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这句话承前省略了“起义军”,翻译时要把“起义军”补充出来。
答案(起义军)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攻入并占领陈县。
例4(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文言文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本题中的“余”翻译时应换成“我”;“盖”是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应当”“大概”等;“云”,句尾语气助词,可不翻译。
答案(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核桃雕刻而成的小舟,(刻的)应当是苏轼乘舟游玩赤壁(的情景)。
例5(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有些句子,比如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后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等,在翻译时的词序需要调整。
本句是一个定语后
置句,“荷担”作“子孙”的定语。
现代汉语中定语放置在所修饰词(多
是主语或宾语)之前,而古汉语中定语多后置到中心词(本句中“子孙”
即是中心词)之后,句中用“有”“者”或“之”做标志,此句中的“者”即为标志,改成现在汉语时应去掉。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的现代语序
应为“遂率荷担子孙三夫”。
答案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儿孙三个人,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
运到渤海的边上。
例6(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古今异义词,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或
短语字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语言现象。
我们如果在翻译时按现代汉
语的意思去理解古代汉语的字词义,就会出错。
本题中的“妻子”,兼有“妻”和“子”两个意思,应翻译为“妻子和儿女”,而不能把这里的“妻子”直接照抄成现代汉语中的“妻子”。
本题中的“绝境”是个多义词,
这里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能理解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答案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
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7(2022年浙江省东阳市)翻译下面的句子。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解析在古汉语里,有些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
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
类活用现象有:①名词活用为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名词、动词、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④动词活用为名词;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⑥数词活用为
动词;⑦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本句中的“箪”和“壶”,都是古人用来盛食物等的一种器皿,本来都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可翻译为用箪盛,用壶装。
答案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酒浆来欢迎将军呢?
例8(2022年河南省)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语意不明确,可用意译。
本句中的“庙堂”用的是借代,代指“朝廷”。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如果直译,意思是“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平民百姓担忧”,这样翻译显得语意不够明确,如果改为意译,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这样语意就明确了。
答案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
例9(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互文”,如果不了解这种修辞方法,往往会给翻译带来困难,甚至出现误解。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其特点是上下文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即:上文里省略了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略了在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可理解为“不以物喜、物悲,不以己悲、己喜。
”
答案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新题演练
一、读《醉翁亭记》,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二、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三、读《送东阳马生序》,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四、读《岳阳楼记》,翻译下列句子。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五、读《陈涉世家》,翻译下列句子。
1、等死,死国可乎?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3、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4、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六、读《爱莲说》,翻译下面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七、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1)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经图列说干④州官,(2)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⑤甫⑥成,水大至,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3)恒独步
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列说,到
处游说;干,求见。
⑤洫(ù):沟渠。
⑥甫:刚。
八、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
昭王曰:(1)“寡人
将谁朝?”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
得。
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
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2)天下必以王为
能市马,马今至矣。
’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③,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3)乐
毅④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
②涓人:宫中洒扫的人。
③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
④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
的名士。
参考答案
一、1、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2、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
醉翁亭。
3、如果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
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二、1、(你看)我与城北的徐公谁更漂亮?2、燕国、赵国、韩国、
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3、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
敌国。
4、我老婆说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三、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2、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
3。
因为心中有足
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四、1、沙滩上的水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上浮,时
而下潜。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⒊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感,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五、1、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吗?2、(用土)筑台,并(在
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3、就命令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占蕲县以东
的地方。
4、只有守丞在城门洞里与(义军)交战。
六、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
2、可
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3、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
以后很少听到过。
七、(1)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2)州官也认为是好事,便让
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
(3)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
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
八、(1)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2)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
长买马。
(3)(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
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