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年,长江三峡开始施工,同时产生了一个难题,就是百万移民如何安置,这是全国乃至举世瞩目的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4 年,长江三峡开始施工,同时产生了一个难题,就是百万移民如何安置,这是全国乃至举世瞩目的难题。
1994 年8 月的一天,娃哈哈集团的老总宗庆后随一支由浙江省副省长带队的浙江省政府及企业对口支援代表团来到了三峡库区——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涪陵市。
在3天考察时间里,宗庆后天天忙于考察涪陵工厂,调查了解涪陵的交通、工业生产能力等情况。
3天后,宗庆后提出了一项计划:娃哈哈同意在涪陵合并三家当地特困企业,投资4000万元组建娃哈哈涪陵分公司,初步决定上矿泉水、果奶、罐头食品、保健酒等4 个项目。
为增加杭州干部对涪陵公司的感性认识,宗庆后回杭州后组织了有近20 名中层干部参加的队伍考察了涪陵。
涪陵自然条件恶劣,公路崎岖,空气潮湿,生产条件艰苦,配套生产落后,而且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也很落后,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所有这些都令前往考察的干部们大为踌躇。
回到杭州后,大部分干部都反对这个项目:“到穷地方来背个大包袱,风险太大,“弄不好前功尽弃,拖累整个集团的发展”。
反对意见充斥在宗庆后的耳边。
宗庆后知道干部们的反对有一定道理:涪陵境内的运输不畅;劳动力虽然便宜,但是就业观念、纪律观念淡薄,对现代企业的快节奏、高效率还不适应;三家特困企业厂房破落,恢复生产代价很大。
更大的问题在于杭州与涪陵相隔千里,指挥协调极其不便,而公司干部还没有在外独立工作的经验。
总的来说,风险确实很大。
然而,宗庆后认为上此项目有很多有利条件,主要理由是:
(1)政策优势。
对口支援,对口扶贫,是我国的国策,政府一定会给予有利支持。
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愿望比发达地区强烈,国家也会给予贫困地区十分优惠的政策扶持,涪陵政府尤其有合作的诚意。
(2)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涪陵建厂,可以实现销地产,进一步占领西南大市场,实现跨省经营,为将来形成跨国集团公司打好基础。
(3)可以培养出一支能够独当一面的干部队伍。
(4)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权衡利弊,宗庆后最终决定上涪陵公司这个项目。
问题:
(1)宗庆后所做的是什么性质的决策?为什么?
(2)他的决策依据是什么?
(出自第二单元)
答:(1)宗庆后的决策属于非程序化决策,因为该决策是对新出现的具有较大不确定因素,缺乏可靠的数据资料、无常规可循。
必须进行特殊处理的决策。
这类决策过去从未发生过,是一种里外的独一无二的、不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
(2)决策的依据是对客观环境的分析,通过比较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而进行的,虽然存在交通落后人才素质低、企业基础差以及指挥协调不便等不利因素,
但是依托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
企业能获得迅速发展等好的机遇。
宗庆后还是坚持推行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