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张拉压浆过程的注意事项_secre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波纹管
1.1布置波纹管时首先用钢筋加工井字架作为波纹管的定位架,纵向间距为1m,横向位置按设计图纸上的坐标定位,波纹管中穿有内衬管,以保证波纹管成孔质量。

需要请联系我
1.2在波纹管接头处一定要将波纹管接口用小锤整平,以防在穿束时引起波纹管翻卷导致管道堵塞。

1.3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有孔洞或变形,接头处是否用胶带密封好,在与锚垫板接头处,一定要用胶带或其它东西堵塞好以防水泥浆渗进波纹管或锚孔内。

1.4浇筑混凝土时应尽量避免振捣棒直接接触波纹管,以防漏浆堵孔。

2 钢绞线
1钢绞线采用低松弛270级钢绞线,公称直径为Φj15.24,标准强度为1860Mpa。

2.2钢绞线下料在桥面上进行,并清除其表面上的杂物及锈蚀,以防钢束受污染。

下料时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2.3将钢绞线理顺,用扎丝绑扎好,以防在穿束过程中钢绞线打绞,张拉时受力不均,导致有的钢绞线达不到张拉控制应力而有的则可能被拉断。

2.4将钢束端头做成圆锥状,用氧焊焊牢,切忌使用电焊焊接。

表面要用砂轮修平滑,以防钢束在波纹管接头处引起波纹管翻卷,堵塞孔道。

2.5穿束前用高压水冲洗孔道,清除孔内杂质,保证穿束通顺。

2.6桥面开仓时不可损坏邻近的波纹管,封仓前应先把割断的桥面钢筋焊好,最好在封仓处埋有排气孔,便于压浆。

3 张拉
3.1 准备工作
3.1.1将锚垫板喇叭管内的混凝土清理干净。

3.1.2消除钢绞线上的锈蚀、泥浆。

3.1.3套上工作锚板,在锚板锥孔内抹上一层薄薄的黄油,在锥孔内装上工作夹片。

3.2 千斤顶的定位安装
3.2.1套上相应的限位板。

3.2.2装上张拉千顶,并且与油泵相连接,注意千斤顶要和油压表配套使用。

3.3.2张拉过程如下:0→初应力10%σk→20%σk→张应力100%σk,持荷2min后回油。

3.3.3伸长量较大时应采用两次或多次张拉,此时应注意控制千斤顶的伸长值不超过千斤顶的行程20cm。

3.3.4为了消除钢铰线束不直和初始受力不均的影响,一般应在张拉力达到一定初始值之后,再进行伸长值的量测。

可在钢束张拉时初始张拉力(取设计张拉力的的15%)状态下标注伸长量起始记号,用量测值和理论计算值复核。

3.3.5若伸长量不足或过大,要及时分析原因,一般是管道布置不准,增大孔道摩阻,应力损失过大,有时也有可能设计计算使用的钢绞线
的弹模值与实际使用的弹模值不相同。

总之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4 锚固
3.4.1松开送油油路截止阀,张拉活塞在预应力筋回缩下回程若干毫米,工作锚片锚固好预应力筋。

3.4.2关闭回油油路截止阀, 向回程油缸送油, 活塞慢慢回程到底。

3.4.3按顺序取下工具夹片、工具锚板、张拉千斤顶、限位板。

3.5 封锚
3.5.1在距工作夹片5cm处,切除多余的预应力筋,用混凝上封住锚头。

3.5.2切割多余的钢绞线一般用砂轮切割机,因本桥属高空作业,且前台操作面小,采用氧气-乙炔加热切割,用湿麻布袋包住钢绞线使锚具夹片不受热,以确保夹片不因受热退火而滑丝。

4 压浆
4.1一般在张拉后24小时内往张拉孔道内压浆,如情况特不能及时压浆,应采取保护措施保证锚固装置及钢绞线不被锈蚀,以防滑丝。

4.2压浆是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的最后也是关键的一步,压浆前对压浆机进行认真检查、标定,用压浆机向管道内注压清水,充分冲洗,润湿管道,至全部管道冲洗完后,正式拌浆,开始压浆。

压浆开始后需等另一端排水,排水孔亦喷出纯浆并稳定后,才可封闭排气孔,其后对管加压到0.6MPa以上并持荷3min后封闭。

灌浆后三天内不得切割钢绞线和碰撞锚具。

5 注意事项
5.1夹片与锚环孔不应粘附泥浆或其它杂物,且不允许锈蚀(若有轻微浮锈,应彻底清除)。

5.2对表面有锈的钢绞线,张拉前应彻底除锈,以减少磨擦损失。

5.3锚具安装到位后,应及时张拉,以防止因锈蚀而产生滑丝、断丝。

5.4限位板应根据千斤顶的外径选择。

5.5工作锚板夹片与工具锚夹片不能混用(工作锚具不能重复使用)。

5.6工具锚夹片对表面和锥孔内表面用前应涂有润滑剂以便退锚灵活。

5.7张拉系统使用前应进行标定。

5.8灌浆后三天内不得切割钢绞线和碰撞锚具。

5.9在张拉过程中,应注意是否有异常现象如响声、油压表指针抖动等,张拉完成后检查钢绞线上夹片留下的咬痕,以便及时发现滑丝问题。

如出现滑丝,可用单根张拉千斤顶进行补张拉
6、事故分析
6.1 滑丝
6.1.1可能在张拉时锚具锥孔与夹片之间有杂物。

6.1.2钢绞线上有油污、锚垫板喇叭口内有混凝土和其它杂物。

6.1.3锚固效率系数小于规范要求值。

6.1.4钢绞线可能有负公差及受力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

6.1.5初应力小,可能钢束中钢绞线受力不均,引起钢绞线收缩变形。

6.1.6切割锚头钢绞线时留得太短,,或未采取降温措施。

6.1.7长束张拉,伸长量大,油顶行程小,多次张拉锚固,引起钢束变形。

6.1.8塞片、锚具的硬度不够。

6.2 断丝火车采集器VIP版
6.2.1钢束在孔道内部弯曲,张拉时部分受力大于钢绞线的破坏力。

6.2.2钢绞线本身质量有问题。

6.2.3油顶重复多次使用,导致张拉力不准确,应重新标定油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