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用户机实现

合集下载

北斗导航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北斗导航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北斗导航的原理和应用实例1. 北斗导航的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能力。

该系统由一组卫星、地面站和用户终端组成,通过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和用户终端的接收,实现对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定位。

北斗导航系统的原理如下:•卫星定位:北斗系统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通过在卫星上携带精确的时钟,并以高速向地球发送时钟信号,用户终端接收到多个卫星发出的信号后,通过测量信号的传输时间差,将卫星的位置推算出来,从而实现定位功能。

•位置更新:北斗系统中的卫星定位系统会定期向地面站发送信号,地面站将这些信号转发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通过接收这些信号并测量信号传输时间差,从而实现位置更新功能。

•数据传输:北斗系统不仅可以传输定位信息,还可以传输其他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天气信息、交通信息等。

用户终端通过接收卫星发出的信号,获得所需的数据。

2. 北斗导航的应用实例2.1 航海导航北斗导航系统在航海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船只可以通过北斗系统获得准确的定位信息,从而实现航线规划、航行管理和预测位置等功能。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提供海洋气象信息和海图更新等服务,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2 土地测量北斗导航系统在土地测量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使用北斗系统可以高精度地测量大地坐标和高程等数据,为土地测绘、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等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配合其他测量工具实现测距、测角等功能,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2.3 物流管理北斗导航系统在物流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物流公司可以通过北斗系统追踪货物的位置和运输过程,实时监控货物的流向和货车的运行状态,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北斗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天气信息和路况信息,为物流公司的决策提供支持。

2.4 紧急救援北斗导航系统在紧急救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发生灾害或紧急事件时,救援人员可以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快速定位受灾地区和受灾人员,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救援服务。

GPS、北斗系统与车辆定位管理原理及实现

GPS、北斗系统与车辆定位管理原理及实现

一、GPS/北斗系统及其定位原理GPS/全球定位系统(英语: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

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可满足位于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的军事用户连续精确的确定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的需要。

该系统包括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地面上1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及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

最少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联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

该系统由美国政府于1970年代开始进行研制并于1994年全面建成。

使用者只需拥有GPS接收机即可使用该服务,无需另外付费。

GPS信号分为民用的标准定位服务(SPS,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和军规的精确定位服务(PPS,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两类。

由于SPS无须任何授权即可任意使用,原本美国因为担心敌对国家或组织会利用SPS对美国发动攻击,故在民用讯号中人为地加入选择性误差(即SA政策,Selective Availability)以降低其精确度,使其最终定位精确度大概在100米左右;军规的精度在十米以下。

2000年以后,克林顿政府决定取消对民用讯号的干扰。

因此,现在民用GPS也可以达到十米左右的定位精度。

GPS系统拥有如下多种优点:使用低频讯号,纵使天候不佳仍能保持相当的讯号穿透性;全球覆盖(高达98%);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率;应用广泛、多功能;可移动定位;不同于双星定位系统,使用过程中接收机不需要发出任何信号增加了隐蔽性,提高了其军事应用效能。

GPS系统的组成一个随着地球自转的GPS卫星星座例子。

在此例子中,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是以北纬45°为基准,而此数量会随着时间而变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代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区域性的有源导航定位系统。

特点是投资小、建成快,只需要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 卫星)即可进行导航定位。

在有源导航定位系统中,用户终端对两颗GEO卫星发射信号,通过记录时间差和两颗卫星在空间的距离,地面中心站(DEM)通过距离交会法求得用户的平面位置(注意是只有平面位置,没有海拔高程),地面中心站再通过卫星将计算结果告诉用户。

以上就是有源导航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不难发现这里面有三个很严重的问题:1、地面中心站承担了很大部分的任务,资源占用高,结果就是用户数量收到限制,无法推广开来;2、用户终端必须发射信号,这在战时很容易就会暴露位置,也很容易使系统失效(只要向卫星发送错误的信号即可);3、计算速度慢,而且进度不高。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星座包含14颗卫星,包括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卫星:通讯卫星,也可用于定位),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卫星:备用卫星),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MEO卫星:定位解算功能)。

由于是用伪距单点定位模型进行定位,并不需要地面中心站进行计算,定位解算是在用户终端上进行的,所以用户数量不再受限,于是便能推广开来。

但二代北斗并没有抛弃有源导航定位的方法而是作为一种特殊功能保留了下来,只不过一般的接收机不支持这种功能,北斗二号于2013年正式提供服务。

第三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理论上包含5颗GEO卫星,3颗IGSO卫星,27颗MEO卫星,总计35颗卫星。

与GPS采用六轨星座系统(6*4)不同,三代BDS采用三轨星座系统,每个轨道面9颗MEO卫星,轨道面之间相隔120度均匀分布。

正如我们所见,从2017年年底开始,其实已经开始了2017年11月5日中国成功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北斗三号卫星将陆续发射,2020年将完成全球化的卫星星座部署,届时将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北斗解决方案

北斗解决方案

北斗解决方案一、概述北斗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套完整解决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斗解决方案的主要特点、应用领域、技术原理以及相关的数据支持。

二、主要特点1. 高精度定位:北斗解决方案采用多星多频技术,能够实现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满足各种精细化定位需求。

2. 高可靠性:北斗系统拥有全球覆盖的星座布局,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可用性,确保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仍能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

3. 多模式导航:北斗解决方案支持多种导航模式,包括车载导航、船舶导航、航空导航等,满足不同行业的导航需求。

4. 时间同步:北斗系统提供高精度的时间服务,可用于电力、金融、通信等行业的时间同步需求。

三、应用领域1. 智能交通:北斗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车辆定位、导航、电子收费等方面,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2. 物流运输:通过北斗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跟踪和监控,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3. 海洋渔业:北斗解决方案可以用于船舶定位、渔船监控等方面,提高渔业资源管理和渔船安全性。

4. 电力行业:北斗解决方案可以用于电网设备的定位和监控,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和维护。

5. 公共安全:北斗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紧急救援、警务巡逻等方面,提高公共安全能力和应急响应效率。

四、技术原理北斗解决方案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北斗卫星信号接收、信号处理和数据解算三个步骤:1. 北斗卫星信号接收:用户设备通过接收北斗卫星发射的信号,获取卫星的导航信息和时间信号。

2. 信号处理:用户设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信号解调、时频同步等,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精度。

3. 数据解算: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和已知的参考数据,通过解算算法计算出自身的位置、速度等定位参数。

五、数据支持北斗解决方案的数据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卫星星历数据:北斗系统提供卫星星历数据,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接收和解算这些数据,获取卫星的位置和运行状态。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导语: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在提供导航定位服务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为了满足用户对于高精度定位需求,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

一、设计原理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接收与处理、数据计算与校正、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等模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模块的设计原理。

1. 信号接收与处理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首先需要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

一般情况下,系统会选择多颗卫星进行信号接收,以提高定位精度。

接收到的信号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频率同步、码相对齐等操作,以便后续的数据计算与校正。

2. 数据计算与校正接收到的导航信号中包含了多种参数,如卫星位置、钟差等。

系统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计算和校正,以获得更精确的定位结果。

数据计算与校正主要涉及导航星历解算、钟差修正等算法,采用高精度的数学模型来提高定位精度。

3. 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根据接收到的导航信号和经过计算与校正的参数,系统可以通过定位算法来估计用户的位置。

定位算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最小二乘法(LS)、卡尔曼滤波(KF)等。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系统还可以采用精度优化的方法,如差分定位、多智能体定位等技术。

二、实现方法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实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算法以及系统架构等。

下面将介绍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实现方法。

1. 硬件设备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等。

天线用于接收导航信号,接收机负责信号的放大和处理,信号处理器用于对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硬件设备要具备高灵敏度和低噪声的特点。

2. 软件算法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软件算法是实现高精度定位的关键。

根据设计原理中提到的信号接收与处理、数据计算与校正、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等模块,可以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实现系统功能。

民族产业 群星璀璨——北斗用户终端厂商及其产品简介

民族产业 群星璀璨——北斗用户终端厂商及其产品简介
leV●
本期视点
民族产 业 群 星璀璨
北斗用户终端厂商及
特约撰{
卫星导航用户终端 ,又称导航仪或 用户 机 。提起它 ,大家就 立刻会联想 ̄ oP 导航仪 。的确 ,随 q s
和我们现 实生活密不可分 。从 车载G S P 导航 仪 ,到嵌入手机 中的G S P 导航模块 ,大家都 时常在用


强导航定位有 限公司成立较 晚,但他 们凭借 着参加 过北斗一 式双模 型用户机等 。同时还研制生 代系统研制的技术和经验 ,很快 跻身于北 斗一代用户机研制 系统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 。




北京华 力创通科 技股份 有限<
力也很雄厚 ,同时产 品特点突 出。航天恒星空间技术应用有 北 斗用户终 端研制 生产 的上市企 限公司研 制生产 的北斗一代 手持式用户机 性能好 、体积小 , 力 。其 导航技术研 究所 由一 批具 而且采用 了自主研发 的北斗一代 基带 芯片 ;北京星地恒通信 成 关键技 术团 队。技术 团队掌握 : 息技术 有 限公司在 北斗 一代 指挥 型用户机 研发 方 面起步 较 技 术 ,卫星 导航信号 模拟生成 技7
了诸多 的便捷 。但GP 毕竟是美国的系统 ,美国政 府也 从来 没有 承诺 过在任何 时候 、任何条件 下f S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 的不 断增强 ,我 国开始在 已建 成的北斗卫星导航 试验 系统 ( 简称北斗一代系统 )的基础上 建设 自主 的北斗卫 星导航系 统 ( 简称北斗二代系统 )。同时 北斗一代系统 的应用推广工作在稳步展开 。 北斗系统应用 的基础 就是北斗用户机 。经过十余年 的艰 辛研究 、刻苦攻关 ,北斗一代用户机 已从科研样机变成为成 熟的产 品,且研制 生产 水平达到了一定 的高度 。具有 自主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和实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和实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和实践导语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日益普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种高精度、低成本、全天候、多用途的导航系统。

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农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并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和实践展开探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94年,当时中国政府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计划。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2000年代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了试验和验证阶段。

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了30颗卫星,全球用户已达上亿之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特点高精度、低成本、全天候、多用途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

其精度可以达到数十米甚至数厘米级别。

在同类卫星导航系统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本最低,使用成本也最低。

此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不受时间、天气等因素的限制。

多种应用模式也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了一个极具实用价值的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土地测量、粮食收储等领域。

例如,在农业种植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差分定位技术,实现精准播种、施肥、喷药等操作,避免了重复作业、浪费资源等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可以提供实时气象数据、适宜农作物种植区域等信息,帮助农民做出精准的种植决策。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在公路运输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区域内车辆运行状态监测、避免拥堵、优化路线等功能,提高了物流效率。

而在航空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飞行数据,帮助飞行员准确导航、避免飞行事故。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研究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研究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研究概述:随着移动通信和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定位和导航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交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正在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其中包括车辆定位与导航领域。

本文将探讨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中国自主研发和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北斗导航卫星、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终端组成。

该系统具有全球覆盖、多种服务能力以及高精度定位等特点,为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提供了可靠支持。

二、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的需求与应用1. 安全与防盗:车辆定位技术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实时定位,一旦车辆发生被盗或意外事故,可以迅速定位车辆位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导航与路线规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并可根据交通状况调整最佳路线,帮助车辆选择最快或最短路径,节省时间和燃料成本。

3. 车队管理与调度: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对车队进行实时监控,调度车辆并提供最优的路线规划,从而提高车队的运输效率。

三、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辆定位技术研究1. 定位算法研究: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辆定位技术主要包括单点定位和差分定位两种方法。

单点定位适用于普通车辆定位,但其定位精度较低。

差分定位通过对基准站和移动站进行测量和计算,可以提高车辆定位的精度。

2. 定位增强技术研究:为了提高车辆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研究人员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定位增强技术研究,包括惯性导航、无线电信号融合、地图匹配等方法。

3. 抗干扰技术研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车辆定位系统往往会面临多种不良环境条件,如信号干扰、建筑物遮挡等。

因此,研究人员还需对车辆定位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该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定位性能。

四、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辆导航技术研究1. 导航算法研究:车辆导航系统一般采用最优路径规划算法,通过考虑交通状况、道路条件和用户需求等因素,确定最佳的行驶路线。

基于北斗导航的定位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基于北斗导航的定位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基于北斗导航的定位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沈磊贤;庞佳逸;张卿云;徐鹤【摘要】针对目前市场上定位服务的需求以及当前市场上的定位系统部署维护成本高的现状,给出了定位服务平台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提供Web平台化定位服务.该平台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辅助以GPS和GNSS导航系统,综合卫星定位、GPRS通讯等技术设计硬件.采用B/S架构,通过数据库、无线通讯和AJAX等手段实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最后在Web端展示处理数据的效果.目标为用户提供位置查询、轨迹查询、地理围栏、路线规划、天气查询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服务.后期还可以结合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提供时间序列预测,驾驶行为分析等大数据功能.个人及企业用户只需要使用相应的硬件即可直接接入平台,方便快捷且降低了部署成本,有利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推广和中小企业的业务发展.【期刊名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年(卷),期】2019(029)001【总页数】5页(P173-177)【关键词】卫星导航;GPRS通讯;Web平台;定位服务【作者】沈磊贤;庞佳逸;张卿云;徐鹤【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20 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

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

它除了具有GPS卫星定位的功能以外,还增加了通讯功能,能够在海洋监测、军事通信等一些领域发挥很大的作用。

目前GPS垄断国内导航产业95%以上,世界范围内,手机GPS的集成率超过8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要挤入市场,在精度没有落后的情况下,降低部署成本是推动企业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大动力[1-3]。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车载终端设计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车载终端设计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 科技的崛起。自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射了多颗北斗导航卫星,形成了覆盖全 球的卫星导航网络。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航空、航海、 公共安全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智能车载终端设计需求分析
为了满足车辆驾驶和乘客的需求,智能车载终端需要具备以下硬件和软件功 能:
1、硬件功能:
高精度定位: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高精度车辆定位。
传感器集成:集成多种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以获取车辆实时状 态信息。
无线通信:支持蓝牙、Wi-Fi、4G/5G等无线通信技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 传输。
2、智能芯片技术:采用低功耗、高性能的智能芯片,如ARM、MIPS等,作为 车载终端的核心处理器,提高终端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3、人机交互技术:利用触摸屏、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用户与车载终端的 交互,提高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
五、智能车载终端应用场景
1、车辆控制:通过智能车载终端,实现对车辆的精准控制,提高车辆性能 和安全性。例如,控制车辆的发动机、刹车等系统。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车载 终端设计
目录
01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的发展
03
四、智能车载终端关 键技术
02
二、智能车载终端设 计需求分析
04
五、智能车载终端应 用场景
智能车载终端设计: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车载导航系统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尤其是 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智能车载终端的设计变得更加便捷 和高效。本次演示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智能车载终端的设计进行探讨。

北斗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设计与实现

北斗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设计与实现

北斗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设计与实现随着人们对导航技术需求的增加,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其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设计目标是提高接收机对弱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以实现在复杂环境下的持续高精度导航。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设计人员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首先,设计人员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

利用自适应滤波、频谱分析、智能跟踪等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噪声干扰,提高信号的接收灵敏度。

此外,设计人员还通过优化接收机硬件电路结构,提高了信号的采样精度和处理速度,进一步增强了接收机的灵敏度。

其次,设计人员针对复杂多路径干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多路径干扰是指卫星信号经过建筑物、山脉等障碍物反射后,到达接收机时产生的多个信号路径,干扰了原始信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采用了多径抑制技术,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对多个信号路径进行分析和抑制,提高了接收机对弱信号的识别和提取能力。

此外,设计人员还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进行了优化。

北斗系统采用了多星座、多频点的设计,为了充分利用系统的优势,设计人员采用了多星座融合、信号多路径融合等技术,提高了接收机对北斗系统信号的接收效果和导航精度。

在实现方面,设计人员结合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完成了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制作和调试。

经过多次测试和优化,接收机在各项指标上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综上所述,北斗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充分考虑了复杂环境下的信号接收问题,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和优化的硬件设计,提高了接收机对弱信号的接收灵敏度。

这一设计与实现的成果将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提供更高的导航精度和可靠性,为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

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

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正是一种便捷、准确的解决方案,它利用北斗卫星的定位技术为车辆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和导航指引。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的原理、优势和应用。

首先,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是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实现定位和导航功能的。

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自主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拥有完善的卫星分布和信号覆盖,能够为车辆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该系统采用双模式定位技术,既能通过卫星信号实现定位,又能通过地面基站辅助定位,使得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系统主要包括卫星定位终端设备、北斗卫星信号接收模块和车辆导航软件等组成部分。

车辆上安装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设备接收北斗卫星发送的信号,并通过解算算法计算出车辆的精确位置并显示在导航软件上。

同时,车辆导航软件根据车辆当前位置和目的地信息,为驾驶员提供最优路径规划和实时导航指引,帮助驾驶员准确、高效地到达目的地。

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势。

首先,该系统的定位精度高,可以达到米级甚至亚米级,能够满足车辆定位需求。

其次,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系统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场景下保持稳定的定位效果。

再次,该系统信号覆盖全球,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山区,都能够获得稳定的卫星信号,实现全天候的定位与导航功能。

此外,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系统还具备快速响应、低功耗、易于安装等特点,可以满足车辆行业的各种需求。

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首先,在物流行业中,这种系统可以为货车司机提供实时导航指引,帮助他们避开拥堵路段、选择最短路径,提高货物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在出租车和网约车行业中,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快速准确地接收乘客订单,提供最佳路线规划,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组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终端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卫星发射信号,接收用户终端的信号,计算出用户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导航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分为两种,一种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另一种是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5786公里,每天绕地球一周,可以覆盖全球范围内的导航定位。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5800公里,倾斜角度为55度,每天绕地球两次,可以覆盖亚太地区的导航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面控制系统由控制中心、测量站和数据处理中心组成。

控制中心负责卫星的轨道控制和状态监测,测量站负责接收卫星信号和用户终端信号,数据处理中心负责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

用户终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使用者,包括车载终端、手持终端、船载终端等。

用户终端接收卫星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可以得到自己的位置信息、速度信息、时间信息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卫星发射信号,接收用户终端的信号,计算出用户的位置信息。

卫星发射的信号包括导航信号和辅助信号。

导航信号是用来计算用户位置的信号,辅助信号是用来辅助
计算用户位置的信号。

用户终端接收到卫星信号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可以得到自己的位置信息、速度信息、时间信息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发射信号,接收用户终端信号,计算出用户位置信息的导航定位系统。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业、渔业、地质勘探、灾害救援等领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北斗一号指挥控制系统应用案例

北斗一号指挥控制系统应用案例
1)船载站级北斗一号用户机功能
可进行本机定位、通信信息收发。
2)船载终端导航软件
参见2.6节。
2
北斗一号指挥型用户机外观如下图所示:
图2北斗一号指挥型用户机
2
北斗一号挥型用户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机型,它不但能够定位和通信,还可实时监视下属基本型用户的定位和通信信息,利用短信、通播等功能可实现对下属用户的指挥控制,便于集团用户指挥调度组网使用。
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实时对各条游船的位置监控;
提供地面台站和游船之间的有效的通信手段;
实现对游船资源的有效管理;
向游船管理部门提供船位监控、指挥调度、广播通告、紧急救援等信息服务;
向游船经营者管理局提供游船动态信息服务以及客运信息服务;
向游船提供定位导航、航海通告、遇险求救、增值信息服务(天气、游客数量、物流信息等)。
4
利用北斗的定位和通信功能,能够实现对游船的可视化监控和指挥,仅用一个系统就实现了位置和交流信息的监控和传递,这是其他系统所不能具备的。
北斗短信功能是基于卫星的双向系统,在卫星覆盖范围内均能通信,不受通信距离限制,相比电台和GPRS无线来说通信范围更广。
本系统利用北斗建立多级指挥关系,使最上层领导也能够直接指挥到最基层单元,能够实现扁平化指挥。能够帮助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
5)其他:距离量算;面积计算。
2
可选择灵活的选择监视某一个、某几个或某一组用户的位置,并在地图上进行实时显示,可快速定位被监视用户在地图的位置信息查询功能。可按顺序查询、时间段查询和按用户查询。并实现定位信息删除等管理功能;
接收信息:实现对本机和下属用户的接收信息查询功能。可按顺序查询、时间段查询和按发送方、接收方查询。并实现接收信息删除等管理功能;

基于北斗系统的授时技术研究与实现

基于北斗系统的授时技术研究与实现
1
பைடு நூலகம்
安徽大学硕士论文
基于北斗系统的授时技术研究与实现
资 300 亿 美 元 研 联 合 制 建 成 全 球 覆 盖 的 卫 星 导 航 定 位 系 统 GP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70 年代中期,前苏联筹建本国的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 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的俄语缩写),1993 以 后由俄罗斯继续建设 GLONASS 系统,计划在 2007 年开始运营。二者在卫星上都 用了,频率稳定度优于 1.74×10-14 /天的高性能星载 Rb 原子钟[1],因此卫星授时 比以往的无线电授时在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误差达到纳秒级,卫星授时成为 高精度授时应用的主要方式。 此外,网络授时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授时技术。1982 年,美国 Delaware 大 学的 Mills 教授设计实现了网络时间协议(NTP,Network Time Protocol),具体 的实现方案是在网络上指定若干时钟源网站,为用户提供授时服务,并且这些网 站间应该能够相互比对,以提高准确度。这种网络授时在计算机网络时代得到了 迅速的发展,成为国际互联网上传递统一、标准的时间。网络授时的精确度能达 到了毫秒级。
Keywords: Beidou system, timing-receiver,one-way timing, Chebyshev polynomial
iii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卫星授时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有重要的作用, 如地球自转变化等地球动力学 研究、相对论研究、脉冲星周期研究和人造卫星动力学测地等;而且在国防和国 民经济建设中也有普遍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深空通讯、卫星发射及监控、信息 高速公路、地质测绘、导航通信、电力传输和科学计量等。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 发展,对高精度时间频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现代数字通信网的发展、信息 高速公路建设,各种政治、文化、科技和社会信息的协调都是建立在严格的时间 同步基础上的。 高精度时钟源对国家的经济运行、通信网络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国内多数行 业普遍采用 GPS 作为时钟源,而由于 GPS 信号精度受美国军方控制,如果我们仅 通过依靠国外卫星系统作为时钟源,授时的安全性将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必须充 分利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系统作为我国高精度时钟源。

北斗卫星导航的原理和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的原理和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的原理和应用1. 北斗卫星导航的原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自主研发并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重要突破和创新成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如下:1.1 卫星定位原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卫星与地面接收机之间的相对距离和时间差,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接收机的三维空间坐标和速度信息。

具体来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以下过程实现卫星定位:•发射端:卫星发射端通过高精度的原子钟同步发送定位信号。

•卫星:北斗卫星接收到发射端信号后,将其进行放大、频率转换和重新发送。

•接收机:地面接收机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会测量卫星信号的到达时间,并通过多普勒频移等参数得到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分析计算:地面接收机通过测量多个卫星信号的距离,使用三角定位等算法计算出接收机的精确位置。

1.2 数据传输原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定位服务,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

数据传输的原理如下:•卫星传输:北斗卫星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将用户数据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接收到数据后,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数据传送给其他用户或目标设备。

•地面传输:控制中心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发送给用户或目标设备,实现数据传输的双向通信。

2. 北斗卫星导航的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以下是一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2.1 交通运输•车载导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车辆导航和路径规划服务,帮助司机准确找到目的地,并避免交通堵塞。

•车队管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车辆位置、行驶速度和油耗等信息,并对车队进行管理和调度。

2.2 物流运输•货物跟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时跟踪货物的位置和运输状态,提高物流运输的可视化管理。

•配送调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根据货物的位置和目的地,进行最优路径的规划和配送调度。

中国的GPS:“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中国的GPS:“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中国的GPS:“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

大批轰炸机、战斗机猛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用炸弹准确地将一座建筑彻底摧毁,行动代号:“斩首行动”;4月,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临时接到任务,用炸弹摧毁了另一座建筑。

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个人:萨达姆。

侯赛因,他们所使用的炸弹都是一种:联合攻击炸弹(JDAM),这些炸弹之所以都能够精确的打击目标,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卫星定位来实现定位,提供这种定位服务的正是由24颗美国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

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状态良好。

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

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前苏联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在世界上第三个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的建立对我国国民国防和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早在60年代末就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而天折。

在自行研制“子午仪”定位设备方面起步较晚,以致后来使用的大量设备中,基本上依赖进口。

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开展了探讨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体制研究。

先后提出过单星、双星、三星和3-5星的区域性系统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统的设想,并考虑到导航定位与通信等综合运用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和设想都没能够得到实现。

1982年7月由美国三位科学家提出并于12月定名的GEOSTAR系统,就是这种两颗卫星的主动式卫星定位系统。

他们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有更优越的GPS 卫星导航系统的兴起并且发展相当迅速,使GEOSTAR系统不得不在1991年9月撤走资金,导致正在实施中的GEOSTA及系统宣告失败。

基于PIE-Map的北斗用户机综合导航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IE-Map的北斗用户机综合导航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技术研究导航天地Technology StudyGNSS WORLD1 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RNSS 和RDSS 两种服务模式,其中,RNSS 模式提供无源模式的定位、测速、导航和授时服务;R DSS 模式除提供有源模式的定位和授时服务之外,还具备短报文通信、位置报告、监收、通播和指挥调度功能[1]。

传统的北斗用户机上只有短报文通信、位置报告、监收、通播和调度这些功能,虽在国防军事、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农业生产、抗震救灾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了精确定位、精准授基于PIE-Map的北斗用户机综合导航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保利1,袁玉华2,易倩捷2(1.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北京 100094;2.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95)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既可以像GPS一样提供定位、授时服务,还可以提供报文通信服务。

只提供位置、时间数据显示功能的北斗用户机已不能满足更为丰富的使用需求,有必要在北斗用户机上开发综合应用软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北斗应用性能。

本文针对通用手持/车载型北斗用户机载体,研究基于PIE-Map北斗地图导航平台的综合导航应用系统,围绕地图导航、北斗短报文通信、北斗时间应用、符号标绘、通讯互联等业务应用,设计包含地图显示、地图查询、地图测量、地形分析、信息采集与共享、路径规划、模拟/真实导航、航线管理等地图导航的基本功能,以及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及北斗RDSS业务的用户机之间的互联互通、报文通信、位置信息显示及位置报告、资料查询定位及浏览等通用功能,形成高效灵活的北斗用户机导航应用业务体系,方便北斗用户应用。

关键词:北斗用户机;PIE-Map;北斗导航;地图导航doi:10.3969/J.ISSN.1672-7274.2018.z1.003中图分类号:P228.9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8)z1-0014-04Abstract: The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can not only provide location and timing service like GPS, but can also provide text communication service. The custom premise equipment with the functions of displaying position and time can no longer satisfy abundant requirem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system to maximize the efficacy of Beidou. This article is aiming at researching the comprehensive navigation system based on PIE-Map for Beidou custom premise equipment. By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ap navigation, text communication, timing service, symbol plotting, and communication interconnection, the design not only contains the basic functions of map display, map query, map measurement, terrain analysi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sharing, route planning, simulation and real navigation, route management and so on, but also forms a flexible and efficient system based o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Beidou RDSS service, which contains the functions of communication interconnection, text communication, position information display, position report, data query, location and browsing.Keywords: Beidou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PIE-Map; Beidou Navigation; Map NavigationLi Baoli 1, Yuan Yuhua 2, Yi Qianjie 2(1. Beijing Satellite Navig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94;2. Beijing Pies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95)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Navigation Systemfor Beidou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Based on PIE-Map作者简介:袁玉华,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开发工程师。

北斗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北斗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卫星通信与导航大作业(二)题目:北斗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班级:021212学号:02121128姓名:文威威目录目录.................................................... 第一章北斗系统概述.. 0第一节北斗系统工作原理 0第二节北斗系统组成 0第三节北斗系统功能 (1)第二章北斗系统授时技术及应用 (2)第一节北斗系统授时原理 (2)第二节北斗系统授时应用 (2)第二章北斗系统导航定位技术及应用 (4)第一节北斗系统导航定位系统基本原理 (4)第二节北斗系统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 (4)第三章北斗系统短报文通信技术及应用 (6)第一节北斗系统短报文通信概述 (6)第二节北斗系统短报文通信应用 (6)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7)第一章北斗系统概述第一节北斗系统工作原理“北斗"是中国独立自主设计、建没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是联合国有关机构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总体建设规划,中国在2003年正式开通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即北斗一代,成为继GPS、GLONASS之后,能够独立提供服务的三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北斗一号系统定位采用三球交会测量原理进行定位,地面控制中心根据用户设备主动发送的定位申请信号,结合大地高程数据解算出用户所在位置的坐标。

北斗二号系统定位将采用多颗卫星组成卫星阵列,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4颗以上卫星的星历数据解算出所在位置的坐标,实现无源定位.第二节北斗系统组成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导航通信卫星、地面控制中心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其中,导航通信卫星主要执行地面控制中心和用户终端间信号传递的中继服务;地面控制中心主要负责信号的发送、接收、信息处理以及整个系统的监控管理;用户终端是直接由用户使用的设备,主要用于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经卫星转发的出站信号以及经卫星转发向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服务申请。

第三节北斗系统功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等三大主要功能。

北斗一号指挥型用户机

北斗一号指挥型用户机

北斗一号指挥型用户机1.1产品概述北斗一号指挥型用户机是为便于上级指挥机关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对其下属用户进行指挥、监控而研制的北斗用户机产品。

它除了具有普通型用户机的所有功能外,还可以监收其下属用户机的定位、通信信息,并可向下属用户机通播指挥信息。

北斗一号指挥型用户机适应固定指挥所、移动指挥所、方舱等多种场合使用。

1.2产品实物图片北斗一号指挥型用户机主要由主机、天线、电缆和附件组成。

如图所示。

该产品主要特点如下:➢采用“一线通”专利技术,即通过一根射频同轴电缆实现北斗收发信号、电源信号三种信号的双向传输。

➢由于采用了“一线通”技术,从而方便了天线和主机的连接,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可靠。

➢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外部交流电源工作(需配套交流适配器)1.3产品技术指标1.3.1性能指标➢接收指标接收信号误码率:≤1×10-5(用户机天线端口输入信号功率≥-157.6dBW)➢发射指标发射功率EIRP值:≤19 dBW(方位角0 ~360°仰角10°~75°)➢接收卫星通道数:6个通道➢设备零值:1m s±10ns1.3.2功能指标➢定位功能定位精度:20米(1σ)有标校站地区) 100米(1σ)(无标校站地区)➢短信息通信功能➢导航功能➢指挥功能:可以同时监收指挥下属用户数量≤1001.3.3结构尺寸及重量➢主机体积:≤317mm×269mm×54mm➢整机重量:≤6.5Kg(不含笔记本电脑及配套电缆)➢天线电缆长度:≤20米➢天线电缆重量:≤3.5Kg➢天线体积:≤Φ190mm×170mm1.3.4电源➢直流电压工作范围:9~32V➢交流电压工作范围:220±10%VAC,50±10%Hz➢主机自身带有锂离子电池,待机状态满电量供电时间不低于4小时1.4交货清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用户机实现
摘要基于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代卫星导航通信系统,研制了
一种具有卫星通讯功能和定位功能的用户机系统,可实现双向短报文通讯。

它的主要特点是实现了“一线通”功能,即通过一根高频电缆实现了用户机中收发机与天线之间的信息通信。

关键词北斗一代;通信;定位;一线通
中图分类号tn9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 0)28—0181—02
引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区域性卫星导航通信系统,该系统的建
立对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使我国能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和短信功能,所以尤其适合于特殊,如边远与人口稀少地区、高山密林、内陆水路等特定地区和特殊行业应用。

北斗系统的授时功能还能为通信、电力、铁路等网络进行精确授时、校时间同步。

由于北斗系统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可以预见,北斗系统的应
用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和爆发期。

1 系统主要功能
1)卫星通讯功能。

支持基于北斗一代的民卡应用,可实现双向短报文通讯;
2)卫星定位功能。

支持在北斗服务区内全天候定位,具有紧急定位功能;
3)多种协议支持。

支持多种协议,并可通过外部指令进行切换;
4)自动零值校准。

通过串口设置天线所在点位的54坐标,用户机可自动校准设备零值;
5)北斗时校正功能。

外围设备可向北斗终端发送校时指令获取当前北斗标准时间。

2 系统组成
2.1 基本组成
北斗系统主要利用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和一颗在轨备份卫星采用
有源定位的方式来测量地球表面和空中的各种用户的位置,并同时兼有双向报文通讯和授时的功能。

本文实现的用户机由收发机、天线及高频电缆组成。

组成结构如图l所示。

2.2 工作流程
接收天线振子接收的模拟卫星信号经由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
和滤波,获得较高的增益和较低的噪声系数。

前端多工器将接收信号、发射信号以及电源控制信号隔离,送给相应模块处理。

经介质双工器的电源控制信号通过电压控制部分控制功放模块的打开与
关闭,且通过dc/dc转换芯片提供低噪声放大器的工作所需的电压。

发射信号经双工器后进行滤波和放大以弥补在电缆传输过程的信
号衰减,然后经功放后送给发射天线振子。

收发机主要完成两部分功能:接收和发射。

后端多工器将接收信号、发射信号以及电源信号隔离。

收发组件中的接收单元将射频信号经过滤波处理、放大及下变频和agc控制后输出至ad转换电路部分,由经由ad转换器后的数字中频信号,再由基带信号处理单元对多路数字中频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和解析,输出通信、定位信息给接口单元,最后由接口单元完成电平转换及对外输出。

发射单元产生北斗发射的上行载波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滤波及bpsk调制来自外部输入的信息。

2.3 用户机结构尺寸及重量
收发机的尺寸为184mm×155mm×56.5mm,采用4个m4的螺钉直接与载体紧固,重量大约1.4kg。

天线的尺寸为φ140nma×h120mm,采用4个m6的螺钉与载体紧固,重量大约1.1kg。

3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多种信号相互干扰的问题
用户机中上行高频信号、下行高频信号、电源信号和控制信号均通过一根高频电缆传输,信号交叉和串扰比较严重,在设计中将用户机箱体结构设计分为上、下两个腔体,既能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带来的影响,又能更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维护性。

收发机和天线内部高频部件均采用独立结构,使其具有二次电磁屏蔽功能。

有效保证了高频和低频部分、数字和模拟部分的相互独立。

除此之外,在电路设计中充分考虑多种信号相互串扰的问题,在有可能出现信号交叉的地方均进行特殊的设计。

3.2 芯片温度过高的问题
在+55℃环境下,电源芯片ltc3780表面温度过高,导致工作不稳定。

在设计时,尽量减少其工作时间,同时考虑到此芯片静态功率较小,靠自身散热基本能保证正常工作,而针对瞬间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给芯片粘贴散热片的方法来解决。

设备中fpga芯片工作时发热量也比较大,为了保证工作的可靠性,通过修改腔体结构,用散热片将fpga与机体相连,达到较快较好的散热效果,并且增加导热橡胶垫,避免硬接触对元件版的损伤。

4 结论
本文给出了基于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研发的一种用户机的基
本组成及工作流程概况。

此型号产品现已批量生产,为水文监测、船舶运输和国土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研发的同类产品,也已小批量投入使用。

目前,用户对产品性能指标等反应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