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外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汇编:计算题流程题实验题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样品(含少量杂质)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
(1)A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为_____。
A装置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2)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_____;
③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B装置的溶液中。
(3)若将B装置改成C虚线方框内装置,则还起到的作用是_____。
(4)若反应过程中装置A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所取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化学社的同学研究实验柜铁制把手的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杂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
(3)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在烧杯中加入2.14 g久置于空气中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总共产生氢气(H2)_____g;
(2)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是因为铝箔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_____(填化学式),写出生成物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计算所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二、中考化学流程题
5.某硫酸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 Fe2O3、FeO 及少量 SiO2)可用于制备FeSO4•7H2O和还原铁粉,其流程如图。
Ⅰ.写出“酸溶”中发生的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Ⅲ.“还原”时,FeS2 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7Fe2(SO4)3+FeS2+8H2O=15FeSO4+8
___________。
Ⅳ.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 FeSO4•7H2O、FeSO4•4H2O 和FeSO4•H2O。
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仅在 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温度/℃010305056.76064708090
溶解度
14.017.025.033.035.235.335.633.030.527.0
/S
析出晶
FeSO4•7H2O FeSO4•4H2O FeSO4•H2O
体
若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析出FeSO4•7H2O 晶体,应控制的结晶温度(T)的范围为
___________。
Ⅴ.“焙烧”时,烧渣、无烟煤、CaCO3的投料质量比为 100:40:10。
温度对焙烧炉气含量的影响变化如图一所示,焙烧时间对还原铁粉的产率影响如图二所示。
(1)焙烧温度通常控制在 1000℃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添加CaCO3的目的是:①脱除 SiO2 等;② ___________ 。
(3)“焙烧”在半封闭装置中进行,投料层表面盖有适当厚度的煤层,“焙烧”时间控制在4~5 小时,超过 5 小时后还原铁粉产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Ⅵ.制得的还原铁粉中含有 Fe 和少量 Fe2C。
为确定还原铁粉中碳元素含量,设计如下实验:
(1)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好仪器,并___________;
②称取 14.06g 样品,置于C 装置中的硬质玻璃管内,称得 C 装置总质量为114.06g;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装置中缓缓通入一段时间氧气;称量 D 装置的质量,为
200.00g;
④持续通入氧气并点燃C 处酒精灯;至D 装置质量不再变化,称得D 装置的质量为200.22g,同时称得C 装置的质量为 119.00g;
⑤计算。
(2)A 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证明装置内空气已经排尽的方法为 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证明D 装置质量不再变化,还需要至少称量___________次;
(5)通过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还原铁粉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至0.1%)
(6)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为铁的复杂氧化物,请根据数值计算出该铁的复杂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6.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铁粉、氧化铜、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该实验中生成红色固体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该实验过程中加入过量试剂D后,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可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一定含有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无法判断的物质是____,为确定该物质可另补充实验操作是____。
7.我国海洋资源丰富。
如图是从海水中获得一些资源的简易流程图。
(粗盐提纯)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杂质(CaCl2、MgCl2、Na2SO4),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进行如下的流程的实验操作。
(1)第②③步操作中需要的试剂可以用一种试剂替代,此试剂是_____(填化学式)(2)在实验室第⑤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玻璃棒和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 。
(3)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海水制碱)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能获得烧碱、氯气和另一种可燃性气体
(4)配置氯化钠饱和溶液。
已知常温下氯化钠溶解度为 36.0g,现要将 125g、20%的氯化钠溶液配成饱和溶液,仅需加氯化钠_____g;配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0.1%)
(5)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
三、中考化学实验题
8.实验室现有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G (1)若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选取的制取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时开始收集。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4)实验室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时,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应从
_________(填字母)口排出,其原理是:由于反应生成气体使瓶内________,气压
___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空气排出。
9.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
用D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________(选填“从水中取出导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CO2,该反应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
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__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体现C装置的优点。
(4)E图装置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并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
实验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可以通过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来表示。
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
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液面上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不考虑气压和温度的影响,用此套装置的测量结果仍然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联想到了渔民用块状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过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放出氧气,所以小组决定以过氧化钙为原料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与现象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
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
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②小林希望加快该反应速率,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
③同学们对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a)氢氧化钙和氧气(b)碳酸钙和氧气。
请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选择另一生成物的原因是
__________。
10.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低时,除了要求被检验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相同,实验现象是______。
(2)实验二的实验过程中,如果红磷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不变”或“偏大”)______。
(3)实验三中,烧杯______(填序号)中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______。
【参考答案】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
1.A
解析:酒精喷灯 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停止加热后,防止A 中的生成物被氧化,或防止B 中的溶液倒吸入A 中发生炸裂 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 58.5%(23Fe O 的质量=163(13.6g-11.2g 100%8g 163562
⨯÷⨯=⨯+⨯)(); 所取氧化铁样品中Fe 2O 3的质量分数为1008g 1%3.6g
58.8%⨯≈。
答:所取氧化铁样品中23Fe O 的质量分数为58.8%。
)
【详解】
(1)A 中仪器a 是酒精喷灯,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故玻璃管A 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为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A 装置中反应的方程式为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 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停止加热后,防止A 中的生成物被氧化,或防止B 中的溶液倒吸入A 中发生炸裂; ③将A 装置中的CO 2送入B 装置的溶液中;
(3)若将B 装置改成C 虚线方框内装置,则还起到的作用是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
(4)见答案。
2.H
解析:(1)0.4
(2)解:设与铁反应的HCl 的质量为x ,
22
FeCl H ↑Fe +=732HCl +20.4g
x
解得:730.414.62
x g g =⨯= 故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100%14.6%115.015.0g g g
⨯=- 答: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3)12.5%
【分析】
生锈铁片表面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放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中,铁锈Fe 2O 3先和盐酸反应,待铁锈反应完了,里面的铁再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图像中0-15.0g 稀盐酸是和Fe 2O 3反应,15.0-115.0g 稀盐酸是和Fe 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
(1)由图像可知,反应结束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g ,故填:0.4;
(2)计算过程见答案;
(3)解:设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铁的质量为x ,
22
FeCl =5H ↑Fe +2HCl +g
620.4x 解得:560.411.22
x g g =⨯= 故铁片中Fe 2O 3的质量分数为:12.8-11.2100%12.5%12.8g g g
⨯= 故填:12.5%。
【点睛】
涉及有关图像问题的计算,关键是要弄清楚图像中的“一线四点二值”。
“一线”是指图像中曲线,弄清楚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曲线中每一段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四点”是指曲线中的起点、转折点、终点、交点,弄清四点所代表的含义,“二值”是指四点所对应的横纵坐标的数值,这是进行计算的依据。
3.H
解析:(1)0.2;(2)23Al O ;()23242423Al O +3H SO =Al SO +3H O ;(3)10%
【分析】
久置于空气中的铝箔,铝和氧气生成氧化铝,稀硫酸先和氧化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全,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详解】
(1)据图可知,总共产生氢气(H 2)0.2g 。
(2)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是因为铝箔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化学式为23Al O ,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42423Al O +3H SO =Al SO +3H O 。
(3)设与铝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2424232Al +3H SO =Al SO +3H 2946x
0.2g
↑
2946=x 0.2g x=9.8g 故所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g 100%=10%107.8g-9.8g
⨯。
【点睛】
=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
4.C
解析:4g 80% 5.6%
【详解】
(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106g 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
4.4g ,所以当加入212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4.4g
(2)发生反应: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NaCl 溶液,所以也可根据方程式中NaCl 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生成的NaCl 质量为y 。
2322Na CO +2HCl =2NaCl +H O+CO 10611744x y 4.4g
↑
106x =44 4.4g
x=10.6g
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6g 100%=80%13.25g
⨯ (3)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g+95.8g+106g-4.4g=208g
根据方程式可知:
117y =44 4.4g
y=11.7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1.7g 100%=5.6%208g
⨯ 。
二、中考化学流程题
5.Fe2O3+3H2SO4═Fe2(SO4)3+3H2O 或FeO+H2SO4═FeSO4+H2O SiO2 H2SO4 0℃<t <50℃ 1000℃时,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含量最 解析: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或FeO+H 2SO 4═FeSO 4+H 2O SiO 2 H 2SO 4 0℃<t <50℃ 1000℃时,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含量最高 分解产生的CO 2与C 反应生成CO 绝大部分C 已被消耗,CO 浓度下降,铁部分被氧化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H 2O 22MnO 2H 2O+O 2↑ D 装置的质量不再增加 一 0.4% FeO 和F e 2O 3或FeO 和Fe 3O 4或FeO 、F e 2O 3和Fe 3O 4
【详解】
Ⅰ.“酸溶”过程中,氧化铁和氧化亚铁都会与硫酸反应,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F 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FeO+H 2SO 4═FeSO 4+H 2O 。
故填: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或FeO+H 2SO 4═FeSO 4+H 2O 。
Ⅱ.由流程可知,Fe 2O 3、FeO 溶于硫酸,二氧化硅与硫酸不反应,故过滤分离出滤渣为SiO 2。
故填:SiO 2。
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方程式7Fe 2(SO 4)3+FeS 2+8H 2O =15FeSO 4+8X 中,反应物中含15个Fe 、23个S 、92个O 、16个H ,生成物中含15个Fe 、15个S 、60个O ,故生成物中还应含8个S 、32个O 、16个H ,故每个X 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所以X 为H 2SO 4。
故填:H 2SO 4。
Ⅳ.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析出晶体FeSO 4•7H 2O 的温度范围应为0℃<t <50℃; 故填:0℃<t <50℃;
Ⅴ.(1)由图像分析可知,焙烧温度通常控制在1000℃时,原因可能是:1000℃时,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含量最高。
故填:1000℃时,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含量最高。
(2)添加CaCO 3的目的是①脱除SiO 2等;②分解产生的CO 2与C 反应生成CO ; 故填:分解产生的CO 2与C 反应生成CO 。
(3)由图可知,超过5小时后还原铁粉产率降低的原因是绝大部分C 已被消耗,CO 浓度下降,铁部分被氧化。
故填:绝大部分C 已被消耗,CO 浓度下降,铁部分被氧化。
Ⅵ.(1)①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A 装置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 2O 22MnO 2H 2O+O 2↑;
故填:2H 2O 22MnO 2H 2O+O 2↑。
(3)步骤③中,当D 装置的质量不再增加时,证明装置内空气已经排尽。
故填:D 装置的质量不再增加。
(4)步骤④中,证明D 装置质量不再变化,还需要至少称量1次,应该在氧气流中冷却至室温,再称量一次。
故填:一。
(5)D 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D 装置中增加的质量为:200.22g -200g=0.22g ,所以还原铁粉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22g×
1244=0.06g ,该还原铁粉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0.06g 100%0.4%14.06g ⨯≈。
故填:0.4%。
(6)由题意知,Fe 和Fe 2C 的质量之和为14.06g ;
混合物中铁元素质量=14.06g -0.06g =14 g
装置C 质量=114.06g -14.06g =100g
剩余固体中铁的复杂氧化物质量=119.00g -100g =19 g
剩余固体中铁的复杂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19 g -14 g =5g 剩余固体中铁的复杂氧化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
14g 56:5g 16
=4:5=1:1.25 常见铁的氧化物主要有三种:FeO 、Fe 2O 3和Fe 3O 4
FeO 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1:1
Fe 2O 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1:1.5
Fe 3O 4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1:1.33
因此,铁的复杂氧化物中一定含有FeO ;Fe 2O 3和Fe 3O 4含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故铁的复杂氧化物可能为:FeO 和Fe 2O 3或FeO 和Fe 3O 4或FeO 、F e 2O 3和Fe 3O 4 故填:FeO 和Fe 2O 3或FeO 和Fe 3O 4或FeO 、F e 2O 3和Fe 3O 4 6.CuO+H2SO4=CuSO4+H2O 、Fe+CuSO4=FeSO4+Cu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成无色 碳酸钠 硫酸钾
取溶液A ,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
解析:CuO+H 2SO 4=CuSO 4+H 2O 、Fe+CuSO 4=FeSO 4+Cu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成无色 碳酸钠 硫酸钾 取溶液A ,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生成,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钾
【分析】
铁、氧化铜难溶于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钾溶于水,氧化铜和硫酸会生成硫酸铜,铁会与硫酸铜生成铜,碳酸钠、氢氧化钠在溶液中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的水后,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 ,滤渣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得到滤液B 和红色固体乙,所以乙是铜,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和铁;滤液A 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色,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硫酸钾,在C 中可以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
【详解】
由分析可知(1)该实验中生成红色固体乙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CuO+H 2SO 4=CuSO 4+H 2O 、
Fe+CuSO 4=FeSO 4+Cu ;
(2)该实验过程中加入过量试剂D 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成无色现象时,可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一定含有碳酸钠;
(3)通过上述实验无法判断的物质是硫酸钾,为确定该物质可另补充实验操作是取溶液A ,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生成,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钾。
7.Ba(OH)2 漏斗 引流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11 26.5%
【详解】
(1)食盐水中含有杂质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在②操作中加入过量的氯 解析:Ba(OH)2 漏斗 引流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11 26.5%
22222H O 2H NaCl NaOH Cl +=+↑+↑电解
【详解】
(1)食盐水中含有杂质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在②操作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该步骤是为了除去硫酸钠,在③操作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步骤是为了除去氯化镁,那么可以用氢氧化钡代替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可以同时除去硫酸钠和氯化镁。
氢氧化钡化学式为Ba(OH)2。
(2)操作⑤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玻璃棒和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为了防止液体溅出。
(3)操作⑤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主要成分是前面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稀盐酸可以和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故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4)已知常温下氯化钠溶解度为 36.0g , 125g 、20%的氯化钠溶液中溶剂质量为125g×(1-20%)=100g ,100g 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故需要加氯化钠36g-125g×20%=11g ,配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6g 100%26.5%125g 11g
⨯≈+。
(5)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2222H O 2H NaCl NaOH Cl +=+↑+↑通电。
三、中考化学实验题
8.BE 322MnO Δ2KClO 2KC1+3O ↑ (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 长颈
漏斗 b 气体(量)增多 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
【详解】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B 作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用装置E 收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MnO Δ2KClO 2KC1+3O ↑。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
(3)仪器a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4)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如果用G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气体应该时长进短出,空气应从b 排出;其原理是:由于二氧化碳的进入使瓶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空气排出。
9.酒精灯 长颈漏斗 A 42422KMnO K MnO +MnO +O ∆
−−
→ 从水中取出导管 3222CaCO +HCl CaCl +H O+CO −−→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不能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发生反应 无 加入的稀盐酸的体积也计算在气体的体积内 不适合 过氧化钙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2222CaO +H O Ca(OH)O −−
→+ 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生成物不可能是碳酸钙和氧气
【详解】
(1)①是酒精灯,②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 作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
42422KMnO K MnO +MnO +O ∆−−→;用D 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先从水中取出
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
应的化学表达式为3222CaCO +HCl CaCl +H O+CO −−
→,C 装置相对于B 装置的优点有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不能体现装置C 的优点,因为二氧化锰属于粉末状固体,会从多孔隔板楼下与过氧化氢接触,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E 图装置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并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可以通过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来表示,装置中的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液面上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不考虑气压和温度的影响,用此套装置的测量结果仍然偏大,其原因是:加入的盐酸体积也算在气体的体积内;
(5)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因为反应太慢,不利于收集; ②小林希望加快该反应速率,可加入催化剂或提高反应温度火把过氧化钙研磨成粉末;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所以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可能是碳酸钙和氧气,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2222CaO +H O Ca(OH)O −−→+。
10.滴加澄清石灰水的体积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几乎不变浑浊偏小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详解】
(1)实验一向盛有空气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灯亮的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几乎不变浑浊,所以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要多,除了要求被检验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体积,现象是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几乎不变浑浊;
(2)实验二的实验过程中,如果红磷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会由于温度较高,压强偏大,最终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小,测定结果偏小;
(3)实验三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和碱性,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溶液变红,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烧杯②中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