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试题(湘教版附答案和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试题(湘教版
附答案和解释)
转眼间,开学已经两个月了,还有几天就要期中考试了。

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次大型考试。

不少同学十分紧张,看看书本,学了不少知识,但所剩时间不多。

如何搞好期中复习,下文为2019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应满足( )
A. B. C. 1 D. -1且2
2. (2019浙江杭州中考)下列各式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19长沙中考)下列各图中,1大于2的是( )
A B C D
4.(2019湖北荆门中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8或10
B.8
C.10
D.6或12
5.(河北中考)如图①,M是铁丝AD的中点,将该铁丝首尾相接折成△ABC,且B=30,C=100,如图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M在AB上
B.点M在BC的中点处
C.点M在BC上,且距点B较近,距点C较远
D.点M在BC上,且距点C较近,距点B较远
6.若表示一个整数,则整数可取值的个数是( )
A.6
B.5
C.4
D.3
7.( 2019天津中考)分式方程= 的解为( )
A.x=0
B.x=3
C.x=5
D.x=9
8.某工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甲工程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 如果乙工程队单独做,则多用3天,现在甲、乙两队合做2天,剩下的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求规定时间.如果设规定时间为天,下面所列方程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 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为3和1,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0.(成都中考)如图,在△中,, =5,则的长为.
11.(2019成都中考)如图,直线m∥n,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则1=____________度.
12.(2019四川乐山中考)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
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ADE=40,则DBC=________.
13.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0,则2的度
数为.
14. 若分式的值为负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15.当________时,分式无意义;当______时,分式的值为.
16.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拟在荒坡地上种植960棵树, 由于青年团员的支持,每日比原计划多种20棵,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植多少棵树?设原计划每天种植棵树,根据题意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2分)
17.(6分)计算:
(1) ;
(2) ( - )2.
18.(6分) 解分式方程:(1) ;(2) =
19.(8分) 如图,△中,90,平分,于.
求证: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0. (8分)已知求的值.
21.(8分)(2019杭州中考)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AD平分BAC,点M,N分别在AB,AC边上,AM=2MB,AN=2NC,求证:DM=DN.
22.(8分)某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快8千米,坐汽车比骑自行车每小时快16千米,此人从地出发,先步行4千米,然后乘坐汽车10千米就到达地,他又骑自行车从地返回地,结果
往返所用的时间相等,求此人步行的速度.
23.(8分)如图,在△中,90,点是边上的一点,,且,过点作∥交于点.
求证:△≌△ .
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的解是;
的解是;
的解是;
的解是;
(1)请观察上述方程与解的特征,猜想方程( )的解,并验证你
的结论.
(2)利用这个结论解关于的方程: .
25.(10分)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两城沿同一条高速公路匀速驶向城.已知两城的距离为,两城的距离为,甲车比乙车的速度快,结果两辆车同时到达城.设乙车的速度为.
(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行驶的路程(km)速度(km/h)所需时间(h)
甲车360
乙车320
(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
1. D 解析:要使原式有意义,则( +1)( -2)0,+10且-20,
-1且2.故选D.
2. A 解析:∵ (-x-y)(-x+y)=(x+y)(x-y)= , 选项A正确;
∵ - = , 选项B错误;
∵ -4 +3= -4 +4-1= -1, 选项C错误;
∵ ( )= = +1, 选项D错误. X K b1. Co m
3.D 解析:A项中,∵在△ABC中,AB=AC,2,故不符合题意;B项中,
∵ 1与2是对顶角,2,故不符合题意;C项中,由对顶角的性质与平行线的性质可知2,故不符合题意;D项中,∵ 1是△ABC的外角,2是
△的与1不相邻的一个内角,2,符合题意.
4. C 解析:当三角形的腰是2,底是4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是2,2,4,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不合题意,舍去;当三角形的腰是4,底是2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是4,4,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构成三角形,所以该三角形的周长为4+4+2=10,故选C.
5.C 解析:因为AC+BCAB,所以铁丝AD的中点M一定不在AB上.
因为B=30C=100,所以ABAC,所以AB BCAC BC,铁丝AD 的中点M一定在BC上,且距点B较近,距点C较远,所以选项C正确.
6.A 解析:若表示一个整数,则的取值可以是,所以整数
的取值可以是,共6个.
7. D 解析:去分母,得3(x-3)=2x,解得x=9,经检验x=9是原方程的解.
8. D 解析:设总工程量为1,因为甲工程队单独去做,恰好能如期完成,所以甲工程队的工作效率为;因为乙工程队单独去做,要多用3天,所以乙工程队的工作效率为.由题意可知,,整理得,所以,即,所以A、B、C选项均正确,选项D不正确.
9. 7 解析:①若1是腰长,则底边长为3,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1,3,
∵ 1+1=23,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若3是腰长,则底边长为1,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3,1,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3+1=7.
10.5 解析:因为C,所以AC=AB=5.
11. 45 解析:因为△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BC=45.又m∥n,所以ABC=45.
12.15 解析:在Rt△AED中,ADE=40,所以A=50.
因为AB=AC,
所以ABC=(180-50)2=65.
因为DE垂直平分AB,
所以DA=DB,所以DBE=A=50.
所以DBC=65-50=15.
13.130 解析:如图所示,
∵ EF∥HG,FCD=2.
∵ FCD=A,1=40,A=90,
FCD=130.
14.3 解析:∵ 2+1恒为正数,分式的值为负数,
3 -90,解得3.
15.1 -3 解析:由得,所以当时,分式无意义;由时,分式的值为.
16. 解析:根据原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列方程即可.依题意列方程为.
17. 解:(1)原式= ;
(2)原式= ( - )2= ( - )2= - .
18.分析:观察可得(1)的最简公分母是,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1)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解得.
检验:当时,
是原方程的解.
(2)解:方程的两边同乘,得,
解得.
检验:把代入x(x+2),得x(x+2)=150.
故原方程的解为.
19.证明:∵,90 .
又∵平分,.
∵平分,,
即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0. 解:
把代入,得
21. 证明:∵ AM=2MB,AN=2NC,AM AB,AN= AC. 又∵ AB=AC,AM=AN.
∵ AD平分BAC,MAD=NAD.
又∵ AD=AD,△AMD≌△AND(SAS).
DM=DN.
22.解:设此人步行的速度是千米/时,
依题意可列方程,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可知,是这个方程的根.
答:此人步行的速度为6千米/时.
23. 证明:∵,90.
在△与△中,△≌△ (AAS).
24.解:(1)猜想方程( )的解是.
验证:当时,,方程成立;
当时,,方程成立.
(2) 将方程变形为,
解得,所以.
25.解:(1)由题意可求出甲车的速度是,
甲车所需时间是,乙车所需时间是.
(2)根据题意,得,解得.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答: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速度是.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
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这篇2019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试题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