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鼎立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
鼎立人民教育出版社
设计者彭文菊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主要内容分为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
展。
学情分析关于三国的内容学生通过书籍、影视剧等方面的接触,普遍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其中的人物耳熟能详,在进入本单元学生表现的比较兴奋。
但是对三国故事不等于三国历史,特别是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关于地理概念方面知识的掌握学生比较薄弱,此外,对人物的评价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的基本
史实。
2、通过列表对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战果的异
同点,学会列表和对比法。
过程与方法
依据《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资料,分析袁绍、
曹操、刘备等人物性格特点,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和
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两次战役的学习,感受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
物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赤壁之战
教学难点为什么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教学方法问答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课前准备写教案、准备教具、制作导学案、制作课件、组织学生预习
教学资源课本、教案、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三顾茅
庐的故事创设情境,提问学生该
故事所传达的是什么历史事
件?
学生说出三国鼎
立,从而导入新
课。
创设情境吸引
学生兴趣,通
过提问,集中
学生注意力,
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
二、新课探究
1、官渡之战
2、赤壁之战
3、三国
鼎立的形成1、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列
表格,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进
行对比(提示学生从:背景、时
间,交战双方和结果对比)
2、教师要求学生交换表格对比
学习,并对两次战役的经过和影
响进行补充。
3、经过赤壁之战后,曹操、刘
备、孙权陆续建立政权,形成魏、
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教师发给
学生空白的三国形式图,要求学
生标出三国地理位置、成立时间
和国都,并说出三国鼎立的影响
1、学生阅读教材,
并列表格
2、学生展示并说
出表格内容
3、学生标出图中
的三国地理位置、
成立时间和国都,
并说出三国鼎立
的影响
1、学生阅读
教材学会自主
学习,制作表
格学习分析对
比方法
2、学生说出
表格内容,锻
炼语言表达能
力
3、学生标注
地理位置,锻
炼空间地理感
和制图能力。
三、合作探究
对曹操参加两次战役的结果进行探究,并分析原因1、教师提问为什么曹操在两次
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果,将学生
进行分组探究。
2、教师要求阅读课本103页小
字部分材料,分析袁绍与曹操在
战争中的心理素质,找出曹操胜
利的原因。
3、教师要求学生诵读曹操《龟
虽寿》并结合课本104页材料分
析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1、学生以小组形
式探究。
2、学生阅读课本
小字部分内容,并
诵读曹操《龟虽
寿》。
3、各小组进行汇
报,总结曹操的任
务性格特点,并说
出曹操值得学习
之处和不足之处。
1、教师问题教
学和启发式教
学,引导学生
合作探究学习
2、学生阅读材
料,找出原因,
学会分析材料
能力
3、学生展示成
果,体现学生
参与。
四、情感升华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三国志》、
《三国演义》书本或者观看电视
剧写观后感,并说出喜爱的人
物,感受古人的智慧与鲜明的人
格魅力
学生说出自己喜
爱的人物,并分析
原因
学生拓展学
习,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三国鼎立
一、
战役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结果历史意义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魏
蜀
吴
三、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开发
魏国:修建水利工程,恢复北方生产和发展蜀国:发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
蜀国:发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交通的发展,派兵到达夷洲,加强内地和台湾地区的发展。
教学效果预测
学生对三国人物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而且大部分的三国知识来源于《三国演义》等影视剧和游戏,这就要求教师对三国的历史以及《三国演义》的了解要比较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真实人物与演义人物的区别,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
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如《三国志》和《三国鼎立》等,培养学生对历史书籍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