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练习卷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项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隋朝统一全国于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3.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因此他 A .重视教育 B .虚心纳谏 C .轻徭薄赋 D .倡导节俭 4.《贞观政要》记录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政绩
A .汉武帝
B .唐高祖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5.唐朝长安城中的“坊”是
A .皇帝办公区
B .居民居住区
C .手工作坊区
D .商业区
6.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有一座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文成公主庙。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7.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 .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 .所受的教育不同
C .仕途不同
D .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8.“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的是 A.玄奘 B.崔致远 C.遣唐使 D.鉴真 9.下图中,能反映“澶渊之盟”订立时双方政权的示意图是
A B C D 10.“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A .隋唐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清 11.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西夏灭亡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12.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不可能...
发生的是 A. 逛“瓦子”,吃甘薯 B.看杂剧,参加蹴鞠 C. 游夜市,喝冷饮 D.挂年画,贴桃符 13.下面对宋元时期科技、交通表述不准确...
的是
A.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C.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D.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1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A.对地方控制愈加规范 B.皇权不断加强
C.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D.等级制度更加严格
15.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跟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机构是
A.厂卫特务机构 B.都司 C.布政司 D.按察司
16.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京召开,会议倡导“发展经济,促进合作”。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友好交流的史实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17.如果班内排演课本剧《戚继光》,下列最符合主角台词的一句是
A.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8.明长城与秦长城的相似处不包括
...
A.长城的走向
B. 长城的东、西起止点
C.修长城的目的
D. 长城的功能
19.下列相关内容搭配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徐光启——《原本》——明朝
B.李时珍——《本草纲目》——明朝
C.宋应星——《天工开物》——清朝
D.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朝
20.明末农民战争提出“均田免赋”口号,针对的是
A.地主阶级的囤积居奇 B.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
C.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明代的“屯田政策”
21. 下图是清朝时期一场抗击外来侵略的战役,该战役中的侵略国家是
雅克萨之战
A.日本
B.荷兰
C. 葡萄牙
D.沙皇俄国
2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殖民势力 B.维护国家主权 C.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D.加强专制统治23.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册封达赖、班禅B.设置驻藏大臣 C.收复台湾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乾隆时期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广大地区的是
A.伊犁将军 B.西域都护 C.驻藏大臣 D.宣政院
25. 清朝初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鲁商 D.鲁商和晋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35分。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
……陆续攻灭了当时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
……8年后灭南宋统一全国。
……设置澎湖巡检司
——《中国通史》
材料二终永乐一朝,朱棣五次北征,三次打败蒙古军队。
……永乐死难,设哈密卫,加强对西部边陲的统治。
……永乐五年,修筑驿路,设置驿站,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
永乐十三年,增设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在西南地区的统治。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三 1616年后金汗国建立。
经1621年的“辽沈之战”、次年的“广宁之战”,已领有辽河以西的东北地区,进逼山海关,拥有了“逐鹿中原”的根据地,……1644年,清入主中原。
此后历经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统一中国。
——《中国古代农耕与游牧社会交往的历史脉络》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易经》是哪一学派的经典?元朝时,西藏地区的行政管理权,由哪个机构直接统辖?元“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5分)
(2)“朱棣”是哪一朝代的皇帝?据材料二,归纳其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
(3分)
(3)材料三中“后金汗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1644年“入主中原”的清朝皇帝是谁?(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况元明清三朝的共同历史作用。
(1分)
27. (12分)14-18世纪,古老的中国在原来的轨道上前行着,但变化也在悄悄发生。
让我
(1)阅读时间轴,把相应的空格处补充完整:(5分)
①_明___ ②丞相制度和中书省③非洲东海岸和红海④1636⑤军机处
(2)观察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什么?(2分)
(书上抄全)
②清朝在对外关系上推行什么政策与世隔绝?其推行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4分)
闭关锁国。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稳定性(清朝统治者认为物产丰富……)
影响:(书上有两点)
③从上述时间轴上分析,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8. (12分)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多种多样,诗歌、史书、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地图等都是我们了解历史的载体。
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1、诗史
2、苏轼
3、散曲
4、关汉卿
5、京剧
6、送子天王图
7、张择端
8、颜真卿
9、柳公权10、红楼梦
11、钓鱼岛12、南海诸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