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然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5/12
图4 .青城山之幽
6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2.自然美的内容相对朦胧、宽泛,侧重于自然事物的形式美 同社会美整体内涵意义丰富、内容充实,但形式粗糙不同,自然美多半内涵稀 薄、缺乏确定内容,但其形式却清晰鲜明、具体生动,侧重于形式美。 因此,线条、形状、色彩、声音、质料等形式美的因素,成为外在自然物之美 的自然美欣赏中最重要和压倒其他的部分。 自然物往往以它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响、生气盎然的姿态等感性形式直接唤 起人的美感。
对于庄子,“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的过程正是其与道合一、臻达天地自然之境 的过程,也即我们所谓自然审美的展开过程。
自然而然的天成境界自然美并不是稀罕的奢侈品,它实际植根于人生最根本的 生存方式之中。
2024/5/12
20
2024/5/12
图13. 《山水小品》,金农
21
几种模式的区分
如画模式与比德模式侧重于外在自然物之美意义上的自然美,天成境界模式着 意于内在天性之美意义上的自然美,宇宙模式则对两种自然美均有强调
2024/5/12
27
推荐书目
1 .李泽厚:《华夏美学》,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2 .蔡锺翔:《美在自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 .乐黛云:《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4 .[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西方六 大美学观念史》,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5 .[加]卡尔松:《环境美学:自然、艺术与建筑的鉴赏》,杨平译,四川人民 出版社2006年版。
2024/5/12
28
思考题
1.你怎么看自然美这个概念? 2.较之于艺术美,自然美具有怎样的基本特性? 3.自然美欣赏有哪些代表性模式? 4.怎样理解作为中国美学核心自然美范畴的天然美或天成之美? 5.在现代性背景下,较之艺术美,自然审美对于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2024/5/12
29
康德:“那必须是自然,或被我们认为是自然,以便我们能对美本身怀有一种 直接的兴趣。”(《判断力批判》第42节)
图14. 十里荷花
2024/5/12
24
二、人生社会的天然美
即人的自然化与自由实践,它既是对超道德的本真自然人格的审美欣赏,又是 对超道德的自然天成境界的审美创造。
2024/5/12
图15. 永定土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
2024/5/12
16
图9. 《竹》,(明 )徐渭 图10. 《兰》,(清)石涛
图8. 《梅》,关山月
2024/5/12
图11. 《菊》,齐白石
17
三、宇宙模式
自然美欣赏的宇宙论模式 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与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实际均在一定意义上 提出了一种可称之为宇宙本体论的自然美欣赏模式。 毕达哥拉斯的宇宙本体论侧重于外在自然物之美。 庄子的宇宙本体论侧重于内在自然本性。 他们分别将其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数”与“道”同自然万物的美联系起来, 而且给予了同样的宇宙本体论地位。
“于玉比德”和“于水比德” 产生自中国先秦并为后世广为认同与传扬的比德理论或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 中国文化“一天人”、“同真善”哲学特征与类比思维方式,是强调主体即所谓 君子人格美建构的中国美学在自然审美或自然美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比德可谓用来解释人们追求自然美或从事自然审美的一部分深层背 景、原因的一种理论,而并非解释自然美与自然审美本身性质与特征的理论。
2024/5/12
4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1.对自然事物及其属性的依赖性或鲜明的自然性 自然物自身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及其自然特征是自然审美与自然美产生的物 质前提和基础,对自然物自身及其相关特征的依赖性则构成了自然美的首要特征。
2024/5/12
5
图1 .华山之险
图2 .黄山之奇 图3 .泰山之雄
就内在天性之美自然美的三种内涵而论,宇宙模式显然属于宇宙存在论美学范 畴,天成境界模式则既是人生存在论美学范畴,亦可谓艺术风格论美学范畴。
2024/5/12
22
第三节 天然美: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一、自然界的天然美 二、人生社会的天然美 三、艺术品的天然美
2024/5/12
23
一、自然界的天然美
14
二、比德模式
自然美欣赏的伦理学模式。 即自然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作为审美客体可以与审美主体“比德”,即从中 可感受到某种人格化的道德美。 因而,“比德”之“比”即比拟或象征,“德”则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格。“比 德”即自然对象之美是儒家君子之人格美德的比喻或象征。
2024/5/12
15
二、比德模式
一、如画模式 二、比德模式 三、宇宙模式 四、天成之美
2024/5/12
12
一、如画模式
如画观念同西方近现代以来风景画(landscape)画种的逐渐独立和成熟、人 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性欣赏的普遍化、美学学科的独立及与“秀美(优美)”相 对而言的“崇高”审美范畴的出现等审美并美学领域的新发现密不可分。
2024/5/12
18
2024/5/12
图12. 《临流独坐图》,(北宋) 范宽。表现层峦叠嶂、千岩万壑的 巨制。深郁的山坳间腾起弥漫浮动 的云雾,吐吞变灭,更让人忘身于 万山之中……
19
四、天成之美
庄子的核心思想一方面讲宇宙本体、自然天行即天道,一方面则更讲社会人生、 效法自然即人道。因而,庄子的“天地之美”(《知北游》、《天下》)自然美 思想一方面可归诸宇宙本体论,另一方面则更应视为以其宇宙本体论为基础的人 生理想论或存在论。
2024/5/12
9
2024/5/12
图6 .雾中的梧桐山 (深圳市)
10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4.自然审美的处身性与不可传达性 即审美者身处审美活动中的全感官身心参与性、亲身经历性及源发体验性,环 境美学家普遍强调自然审美是一种“介入式”的审美经验感知模式
2024/5/12
11
第二节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
2024/5/12
7
2024/5/12
图5 .壶口飞瀑
8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3.自然美的形态多变性与变异性 因主客条件的制约,自然美具有形态多变性与变异性特征。 这一方面与自然物自身的运动、变化的无限丰富性(四季、阴晴、朝暮、云雨 等)有关; 另一方面与人面对这些自然事物时的视角、情感态度等有关。
第六章 自然美
1
内容概要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性 第二节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 第三节 天然美: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2024/5/12
2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性
一、自然美的两种内涵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2024/5/12
3
一、自然美的两种内涵: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
图16. 永定土楼内部
25
三、艺术品的天然美
它有别于人工性特征突出的人工型艺术美,是将人工性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自然 型艺术美。
图17. 厦门玉石品 ——“留得残荷听雨声”
2024/5/12
26
本章小结
关键词:自然美; 比德模式 ;天然美 自然美有两种内涵,即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自然审美依赖自然事 物及其属性,内容相对朦胧、宽泛,形态多变,审美过程不可传达。 自然审美的主客体代表性模式有如画模式、比德模式、宇宙本体论模式和天成 境界。 天然美即内在天性之美的自然美。它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一般简明地表述为“天然”、“天成”或“天然(之)美”、“天成(之)美”, 涵盖了自然界、人生社会、艺术等诸多审美领域的核心美学范畴。
从审美本质角度看,“如画”之风景模式表现出艺术审美对自由形式及其感觉 方式的重大推广作用:本来发端于劳动自由形式的艺术审美,反过来也成为深刻 塑造人类感觉方式的模式与标准,以至人类会自觉不自觉地借助艺术形式来感受 并评价包括自然在内的现实生活。
2024/5/12
13
2024/5/12
图7.未免湖畔的画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