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系统观助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系统观助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学生体育锻炼的根底,缺乏运动技能是学生不参与体育锻
炼的重要原因[1],因此,学校体育非常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

教育
部2022年就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即通过
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名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
阶段能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开展奠定
良好的根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
称《课标》,以及《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修订〕》也分别将运动技能作为目标维度和核心素养。

尽管运动技能学习受
到中小学校的普遍重视,但从现实情况看,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并
不理想,不少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学习未能掌握一项技能。

笔者
将从系统论的视角,探寻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系统论的观点
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rtalanffy〕提出
来的。

他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个要素〔局部或子
系统〕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是各个要素或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作用,他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形成整体效果[2]。

系统论
观点认为,系统中的要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必须共同作用,才能产生相应
效果[3]。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多个要素和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体育课堂
教学系统、课内外系统、校内外系统等子系统。

根据系统论观点,学生运
动技能的形成仅靠个体要素和个别子系统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充分发挥各
个元素和子系统的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运动技能[4]。

以足球运球技
能形成为例,只靠课堂上的运球教学是难以帮助学生形成技能的,必须要
将运球与停球、过人等技能结合起来,并通过课堂学习之后,结合课外活动、比赛实战进行强化等,发挥系统的共同作用,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
运球技术。

二、学生运动技能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1.运动技术练习得不到系统强化
运动技能形成是指经过反复强化练习,大脑皮层对动作的理解不断加强,不协调和多余的、错误的动作逐渐消失,从而最终建立动作的动力定型,在没有意识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完成动作的过程。

其形成经过泛化阶段、分化阶段、稳固阶段、动作自动化阶段,是由简单到复杂并具有明显阶段
性变化的过程。

运动技能的形成实质是系统的强化、稳固过程,不同阶段
的强化频率、强化时长等必须系统地进行。

但是,现实教学实践中,对同
一运动技术缺乏系统强化,导致运动技术得不到稳固,影响学习效果。


者对广东省3个县〔区〕的16名小学体育教师和8名初中体育教师的教
学深入观察发现:有意识安排系统性强化练习的小学体育教师仅3名、初
中体育教师仅2名,其他教师尽管一半以上安排了复习稳固的环节,但仅
限于课堂的安排,缺乏有意识、有方案、有目的地利用布置作业等方式进
行课外、校外活动的系统强化。

2.运动技术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运动技能形成是一个系统过程,因而运动技术教学必须遵循运动技能
的形成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

根据系统
论观点,运动技能形成是系统整体作用的结果,只有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学习,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运动技能。

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此重视
缺乏。

笔者随机对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暨广东省第十届中小學体育
与健康教学展示活动所报送的20份单元教学方案〔小学12份、初中8份〕进行分析,结果说明超过一半的单元教学方案存在课与课之间的主教材衔
接性、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大局部只是单个技能的简单罗列,内容之间的
关联性、逻辑性不强,随意组合的特征较为明显。

以足球运球为例,通常
第一课时是脚内侧运球,第二课时是正脚背运球,第三课时是2种运球方
法的组合,而不是按某种运球的专项体能要求、脚内侧运球方法、脚内侧
运球的实践应用逻辑进行,导致学生只能在无干扰、无防守的条件下运球,没有真正掌握运球技能。

3.技术教学碎片化,缺乏结构化教学
运动技能往往是一系列动作技术的有机组合,是系统化的技能。

在教
学中运动技能教学往往是先进行分解教学,再将运动技术组合,形成连贯
的运动技能。

对于体操等运动技能,可以通过分解教学熟练掌握不同技术
动作后连接一个整体,这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但是对于一些自身结构紧
密的运动技能,进行分解教学时必须系统、整体进行考虑,特别是初中,
必须根据《课标》进行结构化教学,否那么即使掌握了某个技术动作,也
是孤立的动作技能,难以形成整体运动技能。

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单
个结构紧密的运动技能进行分解导致教学碎片化的问题。

以广东省青少年
校园足球教学暨广东省第十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展示活动的100份初
中教学案例为例,其中50多个案例都是割裂的单个技术学习,以系统观
进行整体化、结构化教学课例仅25个。

以足球传球为例,超过一半的教
师只单纯教传球动作,没有教学生传球前应如何观察队友的位置,传球后
的后续跑位策应等。

这也是学生单个技能考试时成绩优秀,真正比赛时却
不知所措的重要原因,许多学生直到毕业都没能真正掌握运动技能。

4.未能发挥学、练、赛系统化作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屡次强调,学校体育要提
倡“教会、勤练、常赛”,也就是利用课堂学习新技术动作,通过课外活
动不断练习、强化,最后在各种比赛中加以运用,以到达学以致用目的。

学、练、赛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充要条件。

但是现实
教学中,课内外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

笔者对广东省内3个县〔区〕20
多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调查说明,课外活动、大课间根本上以固定的中长跑、操类、体能类运动为主,与课堂教学关联性低,课内课外“两张皮”
问题突出,课外活动并没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练、赛系统
没有真正建立。

三、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对策
1.树立体育与健康教学系统观
当前局部体育课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往
往是碎片化的,缺乏整体观、系统观。

这导致教师倾向于单个技术教学,
而这些技术得不到系统的强化和稳固,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新时期的学校
体育必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树立系统观,遵循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以足球运球教学为例,不能只在无人盯防、无干扰的情境下教学,必须将运球置于可能发生
的真实足球比赛场境中,以系统思维模拟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教学,否那
么即使单个技术再好也无法真正掌握运动技术。

2.运用系统观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形成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不断强化的结果[5]。

运动技能
作为学习的结果,是不断强化、不断稳固和提升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
要遵循生理学特点和规律进行系统的强化,如,及时利用大课间、课余活动、课余训练等增加新学技术动作的方式强化频率,使技术动作得到有效、
及时的稳固,确保运动技能进入自动化阶段,即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并形成运动技能阶段。

以足球教学为例,如果只单纯靠课堂教学,由于课与课的间隔时间过长,所学习的足球技术得不到及时强化,很难掌握技术动作。

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强化所学的运动技术外,还应及时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对动作技能进行及时、系统强化,形成系统的强化链。

3.系统化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
4.以系统观建立课内外活动联动机制
课堂教学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阵地,但是仅靠每周3~4节、每次40min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显然不够,必须将课内外看作整体进行系统考虑,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联动机制。

一方面要发挥课外的延伸和补充作用,通过课外活动对课内学习的新技术进行及时强化和稳固;另一方面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根底性作用,通过课内学习新技术,解决课外活动时遇到的问题。

以足球传接球教学为例,课堂进行传接球教学期间,大课间、课外活动也应开设传接球内容,通过活动强化提高新技术,同时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以提高大课间、课外活动的含金量。

这也是解决大课间内容不断重复,缺乏新鲜感问题的重要途径。

5.建立系统的学、练、赛体系
6.以系统观整合课內教学与课外作业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去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体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课一样,将来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体育课作业加上去。

”这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体育家庭作业目前实施的效果不甚理想。

同时,不少体育作业只是单
纯的体能练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与课堂教学完全无关,未能发挥体育家庭作业的应有作用。

体育课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家庭作业的
作用,以系统观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作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充分利用
作业来强化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课外作业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
的问题并改良,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夯实根底。

以足球的颠球教学为例,
课堂教颠球,课外作业应布置颠球家庭作业,学生通过做作业强化颠球技术,提高技能水平,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将存在的问题反应给教师,教
师在下节课进行修正和改良,实现学教相长。

总之,学生通过9年,甚至12年、16年体育学习,未能掌握1~2
项运动技能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内容、方法、组织、安排缺乏系统性是关
键原因之一。

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摒弃条块分割的孤立教学思想,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发挥体育教育各个元素的共同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要求,为学生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效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