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桩设计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压缩模 量
(MPa)
-
承载力 特征值(
kPa)
80
10
130
13
140
14
150
16
210
21
230
载体桩施工完毕后,在护筒底以下4m范围 内,标贯击数都大于临界击数,液化被消 除
在液化土地区,在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 情况下,施工时护筒可沉到液化土层底以 上3-4m。
七. 载体桩的检测
一、检测数量 静载荷试验:1%,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
p z i z faz
pz
Fk Gk Adh 2(L0 B0 ) qsik li (L0 2R 2t tg )(B0 2R 2t tg )
σpz——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 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
注意: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只进行深度修正,不进行宽度
修正; 计算附加压力时候,面积增大要考虑载体面积的
土层
①素填土 ②1粘质粉土 ③砂质粉土 ③1粉质粘土
③2粉砂 ④细砂
厚度 (m)
0.5~1.8 0.4~2.0
0.3-3.0m 0.3-2.7m 1.1-5.2m 未揭穿
含水量 (%)
-
12.5
15.5 21.0
-
容重 (g/cm3)
1.92 1.93 1.90 1.95 2.0
孔隙比 (e)
0.76 0.72 0.85
载体影响区域为直径2-3m,深度3-5m。
2. 载体桩桩长 载体桩桩长包括混凝土桩身长和载体高度. 载体高度因柱锤夯击能量和填料的不同而不同,
计算一般取2m(包括承载力计算和变形计算) 。
3.去掉2.18 细长锤的概念
原规范:直径250-500mm ,长30005000mm,锤质量为1.5-5t用以夯实填充料 和干硬性混凝土的锤。
量少于50根时,不少于2根。 动测数量:10%-20%,每栋楼不少于10根。
对于独立柱基,每柱下不少于1根。
2 检测方法
与常规混凝土桩检测方法基本相同。
3 检测判断
静载荷试验
由于载体桩变形为40mm后进行回弹, 回弹量还非常大,说明还处于弹性变形, 还能够承受一定的承载力,故规范规定: 对于缓变性的载体桩Q- s曲线,取60mm对 应的荷载作为极限承载力。
载体桩:
主要看介质密度和 扩底面积的影响程度, 呈现不同的曲线。但 大部分曲线为反相反 射。
谢谢!
三、单桩承载力的计算
4.3.2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可采用下列经验公式 估算:
Ra fa Ae
原规范计算公式:
Ra up qsiali qpa Ae
载体桩的受力为一等效扩展基础,由于载体桩长 不长,且受载体的影响,其侧阻比较小,故计算 承载力时,可以参照浅基础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 行计算。
Ae的取值可以采用经验值,也可以参考规范表的 取值;
表中三击指采用标准锤测的三击,当采用非标准 锤时,应对三击进行调整;
当桩长较长时候,应考虑侧阻挡的影响,Ae可以 采用静载荷试验反算,也可对规范表中Ae进行适 当调整。
等效计算面积Ae
四、增加了软弱下卧层的计算
4.3.5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距离混凝土桩身距离(m) 施工前的湿陷系数 施工后的湿陷系数
0 0.034 0.002
1 0.019 0.005
2 0.024 0.012
3 0.029 0.014
4 0.023 0.015
2 液化土中载体桩的设计。
北京通州东潞园,载体桩桩长5-6m,填砖100 块,桩径330mm,单桩承载力为650kN。
A. 开挖试验
桩径410mm,桩长5.0m,三 击贯入度为18cm。
土样编号
1号
距夯扩体距离(cm) 0
密度(g/cm3) 2.045
孔隙率
38.0
孔隙比
0.613
含水量(%) 干密度(g/cm3)
22.2 1.674
2号 30 2.01 39.3 0.647 22.7 1.638
3号 60 1.95 41.3 0.704 23.0 1.585
桩间土承载力由于受到桩的约束,往往承载力 比勘察报告提供的承载力高。
CFG桩复合地基扩顶后,等沉面下移;
载体桩复合地基扩顶后,充分发挥载体 的承载力。
f spk
n1
m
Ra Ap
n2 (1 m) fsk
根据基础的刚度不同,载体桩复合地基分为刚性 基础复合地基和柔性基础复合地基。
二、载体桩计算
为充分发挥载体桩承载力,将桩顶一 定范围直径进行扩大,同时应选择合适的 褥垫层厚度,
σs1 Ap As
AD
σp1
f spk
Ap p1 s1( A Ap )
A
σp2
σs2
σ’s2
f spk
Ap p2
s2 (AD
Ap
)
(
A
AD
)
' s2
A
Ap
若σp2不变,则
f spk
s2
' s2
,由于 s2 小
AD A A

' s2
,故
f spk AD
小于0,即随着AD的增大,复合地
基承载力减小。
实际情况,桩顶扩大面积,复合地基承载力 增大。
说明假设载体桩顶的压力不变是错误的;
现在一般认为复合地基受力时单桩承载力完全 发挥,桩间土承载力发挥一部分。
f spk
m
Ra Ap
(1 m) fsk
而实际情况,一般设计的复合地基单桩承 载力并没有全部发挥,在随着桩顶AD的变化, 单桩承载力的发挥是变化的;
4号 90 1.92 42.2 0.730 23.1 1.560
B. 模型试验
粘性土中的模型试验
密砂中的模型试验
C. 球形扩张理论
砂性土中的塑性影响区域半径
Rp Ru /
2(1 E
)
0
sin
饱和粘性土中的塑性影响区域半径
Rp Ru 3 E / 2(1 )cu
3.0.6 当桩身进入承压水土层时,应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发生突涌。
主要是考虑,当桩径较小时,间距也较小, 填料不宜太大,否则影响到邻桩施工质量; 在卵石层中施工,可以不填料直接夯实。
3.0.8 在桩基础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相邻 的上浮量,对于桩身混凝土已经达到终凝的相邻 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20mm;对于桩身混凝土 处于流动状态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50 mm。
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 术语及一般规定; 二. 增加了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 三. 载体桩承载力估算进行修订; 四. 增加了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 五. 对沉降计算公式进行了修订 六. 载体桩的检测
一. 术语及基本规定
术语
1. 载体桩
载体桩是指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构成的桩,而 载体是由混凝土、夯实填充料和挤密土体构成。
影响,增加2ΔR, ΔR =0.6-1.0m。 扩散角度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扩散角。
五、沉降计算
4.5.6 明确沉降计算按等代实体的分层总和 法进行计算。
4.5.7 载体桩沉降计算公式:
s
p
p0
n i1
zi i
zi1 i1
Esi
Ψp——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按等代实体基础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 进行计算。
由于缺少载体桩的足够沉降观测资料,ψp 取值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程取值。
沉降计算深度采用应力比控制。
z 0.2 c
六、特殊土层中载体桩的设计
1 湿陷性黄土地区载体桩的设计。
护筒可以沉到湿陷性黄土底以上3-4m。 经过施工后载体桩穿透整个持力层。
三门峡某工程的实测资料,桩径410mm,桩长9.0m,三击 贯入度为10cm。
动测
有缺陷的桩桩底一定为同相反射的曲线, 但桩底为同相反射曲线的桩不一定为有缺 陷的桩。
震速反射系数:
Rv
1c1 A1 1c1 A1
2c2 A1 2c2 A1
普通灌注桩
大于 1c1A1
2c2 A
,Rv 大于0,桩底为同相反射;
嵌岩桩:
小于 , Rv小于0,桩底为反相反射;
1c1A1
2c2 A
随着载体桩技术的发展,载体桩发展为 从350-800mm,因此相匹配的夯锤也相应 改变。将细长锤变为柱锤。
4. 对三击贯入度重新定义
原规范:夯实后,当不在填料时连续夯击 三次后的锤的下沉量。
新规范:以锤径355mm,质量3500kg的 柱锤,落距6.0m,连续三次锤击的累计下 沉量。
基本规定
3.0.2被加固土层宜为粉土、砂土、碎石土 及可塑、硬塑状态的粘性土。当软塑状态 的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 经过成桩试验和载荷试验确定载体桩的承 载力满足要求时,也可作为被加固土层。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载体桩时,载体桩 必须穿透湿陷性黄土层。
3.0.3 载体桩桩间距不宜小于3倍桩径,且 载体施工时不得影响到相邻桩的施工质量。 当被加固土层为粉土、砂土或碎石土时, 桩间距不宜小于1.6m;当被加固土层为含 水量较高的粘性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 2.0m。
载体桩间距由桩径、填料量和土性而定,
桩径小、填料少时,间距可适当减小,以 粘性土为被加固土层时,其间距应比以砂 土作为被加固土层大。
原规范:夯击后的地面隆起不得大于50mm; 相邻桩的竖向位移不得大于20mm。
影响载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相邻桩的上浮量, 上浮量过大,容易造邻桩载体与桩身的脱离。故 本次规程主要控制地基中的增强 体时,载体桩桩身可不配筋。
由于载体桩具有桩长短,承载力高等 特点,可以将素混凝土载体桩施工为复合 地基,能有效节省造价。
增加了桩顶作用效应
4.2 桩顶作用效应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k
Fk
Gk n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Nik
Fk
Gk n
M xk yi
y
2 j
M yk xi
x
2 j
水平力作用下
H ik
Hk n
成立条件
1 承台绝对刚性,受弯距不产生挠曲; 2 桩与承台为铰接,只传递轴力和水平力, 不传递弯距;
3 各桩的刚度相同。
原规范中规定:桩身不应进入有承压水地 区。
3.0.6载体施工时的填料量应以三击贯入度 为主,对于桩径为300-500mm的载体桩, 其填料量不宜大于1.8m3,当填料量大于 1.8m3时,应另选被加固土层或改变施工参 数。
原规范规定:以三击贯入度控制填料量。投 料量不宜小于0.5m3,且不宜大于1.8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