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文学史观:怎样的“多民族”与如何“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民族文学史观:怎样的“多民族”与如何“文学”?
苟强诗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2)005
【摘要】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文学”与“怎样的多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是基于不同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人文与社会因素中生长起来的族群差异性,在民族自身文学的书写与语演、形式与表达、审美与体验等一系列较之“他群”的“异质性”呈现.其实质是文学的多种民族语言行为的表达与书写.“多民族性”又造就了中华文化文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关注文字文学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各民族语演文学的挖掘、鉴赏与研究.抵达多民族文学的存在方式,领悟多民族文学的语言艺术并与之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有赖于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总页数】6页(P185-190)
【作者】苟强诗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21
【相关文献】
1.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多民族当代文学史建构 [J], 王炜
2.多民族文学史观视野下的壮族文学——评《壮族文学发展史》的分期、体例与文学史理念 [J], 龚树排
3.确立“多文学”观——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讨论的一种推进 [J], 郭明军
4.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的变迁——从《“多民族文学史观”简略》谈起 [J], 刘佳
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性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以多民族文学史观建构、路遥文学史回归和“新世纪文学”命名的分析为案例 [J], 张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