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员培训强对流个例入选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报员培训强对流个例入选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预报员培训强对流天气个例及数据资料入选数据库的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预报员或预报员培训师对强对流天气过程个例进行收集、整理、复盘分析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592-2012 降水量等级
GB/T 28594-2012 临近天气预报标准
GB/T 27957-2011 冰雹等级
GB/T 40243-2021 龙卷风强度等级
GB/T 34301-2017 龙卷风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GB/T 31221-2014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
QX/T 416-2018 强对流天气等级
DB43/T 835-2013 湖南极端降水事件监测方法与判别指标
DB43/T 232–2004 天气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降水量 precipitation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积聚的深度,规定以毫米(mm)为深度单位。

[来源:GB/T 28592—2012,2.1]
3.2
短时强降水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
在同一个或多个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相继或连续影响下,在很短时间内(通常不超过1小时)局地出现的雨强较大的对流性降水。

[来源:QX/T 416-2018,2.1]
1
3.3
冰雹 hail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

[来源:QX/T 416-2018,2.3]
3.4
雷暴大风 convective wind gust
由于大气强对流造成的伴随雷暴、雷雨出现的地面阵性大风。

[来源:QX/T 416-2018,2.4,有修改]
3.5
龙卷 tornado
从积状云中伸下的、触及地面或水面的漏斗状云柱。

[来源:QX/T 416-2018,2.5]
3.6
强对流天气 sever convective weather
单独或同时出现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20mm的短时强降水、风速大于17.2m/s雷暴大风、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的冰雹、龙卷的天气现象。

[来源:QX/T 416-2018,3,有修改]
3.7
相关雷达 relevant radar
与地面气象观测站相距230km之内的雷达。

3.8
地面气象观测站 surfac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为开展长期连续地面气象观测,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他有关部门设立的地面气象观测场所。

[来源:GB/T 31221-2014,2.1]
3.9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 national surfac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资料而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或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或按省(区、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地面观测站。

[来源:GB/T 31221-2014,2.6,有修改]
4 强对流天气过程划分
4.1 短时强降水天气现象
2
当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20mm,认为该站点该小时内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现象。

4.2 雷暴大风天气现象
当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小时观测记录中出现大于17.2m/s的大风,且该地面观测站5km范围内相关雷达组合反射率大于或等于40dBZ,回波顶高大于或等于6km,认为该站点该小时内出现雷暴大风天气现象。

4.3 大冰雹天气现象
当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逐3小时特殊天气报中记录有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的冰雹,取该站点5km范围内相关雷达最高组合反射率因子所在小时为冰雹出现的小时,认为该站点该小时内出现大冰雹天气现象。

或者,某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没有冰雹记录,但在以该站点为圆心,半径5km圆形区域内某个小时内出现强冰雹的雷达回波特征,就判定该站点该小时有强冰雹,这些特征包括:(1)55dBZ 回波扩展到-20°C等温线高度以上;(2)出现65dBZ以上强回波,无论位于什么高度;(3)出现三体散射。

4.4 龙卷天气现象
当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30km范围内有龙卷灾情被确认,认为该站点该小时内出现龙卷天气现象。

4.5 混合型强对流天气现象
当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小时同时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强对流天气现象,认为该站点该小时内出现混合型强对流天气现象。

4.6 强对流天气过程
出现强对流天气现象的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记为强对流站点,每个强对流天气站点出现强对流天气现象的时次记为强对流时次。

各强对流站点的强对流时次间隔不超过3小时记为同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否则记为另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

同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所有强对流站点所在的地区为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范围,精确到县(区)。

最早的强对流时次为强对流天气过程起始时间,最后的强对流时次为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束时间,精确到时。

从起始时间至结束时间为强对流天气过程持续时间,精确到小时。

5 强对流天气个例入选的数据资料
5.1 数据资料时间段
强对流天气过程个例资料为最基本气象观测站数据信息,包括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数值模式资料、卫星产品资料和雷达产品资料。

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雷达资料需要入库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次前6小时至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束时次的资料;数值预报模式资料需要入库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次前6小时至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束时次滚动起报未来3小时的资料。

5.2 数据资料清单
强对流天气个例数据资料基本属性包括数据格式、要素、时间分辨率、层次等,具体数据资料清单如表1所示。

3
4
当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出现强对流天气现象时,应入选该站点至少1个相关雷达站的雷达数据资料,最好能入选与该站点距离低于110km的相关雷达站雷达数据资料。

5
附录A
(资料性)
湖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站与国家气象地面气象观测站分布图图A.1 湖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站110km探测范围与国家气象地面气象观测站分布图
6
图A.2 湖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站230km探测范围与国家气象地面气象观测站分布图
7
参考文献
[1] 孙继松,戴建华,何立富,等.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
[2] 俞小鼎,王秀明,李万莉,等.雷暴与强对流临近预报[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20
[3] 俞小鼎,姚秀萍,熊廷南,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4] 《大气科学辞典》编委会.大气科学辞典[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5] GB/T 27966—2011 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指南
[6] QX/T 158—2012 气象卫星数据分级
[7] QX/T 511—2019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冰雹
[8] DB43/T234—2004 气象灾害术语和分级
[9] DB/T 15/T 1569—2019 新一代天气雷达冰雹云识别技术指标
[10] DB62/T 2755—2017 短时强降水等级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