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
一、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主要受到以下几个问题的制约
1、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逐步凸显,制约着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个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责任心强、教育教学能力强以外,关键需要教师大量脑力和体力的消耗,随着年龄的衰老,其精力也随着消退,由于新鲜资源的短缺,农村教师资源一直难以得到充实。
2、家长、社会对孩子的关心教育缺乏。
农村家长大多数常年为了生计而奔波,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他们持之奋斗的目标,导致了他们对子女的监督和管理时间少之又少,再加上他们文化水平的限制,教育、督促子女的学业更谈不上了。
3、许多农村学生随打工的父母到外地就学,导致农村生源的不足。
4、教师“量”的安排不合理,给教师额外的工作量多,压力大,待遇又不好,让人感觉想努力钻研又没时间,想专心教学又得受生活影响,教师的“幸福”感指数很低。
5、农村教师大多数存在着年龄老化的问题,这一部分教师,不是教学经验存在着问题,但随着年龄的老化,家庭负责的加重,身体健康的影响,再加上知识结构的影响,导致学校没有朝气,没有活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这一部分教师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6、农村学校条件艰苦,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差异比较大,教学设备较为贫乏,生活艰苦。
人人都想在条件较好的学校任教,但条件差的学校也要开办,也需要教师,这样就形成了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事实上条件较好的学校人员拥挤,条件差的学校人员缺乏,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平衡,甚至出现了极大的反差。
这个问题要解决,必须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7、教育经费不足,不能体现城乡均衡发展
二、应对的措施
1、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本,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办不成高水平的学校。
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
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激活农村教师的生命主体意识,培养他们自省、自觉、自我关怀的主体精神;鼓励农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努力让他们明确教育改革的目标,增强职业成就感;提升专业素养,坚持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承担者,新课程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现的。
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新课改的推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让每位农村的小学教师都成为“能教”的教师,这样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的。
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
2、学校教师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对家长的培训,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3、发挥业务职能部门的研究,指导、服务、引领的作用,加强调研,查漏补缺。
4、加强城乡学校教师交流,为薄弱学校培养骨干教师,切实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5、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设立激励机制,鼓励有能力,有活力,有毅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任教。
6、制定制度和细则,抓好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
7、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8、想千方设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
总之,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有现实条件的限制,长期历史问题的积累,以及师资条件、硬件设施的局限。
这些宏观的现实条件不是我们能够解决和改变得了的,需要上级部门从整体上做出调整。
我们能做的,是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尽量改观我们的教学水平,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主体的潜力。
怎样通过科学的管
理规范农村教师教学的随意性?怎样调动教师个体在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怎样利用师资交流带动的方式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怎样从人性理解的角度理解和关怀农村教师,改善他们的待遇和人文环境?这些是我们值得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