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农药品种之氟啶虫酰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农药品种之氟啶
虫酰胺
1、理化性质
氟啶虫酰胺外观为白色无味固体粉末,熔点157.5℃,蒸气压(20℃)2.55×10-6Pa,溶解度(g/L,20℃):水5.2、丙酮157.1、甲醇89.0,对热稳定。
化学名称:N-氰甲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
CA登录号:[158062-67-0];分子式:C9H6F3N3O
结构式如下:
2、毒性及环境生物安全评价
氟啶虫酰胺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雄性为884mg/kg,雌性为1768mg/kg;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对兔皮肤、眼睛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大鼠13周亚慢性喂养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为12.11mg/kg·d,雌性为72.3mg/kg·d;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等4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为无致突变作用;大鼠2年慢性和致癌试验结果为无致癌性。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大鼠急性经口、急性经皮LD50均>2000mg/kg;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对眼睛有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
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
氟啶虫酰胺原药和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均属低毒杀虫剂。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鲤鱼LC50(96h)为853mg/L;北美鹌鹑LD50>2250mg/kg;蜜蜂急性接触和经口药剂无作用浓度>1000mg/kg(100倍稀释液);家蚕(3龄)经口无作用浓度>200mg/kg;对捕食螨在药剂200mg/kg浓度时安全。
该药对鱼、鸟、蜜蜂和家蚕均为低毒。
3、作用机理
氟啶虫酰胺是一种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被迅速阻止吸汁,立即停止取食,且这种拒食作用具有不可恢复性。
1小时之内完全没有排泄物出现,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主要的杀虫作用机理就是使昆虫饥饿而死。
似乎氟啶虫酰胺的杀虫作用类似于吡蚜酮,但两者的作用机制还是存在不同。
比如,吡蚜酮能使飞蝗前肠的自发性收缩增强,但氟啶虫酰胺没有此作用。
这些发现证明了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作用机理不同。
氟啶虫酰胺对成虫和幼虫都具有杀虫活性。
多数处理过的蚜虫表现运动失调,一些蚜虫腿部关节肿大,无法正常爬行。
这些结果也表明,氟啶虫酰胺也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蚜虫。
但氟啶虫酰胺及其衍生物对典型的神经毒剂作用靶标,如乙酰胆碱酯酶和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没有作用。
综合这些典型的中毒症状,认为氟啶虫酰胺具有新型
的靶标作用机制。
4、专利概况
涉及氟啶虫酰胺最早的中国专利为酰胺化合物及其盐,它们的制造工艺及其农药组合物,申请号为CN93109092,申请日为1993.07.23,公开(公告)号为CN1044233C,申请人为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该专利将于2013年7月23日届满。
本发明涉及酰胺化合物及其盐,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含它们的农药组合物。
式(Ⅰ)为酰胺化合物或其盐,其中各符号的定义如说明书中所述。
5、上市及登记情况
日本石原产业公司于1998年开始对氟啶虫酰胺进行正式药效试验,2003年上市,从2004年开始,已在多个国家登记注册。
2006年在日本登记,用于果树、蔬菜、茶防治害虫。
2006年日本石原产业公司与FMC公司合作在巴西、美国对该杀虫剂进行了登记,主要用于棉花、蔬菜、果树防治害虫。
2007年在意大利获准登记,主要用于防治水果、蔬菜等作物害虫。
目前已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获得登记。
2007年该药剂已有O.42亿美元的销售额。
我国登记情况如下:
6、合成方法
6.1中间体4-三氟甲基烟酸的合成
以乙基乙烯醚为起始原料合成4-三氟甲基烟酸, 总收率为55.6%(以乙基乙烯醚计),易工业化。
6.1.1 4-氨基-1,1,1-三氟-3-丁烯-2-酮合成:
将乙基乙烯醚和吡啶溶于甲苯中。
将三氟乙酰氯在冷却下,滴加到上述溶液中去。
反应,后处理。
所得甲苯溶液用GC证实是:4-乙氧基-1,1,1-三氟-3-丁烯-2-酮。
将干燥氨气在冷却下通入上述溶液中去。
反应,后处理,减压蒸馏,得产品,收率84%(以乙基乙烯醚计)。
6.1.2 N-1-甲氧基-2-甲氧基羰基乙基-4,4,4-三氟-3-氧-1-丁烯胺合成:
将4-氨基-1,1,1-三氟-3-丁烯-2-酮,在冷却下加入到含氢化钠的DMF溶液中去。
将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滴加进去。
反应,后处理。
结晶干燥。
产品收率84.8%。
6.1.3 4-三氟甲基烟酸的合成:
将N-1-甲氧基-2-甲氧基羰基乙基-4,4,4-三氟-3-氧-1-丁烯胺的甲醇溶液,在一定温度,滴加到含甲醇钠的甲醇溶液中去。
反应,后处理。
结晶干燥。
产品收率78.1%。
6.2 氟啶虫酰胺的合成(共有二种方法)
6.2.1 直接法:
将4-三氟甲基烟酸和亚硫酰氯溶于苯中。
加入催化剂量的二甲基甲酰胺。
加热一定时间。
减压除去过量的亚硫酰氯和苯。
残余物溶于四氢呋喃中,加入三乙胺和氨基乙腈硫酸
盐。
反应后处理,得产品。
熔点:155-161℃。
收率43.5%。
6.2.2 间接法:
6.2.2.1 N-(氯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的合成:
4-三氟甲基烟酰氯,亚甲氨基乙腈和甲苯加热回流一定时间。
减压除去甲苯,得N-(氯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粗品。
熔点:104-120.5℃。
收率97.5%。
6.2.2.2 N-(羟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的合成:
N-(氯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粗品,水和浓盐酸一起反应,后处理,得N-(羟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
熔点:125.4-126.4℃。
收率76.8%。
6.2.2.3 氟啶虫酰胺的合成:
在冷却下,将碳酸钠水溶液加入N-(羟甲基)-N-(氰甲基)-4-三氟甲基吡啶-3-羧酰胺的水溶液中。
反应,后处理得氟啶虫酰胺。
收率82.6%。
四步总收率55.7%(由4-三氟甲基烟酸制4-三氟甲基烟酰氯的收率以90%计)。
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比较:直接法反应步骤短,但收率低,产品很难提纯,实验室用柱层析提纯。
很难工业化。
间接法虽然反应步骤长(需四步),但总收率比直接法高,产品纯度高,易工业化。
7、生物活性及使用方法
氟啶虫酰胺具有触杀和内吸作用,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作用和快速拒食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果树、棉花、蔬菜、土豆等多种作物上的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粉虱等,并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
它可从根部向茎部、叶部渗透,但由叶部向茎、根部渗透作用相对较弱。
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苹果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黄瓜蚜虫用药量为45~75g ( 有效成分) /hm2 ( 折成10%水分散粒剂商品量为30~50g/667m2),使用方法为喷雾, 每生长季节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 苹果蚜虫使用药量浓度为20~40mg/kg ( 稀释倍数为2500~5000倍液) , 使用方法为喷雾, 每生长季节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
药效速效性较差, 持效性较好, 施用药后一般2~3d才看到蚜虫死亡, 一次施药可维持14d左右。
对作物安全, 未发生药害。
8、结论
氟啶虫酰胺因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极高的生物活性,具有内吸性强、活性高、用量少、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以及其对人、畜、环境极高的安全性,且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类农药无交互抗性。
符合我国高效、经济、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的农药发展方向。
因此,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与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