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中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中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这是中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中考,欢迎大家阅读。
戊戌变法中考必考知识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二)国际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2.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一)序幕:“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3.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
4.上书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上书到光绪帝手中。
6.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展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三)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2.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见书)
3.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革命为“戊戌变法”。
(四)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五)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远远大于维新派。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
(六)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七)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或者说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2.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3.戊戌变法还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戊戌变法中考教案一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戊戌变法,指的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其核心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等史实。
学生已经学过变法,本节课的内容戊戌
变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已有的教材内容、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二目标与分析
1.目标: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记住百日维新的变法内容。
2、分析:了解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社会各界的影响,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掌握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知道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就是指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二的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分析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其中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先复习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及
情况介绍。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我认为首先推翻清朝统治;必须改革;要发展科学技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必须实行革命行动。
总结: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中考同步试题[2011•呼和浩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往往有作为自己标志的“年号”,下列属于年号的是(D)
A.秦始皇
B.北魏孝文帝
C.明太祖
D.清朝光绪
[2011•青岛]《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C)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2011•莱芜]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C)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②邓世昌血染黄海③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④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苏州]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011•汕头]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B)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11•清远]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C)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011•梅州]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B)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011•滨州]《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
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D)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2011•宜宾]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B)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传播新思想
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筹建海军
[2011•南宁]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A)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2010•铜仁]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D)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中考重要知识点总结。